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9年,11月14日,太子河西岸,东连镇。
“来了,他们来了!”
随着一阵杂乱无章的呼喊声,东连镇中的元军土垒迅速戒备起来。
炮兵什长李哈拉匆匆把手里剩下的小半块卷饼吞下,一边往墙头上爬,一边对着炮什里的其他人问道:“哪呢,哪呢?”
但不需要别人指点,他爬上高处之后,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太子河对岸的情况——妈呀,密密麻麻的全是甲衣齐全的东海军啊!
从辽西前往辽东,要依次经过三条平行向西南流的大河:西辽河、浑河和太子河。
这个时节,这三条大河正是最令人头疼的时候:河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冰,部分河段全部冻结,导致无法乘船渡河;但却冻得并不严实,走在上面很危险,也没法大批量踏冰过河运输物资。所以,这三条河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堑,挡在元军面前,使他们无法放心通行。之前,他们设法通过了西辽河和浑河,但太子河东岸有东海军戒备,无法通过,于是他们就在浑河东岸的西连镇扎下营来,等待时机。
直到昨天夜里,一阵寒流吹过,把河冰冻得严严实实,才终于使得从东到西畅通无阻。本来,元军就是在等待这个机会,好蜂拥而出一举冲到辽阳城下,以雷霆之势摧垮困顿于彼的东海军——结果没想到,当这个时机真的到来的时候,蜂拥而至的却是对面,他们自己反而被迫龟缩在营地中,也是憋屈了。
元军沿着广宁与辽阳之间的商路行军而来——辽东人虽少,但总归有点商业的,他们走的是来往的必经之路,沿途自然会有些商镇,现在这批元军的驻地就是在其中一个商镇东连镇附近。
浑河和太子河之间的这段陆地形状狭长,南北长东西短,大部分土地上长满了松林。商人们松林之中开辟了一段通路,通路两端的河岸边就形成了两个商镇:西边位于浑河东岸的是西连镇,东边位于太子河西岸的是东连镇。当然,也别指望它们的规模有多大,实际上就是两个大点的村子,河边有码头,一条主街旁边盖了十几间土木屋子,周边开垦了一些农田,再外围就都是茫茫的松林了。
西连镇的条件要好上一些,所以大部队驻扎在那边,而东连镇也驻了一部分兵力,以接应过河前往东岸侦察的部队。
但是到了今天,侦察部队没接应到,反倒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东海军出现在了河东岸!
呃,“一眼望不到边”有些夸张,但确实,四野八个营四千人一夜之间出现在了东岸的四口屯镇附近,人马齐聚、队形齐整,真的很是吓人。
李哈拉吓得咽了一口口水,然后猛然掐了自己一下,立刻对手下们招呼道:“快快快,装药,装炮子,打他们一炮!”
一个炮手吓了一跳:“什长,咱,咱就这么打了?千户还没发话呢。”
“没有精神!就这样还想打炮?!”李哈拉踢了他一脚,又指着土堡周围正在匆忙布阵的友军步兵说道:“东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过来了,到时候你现装现瞄,还能打得准?快,先打上他们一炮看看!”
李哈拉和李千户有点亲戚关系,所以才能掌管这个极为紧要的炮队,炮手们也不敢忤逆他,匆匆动作起来。一人手忙脚乱地扯开火药袋,用木勺往炮膛中填药,另一人拿个木塞子将药粉推入膛底,之后又装入拳头大的炮弹。
“太低了!再把楔子拔出去一寸!”李哈拉估摸了一下距离,就对炮手们下令抬高射角。两个炮手各拿出一把小锤子,一左一右,对着垫在炮尾处的一块木楔左敲右敲,使它退出去了一点,炮尾随之降低,射角也就抬高了。
李哈拉又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趴到了前面的女墙后面——这节女墙与传统城墙不同,掘土堆得厚厚的,外面还是一个大斜面,炮打不动,非常安全,令炮手们感到安心——然后挥手道:“开炮!”
千斤炮发出巨响,炮弹飞了出去。没过多久,隔壁的另一个炮位也把炮弹打了出去。不过,目标离了差不多两公里,炮弹只飞了一半多,刚过河面就落了下去,只能壮壮胆用。
……
另一边,对面的东海军阵中。
“嘿,还真是棱堡啊,他们也挺会学的。”
虽然对面打起了炮,但谢光明临危不惧,站在临时搭起来的望楼上,面不改色地看着炮弹落在自己前方好几百米处的河岸上。他丝毫不担心这些小炮弹会有什么威胁,不过倒是对对面东连镇旁的土围子有些兴趣,忍不住嘴角上扬,举起望远镜观察起来。
这个土围子建造得可以说很有章法,城墙不是高而薄而是矮而厚,不惧炮击,四角延伸出去四个大马面,虽然形状不是很符合几何原理,但毫无疑问能起到相互支援弥补死角的效果,难怪之前的报告里说这是一处“棱堡”了。实际上,这也是元军从东海人那里学到的一招,之前在征战西北的时候大显神威,经常以小股队伍抵抗住上千阿里不哥军的袭击,为最终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自然也是蒙元新军的必备技能。
现在冰天雪地,夯土墙浇了水之后进一步冻硬,可以说坚硬似铁,即使是东海人手中最强悍的“鲲”炮也拿它们没什么办法,更何况这种光炮管就有两吨多重的大炮根本不可能运过来。
但为什么非得打墙呢?
“要是换了以往,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但现在,哼哼,火力压制!”
谢光明大手一挥,六门龙吟炮从周围推了出来。
由于路况的限制,第四野战旅并未配备重火力营,以免影响机动性,只有两个合成营自带的重装连各配备了三门龙吟炮。但有这六门炮,也很够用了,毕竟对面同样受限于道路,没法携带太多的火炮。而且,虽然元军的千斤炮已经相当成熟,但毕竟工业基础不行,品质和细节仍然有不少欠缺。龙吟炮仍然保有精准度和射程上的优势,以及,炮弹上更大的优势。
望楼所在的位置距离对面的土围子差不多有两公里,对于龙吟炮来说也嫌远了些,因此需要继续向前推进。之前炮队观察地形,已经选中了河岸边一处低洼地作为炮兵阵地,现在就赶着这六门炮往那边行进过去。
在火炮就位之前,一队工兵混合着一个连的普通步兵先行一步,赶赴低洼地挖起了炮位。
“快快快,现在多挖土,待会少流血!”
他们先是把预先准备好的沙袋堆到洼地边缘,做了一道简单的掩体,然后又挥舞起了铲子,挖土强化掩体。现在天寒地冻,从地里掘土很不容易,他们找了一处相对软一些的沙土地,喊着号子锄铲翻飞,好歹在沙袋后堆出了几个较厚的土堆出来,形成了炮位。然后,炮兵们就把火炮推入炮位之中,测量数据并调整射击诸元。
“水平距离1250米,高程差正5.8米,密位正88!”
之前炮兵已经在后方测量好了准确距离,现在只要再测出炮位和测量点间的相对距离,就能把射角直接算出来。炮手们在地上挖了两铲子,把炮车推进去,然后炮长顺手放了一个水平仪上去,在左右车轮下挖土,调节左右平衡,又摇动炮车后部的手柄,转动丝杆,调节炮身的俯仰角。
对面土围子上,李哈拉也注意到了他们,连忙招呼道:“快快快,看见没有,东贼的炮出来了,赶紧转过去打他们!”
炮手们听见“东贼的炮”,顿时冷汗就冒了出来。对面可是炮兵这行的老祖宗啊,跟他们打,能讨得了好?
李哈拉看他们露了怯,立刻骂道:“你们怕甚?这座炮堡是用了多少天挖出来的,到现在都冻成铁了,东贼的炮就是再厉害,又能有什么办法?反而他们就在那边等着我们打呢,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了还等啥?”
被他这么一骂,炮手们也咬着牙动了起来。之前已经装好了药,现在再把炮弹装进去,一个眼神好的炮手就带着两人把炮车左右推动,比着炮身不断瞄着远处丁点大的东海火炮,终于找到了一个还算靠谱的位置。
“天老爷爷保佑,观音菩萨保佑,炮神爷保佑,中!”
“轰!”
炮弹再次飞了过去,虽然炮手瞄得不错,但毕竟有差不多一千米的距离,这个距离上滑膛炮本身就有一百米以上的散布半径,想击中分散且目标很小的火炮是相当困难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拿破仑要求法军的火炮“优先打击敌军的步兵,击溃后才攻击火炮”,毕竟步兵方阵的目标要大多了。
“快快,清膛,赶快装填!”看到炮弹落在河岸一处灌木丛中,李哈拉失望地拍了一下大腿,随即催促手下准备下一发。
稍后他们又打了两炮,第二炮仍然落空,第三炮倒是意外地打准了,但是落在对面工兵堆砌的土墙上,并没有取得成果。
李哈拉看了心里一沉,呼喊着手下继续装填开炮,然而没等他们忙活完毕,另一边的龙吟炮就已经准备就绪了。
“来了,他们来了!”
随着一阵杂乱无章的呼喊声,东连镇中的元军土垒迅速戒备起来。
炮兵什长李哈拉匆匆把手里剩下的小半块卷饼吞下,一边往墙头上爬,一边对着炮什里的其他人问道:“哪呢,哪呢?”
但不需要别人指点,他爬上高处之后,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太子河对岸的情况——妈呀,密密麻麻的全是甲衣齐全的东海军啊!
从辽西前往辽东,要依次经过三条平行向西南流的大河:西辽河、浑河和太子河。
这个时节,这三条大河正是最令人头疼的时候:河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冰,部分河段全部冻结,导致无法乘船渡河;但却冻得并不严实,走在上面很危险,也没法大批量踏冰过河运输物资。所以,这三条河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堑,挡在元军面前,使他们无法放心通行。之前,他们设法通过了西辽河和浑河,但太子河东岸有东海军戒备,无法通过,于是他们就在浑河东岸的西连镇扎下营来,等待时机。
直到昨天夜里,一阵寒流吹过,把河冰冻得严严实实,才终于使得从东到西畅通无阻。本来,元军就是在等待这个机会,好蜂拥而出一举冲到辽阳城下,以雷霆之势摧垮困顿于彼的东海军——结果没想到,当这个时机真的到来的时候,蜂拥而至的却是对面,他们自己反而被迫龟缩在营地中,也是憋屈了。
元军沿着广宁与辽阳之间的商路行军而来——辽东人虽少,但总归有点商业的,他们走的是来往的必经之路,沿途自然会有些商镇,现在这批元军的驻地就是在其中一个商镇东连镇附近。
浑河和太子河之间的这段陆地形状狭长,南北长东西短,大部分土地上长满了松林。商人们松林之中开辟了一段通路,通路两端的河岸边就形成了两个商镇:西边位于浑河东岸的是西连镇,东边位于太子河西岸的是东连镇。当然,也别指望它们的规模有多大,实际上就是两个大点的村子,河边有码头,一条主街旁边盖了十几间土木屋子,周边开垦了一些农田,再外围就都是茫茫的松林了。
西连镇的条件要好上一些,所以大部队驻扎在那边,而东连镇也驻了一部分兵力,以接应过河前往东岸侦察的部队。
但是到了今天,侦察部队没接应到,反倒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东海军出现在了河东岸!
呃,“一眼望不到边”有些夸张,但确实,四野八个营四千人一夜之间出现在了东岸的四口屯镇附近,人马齐聚、队形齐整,真的很是吓人。
李哈拉吓得咽了一口口水,然后猛然掐了自己一下,立刻对手下们招呼道:“快快快,装药,装炮子,打他们一炮!”
一个炮手吓了一跳:“什长,咱,咱就这么打了?千户还没发话呢。”
“没有精神!就这样还想打炮?!”李哈拉踢了他一脚,又指着土堡周围正在匆忙布阵的友军步兵说道:“东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过来了,到时候你现装现瞄,还能打得准?快,先打上他们一炮看看!”
李哈拉和李千户有点亲戚关系,所以才能掌管这个极为紧要的炮队,炮手们也不敢忤逆他,匆匆动作起来。一人手忙脚乱地扯开火药袋,用木勺往炮膛中填药,另一人拿个木塞子将药粉推入膛底,之后又装入拳头大的炮弹。
“太低了!再把楔子拔出去一寸!”李哈拉估摸了一下距离,就对炮手们下令抬高射角。两个炮手各拿出一把小锤子,一左一右,对着垫在炮尾处的一块木楔左敲右敲,使它退出去了一点,炮尾随之降低,射角也就抬高了。
李哈拉又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趴到了前面的女墙后面——这节女墙与传统城墙不同,掘土堆得厚厚的,外面还是一个大斜面,炮打不动,非常安全,令炮手们感到安心——然后挥手道:“开炮!”
千斤炮发出巨响,炮弹飞了出去。没过多久,隔壁的另一个炮位也把炮弹打了出去。不过,目标离了差不多两公里,炮弹只飞了一半多,刚过河面就落了下去,只能壮壮胆用。
……
另一边,对面的东海军阵中。
“嘿,还真是棱堡啊,他们也挺会学的。”
虽然对面打起了炮,但谢光明临危不惧,站在临时搭起来的望楼上,面不改色地看着炮弹落在自己前方好几百米处的河岸上。他丝毫不担心这些小炮弹会有什么威胁,不过倒是对对面东连镇旁的土围子有些兴趣,忍不住嘴角上扬,举起望远镜观察起来。
这个土围子建造得可以说很有章法,城墙不是高而薄而是矮而厚,不惧炮击,四角延伸出去四个大马面,虽然形状不是很符合几何原理,但毫无疑问能起到相互支援弥补死角的效果,难怪之前的报告里说这是一处“棱堡”了。实际上,这也是元军从东海人那里学到的一招,之前在征战西北的时候大显神威,经常以小股队伍抵抗住上千阿里不哥军的袭击,为最终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自然也是蒙元新军的必备技能。
现在冰天雪地,夯土墙浇了水之后进一步冻硬,可以说坚硬似铁,即使是东海人手中最强悍的“鲲”炮也拿它们没什么办法,更何况这种光炮管就有两吨多重的大炮根本不可能运过来。
但为什么非得打墙呢?
“要是换了以往,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但现在,哼哼,火力压制!”
谢光明大手一挥,六门龙吟炮从周围推了出来。
由于路况的限制,第四野战旅并未配备重火力营,以免影响机动性,只有两个合成营自带的重装连各配备了三门龙吟炮。但有这六门炮,也很够用了,毕竟对面同样受限于道路,没法携带太多的火炮。而且,虽然元军的千斤炮已经相当成熟,但毕竟工业基础不行,品质和细节仍然有不少欠缺。龙吟炮仍然保有精准度和射程上的优势,以及,炮弹上更大的优势。
望楼所在的位置距离对面的土围子差不多有两公里,对于龙吟炮来说也嫌远了些,因此需要继续向前推进。之前炮队观察地形,已经选中了河岸边一处低洼地作为炮兵阵地,现在就赶着这六门炮往那边行进过去。
在火炮就位之前,一队工兵混合着一个连的普通步兵先行一步,赶赴低洼地挖起了炮位。
“快快快,现在多挖土,待会少流血!”
他们先是把预先准备好的沙袋堆到洼地边缘,做了一道简单的掩体,然后又挥舞起了铲子,挖土强化掩体。现在天寒地冻,从地里掘土很不容易,他们找了一处相对软一些的沙土地,喊着号子锄铲翻飞,好歹在沙袋后堆出了几个较厚的土堆出来,形成了炮位。然后,炮兵们就把火炮推入炮位之中,测量数据并调整射击诸元。
“水平距离1250米,高程差正5.8米,密位正88!”
之前炮兵已经在后方测量好了准确距离,现在只要再测出炮位和测量点间的相对距离,就能把射角直接算出来。炮手们在地上挖了两铲子,把炮车推进去,然后炮长顺手放了一个水平仪上去,在左右车轮下挖土,调节左右平衡,又摇动炮车后部的手柄,转动丝杆,调节炮身的俯仰角。
对面土围子上,李哈拉也注意到了他们,连忙招呼道:“快快快,看见没有,东贼的炮出来了,赶紧转过去打他们!”
炮手们听见“东贼的炮”,顿时冷汗就冒了出来。对面可是炮兵这行的老祖宗啊,跟他们打,能讨得了好?
李哈拉看他们露了怯,立刻骂道:“你们怕甚?这座炮堡是用了多少天挖出来的,到现在都冻成铁了,东贼的炮就是再厉害,又能有什么办法?反而他们就在那边等着我们打呢,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了还等啥?”
被他这么一骂,炮手们也咬着牙动了起来。之前已经装好了药,现在再把炮弹装进去,一个眼神好的炮手就带着两人把炮车左右推动,比着炮身不断瞄着远处丁点大的东海火炮,终于找到了一个还算靠谱的位置。
“天老爷爷保佑,观音菩萨保佑,炮神爷保佑,中!”
“轰!”
炮弹再次飞了过去,虽然炮手瞄得不错,但毕竟有差不多一千米的距离,这个距离上滑膛炮本身就有一百米以上的散布半径,想击中分散且目标很小的火炮是相当困难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拿破仑要求法军的火炮“优先打击敌军的步兵,击溃后才攻击火炮”,毕竟步兵方阵的目标要大多了。
“快快,清膛,赶快装填!”看到炮弹落在河岸一处灌木丛中,李哈拉失望地拍了一下大腿,随即催促手下准备下一发。
稍后他们又打了两炮,第二炮仍然落空,第三炮倒是意外地打准了,但是落在对面工兵堆砌的土墙上,并没有取得成果。
李哈拉看了心里一沉,呼喊着手下继续装填开炮,然而没等他们忙活完毕,另一边的龙吟炮就已经准备就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