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那个姓博烈的老妖婆居然敢骂三爷是条发情公狗?明明是那个青璃贪恋三爷的气质,不要钱似的硬往三爷身上贴呼,好像谁稀罕……唔唔唔!”
夜色已深,喧闹的山村早早沉寂下来。
就在这一片静寂之中,一处狭窄低仄蒙皮泛黄破旧的仙人柱内却突然传出两句愤怒至极的喝斥怒骂。
然而出声那人还没骂到第三句,就被人从一旁紧紧捂住嘴巴,以至于这后半截内容全都变成意义不明的唔唔声。
“噤声!三弟且不可鲁莽作色,你难道忘了那个青璃嘴巴里的尖牙了么?”
经杨从循这么一提,小狐狸陡然想起小青璃那一口白森森的锋利獠牙,一对爪子下意识地往身后一翻,正好捂在脖颈后侧那块皮毛稀疏之处。
瞧瞧,这才几章的光景,胡三那一身上等狐皮,愣是让青璃给咬秃噜了。
发觉自己已被青璃的森然巨口吓到杯弓蛇影地步的胡三先是自嘲地一笑,接着就放下爪子,朝着杨从循一呲牙:“我说杨兄,你瞧瞧那个博烈觉昌给咱安排的住处。”
只见小狐狸两臂左右平伸:“不说远来是客吧,结果就给咱住这样糟糕的帐篷?她们这些女人倒真好意思美滋滋地吃咱俩花钱买来的油盐!”
见胡三喋喋不休地抱怨,杨从循“嘿”得一声冷笑:“三弟也不用再发牢骚,反正面子都是个人挣下的,想要别人高看一眼,那就得拿出点真本事来镇场面……难道你胡三今后还想看青璃的眼色过日子,动不动就让人一口叼住后颈皮?”
“她敢?还反了她了!三爷这是瞧在新媳妇回门需要风光的份上,才在娘家人面前做小伏低,今后再敢动三爷一口试试?”
胡三正拍着胸口吹牛,冷不防一眼瞥到杨从循正不以为然地撇嘴,那对蚕豆大小的狐狸眼珠登时骨碌一转,接着狭长的尖脸上就挂满奸笑地凑到后者身边咬耳朵。
“瞧杨兄你这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难不成已经有甚好主意?可速速讲来,切不得有丝毫隐瞒!”
“嗨,我能有甚主意……别,别搔我痒!是这么回事……”
即便明知博烈觉昌要在格格坳的大小格格面前煞杨从循的威风,扎克善也是站在儿子这边的。
他杨从循是当年老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凭啥让人看轻了去?
博烈觉昌的背影刚在视野中消失,扎克善就俯身扒在儿子耳边,授意其第二日在族长婆婆面前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地出去猎鱼皮!
前文讲了,格格坳中老少妇幼们穿得都是一种淡黄色的齐身皮袍。
据扎克善讲,制作这种皮袍的原料就是一种名叫折罗鱼(学名哲罗鲑)的……鱼皮。
也不知出了什么问题,往常随便在江里拖一次网,就能网住四五条大鱼;然而最近几个月来,村里外出捕鱼的格格们常常空手而回。
对女人来说,还有比不能穿新衣服更重要的事情吗?
所以这件事必须尽快解决!
更重要的是,水里的鱼儿不会轻易对外人‘开口’;想要知道折罗鱼们去哪儿了,非得有专业人士出马不行。
作为格格坳年轻一代‘伊尔木’的导师,扎克善理所当然得将这个与水中游鱼沟通交流的差事派给了吉不楚。
这天下还有比僻静无人的江河边更便于孤男寡女谈情说爱的好去处么?
再者,杨从循和吉不楚一起出公差,胡三和青璃肯定得寸步不离地跟着。
待杨从循两人下水找鱼儿交流之际,这一对儿狐狸正好在岸边上捡拾些干柴,也好生堆火烤烤衣服啥的。
完美!
长话短说。
次日天明,早就打点好行装与干粮的吉不楚领着同样喜笑颜开的杨从循与二狐,出发前往村子西边的江边。
这里面最为兴奋的,便是头回深入密林的胡三。
只见小狐狸将整个身子都埋入低矮厚实的灌木丛,只露出一对贼兮兮的眼珠四下游弋:“老虎到底在哪里?快些出来,三爷要跟你借件皮袄穿!”
胡三这副扮相登时将杨从循和吉不楚笑得前仰后合,儿青璃更是反手一爪子拍在自己脑门正中,小声自语道:“真是瞎了眼,我居然会看上这个彪子!”
笑了好一阵子,杨从循才揉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地招呼胡三:“哈哈哈哈,杨某还是第一次在书本以外看见与虎谋皮的。三弟,你快些出来吧!博烈觉昌她们已经在这个山谷里呆了两千多年,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莫说是猛虎,就算是大一点儿的山猫也早给抓干净了。”
得知这回外出碰不见大个儿猎物,胡三顿时苦着一张脸从灌木丛中爬了出来:“真是活见鬼,三爷还以为能借此机会发发利是,将来带着青璃回家,也好有点能拿出手的东西在人前显摆显摆。”
一听胡三居然在盘算如何带自己上门去见家长,青璃佯作厌恶地啐了胡三一口:“呸,没良心的,哪个要跟你回家。”
然而这番话刚一出口,青璃就一脸讨好地凑到灵雀身边:“好楚儿,难道这附近就真的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好东东么?人家可是第一回跟着情郎见公婆嗳!”
见青璃撒娇,灵雀顿时以手托腮,两枚晶莹的贝齿轻啮朱唇:“让我想想……对了,听布玛姐姐说,她们常拖网的那个河汊里有不少大个儿河蚌,兴许能有珍珠也论不定。”
一听‘珍珠’二字,杨从循顿时瞪圆双眼:“东珠?!”
这东珠便是产自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鸭绿江等冷水流域的河珠,满语为“塔娜“,冠以东珠之名是为了区分产自南部沿海的南珠。
与产自暖水的南珠相比,东珠生长缓慢,珠粒也更加晶莹圆润,被朝廷权贵视作罕见的珍品。
乾隆皇帝曾为东珠赋诗一首,赞其“百难获一称奇珍”。
早在顺治七年,清廷就在东北设立乌拉总管一职,归内务府管辖,专门负责采猎东珠进贡皇城。
为了防止东珠流入民间,清廷不但严禁私自采猎东珠,并且还在山海关等处设立边卡,搜查过往商队有无夹带盗采东珠。
然而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朝廷越是严禁,民间盗采东珠的情形就越厉害。
马老客和王管事早前就干过偷运东珠的活计。
夜色已深,喧闹的山村早早沉寂下来。
就在这一片静寂之中,一处狭窄低仄蒙皮泛黄破旧的仙人柱内却突然传出两句愤怒至极的喝斥怒骂。
然而出声那人还没骂到第三句,就被人从一旁紧紧捂住嘴巴,以至于这后半截内容全都变成意义不明的唔唔声。
“噤声!三弟且不可鲁莽作色,你难道忘了那个青璃嘴巴里的尖牙了么?”
经杨从循这么一提,小狐狸陡然想起小青璃那一口白森森的锋利獠牙,一对爪子下意识地往身后一翻,正好捂在脖颈后侧那块皮毛稀疏之处。
瞧瞧,这才几章的光景,胡三那一身上等狐皮,愣是让青璃给咬秃噜了。
发觉自己已被青璃的森然巨口吓到杯弓蛇影地步的胡三先是自嘲地一笑,接着就放下爪子,朝着杨从循一呲牙:“我说杨兄,你瞧瞧那个博烈觉昌给咱安排的住处。”
只见小狐狸两臂左右平伸:“不说远来是客吧,结果就给咱住这样糟糕的帐篷?她们这些女人倒真好意思美滋滋地吃咱俩花钱买来的油盐!”
见胡三喋喋不休地抱怨,杨从循“嘿”得一声冷笑:“三弟也不用再发牢骚,反正面子都是个人挣下的,想要别人高看一眼,那就得拿出点真本事来镇场面……难道你胡三今后还想看青璃的眼色过日子,动不动就让人一口叼住后颈皮?”
“她敢?还反了她了!三爷这是瞧在新媳妇回门需要风光的份上,才在娘家人面前做小伏低,今后再敢动三爷一口试试?”
胡三正拍着胸口吹牛,冷不防一眼瞥到杨从循正不以为然地撇嘴,那对蚕豆大小的狐狸眼珠登时骨碌一转,接着狭长的尖脸上就挂满奸笑地凑到后者身边咬耳朵。
“瞧杨兄你这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难不成已经有甚好主意?可速速讲来,切不得有丝毫隐瞒!”
“嗨,我能有甚主意……别,别搔我痒!是这么回事……”
即便明知博烈觉昌要在格格坳的大小格格面前煞杨从循的威风,扎克善也是站在儿子这边的。
他杨从循是当年老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凭啥让人看轻了去?
博烈觉昌的背影刚在视野中消失,扎克善就俯身扒在儿子耳边,授意其第二日在族长婆婆面前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地出去猎鱼皮!
前文讲了,格格坳中老少妇幼们穿得都是一种淡黄色的齐身皮袍。
据扎克善讲,制作这种皮袍的原料就是一种名叫折罗鱼(学名哲罗鲑)的……鱼皮。
也不知出了什么问题,往常随便在江里拖一次网,就能网住四五条大鱼;然而最近几个月来,村里外出捕鱼的格格们常常空手而回。
对女人来说,还有比不能穿新衣服更重要的事情吗?
所以这件事必须尽快解决!
更重要的是,水里的鱼儿不会轻易对外人‘开口’;想要知道折罗鱼们去哪儿了,非得有专业人士出马不行。
作为格格坳年轻一代‘伊尔木’的导师,扎克善理所当然得将这个与水中游鱼沟通交流的差事派给了吉不楚。
这天下还有比僻静无人的江河边更便于孤男寡女谈情说爱的好去处么?
再者,杨从循和吉不楚一起出公差,胡三和青璃肯定得寸步不离地跟着。
待杨从循两人下水找鱼儿交流之际,这一对儿狐狸正好在岸边上捡拾些干柴,也好生堆火烤烤衣服啥的。
完美!
长话短说。
次日天明,早就打点好行装与干粮的吉不楚领着同样喜笑颜开的杨从循与二狐,出发前往村子西边的江边。
这里面最为兴奋的,便是头回深入密林的胡三。
只见小狐狸将整个身子都埋入低矮厚实的灌木丛,只露出一对贼兮兮的眼珠四下游弋:“老虎到底在哪里?快些出来,三爷要跟你借件皮袄穿!”
胡三这副扮相登时将杨从循和吉不楚笑得前仰后合,儿青璃更是反手一爪子拍在自己脑门正中,小声自语道:“真是瞎了眼,我居然会看上这个彪子!”
笑了好一阵子,杨从循才揉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地招呼胡三:“哈哈哈哈,杨某还是第一次在书本以外看见与虎谋皮的。三弟,你快些出来吧!博烈觉昌她们已经在这个山谷里呆了两千多年,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莫说是猛虎,就算是大一点儿的山猫也早给抓干净了。”
得知这回外出碰不见大个儿猎物,胡三顿时苦着一张脸从灌木丛中爬了出来:“真是活见鬼,三爷还以为能借此机会发发利是,将来带着青璃回家,也好有点能拿出手的东西在人前显摆显摆。”
一听胡三居然在盘算如何带自己上门去见家长,青璃佯作厌恶地啐了胡三一口:“呸,没良心的,哪个要跟你回家。”
然而这番话刚一出口,青璃就一脸讨好地凑到灵雀身边:“好楚儿,难道这附近就真的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好东东么?人家可是第一回跟着情郎见公婆嗳!”
见青璃撒娇,灵雀顿时以手托腮,两枚晶莹的贝齿轻啮朱唇:“让我想想……对了,听布玛姐姐说,她们常拖网的那个河汊里有不少大个儿河蚌,兴许能有珍珠也论不定。”
一听‘珍珠’二字,杨从循顿时瞪圆双眼:“东珠?!”
这东珠便是产自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鸭绿江等冷水流域的河珠,满语为“塔娜“,冠以东珠之名是为了区分产自南部沿海的南珠。
与产自暖水的南珠相比,东珠生长缓慢,珠粒也更加晶莹圆润,被朝廷权贵视作罕见的珍品。
乾隆皇帝曾为东珠赋诗一首,赞其“百难获一称奇珍”。
早在顺治七年,清廷就在东北设立乌拉总管一职,归内务府管辖,专门负责采猎东珠进贡皇城。
为了防止东珠流入民间,清廷不但严禁私自采猎东珠,并且还在山海关等处设立边卡,搜查过往商队有无夹带盗采东珠。
然而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朝廷越是严禁,民间盗采东珠的情形就越厉害。
马老客和王管事早前就干过偷运东珠的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