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那个被遣来馈送杨从循盘缠的杨家仆人杨四儿一时腹胀,因而立于官道边解裤小遗。
那杨四一时玩闹心起,就用自家的尿水去泚了一个藏在齐膝荒草中的盖碗陶瓮,还一脸戏谑得向古瓮发问说,觉得这尿水的滋味如何。
这下可平白惹出了一场祸事。
原来过去这立在道边,瓮口还反扣瓷碗的陶瓮都有一种十分罕见的用途,并非是陶瓮主人嫌其无用,有意将其遗弃在此。
《葬书》有云,‘富者具棺下葬,贫者裹席烧化,勿使尸首曝于日光之下,为有瘟发疫起之患’。
这说的是过去人死之后几种可以妥善收敛逝者尸首的方法,无论是盛放在棺材当中下葬,还是架在干柴堆上烧化,都是恰当的处置手段,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死者尸首因曝晒腐烂而大量滋生蚊蝇所诱发的瘟疫。
然而《葬书》之中并非仅此两种敛葬死者的手段,也有一些专门针对某种特殊死因而实行的专门敛葬手段,比如说以陶瓮收敛死者尸骨的“瓮葬”!
按照《葬书》上的记载,这种瓮口反扣瓷碗的大陶瓮是专门用来收敛那些被盗匪杀害,之后又被附近山林中游荡的野兽啃咬撕扯,导致尸首不全的行路客商的尸体。
只因这类死者往往因尸身不全而怨气很大,可敛尸者即便想平息其怨气,为死者敛骨下葬,也找不齐那部分被野兽撕咬吞食甚至拖拽回巢穴的尸身。
如果不能顺利平息死者的怨气,一旦死者的魂魄在怨气的作用下变成恶鬼,就会现形作祟,危害一方的百姓。
因此过去的制陶匠人会通过提前往土料中加入一种属阴的礞石粉的方式,烧制一种特殊的小口陶瓮。
这种陶瓮并非用来盛放谷物酒水,而是专门用来收殓那些尸身不全的死者尸骨,之后用一个碗底涂满朱砂(属阳)的瓷海碗翻扣在瓮口。
如此一来,属阳的朱砂在上(模拟挂在天上的太阳),就会给死者魂魄一个错觉,以为自己正在大白天无遮无盖得飘荡于天地之间。
要知道,这游魂会本能得畏惧天上的日头,所以带有怨气的死者魂魄就会一直在陶瓮的瓮底(掺有礞石粉属阴)转来转去得寻找可以供自己躲避天日的地方。
只要外界不主动去惊扰瓮中的亡魂或打破瓮身与海碗,那死者魂魄就会一直在瓮中盘旋游荡,再也顾不得现形作祟了,也算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至于为啥要将盛有死者尸骨的陶瓮放置在路旁,那是过去人们认为死者魂魄会格外眷恋自己的尸骨不肯远离,因此将敛骨的陶瓮放在发现死者尸骨的地方,就能最大限度得吸引死者魂魄钻进这个陶瓮,不再四处游荡作恶。
所以,过去在路上赶路的行路人大多都很避讳这种放置在路边的陶瓮,一旦碰见多半都要向着陶瓮诚心叩拜行礼,请瓮中沉睡的亡魂宽恕自己无意间冲撞冒犯的举动。
然而这人分贤愚好坏,各个大不相同,既然有些人坚信这些神鬼之说,自然也就有胆大不信邪的,而杨四恰恰就是后者!
原来这杨四平时最喜听人讲古,尤其爱听那些鬼狐怪谈之类的故事。
也不知他是打哪里听来,说世上这些鬼怪精灵最怕男人的小便,尤其是那种未曾行过男女之事的童男子所解出童子尿更是阳气十足,专破一切妖魔邪祟。
乍看见敛骨陶瓮猛吃了一惊的杨四就在心底暗暗寻思道:“常听人讲这陶瓮中藏有怨鬼,却不知是也不是?
正巧自己就是个没有破身的童男之体,眼下小腹发胀,连童子尿都是现成的,何不就用尿泚那陶瓮一下,看童子尿破邪之事灵也不灵?”
于是杨四他打定主意,嘻嘻哈哈得解裤掏“枪”,接着就是一股晶亮的水线直奔陶瓮而去。
要不怎么说,有其主必有其仆呢。
那杨从循杨大少爷既然能干出对棺邀饮这种荒唐事儿,甚至这主儿见到僵尸出棺拜月也不抓紧时间逃跑,反而躲在窗后窥探,还一个劲窃喜自己又捞到一笔可供喝酒吹牛的谈资。
从这点就不难想到杨从循平时在家又该是怎样一种做派。如果杨家之中没有几个对杨大少爷脾胃的下人在一旁帮衬凑趣,那才与常理不符。
这个杨四恰好就是常去凑趣讨好杨从循的几个杨家仆人之一,甚至就连杨四他这个喜欢听人讲古解闷的习惯,很有可能都是杨从循给惯出来的。
杨家主管后宅的杨许氏就算再掯吝杨从循的月例零用,也不会在日常饮食上限制他。
那杨从循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生员秀才,每天都要出门进学堂读书。要是杨从循给饿得面黄肌瘦,那打得还是杨许氏自家的脸,少不得有人在人前说她杨许氏的闲话。
因此杨从循他可能在杨家备受掯吝,但像吃饭这种事,杨大少爷说话还是算数的。
要是能把用几个故事把杨大少爷哄得开心,那赏一壶美酒,外加两个好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杨四是个替人佣工的仆役,每月能领到手薪水本就不算多么丰厚,每月吃穿用度之外节省下的钱还要拿回家,请亲娘给攒起来,等着将来娶媳妇的时候使用。
能娶上一房媳妇传宗接代可是头等大事,自然杨四他平时就不怎么舍得沽酒买肉犒劳自己的肠胃,天天都在盘算自己该去哪里找几个罕见惊奇的段子回来哄杨大少爷开心,也好从杨从循那里得几个酒菜来犒赏一下腹内快要闹翻天的馋虫。
总得来说,杨四他除了行事有些莽撞孟浪之外,这人品还真是没得说。
再说杨四他要是个好赌眠花的无行之辈,杨父也决计不会遣其来给儿子杨从循送盘缠。
要知道这二百多两银子可是好大一笔钱,顶得寻常人家吃用数年之资。
万一杨四他见财起意,半路上卷起银子跑了,远在易县观柳书院身无分文,此刻正等米下锅的杨从循可就真的坐蜡了。
闲言且住,话说杨四他万万没想到,随着自己一句戏谑之辞脱口,对面那个陶瓮竟真的有一个“人”开腔回答了他。
可这陶瓮只有杨四膝盖一般高,寻常人怎么可能钻得进去?却不是大白天活见了鬼?
而且听对方话里的意思,这个藏在陶瓮之中的鬼物竟然一点都不惧怕自己洒出来的童子尿,居然还有闲心真的去尝尝咸淡?
这不要了亲命嘛?
就算待会那瓮中恶鬼不害我杨四的性命,只是让我依样去尝尝它的咸淡……那也受不了啊!
想到这里,杨四再也无心解溲,“哎呀”一声大叫后就赶忙翻身上马,抡起手中的马鞭,狠狠敲了胯下走马的马臀一记,催得骏马甩开四蹄夺路而逃。
那杨四一时玩闹心起,就用自家的尿水去泚了一个藏在齐膝荒草中的盖碗陶瓮,还一脸戏谑得向古瓮发问说,觉得这尿水的滋味如何。
这下可平白惹出了一场祸事。
原来过去这立在道边,瓮口还反扣瓷碗的陶瓮都有一种十分罕见的用途,并非是陶瓮主人嫌其无用,有意将其遗弃在此。
《葬书》有云,‘富者具棺下葬,贫者裹席烧化,勿使尸首曝于日光之下,为有瘟发疫起之患’。
这说的是过去人死之后几种可以妥善收敛逝者尸首的方法,无论是盛放在棺材当中下葬,还是架在干柴堆上烧化,都是恰当的处置手段,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死者尸首因曝晒腐烂而大量滋生蚊蝇所诱发的瘟疫。
然而《葬书》之中并非仅此两种敛葬死者的手段,也有一些专门针对某种特殊死因而实行的专门敛葬手段,比如说以陶瓮收敛死者尸骨的“瓮葬”!
按照《葬书》上的记载,这种瓮口反扣瓷碗的大陶瓮是专门用来收敛那些被盗匪杀害,之后又被附近山林中游荡的野兽啃咬撕扯,导致尸首不全的行路客商的尸体。
只因这类死者往往因尸身不全而怨气很大,可敛尸者即便想平息其怨气,为死者敛骨下葬,也找不齐那部分被野兽撕咬吞食甚至拖拽回巢穴的尸身。
如果不能顺利平息死者的怨气,一旦死者的魂魄在怨气的作用下变成恶鬼,就会现形作祟,危害一方的百姓。
因此过去的制陶匠人会通过提前往土料中加入一种属阴的礞石粉的方式,烧制一种特殊的小口陶瓮。
这种陶瓮并非用来盛放谷物酒水,而是专门用来收殓那些尸身不全的死者尸骨,之后用一个碗底涂满朱砂(属阳)的瓷海碗翻扣在瓮口。
如此一来,属阳的朱砂在上(模拟挂在天上的太阳),就会给死者魂魄一个错觉,以为自己正在大白天无遮无盖得飘荡于天地之间。
要知道,这游魂会本能得畏惧天上的日头,所以带有怨气的死者魂魄就会一直在陶瓮的瓮底(掺有礞石粉属阴)转来转去得寻找可以供自己躲避天日的地方。
只要外界不主动去惊扰瓮中的亡魂或打破瓮身与海碗,那死者魂魄就会一直在瓮中盘旋游荡,再也顾不得现形作祟了,也算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至于为啥要将盛有死者尸骨的陶瓮放置在路旁,那是过去人们认为死者魂魄会格外眷恋自己的尸骨不肯远离,因此将敛骨的陶瓮放在发现死者尸骨的地方,就能最大限度得吸引死者魂魄钻进这个陶瓮,不再四处游荡作恶。
所以,过去在路上赶路的行路人大多都很避讳这种放置在路边的陶瓮,一旦碰见多半都要向着陶瓮诚心叩拜行礼,请瓮中沉睡的亡魂宽恕自己无意间冲撞冒犯的举动。
然而这人分贤愚好坏,各个大不相同,既然有些人坚信这些神鬼之说,自然也就有胆大不信邪的,而杨四恰恰就是后者!
原来这杨四平时最喜听人讲古,尤其爱听那些鬼狐怪谈之类的故事。
也不知他是打哪里听来,说世上这些鬼怪精灵最怕男人的小便,尤其是那种未曾行过男女之事的童男子所解出童子尿更是阳气十足,专破一切妖魔邪祟。
乍看见敛骨陶瓮猛吃了一惊的杨四就在心底暗暗寻思道:“常听人讲这陶瓮中藏有怨鬼,却不知是也不是?
正巧自己就是个没有破身的童男之体,眼下小腹发胀,连童子尿都是现成的,何不就用尿泚那陶瓮一下,看童子尿破邪之事灵也不灵?”
于是杨四他打定主意,嘻嘻哈哈得解裤掏“枪”,接着就是一股晶亮的水线直奔陶瓮而去。
要不怎么说,有其主必有其仆呢。
那杨从循杨大少爷既然能干出对棺邀饮这种荒唐事儿,甚至这主儿见到僵尸出棺拜月也不抓紧时间逃跑,反而躲在窗后窥探,还一个劲窃喜自己又捞到一笔可供喝酒吹牛的谈资。
从这点就不难想到杨从循平时在家又该是怎样一种做派。如果杨家之中没有几个对杨大少爷脾胃的下人在一旁帮衬凑趣,那才与常理不符。
这个杨四恰好就是常去凑趣讨好杨从循的几个杨家仆人之一,甚至就连杨四他这个喜欢听人讲古解闷的习惯,很有可能都是杨从循给惯出来的。
杨家主管后宅的杨许氏就算再掯吝杨从循的月例零用,也不会在日常饮食上限制他。
那杨从循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生员秀才,每天都要出门进学堂读书。要是杨从循给饿得面黄肌瘦,那打得还是杨许氏自家的脸,少不得有人在人前说她杨许氏的闲话。
因此杨从循他可能在杨家备受掯吝,但像吃饭这种事,杨大少爷说话还是算数的。
要是能把用几个故事把杨大少爷哄得开心,那赏一壶美酒,外加两个好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杨四是个替人佣工的仆役,每月能领到手薪水本就不算多么丰厚,每月吃穿用度之外节省下的钱还要拿回家,请亲娘给攒起来,等着将来娶媳妇的时候使用。
能娶上一房媳妇传宗接代可是头等大事,自然杨四他平时就不怎么舍得沽酒买肉犒劳自己的肠胃,天天都在盘算自己该去哪里找几个罕见惊奇的段子回来哄杨大少爷开心,也好从杨从循那里得几个酒菜来犒赏一下腹内快要闹翻天的馋虫。
总得来说,杨四他除了行事有些莽撞孟浪之外,这人品还真是没得说。
再说杨四他要是个好赌眠花的无行之辈,杨父也决计不会遣其来给儿子杨从循送盘缠。
要知道这二百多两银子可是好大一笔钱,顶得寻常人家吃用数年之资。
万一杨四他见财起意,半路上卷起银子跑了,远在易县观柳书院身无分文,此刻正等米下锅的杨从循可就真的坐蜡了。
闲言且住,话说杨四他万万没想到,随着自己一句戏谑之辞脱口,对面那个陶瓮竟真的有一个“人”开腔回答了他。
可这陶瓮只有杨四膝盖一般高,寻常人怎么可能钻得进去?却不是大白天活见了鬼?
而且听对方话里的意思,这个藏在陶瓮之中的鬼物竟然一点都不惧怕自己洒出来的童子尿,居然还有闲心真的去尝尝咸淡?
这不要了亲命嘛?
就算待会那瓮中恶鬼不害我杨四的性命,只是让我依样去尝尝它的咸淡……那也受不了啊!
想到这里,杨四再也无心解溲,“哎呀”一声大叫后就赶忙翻身上马,抡起手中的马鞭,狠狠敲了胯下走马的马臀一记,催得骏马甩开四蹄夺路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