随着忽必烈在西部折腾,消息也越来越频繁。不过,哪怕最新的消息,也是一个月前的。“
“忽必烈要设苹果城为西都。”崔秀宁说道,“安西王阿难答,改封镇西王,坐镇苹果城。忽必烈还征发西域各族奴隶,再增修两条东西驿站。”
“一条是伊犁到黑海的驿站。还有一条是吐鲁番到起儿漫城(波斯湾)的驿站通道。”
“忽必烈的目标是,哪怕西亚东欧有事,消息也要在一月之内传回大都。并且,屯驻在甘肃的骑兵重兵集团,能够在三个月内支援到西部任何一地,包括东欧。”
崔秀宁说完,将最新的情报递给李洛。李洛没有再看,崔秀宁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看来,忽必烈不光要恢复窝阔台时代“大汗汗庭”(元廷)对西域和东欧的控制,他还想做到比窝阔台更彻底的掌控。
李洛很是无语,东西方本来就有丝绸之路连通,而且很发达。从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能够连通到印度,西亚,欧洲,北非。
而且,丝绸之路到了元朝更加发达,繁荣程度远甚于宋代。元朝丝绸之路是继汉唐之后第三次大辉煌时期。
加上蒙元几代皇帝为了控制西方,又大力修建丝绸之路上的驿站,使得从西北到西亚的驿站密布。蒙元对站赤(邮驿)交通高度重视,加上可以用武力无偿征发大量奴隶,低成本的修建,所以真的是“筑路万里”。
早在窝阔台时代,蒙古帝国就修建了上都和林到金帐汗国的驿站。
那么,加上要增修的两条驿站,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达到了四条以上!
这个工程……真是呵呵了。
不得不说,蒙元的野蛮,某些时候也有客观的“好处”。起码它能不顾惜劳力,不怕底层反抗,蛮干硬干还能把事干成。
不用想? 这么大的工程? 需要耗费多少劳力,会死多少奴隶。可蒙古贵族哪里会在意这些?
这样是换了汉人王朝? 没几个敢这么敢? 就是干了,也要被诟病千百年。
原因说起来也挺可悲的。蒙元虽然残暴? 但它不用自己人服劳役啊,服劳役的都是被征服者。汉人王朝就只能用自己的百姓来做? 当然不敢那么蛮干。
元朝从灭金开始也就统治一百多年? 修的道路里程却比几个大王朝加起来都要多,就连西北西南很多难修的地方都修了,靠的就是武力和蛮力。元朝西南土司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修建和维护驿站? 为此死了很多西南各族百姓。
“修路总归对我们不是坏事。西域我们也想要? 到时就看谁打的赢。”李洛说道。他很有自信,所以他巴不得元廷修路。
崔秀宁道:“忽必烈已经东归了,现在估计到了甘肃。元廷虽然失去了南方,却得到了中西亚。从军事的角度,已经更强了。”
“特察局分析? 元廷明年必定会出兵南征。”
“明年南征?”李洛哼了一声,“明年我还想北伐呢? 就看谁先打谁!”
崔秀宁笑道:“南方刚刚拿到手,还没有缓口气? 生产都没有恢复,明年就北伐?太急了吧。大臣们也会觉得仓促。明年? 最多就是拿下关中? 闭关据守。”
“我觉得? 先不要想北伐的事。一年之内,做好内政和练兵就行。元军就是要打,我们也要不为所动。”
李洛也知道崔秀宁说的对。所谓明年就北伐,根本不现实。现在已经七月下旬,第二次中元节大祭都举办过了。
大唐虽然一统南国,却百废待兴,根基未稳,明年北伐显然太过仓促。
李洛现在可不比朱元璋。朱元璋占据江南多年,灭掉陈友谅几年后才北伐,根基已经非常稳固。他呢?起兵才两年多,占据湖广才数月。
再说,此时的元军,和元末的元军,实力天差地别。一旦大败,后果极其严重。
几十万步兵跑到北方和几十万骑兵打……先别说唐国有没有这个实力,那得有多悬?
明年能拿下关中,已经很不错了。就算这个目标,也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后勤粮草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宫内转转吧。”崔秀宁提议。
两人也不乘坐肩舆,就这么带着几个几个侍卫宫人,在宫中散心。
萧梁带草木,自认为是木德,所以宫中特点是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喜欢享受的萧隐甚至将江陵城外的古树都移栽到宫中,这也导致一到夏天婵就特别多,吵得人心烦。
两人现在住的的宫殿,叫龙章宫,本来是萧隐召见宰执和休息的宫殿,职务职能和寝宫职能一体,类似于明清的乾清宫。
崔秀宁作为王后,本来应该居住在萧梁皇后所居的凤姿宫。但两人不想分居,就不合礼法的都住在乾清宫。
从龙章宫殿堂往外看,最巍峨的所在就是用来朝会的光政殿。光政殿之前,就是内宫门之一的青龙门。
按照唐宫的制度,青龙门之内是宫城,门外是皇城。三府九部诸寺的衙门,以及唐国宗庙,都在皇城。皇城区域很大,依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每门驻扎一个混编的独立禁卫团。
皇城之外,才是城区。江陵城是大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各驻扎一个禁卫旅。加上三千人的虎牙禁军,整个江陵城内驻扎了三万兵马。
城外,各有东西两座大营,各驻扎三万兵马。也就是说江陵内外,有近十万大军防守。
这还不算宫内的八百侍卫。
可谓固若金汤。
如今,接受了萧梁宫人的唐宫,宫中役使人员达到四千人,加上侍卫,人气已经很足了。
李洛将宫中诸司按照明朝的机构精简,将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中的司礼监、兵仗局、御马监等八个衙门撤掉,只保留十六个,称为“十六内衙”。
裁撤这些内衙,等于是废了内宦干政的机构平台,让他们再也没有能力指染政权和兵权。
为了让宦官宫女们有服役的能力,李洛还召了很多各行各业的优秀匠师入宫,教授他们厨艺、制衣、酿造、打金、印染等技术。毕竟皇室的很多御用之物,还是需要宫内来定制。
此时,两人就逛到一个叫司苑局的地方。
司苑局,是负责宫中蔬菜瓜果等事物的小衙门。
两人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的骂声:“瞎了眼的奴婢!没见到这西瓜不够圆么!颜色也不中看,为哈还要挑进来!找死么!”
赫然是中官常侍钱龙的声音,是他在骂人。
中官常侍,是李洛新设的内宦长官,类似于明清的总管太监。李洛在宫中设置了四个内宦长官,四个女官长官,但不设置大总管,让这八人相互制衡。
钱龙的正式官职是:督膳食事物中官常侍。
凡是吃的喝的,从采购,种植饲养管理,质量检查,加工制作,相关人事和衙门等等,全部由督膳食事物中官常侍来负责。
钱龙正指着一个小宦官骂的起敬,忽然看到众人悚然全部跪下,声音立刻戛然而止,反应迅速的转身,下拜道:“奴婢乾隆,叩见大王,娘娘!”
李洛眼睛一扫,所然看见一个不太圆的西瓜发在木案上。
如今夏天炎热,李洛夫妇和孩子们每天都要吃冰镇西瓜。其实他们根本不讲究,只要西瓜熟了够甜就行。可是想不到,到了司苑局,钱龙的要求竟然这么苛刻。
不但要够大,还要够圆,颜色还要好看!
一个西瓜而已,至于么?
不过,李洛完全没有责罚钱龙的意思。
过嘴的东西,他不怕苛刻,就怕不苛刻!
再说,当着小宦官面呵斥钱龙,那他的工作也没法干了。在基层员工面前,大领导要维护小领导的面子。
这是管理学,不能坏了规矩。不然就不好管了,事也不好办了。
除非小领导太过分,过了线。这就要一下子办到底。
“起来吧。钱龙,这宫中的卫生条例,他们都会背诵,遵守么?”李洛问道。
钱龙赶紧回道:“回禀大王,其他人奴婢不知,奴婢管的人,都是会背诵,也遵守了的。就在早上,一个宫女切菜时没有带口罩,就罚她十分,重新来过。”
口罩,卫生条例,积分制,这些都是小两口搞出来的东西。
不过,中官常侍没有体罚殴打他们的权力。一旦谁犯了严重的事,就交给宫法堂处置,大宦官无权任意处置小宦官。
在唐宫,无论宫女还是宦官,人权上还是比以往朝代强得多。小两口是用现代国企的模式管理他们,而不是管理奴隶。
李洛点点头,和崔秀宁离开。
“恭送大王!恭送娘娘!”钱龙赶紧下拜。
“我们真的成了腐朽的统治阶级。”崔秀宁神色复杂的笑道,“吃个西瓜都这么多事。”
随从不远不近的跟着,听不到她说话。
李洛道:“这不好么?我觉得挺好。现代社会,还有大把的人伺候别人,命运被别人摆布。都是为了口饭吃。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他们把我们伺候服务的好好的,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更好的身体管理国家,就是他们的价值。”
“好吧。”崔秀宁道,“我们还能保持这个看法,到了李征,李征的儿子,就不会这么看了。他们会认为,宫人就是奴才。”
李洛无所谓的说:“那我们就不用管了。我们不能告诉他们什么普世价值,什么人权,我们只能以身作则,让他们对下人有起码的尊重。有些事啊,只能做,不能说。”
两人在宫中个衙门逛了一遍,回到龙章宫时,文天龙已经在等候了。
“大王。”文天祥站起来要行礼,被李洛扶住,“文先生勿要多礼,此时进宫,可是有了什么事?”
文天祥每次进宫,肯定是有要事,而且必定和军事有关。
文天祥道:“交州水师都督刘拓奏报的军情,是关于天竺的消息。安南…交州海商在西洋(当时指印度洋)听到消息,说是东边五月份来了很多人马,突然攻打阿洪国,杀了阿洪国国王,雀占鸠巢。”
“臣以为,应该就是大理和萧梁残部所为了。”
李洛和崔秀宁对视一眼,都不奇怪。
萧家兄妹花了两个月时间穿过若开山脉,突然出现在印度洋东岸,再花一个月时间灭掉没有防备的阿洪国,完全来得及,毕竟他们有十来万兵马。
翻山越岭对其他人来说是畏途,可对于大理人来说算得了什么?从云贵高原往低处走,本就是西南山地土著,还怕老林子?
据说后世远征军在缅甸和日军打仗,最厉害的就是云南兵。要知道,历史上整个缅北都是大理国的。大理才是缅甸雨林真正的主人。可惜,那一大片原始森林被我大清送给英属缅甸了,这才变成缅甸的。
“应该就是他们了。”李洛很肯定的说。
文天祥道:“水师想远征一次打一打,臣的意思是放任自流,先让他们折腾。但此事重大,还请大王裁决。”
水师想打?那不行!
李洛想都不想的摇头,“不打。就让他们折腾。不但要让他们折腾…必要时还要帮他们一把!”
文天祥笑道:“臣明白了。”
君臣二人都是心照不宣的一笑。
文天祥又道:“水师的将士,已经很久没有仗打,也找不到对手。军中颇有怨言,说是没有功可立。”
此事,李洛和崔秀宁早就知道。可是如今的唐军水师整个世界都没有敌手,唯一勉强算个对手的宋军水师哈不能打,不然就便宜了南洋诸岛的土人。
长江水师还好些,起码要封锁长江。而海军纯粹就是没啥事干,光看陆军不停的立功,眼都红了。
军队长期不打仗,可是要废掉的,无论你怎么练都不行。
李洛站起来踱步,忽然说道:“要么,先把日国收了,让水师动动?”
本来,李洛是打算明年再拿日国,毕竟现在粮食物资很紧张,都处都缺粮。之前的一些粮食储备,今年打仗又用掉了。
除了东南,海东和益州的粮食有盈余之外,其他地方,包括安南都还需要赈济。
日国有十万元军驻军,虽然以汉军和高丽军为主,可还有一万蒙古色目骑兵,总体战力不弱,还有不少日国仆从军。
日国也不小,人口也不少,要吞下日国,起码要出兵七八万。
需要耗费的粮草物资不是个小数目,唐廷现在物资紧张,虽然能拿出来,但用来应急的储备就更少了。
“倒是可行。不过不急在一时。等到秋粮下来,有了一些盈余再出兵最好不过。如今,大唐每月消耗三十万石军粮,可储备粮只有八十万石了,刚刚坚持到秋收啊。”文天祥道。
李洛看向崔秀宁,“日国情况如何?能不能让征日兵马就食与日国?”
崔秀宁握着情报,最熟悉情况。
崔秀宁摇头:“大王,据臣妾所知,日国这几年圈建了很多牧场养马,耕地面积大降,百姓每天都有不少饿死,流民数十万,元廷根本不管。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
“不过,日国养了几年马,现在战马最少有十万匹。元廷很担心我们攻打日国,东瀛行省平章衙门没办法,只能编练更多的日军协防。”
李洛暗叹一声,这么说,要征日就只能等到秋收之后了。
粮食啊粮食!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从发愁没钱到钱多的数不完,几年前就不愁钱了。可是粮食,却一直在发愁。
这个时代的亩产实在太低了,社会余粮太少。农业生产体系也非常脆弱,无论是天灾还是兵灾,只要碰上,那必定是大减产,需要很久才能缓过来。
就说这次唐军统一南方之战,唐军一到,很多百姓不知底细就闻风而逃,一逃就是半个月一个月,农时一错过,那就是颗粒无收。
看似唐军秋毫无犯,看似战争并不剧烈,可事实上只要一用兵,一剿匪,对生产的影响还是大的可怕。
对很多三国百姓来说,管你唐军是不是真的仁义之师,只要你来,我就先逃。
“大王勿忧,如今各处奉旨大兴水利,赈济灾民,恢复生产,已经卓有成效。秋粮会略有盈余,打一仗足够用了。”文天祥道。
李洛点点头,“那就先秘调八万兵马在松江崇明待命,只要秋粮一到,寡人就亲征日国!”
“遵旨!”
收国之战,李洛这次要亲自干,不想再假手任何人。
一道密令下去,部分唐军就开始行动起来。军师府拟定得调兵方案,是水师两万,陆师八万,共十万大军。
其中,还有一万骑兵,一万火器兵。
这么强大的武力,用来对付驻日元军,够了。
只要收了日国,就能对高丽元廷辽东造成压力,牵制部分元军不敢调动。
ps:蟹蟹大家支持,不多说,明日加更。今天太忙啦。大家晚安,天寒多加衣。
“忽必烈要设苹果城为西都。”崔秀宁说道,“安西王阿难答,改封镇西王,坐镇苹果城。忽必烈还征发西域各族奴隶,再增修两条东西驿站。”
“一条是伊犁到黑海的驿站。还有一条是吐鲁番到起儿漫城(波斯湾)的驿站通道。”
“忽必烈的目标是,哪怕西亚东欧有事,消息也要在一月之内传回大都。并且,屯驻在甘肃的骑兵重兵集团,能够在三个月内支援到西部任何一地,包括东欧。”
崔秀宁说完,将最新的情报递给李洛。李洛没有再看,崔秀宁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看来,忽必烈不光要恢复窝阔台时代“大汗汗庭”(元廷)对西域和东欧的控制,他还想做到比窝阔台更彻底的掌控。
李洛很是无语,东西方本来就有丝绸之路连通,而且很发达。从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能够连通到印度,西亚,欧洲,北非。
而且,丝绸之路到了元朝更加发达,繁荣程度远甚于宋代。元朝丝绸之路是继汉唐之后第三次大辉煌时期。
加上蒙元几代皇帝为了控制西方,又大力修建丝绸之路上的驿站,使得从西北到西亚的驿站密布。蒙元对站赤(邮驿)交通高度重视,加上可以用武力无偿征发大量奴隶,低成本的修建,所以真的是“筑路万里”。
早在窝阔台时代,蒙古帝国就修建了上都和林到金帐汗国的驿站。
那么,加上要增修的两条驿站,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达到了四条以上!
这个工程……真是呵呵了。
不得不说,蒙元的野蛮,某些时候也有客观的“好处”。起码它能不顾惜劳力,不怕底层反抗,蛮干硬干还能把事干成。
不用想? 这么大的工程? 需要耗费多少劳力,会死多少奴隶。可蒙古贵族哪里会在意这些?
这样是换了汉人王朝? 没几个敢这么敢? 就是干了,也要被诟病千百年。
原因说起来也挺可悲的。蒙元虽然残暴? 但它不用自己人服劳役啊,服劳役的都是被征服者。汉人王朝就只能用自己的百姓来做? 当然不敢那么蛮干。
元朝从灭金开始也就统治一百多年? 修的道路里程却比几个大王朝加起来都要多,就连西北西南很多难修的地方都修了,靠的就是武力和蛮力。元朝西南土司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修建和维护驿站? 为此死了很多西南各族百姓。
“修路总归对我们不是坏事。西域我们也想要? 到时就看谁打的赢。”李洛说道。他很有自信,所以他巴不得元廷修路。
崔秀宁道:“忽必烈已经东归了,现在估计到了甘肃。元廷虽然失去了南方,却得到了中西亚。从军事的角度,已经更强了。”
“特察局分析? 元廷明年必定会出兵南征。”
“明年南征?”李洛哼了一声,“明年我还想北伐呢? 就看谁先打谁!”
崔秀宁笑道:“南方刚刚拿到手,还没有缓口气? 生产都没有恢复,明年就北伐?太急了吧。大臣们也会觉得仓促。明年? 最多就是拿下关中? 闭关据守。”
“我觉得? 先不要想北伐的事。一年之内,做好内政和练兵就行。元军就是要打,我们也要不为所动。”
李洛也知道崔秀宁说的对。所谓明年就北伐,根本不现实。现在已经七月下旬,第二次中元节大祭都举办过了。
大唐虽然一统南国,却百废待兴,根基未稳,明年北伐显然太过仓促。
李洛现在可不比朱元璋。朱元璋占据江南多年,灭掉陈友谅几年后才北伐,根基已经非常稳固。他呢?起兵才两年多,占据湖广才数月。
再说,此时的元军,和元末的元军,实力天差地别。一旦大败,后果极其严重。
几十万步兵跑到北方和几十万骑兵打……先别说唐国有没有这个实力,那得有多悬?
明年能拿下关中,已经很不错了。就算这个目标,也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后勤粮草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宫内转转吧。”崔秀宁提议。
两人也不乘坐肩舆,就这么带着几个几个侍卫宫人,在宫中散心。
萧梁带草木,自认为是木德,所以宫中特点是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喜欢享受的萧隐甚至将江陵城外的古树都移栽到宫中,这也导致一到夏天婵就特别多,吵得人心烦。
两人现在住的的宫殿,叫龙章宫,本来是萧隐召见宰执和休息的宫殿,职务职能和寝宫职能一体,类似于明清的乾清宫。
崔秀宁作为王后,本来应该居住在萧梁皇后所居的凤姿宫。但两人不想分居,就不合礼法的都住在乾清宫。
从龙章宫殿堂往外看,最巍峨的所在就是用来朝会的光政殿。光政殿之前,就是内宫门之一的青龙门。
按照唐宫的制度,青龙门之内是宫城,门外是皇城。三府九部诸寺的衙门,以及唐国宗庙,都在皇城。皇城区域很大,依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每门驻扎一个混编的独立禁卫团。
皇城之外,才是城区。江陵城是大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各驻扎一个禁卫旅。加上三千人的虎牙禁军,整个江陵城内驻扎了三万兵马。
城外,各有东西两座大营,各驻扎三万兵马。也就是说江陵内外,有近十万大军防守。
这还不算宫内的八百侍卫。
可谓固若金汤。
如今,接受了萧梁宫人的唐宫,宫中役使人员达到四千人,加上侍卫,人气已经很足了。
李洛将宫中诸司按照明朝的机构精简,将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中的司礼监、兵仗局、御马监等八个衙门撤掉,只保留十六个,称为“十六内衙”。
裁撤这些内衙,等于是废了内宦干政的机构平台,让他们再也没有能力指染政权和兵权。
为了让宦官宫女们有服役的能力,李洛还召了很多各行各业的优秀匠师入宫,教授他们厨艺、制衣、酿造、打金、印染等技术。毕竟皇室的很多御用之物,还是需要宫内来定制。
此时,两人就逛到一个叫司苑局的地方。
司苑局,是负责宫中蔬菜瓜果等事物的小衙门。
两人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的骂声:“瞎了眼的奴婢!没见到这西瓜不够圆么!颜色也不中看,为哈还要挑进来!找死么!”
赫然是中官常侍钱龙的声音,是他在骂人。
中官常侍,是李洛新设的内宦长官,类似于明清的总管太监。李洛在宫中设置了四个内宦长官,四个女官长官,但不设置大总管,让这八人相互制衡。
钱龙的正式官职是:督膳食事物中官常侍。
凡是吃的喝的,从采购,种植饲养管理,质量检查,加工制作,相关人事和衙门等等,全部由督膳食事物中官常侍来负责。
钱龙正指着一个小宦官骂的起敬,忽然看到众人悚然全部跪下,声音立刻戛然而止,反应迅速的转身,下拜道:“奴婢乾隆,叩见大王,娘娘!”
李洛眼睛一扫,所然看见一个不太圆的西瓜发在木案上。
如今夏天炎热,李洛夫妇和孩子们每天都要吃冰镇西瓜。其实他们根本不讲究,只要西瓜熟了够甜就行。可是想不到,到了司苑局,钱龙的要求竟然这么苛刻。
不但要够大,还要够圆,颜色还要好看!
一个西瓜而已,至于么?
不过,李洛完全没有责罚钱龙的意思。
过嘴的东西,他不怕苛刻,就怕不苛刻!
再说,当着小宦官面呵斥钱龙,那他的工作也没法干了。在基层员工面前,大领导要维护小领导的面子。
这是管理学,不能坏了规矩。不然就不好管了,事也不好办了。
除非小领导太过分,过了线。这就要一下子办到底。
“起来吧。钱龙,这宫中的卫生条例,他们都会背诵,遵守么?”李洛问道。
钱龙赶紧回道:“回禀大王,其他人奴婢不知,奴婢管的人,都是会背诵,也遵守了的。就在早上,一个宫女切菜时没有带口罩,就罚她十分,重新来过。”
口罩,卫生条例,积分制,这些都是小两口搞出来的东西。
不过,中官常侍没有体罚殴打他们的权力。一旦谁犯了严重的事,就交给宫法堂处置,大宦官无权任意处置小宦官。
在唐宫,无论宫女还是宦官,人权上还是比以往朝代强得多。小两口是用现代国企的模式管理他们,而不是管理奴隶。
李洛点点头,和崔秀宁离开。
“恭送大王!恭送娘娘!”钱龙赶紧下拜。
“我们真的成了腐朽的统治阶级。”崔秀宁神色复杂的笑道,“吃个西瓜都这么多事。”
随从不远不近的跟着,听不到她说话。
李洛道:“这不好么?我觉得挺好。现代社会,还有大把的人伺候别人,命运被别人摆布。都是为了口饭吃。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他们把我们伺候服务的好好的,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更好的身体管理国家,就是他们的价值。”
“好吧。”崔秀宁道,“我们还能保持这个看法,到了李征,李征的儿子,就不会这么看了。他们会认为,宫人就是奴才。”
李洛无所谓的说:“那我们就不用管了。我们不能告诉他们什么普世价值,什么人权,我们只能以身作则,让他们对下人有起码的尊重。有些事啊,只能做,不能说。”
两人在宫中个衙门逛了一遍,回到龙章宫时,文天龙已经在等候了。
“大王。”文天祥站起来要行礼,被李洛扶住,“文先生勿要多礼,此时进宫,可是有了什么事?”
文天祥每次进宫,肯定是有要事,而且必定和军事有关。
文天祥道:“交州水师都督刘拓奏报的军情,是关于天竺的消息。安南…交州海商在西洋(当时指印度洋)听到消息,说是东边五月份来了很多人马,突然攻打阿洪国,杀了阿洪国国王,雀占鸠巢。”
“臣以为,应该就是大理和萧梁残部所为了。”
李洛和崔秀宁对视一眼,都不奇怪。
萧家兄妹花了两个月时间穿过若开山脉,突然出现在印度洋东岸,再花一个月时间灭掉没有防备的阿洪国,完全来得及,毕竟他们有十来万兵马。
翻山越岭对其他人来说是畏途,可对于大理人来说算得了什么?从云贵高原往低处走,本就是西南山地土著,还怕老林子?
据说后世远征军在缅甸和日军打仗,最厉害的就是云南兵。要知道,历史上整个缅北都是大理国的。大理才是缅甸雨林真正的主人。可惜,那一大片原始森林被我大清送给英属缅甸了,这才变成缅甸的。
“应该就是他们了。”李洛很肯定的说。
文天祥道:“水师想远征一次打一打,臣的意思是放任自流,先让他们折腾。但此事重大,还请大王裁决。”
水师想打?那不行!
李洛想都不想的摇头,“不打。就让他们折腾。不但要让他们折腾…必要时还要帮他们一把!”
文天祥笑道:“臣明白了。”
君臣二人都是心照不宣的一笑。
文天祥又道:“水师的将士,已经很久没有仗打,也找不到对手。军中颇有怨言,说是没有功可立。”
此事,李洛和崔秀宁早就知道。可是如今的唐军水师整个世界都没有敌手,唯一勉强算个对手的宋军水师哈不能打,不然就便宜了南洋诸岛的土人。
长江水师还好些,起码要封锁长江。而海军纯粹就是没啥事干,光看陆军不停的立功,眼都红了。
军队长期不打仗,可是要废掉的,无论你怎么练都不行。
李洛站起来踱步,忽然说道:“要么,先把日国收了,让水师动动?”
本来,李洛是打算明年再拿日国,毕竟现在粮食物资很紧张,都处都缺粮。之前的一些粮食储备,今年打仗又用掉了。
除了东南,海东和益州的粮食有盈余之外,其他地方,包括安南都还需要赈济。
日国有十万元军驻军,虽然以汉军和高丽军为主,可还有一万蒙古色目骑兵,总体战力不弱,还有不少日国仆从军。
日国也不小,人口也不少,要吞下日国,起码要出兵七八万。
需要耗费的粮草物资不是个小数目,唐廷现在物资紧张,虽然能拿出来,但用来应急的储备就更少了。
“倒是可行。不过不急在一时。等到秋粮下来,有了一些盈余再出兵最好不过。如今,大唐每月消耗三十万石军粮,可储备粮只有八十万石了,刚刚坚持到秋收啊。”文天祥道。
李洛看向崔秀宁,“日国情况如何?能不能让征日兵马就食与日国?”
崔秀宁握着情报,最熟悉情况。
崔秀宁摇头:“大王,据臣妾所知,日国这几年圈建了很多牧场养马,耕地面积大降,百姓每天都有不少饿死,流民数十万,元廷根本不管。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
“不过,日国养了几年马,现在战马最少有十万匹。元廷很担心我们攻打日国,东瀛行省平章衙门没办法,只能编练更多的日军协防。”
李洛暗叹一声,这么说,要征日就只能等到秋收之后了。
粮食啊粮食!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从发愁没钱到钱多的数不完,几年前就不愁钱了。可是粮食,却一直在发愁。
这个时代的亩产实在太低了,社会余粮太少。农业生产体系也非常脆弱,无论是天灾还是兵灾,只要碰上,那必定是大减产,需要很久才能缓过来。
就说这次唐军统一南方之战,唐军一到,很多百姓不知底细就闻风而逃,一逃就是半个月一个月,农时一错过,那就是颗粒无收。
看似唐军秋毫无犯,看似战争并不剧烈,可事实上只要一用兵,一剿匪,对生产的影响还是大的可怕。
对很多三国百姓来说,管你唐军是不是真的仁义之师,只要你来,我就先逃。
“大王勿忧,如今各处奉旨大兴水利,赈济灾民,恢复生产,已经卓有成效。秋粮会略有盈余,打一仗足够用了。”文天祥道。
李洛点点头,“那就先秘调八万兵马在松江崇明待命,只要秋粮一到,寡人就亲征日国!”
“遵旨!”
收国之战,李洛这次要亲自干,不想再假手任何人。
一道密令下去,部分唐军就开始行动起来。军师府拟定得调兵方案,是水师两万,陆师八万,共十万大军。
其中,还有一万骑兵,一万火器兵。
这么强大的武力,用来对付驻日元军,够了。
只要收了日国,就能对高丽元廷辽东造成压力,牵制部分元军不敢调动。
ps:蟹蟹大家支持,不多说,明日加更。今天太忙啦。大家晚安,天寒多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