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9月30日,东海市。
东海堡以东的海岸线上,在东海102最初的登陆地东侧,有一处小港湾。湾内停泊的船不多,但每一艘都大名鼎鼎——东海海军创建之初的起点号、第一艘自行设计的星火级寒露号、有着标志性意义的远洋巡航舰逐日号……还有二十余年前载着东海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白色大船东海102。
呃,不对,即使经过精心维护,真正的东海102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迎来了自己的葬礼,而如今停在港中的这艘白色大船只是一艘木制的复制品而已。或者说,只是一个华丽的墓碑。
此时,前任首席张正义正在这个复制品的侧舷甲板通道上走着,不断数着窗户:“一,二……嗯,是不是这个,当初我好像是坐在倒数第二排窗旁边来着。算了,无所谓了。”
从舷窗往里望去,里面只是干净的木地板,已经没有当年那些塑料座椅的踪迹了,毕竟是复制品,不可能还原旧时空的一切。
张正义摇了摇头,叹道:“总归是没留下一点痕迹啊。”
“无因而来,无影而去,尘归尘,土归土……”
他走过一个拐角,却差点撞到了一个道士装扮的人,一看是常年住在崂山的刘素曦,于是打招呼道:“嗨,老刘,你也来看看啊?”
刘素曦露出笑容,左手抱右手结了个印,半带调侃地招呼道:“原来是周国公来了,在下有礼了。”
张正义听见这“周国公”的名号,表情立刻尴尬起来,连忙摆手:“得了得了,别挤兑了,青玄公。”
全体大会改组为了“国公会”? 股东们成了国公? 自然也就该有与国公相称的名号。于是就有一帮好事者聚起来搞了一个“纹章院”,给每个国公都按了一个名号? 还准备画家纹、搞标志配色什么的……张正义劳苦功高? 就被他们尊为“周国公”,不过他本人对这种腐朽的贵族做派很不感冒? 但也不好驳了同僚的兴致,就这么默认冷处理了下来。
刘素曦做了个“请”的姿势? 请他在走廊旁的木排椅上坐下? 问道:“首席,你是觉得这国公会陈腐气太重了么?”
张正义往后一靠,感受着清凉的海风,说道:“是啊? 虽说过了二十多年? 但毕竟脑子里的还是之前的那一套,总觉得与现在这些格格不入。要是我选,宁愿更低调些,但不好败了大家的兴,就这样吧。”
刘素曦摇摇头:“也没必要这么看。这国公的身份? 既是荣耀,也是拘束。或许首席你愿意低调做事、为国为民? 可你能保证子孙后代也会如此么?除非你能豁达到一分财产一点特权不给他们留,但即使你愿意? 别人能愿意么?不管愿不愿意,将来我们的后代必然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与其隐入幕后、渐渐侵吞国本? 还不如就摆在明面上? 一举一动都看在世人眼里呢。不是么?”
张正义一怔? 然后笑了出来:“也是啊。”他摇摇头,又道:“仔细想想,我也是有私心的。我是觉得这国公会太打眼,等以后社会发展了,难免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想着低调发财。哈哈哈,这么看来,我的境界反而低了一层啊。”
刘素曦道:“这世界还遍地君王呢,我们已经强上许多了,至少二三百年是可期的。再之后……也对得起子孙了。”
张正义站起身来:“也该这样了,那就这样吧。走吧,该去准备了。”
……
两日后,中央市。
今天的中央广场鲜花锦簇、彩旗飘扬,礼炮将缤纷纸片打得漫天都是。不过与之相对的是,广场上又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戒严场面,近卫兵入场,将一环路封锁了个彻底,围观的市民只能在外围伸着脖子看。
如此严格的安防,自然是因为广场内汇聚了许多大人物——几乎有近半的国公都来到了这边,参加新国度的开国大典!
礼炮过后,军乐队奏响了嘹亮的国歌。
在国歌声中,蓝天白云之下,陆海军精挑细选出的仪仗部队自广场前的一环路经过。最前的是骑着高大青岛马、身穿闪亮盔甲的骑兵,紧随其后的是六门15式丙组成的炮兵车队,再后是队列如棋盘一般齐整的步兵方阵,最后的最令人瞩目,是由轰隆作响的拖拉机牵引着的海军巨炮……
广场内部,有各小学、中学挑选出来的学生组成的方阵,其中有的穿红衣,有的穿黄衣。待到阅兵部队经过之后,他们便随着新的音乐变换队形,红黄相间,摆出了“华夏万岁”四个大字,然后又随着音乐高唱起了国歌。
主席台上的国公们也跟着歌声唱了起来,这将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在热烈的气氛中,张正义、史若云两名前任首席和现任宰相郑绍明走到话筒前,齐声宣布道——
“九鼎重铸,华夏再兴!”
……
“华夏”,便是东海人所建立的新国家的名字,对,仅此二字,没有后缀。
这个名号听上去有些大,但其实还是符合传统国名构词法的,“夏”是本名,“华”是修饰。
原本王朝的正式名称只有一个字,如秦汉唐宋等,但元朝开始,加了一个字将自己称为“大元”。历史上,后来的明、清也如法炮制,称自己为“大明”“大清”。这么看的话,新生的国家称自己是“华夏”,也还是合规矩的。
国公们以华夏大地上第一个王朝“夏”来为自己的国家命名,有强调正统的目的,也有“既是开始,也是终结”的预示,同时也有些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自我调侃。
从今天开始,过去一隅之地的东海国和松散的东海关税同盟便成为了历史名词,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华夏!
华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公会”,由187名国公构成,国公名额按照《国公继承法》传承,是国家的法定统治者,掌管最高的财权、军权、立法权和最终解释权。
当然,国公会不可能亲力亲为操持这么大个国家,因此又设立了一套强力而复杂的治理结构,代替自己操持政务,同时相互制约以免尾大不掉。
设尚书省掌管全国政务,通过每年一度的考试选拔公务员,并以内部晋升体系逐渐提拔为事务官,以一套制度形成稳定而专业的文官体系。同时也有自上而下的任命机制,由国公会任命宰相、尚书等政务官,负责鞭策训诫这套文官体系。
设中书省以监督尚书省,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体系从基层选举郡伯,以帮助国公会了解民情,并处理一些次要的立法工作。
设门下省以掌管全国司法工作,拥有独立的选拔与晋升体系,不与尚书省相互交流。
设枢密院掌管全国军务,由国公会完全控制,与尚书省中的兵部并立。兵部主要负责海陆军的兵员招募、管理、后勤等军政事务,而枢密院掌管军队的调动、作战、演习等军令事务。枢密院下辖六师,不过此“师”并非一种军事编制,而是一个指挥机构,分别负责本土、东北、西北、中原、南方和海外六个方向,平日制定作战计划,战时负责调度指挥。
设中央银行掌管全国货币及金融政策,独立运行不受尚书省干扰。
华夏国成立后,分当下国土为六个行尚书省,行省下设若干郡,每郡管理十个左右的县。
原本的盟友齐、滕、辽等藩国“自愿献土”,交出土地和军权,让这些土地归于华夏国治下。而华夏国也没有亏待这些盟友,让渡了一些经济利益,允许他们在中书省中占据不少份额,并支撑他们向海外拓殖。
盟友们所领的军队也被整编,一部分跟随他们去了海外,一部分遣散,一部分吸收入地方警察和交警系统,一部分改编成正规军。这部分正规军连着原先的东海义勇军一同被整编为新的华夏陆军,共约十万人,编为三十六个旅。
这三十六个旅又分了三种:重装旅、轻装旅和机动旅。
重型旅就是原先的野战旅,步骑炮俱全,人数较多,强大全能但昂贵,到现在也只有六个。番号以0开头,如第01重型旅,部分情况下可以省略只称个位数,如第一重型旅。
轻型旅合成化程度较低,以步兵营为主,配属少量火炮和骑兵。这种旅数量较多,一般作为二线守备部队使用,但也有例外,比如山地旅虽然归类于轻型旅,但也是精锐的一线单位。番号首位为1;第二位代表具体职责,山地旅为0,普通步兵旅为1,后勤旅为2,铁道旅为3;第三位及之后为序号。如第101旅为第一山地步兵旅,又称燕山旅;第1111为第十一普通步兵旅。
机动旅比较特殊,指全员配备了车辆或马匹,能够快速机动,但火力相对较弱的部队,现在在草原上活动的基本都是这种。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转换,机动旅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已经组建了八个。番号是以2开头的三位数,如202第二机动旅,部分情况下可省略前两位。
原属“东海商社”的资产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铁路、电信、学校、医院、钢铁等重要庞大的基础产业,仍由东海商社继续运营,受国公会这一整体的掌控及每一名国公的监督。另一部分是更细碎的生产车辆、机械、纺织品、各式奢侈品等具体商品的企业,重要性相对低,对经营能力和持续改进的要求更高,被分配给了国公们个人所有。
当然,企业的规模、盈利和前景各不相同,这种分配很难说一碗水端平。为了更好地平衡国公之间的利益,国公会又拿出了另一块肥肉“海外领地”。
这些海外领地与之前发给民间的距离近但远景有限的南洋地块不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精挑细选出的潜力无限的土地,现在就拿出来作为“封地”,分配给国公们。每人都有,但之前企业多拿了的,封地就要拿相对次一些的,根据之前的工作表现不同也有不同的权重。当然每人看法不同,分配时免不得一番争执,看着衣冠楚楚得国公们对着秘密地图争夺当下的不毛之地,争得面红耳赤,真是令人作……佩服他们开疆拓土的雄心。
东海堡以东的海岸线上,在东海102最初的登陆地东侧,有一处小港湾。湾内停泊的船不多,但每一艘都大名鼎鼎——东海海军创建之初的起点号、第一艘自行设计的星火级寒露号、有着标志性意义的远洋巡航舰逐日号……还有二十余年前载着东海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白色大船东海102。
呃,不对,即使经过精心维护,真正的东海102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迎来了自己的葬礼,而如今停在港中的这艘白色大船只是一艘木制的复制品而已。或者说,只是一个华丽的墓碑。
此时,前任首席张正义正在这个复制品的侧舷甲板通道上走着,不断数着窗户:“一,二……嗯,是不是这个,当初我好像是坐在倒数第二排窗旁边来着。算了,无所谓了。”
从舷窗往里望去,里面只是干净的木地板,已经没有当年那些塑料座椅的踪迹了,毕竟是复制品,不可能还原旧时空的一切。
张正义摇了摇头,叹道:“总归是没留下一点痕迹啊。”
“无因而来,无影而去,尘归尘,土归土……”
他走过一个拐角,却差点撞到了一个道士装扮的人,一看是常年住在崂山的刘素曦,于是打招呼道:“嗨,老刘,你也来看看啊?”
刘素曦露出笑容,左手抱右手结了个印,半带调侃地招呼道:“原来是周国公来了,在下有礼了。”
张正义听见这“周国公”的名号,表情立刻尴尬起来,连忙摆手:“得了得了,别挤兑了,青玄公。”
全体大会改组为了“国公会”? 股东们成了国公? 自然也就该有与国公相称的名号。于是就有一帮好事者聚起来搞了一个“纹章院”,给每个国公都按了一个名号? 还准备画家纹、搞标志配色什么的……张正义劳苦功高? 就被他们尊为“周国公”,不过他本人对这种腐朽的贵族做派很不感冒? 但也不好驳了同僚的兴致,就这么默认冷处理了下来。
刘素曦做了个“请”的姿势? 请他在走廊旁的木排椅上坐下? 问道:“首席,你是觉得这国公会陈腐气太重了么?”
张正义往后一靠,感受着清凉的海风,说道:“是啊? 虽说过了二十多年? 但毕竟脑子里的还是之前的那一套,总觉得与现在这些格格不入。要是我选,宁愿更低调些,但不好败了大家的兴,就这样吧。”
刘素曦摇摇头:“也没必要这么看。这国公的身份? 既是荣耀,也是拘束。或许首席你愿意低调做事、为国为民? 可你能保证子孙后代也会如此么?除非你能豁达到一分财产一点特权不给他们留,但即使你愿意? 别人能愿意么?不管愿不愿意,将来我们的后代必然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与其隐入幕后、渐渐侵吞国本? 还不如就摆在明面上? 一举一动都看在世人眼里呢。不是么?”
张正义一怔? 然后笑了出来:“也是啊。”他摇摇头,又道:“仔细想想,我也是有私心的。我是觉得这国公会太打眼,等以后社会发展了,难免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想着低调发财。哈哈哈,这么看来,我的境界反而低了一层啊。”
刘素曦道:“这世界还遍地君王呢,我们已经强上许多了,至少二三百年是可期的。再之后……也对得起子孙了。”
张正义站起身来:“也该这样了,那就这样吧。走吧,该去准备了。”
……
两日后,中央市。
今天的中央广场鲜花锦簇、彩旗飘扬,礼炮将缤纷纸片打得漫天都是。不过与之相对的是,广场上又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戒严场面,近卫兵入场,将一环路封锁了个彻底,围观的市民只能在外围伸着脖子看。
如此严格的安防,自然是因为广场内汇聚了许多大人物——几乎有近半的国公都来到了这边,参加新国度的开国大典!
礼炮过后,军乐队奏响了嘹亮的国歌。
在国歌声中,蓝天白云之下,陆海军精挑细选出的仪仗部队自广场前的一环路经过。最前的是骑着高大青岛马、身穿闪亮盔甲的骑兵,紧随其后的是六门15式丙组成的炮兵车队,再后是队列如棋盘一般齐整的步兵方阵,最后的最令人瞩目,是由轰隆作响的拖拉机牵引着的海军巨炮……
广场内部,有各小学、中学挑选出来的学生组成的方阵,其中有的穿红衣,有的穿黄衣。待到阅兵部队经过之后,他们便随着新的音乐变换队形,红黄相间,摆出了“华夏万岁”四个大字,然后又随着音乐高唱起了国歌。
主席台上的国公们也跟着歌声唱了起来,这将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在热烈的气氛中,张正义、史若云两名前任首席和现任宰相郑绍明走到话筒前,齐声宣布道——
“九鼎重铸,华夏再兴!”
……
“华夏”,便是东海人所建立的新国家的名字,对,仅此二字,没有后缀。
这个名号听上去有些大,但其实还是符合传统国名构词法的,“夏”是本名,“华”是修饰。
原本王朝的正式名称只有一个字,如秦汉唐宋等,但元朝开始,加了一个字将自己称为“大元”。历史上,后来的明、清也如法炮制,称自己为“大明”“大清”。这么看的话,新生的国家称自己是“华夏”,也还是合规矩的。
国公们以华夏大地上第一个王朝“夏”来为自己的国家命名,有强调正统的目的,也有“既是开始,也是终结”的预示,同时也有些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自我调侃。
从今天开始,过去一隅之地的东海国和松散的东海关税同盟便成为了历史名词,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华夏!
华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公会”,由187名国公构成,国公名额按照《国公继承法》传承,是国家的法定统治者,掌管最高的财权、军权、立法权和最终解释权。
当然,国公会不可能亲力亲为操持这么大个国家,因此又设立了一套强力而复杂的治理结构,代替自己操持政务,同时相互制约以免尾大不掉。
设尚书省掌管全国政务,通过每年一度的考试选拔公务员,并以内部晋升体系逐渐提拔为事务官,以一套制度形成稳定而专业的文官体系。同时也有自上而下的任命机制,由国公会任命宰相、尚书等政务官,负责鞭策训诫这套文官体系。
设中书省以监督尚书省,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体系从基层选举郡伯,以帮助国公会了解民情,并处理一些次要的立法工作。
设门下省以掌管全国司法工作,拥有独立的选拔与晋升体系,不与尚书省相互交流。
设枢密院掌管全国军务,由国公会完全控制,与尚书省中的兵部并立。兵部主要负责海陆军的兵员招募、管理、后勤等军政事务,而枢密院掌管军队的调动、作战、演习等军令事务。枢密院下辖六师,不过此“师”并非一种军事编制,而是一个指挥机构,分别负责本土、东北、西北、中原、南方和海外六个方向,平日制定作战计划,战时负责调度指挥。
设中央银行掌管全国货币及金融政策,独立运行不受尚书省干扰。
华夏国成立后,分当下国土为六个行尚书省,行省下设若干郡,每郡管理十个左右的县。
原本的盟友齐、滕、辽等藩国“自愿献土”,交出土地和军权,让这些土地归于华夏国治下。而华夏国也没有亏待这些盟友,让渡了一些经济利益,允许他们在中书省中占据不少份额,并支撑他们向海外拓殖。
盟友们所领的军队也被整编,一部分跟随他们去了海外,一部分遣散,一部分吸收入地方警察和交警系统,一部分改编成正规军。这部分正规军连着原先的东海义勇军一同被整编为新的华夏陆军,共约十万人,编为三十六个旅。
这三十六个旅又分了三种:重装旅、轻装旅和机动旅。
重型旅就是原先的野战旅,步骑炮俱全,人数较多,强大全能但昂贵,到现在也只有六个。番号以0开头,如第01重型旅,部分情况下可以省略只称个位数,如第一重型旅。
轻型旅合成化程度较低,以步兵营为主,配属少量火炮和骑兵。这种旅数量较多,一般作为二线守备部队使用,但也有例外,比如山地旅虽然归类于轻型旅,但也是精锐的一线单位。番号首位为1;第二位代表具体职责,山地旅为0,普通步兵旅为1,后勤旅为2,铁道旅为3;第三位及之后为序号。如第101旅为第一山地步兵旅,又称燕山旅;第1111为第十一普通步兵旅。
机动旅比较特殊,指全员配备了车辆或马匹,能够快速机动,但火力相对较弱的部队,现在在草原上活动的基本都是这种。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转换,机动旅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已经组建了八个。番号是以2开头的三位数,如202第二机动旅,部分情况下可省略前两位。
原属“东海商社”的资产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铁路、电信、学校、医院、钢铁等重要庞大的基础产业,仍由东海商社继续运营,受国公会这一整体的掌控及每一名国公的监督。另一部分是更细碎的生产车辆、机械、纺织品、各式奢侈品等具体商品的企业,重要性相对低,对经营能力和持续改进的要求更高,被分配给了国公们个人所有。
当然,企业的规模、盈利和前景各不相同,这种分配很难说一碗水端平。为了更好地平衡国公之间的利益,国公会又拿出了另一块肥肉“海外领地”。
这些海外领地与之前发给民间的距离近但远景有限的南洋地块不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精挑细选出的潜力无限的土地,现在就拿出来作为“封地”,分配给国公们。每人都有,但之前企业多拿了的,封地就要拿相对次一些的,根据之前的工作表现不同也有不同的权重。当然每人看法不同,分配时免不得一番争执,看着衣冠楚楚得国公们对着秘密地图争夺当下的不毛之地,争得面红耳赤,真是令人作……佩服他们开疆拓土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