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年,11月22日,中央市。
冬日天短,夜幕早早地降临大地,白日车水马龙的中央市现在也……不输白昼。
一环路、二环路和东西南北主干道上,已经成熟的煤气灯系统次第点亮,灯火的光明照亮了这一系列繁忙的柏油路。
一辆接一辆的马车将客人和货物从一处送往另一处,自行车在旁边的辅道中灵活地穿行着,环城的蒸汽缆车鸣着汽笛,以远超前两者的运力奔行着……这繁忙的运输,在夜色之下仍在持续进行着,撑起了这座年轻而繁荣的城市的夜生活,也展现了一个新生的富有活力的工业社会的别样风采,展现了文明的力量。
如果有新来中央市参观的客人,在白天会被宽阔的道路、高大的楼房和巨大的铁桥铁路所震撼,在晚上又会被这万家灯火所震撼。经过这么一段旅途,他们的世界观一定会深深被改变。
一环北的管委会大楼中,大多数公务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大院,或步行或搭缆车或乘车回了各自的住处,但仍有不少部门积压了许多工作需要加班,点起煤油灯继续夜战。这栋地标性的大楼四四方方,前后如同战列舰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四排窗口,现在这些窗口就凌乱地亮了起来。
若在后世,这副景象可谓司空见惯,但在当下,可是走遍天下都难见几次的奇景。
其中一个占用了四面窗户的办公室格外明亮,里面黄色的光芒几乎照亮了室内的每一个角落,环顾四周却未见到火焰的燃烧,只在天花板上有一组无焰无烟却光明四射的光源——是东海商社新近才研发出来的尖端产品,电灯!
目前东海工业尚不足以制造白炽灯所需的钨丝,这种电灯用的是竹炭灯丝,寿命只有几十个小时,但照明效果很好,只是没多大产量且成本高昂,只有首席办公室等少数地方才应用了。
在电灯光芒下,郑绍明拆开一个信封,取出一张黄色硬纸写就的信,草草一读,就如烫手山芋般扔到了一边。“又来劝进,见鬼了,以为我是袁大头啊。这帮腐儒? 拍马屁前能不能先研究研究我们的体制?”
旁边的陈远琪捡起这张纸片一看? 见上面是华丽辞藻写就的一篇骈文,大意大概是劝郑绍明这个首席登基为帝的? 狗屁不通。他把信扔回桌上? 不屑地说道:“胡搞瞎搞,不用管他们……不过? 首席,你把我叫来? 就为了看这破东西?”
郑绍明无奈地摇摇头:“这不得找人做个见证嘛? 要是我一个人拆信结果弄丢了,被人去大会里参一个图谋不轨,那怎办?”
陈远琪扑哧笑了出来:“你这首席当得也够小心的。”
郑绍明叹气道:“是啊,不然就等着弹劾吧。也不说这个了? 这对我劝进纯属胡闹? 但最近这类的事还真不少,有劝我们那‘王国主’称帝的,还有旁敲侧击问东海国要不要更进一步的,李璮和夏贵也都有过表示……这些事,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陈远琪去拉了张新地图出来? 上面标注了最新的天下局势,其中东海关税同盟用淡绿色填充? 已经很不客气地把北至北冰洋的一大片疆土都画进去了。“大会之中群情汹涌,已经喊着要脱壳破茧? 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了。”
东海人顶着“东海国”这个名头活动已经十多年了,打出了浩大的声名和局面? 但现在看来? 这个躯壳已经不足以承载眼下和未来的内容物了。
首先? 从名分上来说,“东海国”是海外威夷岛的国度,又经宋朝加封委托统治山东东南的地盘,现在看来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其次,“东海”这个名字地方色彩太重,管委会这个行政系统格局太小,东海股东这个统治集团看上去不伦不类,都不像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模样。
所以,去年来大会里便有一种呼声,那就是将治理结构全面正规化,升级成一个“真正的国家”。今年军方稳固了河北并且漠北大胜后,这个呼声就更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劝进”风潮还正合了股东们的意。
“只是,有个问题……”郑绍明犹豫了起来,露出了苦笑,“别的都好说,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可理论上我们还是有个‘故乡’,故乡里还有个‘国主’的,这个怎么处理?”
当初文化部编了这么个说法出来,说东边大洋上有个“威夷岛”,东海人自这个岛上而来,上面还有国王……这个说法是为了忽悠南宋,毕竟当时的人对共和制还不怎么能接受。但现在看来就有些把自己套进去了,如果不管这个说法直接建国,那在世人眼里岂不是叛王自立?但如果要管,又从哪再找个国王出来?
陈远琪挠挠头,说道:“也是……还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要不干脆不管了,自立就自立了,当初老宋家不也是欺负孤儿寡母起家的,三百多年了也没人敢说什么啊。”
郑绍明摇摇头:“平白给自己染个污点总归不好。算了,就用郑林那个方案吧,按他说的,12月正是风向合适的时候,也算是给未来的远航做个热身了。明天开会,就报上去吧。”
陈远琪先是一愣,又想起了“郑林那个方案”指的是什么,笑了出来:“有意思,可以搞!”
……
12月25日,太平洋上。
“北纬19度18分,东经45……应该就是这儿了吧。”
时间又到了正午,中央市东南近五千公里外的一处浩瀚洋面上,两艘曙光级探险船“曙光”和“企业”正乘着北风向东行驶。左侧的企业号上,一名少尉测出了他们当下的经纬度坐标,报给了舰长潘学忠大校。
潘学忠看了看地图上标注的位置,差不多是在此岸郡正东南的方向。他默念了一遍这个坐标,又环首看向周边的海域,仍然如同之前的半个月那般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洋,毫无陆地的踪迹,心中不禁产生了疑惑:真的到了吗?
上个月底,潘大校和其它一批资深海军被挑选出来,跟着郑林中将一起,乘上两艘曙光级,先是去了东瀛列岛上的此岸郡,然后一头扎入了辽阔未知的太平洋中,执行一次特殊的探索任务。
曙光级是海洋部专门设计的一款远洋探险船,水线长约30米,宽8米,最大吃水3.3米,最大排水量400吨。总体看来不算大,船型设计相比近年来的一系列新锐船只也相当保守。实际上,说是“专门设计”,但其实就是外购了一批淮南地区的某个顺风级改型再改装成的。
这种顺风级改型的主要特点是曲线平滑的圆船底,不太怕暗沙,在保持了不错的航行性能的同时能直接冲滩立在滩上卸货,而且由于吨位不算太大,卸完货之后还能由人力拖回海里继续航行。之所以选这型“过时”的船而不选新锐战舰作为探险船,主要是因为远洋探险与行商不同,没有现成的港口让你去补给并维护船只,只能靠自己,所以这种不大不小、能冲滩修理维护的船只就成了更合适的选择。
曙光级主要还是靠风帆行驶,配备了经典的首斜桅+三根主桅。其实有两根桅杆也够用了,但多一根就是多一份冗余,出远门谁能保证不遇点意外呢?除了风帆,还加装了一个小型的20kw动力单元,同样没有贸然采用最新技术,只用成熟的结构简单的火筒锅炉加单缸机,降低维护难度。蒸汽动力可推动这艘船以四节的慢速航行,但平时一般不用,只用来过无风地带。
每艘船配备了120人,相比这个级别的小船算是很充裕了。武器没有配备太多,只装了四门17式和六门海陆两用的18式步兵炮意思一下——相比一般商船,也很够意思了。
专门准备了这种探险船,还配备了一批相对于这种小船级别超高的资深海军,准备了充足的物资,足可见上面对这次探险极为重视。不仅如此,管委会还在他们启航前大张旗鼓准备了一场践行仪式,甚至还在各大报纸上登报宣传,毫不遮掩地将探险队此行的目的公告出来——前往东海股东们的故乡“威夷岛”,迎回国主。
潘学忠启航之初,对此是非常激动的,一方面是对传说中的威夷岛感到好奇,另一方面则是对大洋另一端到底有什么的好奇。
在此之前,东海商社已经生产过不少地球仪,而对天文地理知识非常敏感的海军自然对其很熟悉。从地球仪上明显就能看出,当下的已知世界只占了这个球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地界完全是空白。因此有识之士们之间就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这些空白地界中也该是有大地、有生灵、有国度的,甚至还有不少小说就是描述了这些幻想中的国度,颇为热门。潘学忠对此就颇为热衷,梦想着有朝一日出去看看,探索到地球的另一端。只可惜东海海军一直诸事缠身,无力支撑探索活动,直到今日,才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当年东海商社将先进得天文学和地理学带回了中原,将经纬度的概念引入了航海界,手中自然是有威夷岛的坐标的。探险队自此岸郡离开后,就顺着北风一路向东南行驶,还不到十日,刚热了个身,就抵达了目的地附近……
然而,根据郑林东家所说的,这附近就该是威夷岛了,可是,这放眼望去,不全是茫茫大海吗?那传说中的威夷岛在哪呢?
冬日天短,夜幕早早地降临大地,白日车水马龙的中央市现在也……不输白昼。
一环路、二环路和东西南北主干道上,已经成熟的煤气灯系统次第点亮,灯火的光明照亮了这一系列繁忙的柏油路。
一辆接一辆的马车将客人和货物从一处送往另一处,自行车在旁边的辅道中灵活地穿行着,环城的蒸汽缆车鸣着汽笛,以远超前两者的运力奔行着……这繁忙的运输,在夜色之下仍在持续进行着,撑起了这座年轻而繁荣的城市的夜生活,也展现了一个新生的富有活力的工业社会的别样风采,展现了文明的力量。
如果有新来中央市参观的客人,在白天会被宽阔的道路、高大的楼房和巨大的铁桥铁路所震撼,在晚上又会被这万家灯火所震撼。经过这么一段旅途,他们的世界观一定会深深被改变。
一环北的管委会大楼中,大多数公务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大院,或步行或搭缆车或乘车回了各自的住处,但仍有不少部门积压了许多工作需要加班,点起煤油灯继续夜战。这栋地标性的大楼四四方方,前后如同战列舰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四排窗口,现在这些窗口就凌乱地亮了起来。
若在后世,这副景象可谓司空见惯,但在当下,可是走遍天下都难见几次的奇景。
其中一个占用了四面窗户的办公室格外明亮,里面黄色的光芒几乎照亮了室内的每一个角落,环顾四周却未见到火焰的燃烧,只在天花板上有一组无焰无烟却光明四射的光源——是东海商社新近才研发出来的尖端产品,电灯!
目前东海工业尚不足以制造白炽灯所需的钨丝,这种电灯用的是竹炭灯丝,寿命只有几十个小时,但照明效果很好,只是没多大产量且成本高昂,只有首席办公室等少数地方才应用了。
在电灯光芒下,郑绍明拆开一个信封,取出一张黄色硬纸写就的信,草草一读,就如烫手山芋般扔到了一边。“又来劝进,见鬼了,以为我是袁大头啊。这帮腐儒? 拍马屁前能不能先研究研究我们的体制?”
旁边的陈远琪捡起这张纸片一看? 见上面是华丽辞藻写就的一篇骈文,大意大概是劝郑绍明这个首席登基为帝的? 狗屁不通。他把信扔回桌上? 不屑地说道:“胡搞瞎搞,不用管他们……不过? 首席,你把我叫来? 就为了看这破东西?”
郑绍明无奈地摇摇头:“这不得找人做个见证嘛? 要是我一个人拆信结果弄丢了,被人去大会里参一个图谋不轨,那怎办?”
陈远琪扑哧笑了出来:“你这首席当得也够小心的。”
郑绍明叹气道:“是啊,不然就等着弹劾吧。也不说这个了? 这对我劝进纯属胡闹? 但最近这类的事还真不少,有劝我们那‘王国主’称帝的,还有旁敲侧击问东海国要不要更进一步的,李璮和夏贵也都有过表示……这些事,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陈远琪去拉了张新地图出来? 上面标注了最新的天下局势,其中东海关税同盟用淡绿色填充? 已经很不客气地把北至北冰洋的一大片疆土都画进去了。“大会之中群情汹涌,已经喊着要脱壳破茧? 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了。”
东海人顶着“东海国”这个名头活动已经十多年了,打出了浩大的声名和局面? 但现在看来? 这个躯壳已经不足以承载眼下和未来的内容物了。
首先? 从名分上来说,“东海国”是海外威夷岛的国度,又经宋朝加封委托统治山东东南的地盘,现在看来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其次,“东海”这个名字地方色彩太重,管委会这个行政系统格局太小,东海股东这个统治集团看上去不伦不类,都不像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模样。
所以,去年来大会里便有一种呼声,那就是将治理结构全面正规化,升级成一个“真正的国家”。今年军方稳固了河北并且漠北大胜后,这个呼声就更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劝进”风潮还正合了股东们的意。
“只是,有个问题……”郑绍明犹豫了起来,露出了苦笑,“别的都好说,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可理论上我们还是有个‘故乡’,故乡里还有个‘国主’的,这个怎么处理?”
当初文化部编了这么个说法出来,说东边大洋上有个“威夷岛”,东海人自这个岛上而来,上面还有国王……这个说法是为了忽悠南宋,毕竟当时的人对共和制还不怎么能接受。但现在看来就有些把自己套进去了,如果不管这个说法直接建国,那在世人眼里岂不是叛王自立?但如果要管,又从哪再找个国王出来?
陈远琪挠挠头,说道:“也是……还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要不干脆不管了,自立就自立了,当初老宋家不也是欺负孤儿寡母起家的,三百多年了也没人敢说什么啊。”
郑绍明摇摇头:“平白给自己染个污点总归不好。算了,就用郑林那个方案吧,按他说的,12月正是风向合适的时候,也算是给未来的远航做个热身了。明天开会,就报上去吧。”
陈远琪先是一愣,又想起了“郑林那个方案”指的是什么,笑了出来:“有意思,可以搞!”
……
12月25日,太平洋上。
“北纬19度18分,东经45……应该就是这儿了吧。”
时间又到了正午,中央市东南近五千公里外的一处浩瀚洋面上,两艘曙光级探险船“曙光”和“企业”正乘着北风向东行驶。左侧的企业号上,一名少尉测出了他们当下的经纬度坐标,报给了舰长潘学忠大校。
潘学忠看了看地图上标注的位置,差不多是在此岸郡正东南的方向。他默念了一遍这个坐标,又环首看向周边的海域,仍然如同之前的半个月那般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洋,毫无陆地的踪迹,心中不禁产生了疑惑:真的到了吗?
上个月底,潘大校和其它一批资深海军被挑选出来,跟着郑林中将一起,乘上两艘曙光级,先是去了东瀛列岛上的此岸郡,然后一头扎入了辽阔未知的太平洋中,执行一次特殊的探索任务。
曙光级是海洋部专门设计的一款远洋探险船,水线长约30米,宽8米,最大吃水3.3米,最大排水量400吨。总体看来不算大,船型设计相比近年来的一系列新锐船只也相当保守。实际上,说是“专门设计”,但其实就是外购了一批淮南地区的某个顺风级改型再改装成的。
这种顺风级改型的主要特点是曲线平滑的圆船底,不太怕暗沙,在保持了不错的航行性能的同时能直接冲滩立在滩上卸货,而且由于吨位不算太大,卸完货之后还能由人力拖回海里继续航行。之所以选这型“过时”的船而不选新锐战舰作为探险船,主要是因为远洋探险与行商不同,没有现成的港口让你去补给并维护船只,只能靠自己,所以这种不大不小、能冲滩修理维护的船只就成了更合适的选择。
曙光级主要还是靠风帆行驶,配备了经典的首斜桅+三根主桅。其实有两根桅杆也够用了,但多一根就是多一份冗余,出远门谁能保证不遇点意外呢?除了风帆,还加装了一个小型的20kw动力单元,同样没有贸然采用最新技术,只用成熟的结构简单的火筒锅炉加单缸机,降低维护难度。蒸汽动力可推动这艘船以四节的慢速航行,但平时一般不用,只用来过无风地带。
每艘船配备了120人,相比这个级别的小船算是很充裕了。武器没有配备太多,只装了四门17式和六门海陆两用的18式步兵炮意思一下——相比一般商船,也很够意思了。
专门准备了这种探险船,还配备了一批相对于这种小船级别超高的资深海军,准备了充足的物资,足可见上面对这次探险极为重视。不仅如此,管委会还在他们启航前大张旗鼓准备了一场践行仪式,甚至还在各大报纸上登报宣传,毫不遮掩地将探险队此行的目的公告出来——前往东海股东们的故乡“威夷岛”,迎回国主。
潘学忠启航之初,对此是非常激动的,一方面是对传说中的威夷岛感到好奇,另一方面则是对大洋另一端到底有什么的好奇。
在此之前,东海商社已经生产过不少地球仪,而对天文地理知识非常敏感的海军自然对其很熟悉。从地球仪上明显就能看出,当下的已知世界只占了这个球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地界完全是空白。因此有识之士们之间就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这些空白地界中也该是有大地、有生灵、有国度的,甚至还有不少小说就是描述了这些幻想中的国度,颇为热门。潘学忠对此就颇为热衷,梦想着有朝一日出去看看,探索到地球的另一端。只可惜东海海军一直诸事缠身,无力支撑探索活动,直到今日,才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当年东海商社将先进得天文学和地理学带回了中原,将经纬度的概念引入了航海界,手中自然是有威夷岛的坐标的。探险队自此岸郡离开后,就顺着北风一路向东南行驶,还不到十日,刚热了个身,就抵达了目的地附近……
然而,根据郑林东家所说的,这附近就该是威夷岛了,可是,这放眼望去,不全是茫茫大海吗?那传说中的威夷岛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