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见了文坛中鼎鼎大名的东皋子王绩王无功,李义琛暗自称幸。
王无功现在可不得了。
王绩出身晋阳王氏,他作的律体诗,经由晋地,传入关西,载入文坛,被人评为承魏晋之风骨,启一代之先河,有这样的评语,并被大家所接受,其人在文坛的地位可见一般。
而盛名之下无虚士。
前些时王无功又作了一首五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描写的是当年他隐居于故里晋地东皋时的情景,律体严谨,意境疏旷,读之便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而其才名也来到了巅峰之时,一经成诗,便满城传唱,俨然便是诗中魁首的待遇,嗯,如果不是皇帝时常会作上一首,不然光就诗词上的造诣而言,当世大家应该都比不上他了。
而且皇帝更偏向于词,律诗上好像不怎么擅长的样子……
李义琛本来还担心碰上自己那个倒霉堂弟,闹个没脸,现在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
施礼见过王氏兄弟。
王绩眯着醉眼,嘀咕了一句,“怕不又是一个登徒子。”
弄的李义琛很是尴尬,可他觉得大名士就应该是这个风范,不敢拂袖而去。
王静自来熟的把住了他的胳膊,引他来到路边避风处,躲开行人笑道:“不想在这里能遇到李进士,看来还是同道中人。
哈哈,贤弟莫要理他,没有了酒,他可比咱们要狼狈的多。”
李义琛哭笑不得,这兄弟两个看上去都很不靠谱的样子,什么叫同道中人?俺哪点像与你们兄弟同路的样子?
他只能干巴巴的道:“两位也是来观灯的吗?”
王静笑了起来,“灯火再亮又哪里有小娘子们看着明丽?贤弟来此,难道真是观赏灯火的吗?”
李义琛“……”
原来同道中人是这么来的啊……俺能说一句咱们不同路吗?
看着他无言以对的样子,王静不由哈哈大笑,拍打着李义堔的肩膀道:“莫要作态,孔子他老人家都说了,食色性也,咱们这些后辈自然要遵从先贤之言,率性而为嘛。”
作为前辈,王静开始大包大揽。
“贤弟能碰上俺,算是来着了,今夜元夕灯会比去年要精彩的多,彩玉坊的娘子,只要有名有姓的,都来到了灯会之上,只是现在还没几个愿意露面而已。
有了她们助兴,那区区灯火只能黯然失色,今晚为兄就全当个引路之人,陪贤弟观瞧一下世间颜色可也?”
好嘛,这人是专门来看彩玉坊的小娘子的,李义琛也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倒霉,碰到这么一匹识途老马。
连连逊谢,却也无法拒绝这样的热情邀约,主要是吧,他想跟大名鼎鼎的东皋子讨论一下诗词。
说话间,王静已经不客气的拉着他向前行去,嘴里还念叨着,“贤弟怎的如此拘谨?莫要学那些酸人,那样一来怎能尽兴而归?”
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李义琛也渐渐放开了怀抱,闻言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全赖王兄引路了。
不瞒王兄说,俺一身清寡,可没有银钱来使,观灯还可,却做不得入幕之宾的。”
这下算是对了王静脾气,这厮笑声不绝,“贤弟放心便是,以俺的本事,你若瞧上哪个尽管跟为兄说,提银钱那阿堵物做什么?
小娘子们有情有义,各个别有怀抱,贤弟一表人才,定受她们青睐,许都不用为兄多嘴,便能抢着来与贤弟相会。”
这厮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李义琛算是开了眼界。
王绩无可无不可的跟着弟弟,好像有根绳子牵在他脖子上一样,当然了,若不是旁边的从人拉着他,估计早把这只醉虫给丢了。
…………
王静三十多岁的人了,话却多的不得了,李上德跟他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只过了这一阵,李义琛便给他了个性情中人的评价,跟这样的人结交,不算好,却也绝不算坏。
他这个进士还未正式授官,旁人应该也不会图他什么,如此的热情相待,是李义琛来到长安之后遇到的头一位。
即便只是路左偶遇,也让李义琛生出了些感激。
王静言谈有趣,说的又都是李义琛从来不敢轻易涉及的话题,让人脸热心跳之余,倍感刺激。
过不多久,王静就成功的给李义琛描画出了一副粉红色的画卷,真可谓是毁人不倦。
…………
王静的目的性很强,一般只在街角停留,那都是大楼子摆下的花台,街边上散着的小台他一般不会驻足细看。
不一会他又遇到了熟人,在人群中和人拱手相见,“马贤弟也来了,不如结伴而行?”
那位马贤弟一看就不含糊,身边跟着好几个狐朋狗友,笑着婉拒了王静的邀请。
等人离的远了,王静就跟李义琛低声说起了那人的小话,“那是马三宝,背后是楚国夫人府,以后贤弟若是遇到了,可莫要像现在这样随便跟人结交,那可不是什么善类。”
年轻的李义琛只有点头的份,略略领教了一下三教九流的奥秘,至于什么楚国夫人府,成国夫人府之类的,离着他太过遥远,他也不去深想,只是觉得长安的水池子有点混。
前行之际,李义琛观看着路旁的花灯,眼瞅着人越来越多,不时能见到身穿官服的人守在路旁。
都说关西民风彪悍,一路走来这么多人,却没见到一起事故,他对长安的治安情况又有了些新的认知。
如果明年授官之后去到地方之上,他也要好好琢磨一下,无人生事,百姓既可安定,市面上自然而然就要繁盛许多,这应是地方治政上最首要的一条……
王静的熟人是真多,不管那些台子周围围了多少人,都有熟人引路放他进去,台上的娘子们看到他到来,也立即会卖力许多。
真可谓是人尽其才,行行出状元……
王无功现在可不得了。
王绩出身晋阳王氏,他作的律体诗,经由晋地,传入关西,载入文坛,被人评为承魏晋之风骨,启一代之先河,有这样的评语,并被大家所接受,其人在文坛的地位可见一般。
而盛名之下无虚士。
前些时王无功又作了一首五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描写的是当年他隐居于故里晋地东皋时的情景,律体严谨,意境疏旷,读之便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而其才名也来到了巅峰之时,一经成诗,便满城传唱,俨然便是诗中魁首的待遇,嗯,如果不是皇帝时常会作上一首,不然光就诗词上的造诣而言,当世大家应该都比不上他了。
而且皇帝更偏向于词,律诗上好像不怎么擅长的样子……
李义琛本来还担心碰上自己那个倒霉堂弟,闹个没脸,现在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
施礼见过王氏兄弟。
王绩眯着醉眼,嘀咕了一句,“怕不又是一个登徒子。”
弄的李义琛很是尴尬,可他觉得大名士就应该是这个风范,不敢拂袖而去。
王静自来熟的把住了他的胳膊,引他来到路边避风处,躲开行人笑道:“不想在这里能遇到李进士,看来还是同道中人。
哈哈,贤弟莫要理他,没有了酒,他可比咱们要狼狈的多。”
李义琛哭笑不得,这兄弟两个看上去都很不靠谱的样子,什么叫同道中人?俺哪点像与你们兄弟同路的样子?
他只能干巴巴的道:“两位也是来观灯的吗?”
王静笑了起来,“灯火再亮又哪里有小娘子们看着明丽?贤弟来此,难道真是观赏灯火的吗?”
李义琛“……”
原来同道中人是这么来的啊……俺能说一句咱们不同路吗?
看着他无言以对的样子,王静不由哈哈大笑,拍打着李义堔的肩膀道:“莫要作态,孔子他老人家都说了,食色性也,咱们这些后辈自然要遵从先贤之言,率性而为嘛。”
作为前辈,王静开始大包大揽。
“贤弟能碰上俺,算是来着了,今夜元夕灯会比去年要精彩的多,彩玉坊的娘子,只要有名有姓的,都来到了灯会之上,只是现在还没几个愿意露面而已。
有了她们助兴,那区区灯火只能黯然失色,今晚为兄就全当个引路之人,陪贤弟观瞧一下世间颜色可也?”
好嘛,这人是专门来看彩玉坊的小娘子的,李义琛也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倒霉,碰到这么一匹识途老马。
连连逊谢,却也无法拒绝这样的热情邀约,主要是吧,他想跟大名鼎鼎的东皋子讨论一下诗词。
说话间,王静已经不客气的拉着他向前行去,嘴里还念叨着,“贤弟怎的如此拘谨?莫要学那些酸人,那样一来怎能尽兴而归?”
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李义琛也渐渐放开了怀抱,闻言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全赖王兄引路了。
不瞒王兄说,俺一身清寡,可没有银钱来使,观灯还可,却做不得入幕之宾的。”
这下算是对了王静脾气,这厮笑声不绝,“贤弟放心便是,以俺的本事,你若瞧上哪个尽管跟为兄说,提银钱那阿堵物做什么?
小娘子们有情有义,各个别有怀抱,贤弟一表人才,定受她们青睐,许都不用为兄多嘴,便能抢着来与贤弟相会。”
这厮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李义琛算是开了眼界。
王绩无可无不可的跟着弟弟,好像有根绳子牵在他脖子上一样,当然了,若不是旁边的从人拉着他,估计早把这只醉虫给丢了。
…………
王静三十多岁的人了,话却多的不得了,李上德跟他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只过了这一阵,李义琛便给他了个性情中人的评价,跟这样的人结交,不算好,却也绝不算坏。
他这个进士还未正式授官,旁人应该也不会图他什么,如此的热情相待,是李义琛来到长安之后遇到的头一位。
即便只是路左偶遇,也让李义琛生出了些感激。
王静言谈有趣,说的又都是李义琛从来不敢轻易涉及的话题,让人脸热心跳之余,倍感刺激。
过不多久,王静就成功的给李义琛描画出了一副粉红色的画卷,真可谓是毁人不倦。
…………
王静的目的性很强,一般只在街角停留,那都是大楼子摆下的花台,街边上散着的小台他一般不会驻足细看。
不一会他又遇到了熟人,在人群中和人拱手相见,“马贤弟也来了,不如结伴而行?”
那位马贤弟一看就不含糊,身边跟着好几个狐朋狗友,笑着婉拒了王静的邀请。
等人离的远了,王静就跟李义琛低声说起了那人的小话,“那是马三宝,背后是楚国夫人府,以后贤弟若是遇到了,可莫要像现在这样随便跟人结交,那可不是什么善类。”
年轻的李义琛只有点头的份,略略领教了一下三教九流的奥秘,至于什么楚国夫人府,成国夫人府之类的,离着他太过遥远,他也不去深想,只是觉得长安的水池子有点混。
前行之际,李义琛观看着路旁的花灯,眼瞅着人越来越多,不时能见到身穿官服的人守在路旁。
都说关西民风彪悍,一路走来这么多人,却没见到一起事故,他对长安的治安情况又有了些新的认知。
如果明年授官之后去到地方之上,他也要好好琢磨一下,无人生事,百姓既可安定,市面上自然而然就要繁盛许多,这应是地方治政上最首要的一条……
王静的熟人是真多,不管那些台子周围围了多少人,都有熟人引路放他进去,台上的娘子们看到他到来,也立即会卖力许多。
真可谓是人尽其才,行行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