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进来在马周耳边嘟囔了几句,马周立即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吩咐人照看着这里,便匆匆离开了。
又一位能够上得凌烟阁的人物到了。
开国公,大都督李靖,又京兆尹元朗陪同,到长安书院参观视察。
………………
“姨丈也是的,这才回京几天啊,怎么就又要外出?”
在长安海事学院的门前,元朗碎碎的念叨着。
李靖负手而立,打量着长安海事学院的大门,看着那高高的门梁,张牙舞爪的牌匾,李靖觉着这里挺有意思。
几年没有回京,长安的变化真的是一言难尽。
杨广在时,迁都东去,作为西京的长安受了些冷落,可只要有关西门阀在,天下气运就要被长安分得八分。
迁个都城可影响不了关西世阀的地位。
大业末年天下乱相纷呈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洛阳那边简直是群魔乱舞,你再瞧瞧长安,大家却都还不是坐得稳稳当当?这就是底气,也可以说是关西气象不衰的明证。
待到李渊进了长安……其实也大差不差,就是那些年算不上太平,大家奔走往来,也顾不上欣赏长安的风景。
不管是兴盛还是没落,几乎无人有那闲工夫细心体会……
现如今就不一样了啊……李靖在心里叹息一声,天下平定了下来,长安的景象必然也就不一样了。
就比如说这长安海事学院,新鲜事物,却总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感觉,如果此时身边没有这个碎碎念的外侄就更好了。
李靖背着手站了一会,抬步向前,嘴里一边敷衍着元朗,“少说两句,朝廷大事容不得你置喙,一会见了马祭酒,你只管给俺引见,莫要多嘴。
你看看你现在到哪都摆着一副皇亲国戚的架子,懒懒的也没什么精神,这么一副鬼样子,活该受你家阿爷踢打。”
元朗受了训斥……顿时心花怒放,要是这会李靖再给他两下,估计更合他的心意,没办法,这厮自小就在父亲的打骂中长大,现在身居高位,没人管教之下,反而各种不舒适。
所以他抽空就去撩拨一下自家阿爷,如果父亲不搭理他,他就去宫中寻阿姐说话,或是去李春府上戳戳发小的痛处,总能找到些旧日感觉。
日子过的优哉游哉,体型也日渐肥硕了起来,也怨不得李靖瞅他不顺眼,都快成浪荡子了,自己还挺得意。
让元朗更得意的是,去年他积极响应号召,终于把家迁进了皇城,回到长安城中不用再去住布政坊的小院了……
好吧,这厮算是彻底给李破养废了,瞧这没出息的劲。
………………
不过此时他还是习惯性的装出一副受了委屈的模样,跟在李靖身后嘟嘟囔囔的说着,“您说的不对,俺现在身居京兆尹之职,朝廷大事怎就不能置喙?
俺本以为姨丈回京述职,怎么也得到尚书省弄个仆射来做,这会却要出京领兵,也不知姨丈您是怎么想的?”
李靖不耐烦了,回身就给了他一脚,于是元朗舒适的眯起了眼睛,大家就都清净了下来。
海事学院的人终于迎了出来,陪同在李靖身边。
………………
李靖即将离京之际来海事学院,自然不是没有目的的,他就要去东莱领兵了,而且还是跨海去倭国,准备的再充分也不为过。
长安这边没什么水军将领在京,听人说了说海事学院,李靖就觉得有必要来这里走上一趟。
如今朝廷的策略有所转变,比如说吴王杜伏威率军去新罗,又让他李靖领兵攻倭国,这都是明显的征兆。
朝廷对海事重视了起来,这可以说是历代所未有之局面。
而且从皇帝的只言片语中也听得出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海上大有可为。
李靖到现在也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海外的林林总总,对于他来说都很陌生……
开疆拓土?一些海岛,野人,就算令他们臣服,也谈不上丰功伟绩吧?功绩之上实在无法与攻打高句丽,与突厥争锋相比。
李靖觉得皇帝若有那雄心壮志的话,不如去经营西域,那才是历代帝王之功业嘛。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他也没实心眼的去劝皇帝改变心意。
在他看来,朝廷大策已经定了下来,又岂是他李靖能够轻易改变得了的?这样的自我认知,还是源于他那坎坷的经历。
随波逐流惯了的人,想让他向温彦博,萧禹,李纲那些人一样坚持己见,大胆直言,那也是难为他了。
………………
到了人工湖旁边,李靖望了望这个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水坑,感慨了一句,“这湖挖的可不小啊,费了不少工夫吧?”
元老头曾经跟他说过这里,李靖看了看,觉着自己的连襟描述的不太清楚,往这样一个大湖里面投鱼苗,他娘的两三年你就想钓到鱼?
陪同在侧的人紧着给他解说,数万人耗时多半载,才挖出了这么一个大坑,动用的大多都是屯卫军兵,工程量不算小。
可这和前朝比起来,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不算什么事。
来人挺机灵,好像知道李靖在想什么。
于是李靖暗自点头,皇帝内外如一,确实很体恤百姓,一直没有动用大量民夫的意思,屯卫将士闲着也是闲着,用他们来做工倒是正合适,省得他们跟自己的这位外侄一样,养的无所事事。
无所事事的元朗瞅着人工湖还挺得意,这里面有他一份功劳呢,若非他鼎力支持,哪能完工的这般快法?
李靖懒得搭理他,只和陪同人等说话。
问了问长安海事学院的办学宗旨,还有将来想要教授的课程,渐渐觉得自己这趟应该是来对了。
这所书院明显是为培育水军将领所设,也许之后到了新罗,得跟吴王殿下好好讨教一番了。
当年他和张伦等人率军顺流而下,攻取江陵之战,太过简单顺利,和现在他要面对的水军之事,有着明显的差距……
又一位能够上得凌烟阁的人物到了。
开国公,大都督李靖,又京兆尹元朗陪同,到长安书院参观视察。
………………
“姨丈也是的,这才回京几天啊,怎么就又要外出?”
在长安海事学院的门前,元朗碎碎的念叨着。
李靖负手而立,打量着长安海事学院的大门,看着那高高的门梁,张牙舞爪的牌匾,李靖觉着这里挺有意思。
几年没有回京,长安的变化真的是一言难尽。
杨广在时,迁都东去,作为西京的长安受了些冷落,可只要有关西门阀在,天下气运就要被长安分得八分。
迁个都城可影响不了关西世阀的地位。
大业末年天下乱相纷呈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洛阳那边简直是群魔乱舞,你再瞧瞧长安,大家却都还不是坐得稳稳当当?这就是底气,也可以说是关西气象不衰的明证。
待到李渊进了长安……其实也大差不差,就是那些年算不上太平,大家奔走往来,也顾不上欣赏长安的风景。
不管是兴盛还是没落,几乎无人有那闲工夫细心体会……
现如今就不一样了啊……李靖在心里叹息一声,天下平定了下来,长安的景象必然也就不一样了。
就比如说这长安海事学院,新鲜事物,却总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感觉,如果此时身边没有这个碎碎念的外侄就更好了。
李靖背着手站了一会,抬步向前,嘴里一边敷衍着元朗,“少说两句,朝廷大事容不得你置喙,一会见了马祭酒,你只管给俺引见,莫要多嘴。
你看看你现在到哪都摆着一副皇亲国戚的架子,懒懒的也没什么精神,这么一副鬼样子,活该受你家阿爷踢打。”
元朗受了训斥……顿时心花怒放,要是这会李靖再给他两下,估计更合他的心意,没办法,这厮自小就在父亲的打骂中长大,现在身居高位,没人管教之下,反而各种不舒适。
所以他抽空就去撩拨一下自家阿爷,如果父亲不搭理他,他就去宫中寻阿姐说话,或是去李春府上戳戳发小的痛处,总能找到些旧日感觉。
日子过的优哉游哉,体型也日渐肥硕了起来,也怨不得李靖瞅他不顺眼,都快成浪荡子了,自己还挺得意。
让元朗更得意的是,去年他积极响应号召,终于把家迁进了皇城,回到长安城中不用再去住布政坊的小院了……
好吧,这厮算是彻底给李破养废了,瞧这没出息的劲。
………………
不过此时他还是习惯性的装出一副受了委屈的模样,跟在李靖身后嘟嘟囔囔的说着,“您说的不对,俺现在身居京兆尹之职,朝廷大事怎就不能置喙?
俺本以为姨丈回京述职,怎么也得到尚书省弄个仆射来做,这会却要出京领兵,也不知姨丈您是怎么想的?”
李靖不耐烦了,回身就给了他一脚,于是元朗舒适的眯起了眼睛,大家就都清净了下来。
海事学院的人终于迎了出来,陪同在李靖身边。
………………
李靖即将离京之际来海事学院,自然不是没有目的的,他就要去东莱领兵了,而且还是跨海去倭国,准备的再充分也不为过。
长安这边没什么水军将领在京,听人说了说海事学院,李靖就觉得有必要来这里走上一趟。
如今朝廷的策略有所转变,比如说吴王杜伏威率军去新罗,又让他李靖领兵攻倭国,这都是明显的征兆。
朝廷对海事重视了起来,这可以说是历代所未有之局面。
而且从皇帝的只言片语中也听得出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海上大有可为。
李靖到现在也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海外的林林总总,对于他来说都很陌生……
开疆拓土?一些海岛,野人,就算令他们臣服,也谈不上丰功伟绩吧?功绩之上实在无法与攻打高句丽,与突厥争锋相比。
李靖觉得皇帝若有那雄心壮志的话,不如去经营西域,那才是历代帝王之功业嘛。
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他也没实心眼的去劝皇帝改变心意。
在他看来,朝廷大策已经定了下来,又岂是他李靖能够轻易改变得了的?这样的自我认知,还是源于他那坎坷的经历。
随波逐流惯了的人,想让他向温彦博,萧禹,李纲那些人一样坚持己见,大胆直言,那也是难为他了。
………………
到了人工湖旁边,李靖望了望这个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水坑,感慨了一句,“这湖挖的可不小啊,费了不少工夫吧?”
元老头曾经跟他说过这里,李靖看了看,觉着自己的连襟描述的不太清楚,往这样一个大湖里面投鱼苗,他娘的两三年你就想钓到鱼?
陪同在侧的人紧着给他解说,数万人耗时多半载,才挖出了这么一个大坑,动用的大多都是屯卫军兵,工程量不算小。
可这和前朝比起来,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不算什么事。
来人挺机灵,好像知道李靖在想什么。
于是李靖暗自点头,皇帝内外如一,确实很体恤百姓,一直没有动用大量民夫的意思,屯卫将士闲着也是闲着,用他们来做工倒是正合适,省得他们跟自己的这位外侄一样,养的无所事事。
无所事事的元朗瞅着人工湖还挺得意,这里面有他一份功劳呢,若非他鼎力支持,哪能完工的这般快法?
李靖懒得搭理他,只和陪同人等说话。
问了问长安海事学院的办学宗旨,还有将来想要教授的课程,渐渐觉得自己这趟应该是来对了。
这所书院明显是为培育水军将领所设,也许之后到了新罗,得跟吴王殿下好好讨教一番了。
当年他和张伦等人率军顺流而下,攻取江陵之战,太过简单顺利,和现在他要面对的水军之事,有着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