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难得之处在于,为官经验丰富,知情达意,资历深厚,可为众人之表率,这样的老臣,很少会让君王或者上官为难。
当然了,也有些老臣会一直念叨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甚或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云云,想要上欺君王,下压群臣,肆意妄为。
而陈孝意显然属于前者,听了李破的话,当即便为其他两人定下了谈话基调,那就是认错,而非劝谏或是对抗。
李破很满意,有些话可说可不说,本来他没打算将自己的意思明白的表露出来,他有的是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可后来他又改了主意,因为眼前这三个人跟随他时间很长了,是当初起兵时老人中最聪明,也最能干的几个人,和他们推心置腹一下,是没有坏处的。
只是他们毕竟和那些军将不一样,他的话说出来也就委婉许多,只要看到架势不对,立马就能转弯。
如果可能,接下来的话肯定就是,你们看我这么累,你们还有何话说?
但陈孝意闻弦歌而知雅意,那就省事多了,温彦博和苏亶两个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跟上节奏,他们是汉王近臣,不是别的什么人,在这样的事情上,绝对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不用多说,两人立即出言附和,委婉高明之处,并不比李破稍差。
实际上,他们虽然觉着大王的话有些不妥,可细想想,却也不无道理,大王想要轻省些,他们何尝不是如此?
若真能做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何愁大事不成?更何况,大王不也说了,那样只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长远目标,而非绝对……岂非正合治政之精髓?
再者说了,以后有大事待决,还真能略过君王不成?至于什么是大事,各人自有斟酌,只要别让大王说成小事便是。
李破打着小算盘,三个近臣也不差多少,真应了那句话,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有了这样的姿态,李破笑着摆手,“不需如此,让旁人听说,还以为我无事生非,想效那昏庸之举呢。”
听了这话,三个人都是无动于衷,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得了便宜,若不侨情上几句,这位肯定感觉不够完美。
“封爵之事,不必顾忌太多,亲近者先行,有功者居上,哪个说三道四,让他到我面前分说。”
就知道……陈孝意和温彦博对视一眼,隐有笑意,之前那许多的焦虑尽都消散,大王还是原来的大王,时有懒散,怨言,却不会置大事于不顾。
虽说和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君王模样有些差距,却和当今那些狂乱悖逆,厚颜无耻的人们强的多了。
其实就像李破了解他们的处世为人一样,多年下来,他们同样也熟知李破的习惯秉性,君王和臣下的小小的交锋不如说是相互配合,结果自然也就令大家都很满意。
像是苏亶就年轻了些,便不如他们老谋深算,此时刚刚咂摸出了些滋味,着实慢了一拍。
此时温彦博便适时道:“大王说的是,之后臣等便依此来办,必不让奸狡之辈扰乱视听。”
而封爵之事,缺的其实就是这么一句话,有了大方向,此事并不为难,过后有所责难在所难免,可只要李破满意,那些都是细枝末节,而且大王也说了嘛,不用顾忌太多……
温彦博这里几乎一下便轻松了下来,那么接下来也就到了该表现自己才能的时候了,“大王之意,臣已明了,只是新爵即出,旧爵又该如何?臣以为……为长远计,应酌情沿袭隋之旧爵,然为免封爵太滥,可以降爵为主,削爵辅之,在封爵之时明示众人,以为定例,大王以为如此可好?”
李破点头,“正该如此,前人设爵,为表彰功绩,荫蔽子孙故,而今封爵之滥,已失前人本意,吾当节之,以荣众人之身,今后隋之旧爵,当以削爵为主,降爵次之,凡袭爵者,降两等,如此,数十年后,得爵者或可称荣于众人之前。”
听了这话,三个人都惊了惊,相劝却又没人说话,因为当汉王殿下这么说话的时候,便意味着很难劝其改变主意。
陈孝意瞥了温彦博一眼,心里道了一句,多此一举,封爵已经开始,早晚会涉及于此,只要潜移默化一段时日,有了那许多例子,再来提一提的话,结果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温彦博也瞪了瞪眼珠子,那意思只有他自己明白,他想着既然大王已经开始封爵,那么一些事作为吏部尚书,必然要做在前面,不然岂不是说他温大临无能?
苏亶也皱起了眉头,相比陈孝意两人,他们苏氏才是真正的豪族,封爵之人不知凡几,之后要是弄的一个个都没了爵位傍身……只是稍微想象一下,苏亶就觉着这事不怎么靠谱,异日一旦进了长安,长安城中那许多门阀世族,削爵到他们的头上,会激起怎样的波澜?
瞧了瞧几个人的神色,李破不由一笑,“此事我已留出许多余地,你们还畏难了不成?战乱这么多年,爵位,散职几乎家家都有,徒耗俸禄之外,无能之辈比比皆是,恁的无趣,长此以往,不定街边乞儿身上也有爵位呢,如此,你我脸上还有何光彩可言?”
到了这个地步,温彦博也无话可说,只重重点头道:“既然大王心意已决,此事便交由臣来主持如何?”
李破笑着拍了下桌案,这是真高兴了,他需要的是有担当的臣子,而非畏首畏尾之徒,“好,这事就交给你了,嘿,也不用忧虑重重,有些事需要缓缓图之,有些事则是当断则断,就像封爵之事,若有所犹豫,弄的内外之人,无论有功无功,有无才能,各个身上光鲜,何来尊卑之分,贵贱之别?”
好吧,这其实都是托词,有爵位是要发俸禄的,而且,这年头的贵族们为何天生尊贵?因为他们一生下来许多人身上就会有爵位,散职加身,从汉时到如今,贵族几乎用这些手段将自己的阶层给固化了。
李破在爵位上下手,其实是早晚的事情,而在他的考量当中,进入关西施行远不如早早将事情定下来,因为阻力会小的多。
而到了如今,算上封爵,他已经办了两件深深侵害贵族门阀利益的事情,一个就是让贵族们交粮纳税,一个就是封爵。
爵位的事情才刚刚开始,税赋上也才堪堪施行。
也就是说,李破在站稳脚跟之后,正在试图运用手中的权力,来遏制门阀势力,按照他的意图,一层层的给这些庞然大物拴上镣铐,顺从的可为鹰犬,反抗的嘛,只会在越来越多的限制当中死去,或者自己把脖子伸到钢刀之下……
这无疑是李破最具长远目光的既定方略,萌芽于随军征战辽东之时,到了如今终于开花结果。
因为此时他已贵为一地诸侯,手握军政大权,追随者众多,再无势单力薄之忧。
而一贯的,他不会让臣下太难做,于是轻飘飘的又加了一句,“之后你们再商议一下,让王侍郎归入律令当中……”
好吧,晋阳王氏这个靶子太显眼了,李破总能时不时拿来用一用,于是温彦博眉头稍展,陈孝意和苏亶两个也略略松了口气,嗯,还有商量的余地就好。
大面积的削爵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管太长远的事情,即便是如今,晋地门阀的反应也很难预料呢。
尤其是让晋阳王氏牵头,恐怕也要费些功夫,王泽……几个人设身处地的为其人想了想,都是一阵难受。
他们都忘了,书房之中还有一位姓王的记室,王绮白着张小脸,深悔今日不该在书房流连,她想的是,这样的消息之后该不该跟父亲说一声呢?
室中几个大人物还在说话。
外间声音响起,“禀报大王,酒菜已经齐备,是不是……”
“送进来吧。”李破吩咐道。
酒菜很丰盛,很快香气就塞满了书房,李破摆了摆手,仆人们陆续退了出去,李破举起酒盏,“先饮几杯,所谓民以食为天,其他事等酒足饭饱再说。”
孔子老人家曾曰,食不言寝不语,可那要分场合,大家回到自己家中,这年月尊奉孔孟的人们,确实会讲一讲这个规矩。
可到了外面,尤其是大人物们聚会时,那就不成了,饭桌上谈事,比较容易说话,自古皆然,孔老夫子自己都难免,还怎么约束其他人?
苏亶先活跃了下气氛,就他年轻,地位最低,这活计只能他来,说了两件饮酒的趣事,搏了汉王殿下一笑,功德圆满,至于其他两个家伙,笑也跟没笑一样,无趣的很。
四个大男人饮酒吃肉,也不再谈什么大事,于是其乐融融,缩在角落里的主仆两个,肚子咕咕叫着,眼巴巴的瞅着桌上的菜肴吞口水,看上去分外可怜……
当然了,也有些老臣会一直念叨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甚或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云云,想要上欺君王,下压群臣,肆意妄为。
而陈孝意显然属于前者,听了李破的话,当即便为其他两人定下了谈话基调,那就是认错,而非劝谏或是对抗。
李破很满意,有些话可说可不说,本来他没打算将自己的意思明白的表露出来,他有的是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可后来他又改了主意,因为眼前这三个人跟随他时间很长了,是当初起兵时老人中最聪明,也最能干的几个人,和他们推心置腹一下,是没有坏处的。
只是他们毕竟和那些军将不一样,他的话说出来也就委婉许多,只要看到架势不对,立马就能转弯。
如果可能,接下来的话肯定就是,你们看我这么累,你们还有何话说?
但陈孝意闻弦歌而知雅意,那就省事多了,温彦博和苏亶两个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跟上节奏,他们是汉王近臣,不是别的什么人,在这样的事情上,绝对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不用多说,两人立即出言附和,委婉高明之处,并不比李破稍差。
实际上,他们虽然觉着大王的话有些不妥,可细想想,却也不无道理,大王想要轻省些,他们何尝不是如此?
若真能做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何愁大事不成?更何况,大王不也说了,那样只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长远目标,而非绝对……岂非正合治政之精髓?
再者说了,以后有大事待决,还真能略过君王不成?至于什么是大事,各人自有斟酌,只要别让大王说成小事便是。
李破打着小算盘,三个近臣也不差多少,真应了那句话,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有了这样的姿态,李破笑着摆手,“不需如此,让旁人听说,还以为我无事生非,想效那昏庸之举呢。”
听了这话,三个人都是无动于衷,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得了便宜,若不侨情上几句,这位肯定感觉不够完美。
“封爵之事,不必顾忌太多,亲近者先行,有功者居上,哪个说三道四,让他到我面前分说。”
就知道……陈孝意和温彦博对视一眼,隐有笑意,之前那许多的焦虑尽都消散,大王还是原来的大王,时有懒散,怨言,却不会置大事于不顾。
虽说和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君王模样有些差距,却和当今那些狂乱悖逆,厚颜无耻的人们强的多了。
其实就像李破了解他们的处世为人一样,多年下来,他们同样也熟知李破的习惯秉性,君王和臣下的小小的交锋不如说是相互配合,结果自然也就令大家都很满意。
像是苏亶就年轻了些,便不如他们老谋深算,此时刚刚咂摸出了些滋味,着实慢了一拍。
此时温彦博便适时道:“大王说的是,之后臣等便依此来办,必不让奸狡之辈扰乱视听。”
而封爵之事,缺的其实就是这么一句话,有了大方向,此事并不为难,过后有所责难在所难免,可只要李破满意,那些都是细枝末节,而且大王也说了嘛,不用顾忌太多……
温彦博这里几乎一下便轻松了下来,那么接下来也就到了该表现自己才能的时候了,“大王之意,臣已明了,只是新爵即出,旧爵又该如何?臣以为……为长远计,应酌情沿袭隋之旧爵,然为免封爵太滥,可以降爵为主,削爵辅之,在封爵之时明示众人,以为定例,大王以为如此可好?”
李破点头,“正该如此,前人设爵,为表彰功绩,荫蔽子孙故,而今封爵之滥,已失前人本意,吾当节之,以荣众人之身,今后隋之旧爵,当以削爵为主,降爵次之,凡袭爵者,降两等,如此,数十年后,得爵者或可称荣于众人之前。”
听了这话,三个人都惊了惊,相劝却又没人说话,因为当汉王殿下这么说话的时候,便意味着很难劝其改变主意。
陈孝意瞥了温彦博一眼,心里道了一句,多此一举,封爵已经开始,早晚会涉及于此,只要潜移默化一段时日,有了那许多例子,再来提一提的话,结果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温彦博也瞪了瞪眼珠子,那意思只有他自己明白,他想着既然大王已经开始封爵,那么一些事作为吏部尚书,必然要做在前面,不然岂不是说他温大临无能?
苏亶也皱起了眉头,相比陈孝意两人,他们苏氏才是真正的豪族,封爵之人不知凡几,之后要是弄的一个个都没了爵位傍身……只是稍微想象一下,苏亶就觉着这事不怎么靠谱,异日一旦进了长安,长安城中那许多门阀世族,削爵到他们的头上,会激起怎样的波澜?
瞧了瞧几个人的神色,李破不由一笑,“此事我已留出许多余地,你们还畏难了不成?战乱这么多年,爵位,散职几乎家家都有,徒耗俸禄之外,无能之辈比比皆是,恁的无趣,长此以往,不定街边乞儿身上也有爵位呢,如此,你我脸上还有何光彩可言?”
到了这个地步,温彦博也无话可说,只重重点头道:“既然大王心意已决,此事便交由臣来主持如何?”
李破笑着拍了下桌案,这是真高兴了,他需要的是有担当的臣子,而非畏首畏尾之徒,“好,这事就交给你了,嘿,也不用忧虑重重,有些事需要缓缓图之,有些事则是当断则断,就像封爵之事,若有所犹豫,弄的内外之人,无论有功无功,有无才能,各个身上光鲜,何来尊卑之分,贵贱之别?”
好吧,这其实都是托词,有爵位是要发俸禄的,而且,这年头的贵族们为何天生尊贵?因为他们一生下来许多人身上就会有爵位,散职加身,从汉时到如今,贵族几乎用这些手段将自己的阶层给固化了。
李破在爵位上下手,其实是早晚的事情,而在他的考量当中,进入关西施行远不如早早将事情定下来,因为阻力会小的多。
而到了如今,算上封爵,他已经办了两件深深侵害贵族门阀利益的事情,一个就是让贵族们交粮纳税,一个就是封爵。
爵位的事情才刚刚开始,税赋上也才堪堪施行。
也就是说,李破在站稳脚跟之后,正在试图运用手中的权力,来遏制门阀势力,按照他的意图,一层层的给这些庞然大物拴上镣铐,顺从的可为鹰犬,反抗的嘛,只会在越来越多的限制当中死去,或者自己把脖子伸到钢刀之下……
这无疑是李破最具长远目光的既定方略,萌芽于随军征战辽东之时,到了如今终于开花结果。
因为此时他已贵为一地诸侯,手握军政大权,追随者众多,再无势单力薄之忧。
而一贯的,他不会让臣下太难做,于是轻飘飘的又加了一句,“之后你们再商议一下,让王侍郎归入律令当中……”
好吧,晋阳王氏这个靶子太显眼了,李破总能时不时拿来用一用,于是温彦博眉头稍展,陈孝意和苏亶两个也略略松了口气,嗯,还有商量的余地就好。
大面积的削爵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管太长远的事情,即便是如今,晋地门阀的反应也很难预料呢。
尤其是让晋阳王氏牵头,恐怕也要费些功夫,王泽……几个人设身处地的为其人想了想,都是一阵难受。
他们都忘了,书房之中还有一位姓王的记室,王绮白着张小脸,深悔今日不该在书房流连,她想的是,这样的消息之后该不该跟父亲说一声呢?
室中几个大人物还在说话。
外间声音响起,“禀报大王,酒菜已经齐备,是不是……”
“送进来吧。”李破吩咐道。
酒菜很丰盛,很快香气就塞满了书房,李破摆了摆手,仆人们陆续退了出去,李破举起酒盏,“先饮几杯,所谓民以食为天,其他事等酒足饭饱再说。”
孔子老人家曾曰,食不言寝不语,可那要分场合,大家回到自己家中,这年月尊奉孔孟的人们,确实会讲一讲这个规矩。
可到了外面,尤其是大人物们聚会时,那就不成了,饭桌上谈事,比较容易说话,自古皆然,孔老夫子自己都难免,还怎么约束其他人?
苏亶先活跃了下气氛,就他年轻,地位最低,这活计只能他来,说了两件饮酒的趣事,搏了汉王殿下一笑,功德圆满,至于其他两个家伙,笑也跟没笑一样,无趣的很。
四个大男人饮酒吃肉,也不再谈什么大事,于是其乐融融,缩在角落里的主仆两个,肚子咕咕叫着,眼巴巴的瞅着桌上的菜肴吞口水,看上去分外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