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年,6月9日,益都府,寿光县。
相比荒凉的胶东地区,西部的益都、济南、东平三府才是山东行省的精华所在。这西三府人口稠密(相对的),农业发达,盛产丝瓷盐铁等手工业品,商业氛围浓厚。以传统评判标准,远比物产不丰的胶东更有价值。
即使对于东海商社来说,他们的一大部分收入实际上也是从这里取得的。一年二十多万的关税,几十万的海贸和商业收入,都相当依赖于西三府的庞大市场,不然光靠胶东那百万人口,怎么撑得起来呢?
这一年多来,由于李璮的默许,商社在西边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许多表面上是私营、实际上却与东海商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商行在益都各地开设起来,为东海国开拓了更多商业渠道,也让两边有了更多的交流。
寿光县位于益都东北方,周边平原广阔、水系纵横,农业极为发达,又紧邻连接益都和渤海的弥水,交通便利,是益都府下的一个重镇。
这样的重镇,自然车来船往,人流密集,商业兴盛了。一艘沙船从海入水,一路上溯,然后拐进一条小河,这样寻常的小事也不会有什么人在意。
很快的,这艘不起眼的沙船停在了一座新建的大宅院门前的码头上,门口的家人见状,立刻进去禀报。
不多时,这座宅院的主人李应亲自迎了出来。
“啊哈,李公,又见面了!”黄鹤从船上走了下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李应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了一下,随意做了个揖,说道:“呵呵,贵社近来的生意可是越发兴旺了。如何,我要的货都到了吗?”
黄鹤用手掌往背后的船一指,说道:“按清单所示,一件不少,还附赠了几件小东西。李公,今天我没带多少人手过来,卸货还是要麻烦您的人了。”
“好说。李忠,多叫几个小子出来!”
不一会儿,宅院里出来二十几个壮实的短衫汉子,在随船的东海水手的指挥下开始往下卸货,一个接一个的标准木箱被运了出来。
李应见过程顺利,便不再关注,而是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了看黄鹤。黄鹤一愣,然后想起了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交给李应,还笑着说道:“这是远夫兄最近的家书,李公大可放心,他在南边过得可惬意着呢。”
李应接过信,哼了一声:“这不孝子,也不知道想不想着回来!”然后对着信呆呆地看了一会儿,也不拆开,直接塞进怀里,又说道:“事不宜迟,咱们还是先把这批货交割了吧。外面人多眼杂,还请入内说话吧。”
黄鹤也不担心什么鸿门宴,笑着说道:“那便打扰了。”
李应倒也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被东海人赶出胶州以后,又在寿光县置办了一份产业,也不是就想着这么养老了,而是看中寿光既通海又沟通东西陆路的有利局面,在这里又重新经营起了商业。这处宅子和附近包括这条小河的一大片土地,就是他新置办的家产之一,邻近弥水,离南边的官道也不远,附近还有一个广陵镇,正适合作为物流基地使用。
而且他在胶州的产业也没有完全处理掉,仍然指派人经营着。如此这般,他在益都和胶州之间建立了一条商路,由于他既有人脉、又有官府背景(李相公可是他堂弟啊),生意很是红火,一跃而成益都地面上的一大豪商了。不但如此,他还看中了中央西站的区位优势,在那里买下了一块地,准备再搞一个水陆联运。
李应现在也是看明白了,他在东海人那里就是一个“马骨”的地位。东海人只要还要想着靠商业敛财,就不能苛待了商人们,必须维持他们宣称的“一视同仁,公平开放”的承诺。而为了证明这一点,有什么比允许“仇人”在自己这里赚钱更好的凭证呢?所以李应尽可放心大胆地在东海人的地盘开展业务,东海人难为谁也不敢难为他啊。
不过他生意做到这份上,自然有大量手下处理事务,一般小事没必要亲自出面。而今天这笔交易嘛,居然需要李应和黄鹤亲自交接,那当然不会是正常的商业交易,而是——
见不得人的军火交易!
李应后院的仓库中,大大小小的箱子堆满了一地,黄鹤带着两个近卫兵抱着胸站在门口附近。李应的几个亲信搬过来一个中型的箱子,李应亲自拿撬棍将它撬了开来,掀开里面的稻草,取出一件黑漆漆的勇士甲。
“试试。”他顺手将胸甲递给旁边的一个亲卫。
亲卫将它放在地上,抽出腰间的短刀劈了上去,然后发出“碴”的一声,火花四溅,刀滑了开来,在甲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划痕,露出里面闪着银光的钢铁本色,不过离穿透还差得远。
他又换了一把短矛,用力朝地上的黑甲扎过去,但还是滑了出去。他想了想,把甲翻过来,凹面朝上用脚踩住,然后又扎了上去。这次角度找的挺好,正扎在脚踩的侧面旁边,在上面扎出一个小孔,矛尖在后面露了出来。
现在的外销型勇士甲和制式的玄武甲采用了同样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外形和厚度都是一样的,只是热处理省了几个步骤,强度要差不少。但相比劣质钢乃至熟铁制成的札甲,还是有不少优势。
“嗬,”李应把地上的甲捡了起来,拿起来看了看,又掂了掂,心中很满意,但嘴上仍然故意挑刺道:“也并非刀枪不入嘛。不过如此轻便,倒也是值了,再与寻常甲具一缀,就差不多了。”
此后他又接连开了几个箱子,除了勇士甲,还有一些头盔、强弩、炽炎矛头、马刀之类的东西,全是优质的兵械。
李璮自从去年被李庭芝用大炮攻占了涟水南城之后,就一直偃旗息鼓,不但没试图夺回南城,还收缩兵力,甚至与李庭芝暗通款曲。
在他看来,南宋北拒蒙古,东连东海,内部也有李庭芝这样的人锐意进取,显然是有中兴之象的。而北边的忽必烈却内忧外患一大堆,眼看着就要完。看来差不多是该弃暗投明的时候了。
去年底,忽必烈派去南朝的国信使郝经一行人在真州公然被海匪杀害,消息传到北地,上下一片哗然。虽然后来宋廷出兵剿灭了崇明海匪,声称为郝经报了仇,但这样的事发生了,无疑是狠狠地抽了忽必烈的脸,气的他勃然大怒,当场就号称要兴兵伐宋。
但是说说容易,真要打哪那么容易?北边的阿里不哥虎视眈眈,根本没有对南动兵的余裕。
所以忽必烈嚷嚷了半天,却根本没有南征的意思,再次让李璮看透了北朝的虚弱,坚定了造反的决心。
到了今年,由于李璮在淮河一带裹足不前,接连受到了朝臣的弹劾。但是没想到,忽必烈为了安抚他,非但没责怪,反而将益都附近的盐课交给了他处理。李璮自然上表好一顿表忠心,但实际上却暗中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有了盐课之后,他的财政充裕了很多,一面不断招兵买马,一面找上了东海人,要求购买一些军械。
这一是因为经过多次战争,东海军械的精良已经小有名气了,二是因为如果在益都府内大肆打造军械,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这样打草惊蛇的事还是少做一点好。
其实还有个三,他也有出钱交好东海国的意思,但是东海人现在还毫无身为列强的自觉,并未想到这一层。
在购买军械这件事上,李璮的出手可比赎回俘虏痛快多了,不怎么思索就答应了动辄二三十贯的单价,大手一挥批给了李应三十万贯的额度,让他看着买。
在这么大的交易额诱惑之下……不对,是看在李璮同样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份上,东海人出于加强潜在盟友力量的考虑,没怎么争论就同意了这笔军售案。还给了一个优惠价,一个包括胸甲、头盔、矛头、强弩、军刀的套装才69贯,只赚了不到六十贯而已,真是割肉啊。
而且不止这些传统的冷兵器,还有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兵器……
“吁……”
李应撬开一个长条形的箱子,看着里面露出的粗铁管子,他和他的亲卫们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就是传说中的火炮?!
“呵,李公,你们可有福了,”黄鹤笑着走了过来,从箱子的末端取出一个沉重的杯子形状的带有提把的小型铁筒,举着它对李应说道:“这是最新型的后装炮,用起来便捷无比,我们自己用上都还没没多久呢,这就给你们送来了。为了造出这门利器,我们可是费了好一番心思啊!”
呃,的确费了一番心思,因为要想把火炮尽可能做弱也不容易啊!
箱子里的这门火炮,与东海人自用的狮牙炮属于类似的佛郎机炮结构,却大了一圈,不过口径反而小了,只有60mm,而且炮管上缠了一圈圈的铁箍——是工业部好不容易还原出的“古法”造成的锻铁炮!
也就是说,它的炮管是锻造出来的,而不是像传统火炮那样铸造出来的。
别以为这是什么先进工艺,它不像狮牙炮的子铳那样是用机械动力整体锻造出来的,而是先锻造出一根长条状的铁条,然后把多根铁条像箍桶那样箍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桶状的炮管。这种工艺是当年欧洲人在铸造技术不过关的时候创立的,可谓费力不讨好,花费工时甚多,却因为锻成的“炮桶”有着缝隙,承受不了太高的膛压。所以,历史上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最终被整体铸造的火炮取代了。
东海人还原出这么原始的工艺造了这么门火炮,可真是煞费苦心了。显然,这不是出于技术追求,而是为了给人挖坑的。
当初,李璮被李庭芝打怕了之后,试图向东海商社求购火炮。商社鉴于火炮技术已经扩散了出去,而且李璮给的钱也足够多,而且确实也有必要加强他的实力,所以同意了。但同意归同意,具体该出售什么级别的火炮可是个问题。
外售的火炮,一不能对商社自己造成威胁,二不能流出去以后造成技术扩散,三又不能威力太差砸了牌子。武备组和军委会思考争论了好一阵子,才决定卖一种类似于狮牙炮的后装炮出去。
这种后装炮既不能装太多火药又有漏气问题,所以威力不高也没多远的射程,哪怕是普通的狮吼炮也足以在它的射程之外将其摧毁,所以无法反过来对东海人造成威胁。
但东海人有火炮,蒙古人可没有啊。即使射程不足,佛朗机炮在近距离爆发出的火力也足以让敌人吃上一壶。从这点上来说,佛郎机也确实挺适合李璮的。毕竟真给他们远射程的火炮,他们没有专业炮兵也未必打得中,还不如用佛郎机近距离爆发呢。
只是考虑到仍然有被缴获的可能性,东海商社没有出售现成的狮牙炮,而是指令工业部复活了原始的锻铁炮工艺。这样的话,即使这些炮被缴获了也不怕,就让蒙古人拿去照猫画虎,在这条锻铁炮和后装炮的错误路线上慢慢爬吧!
所以武备组就造了这么两门锻铁炮,换了李应三千两白银(差不多相当于一万贯),再买再卖。
制造这两门火炮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就是他们造着造着,突然发现这箍炮管的技术其实和制造桅杆的技术是相通的。这桶一样的炮管能箍出来,再长点、再薄点,一根钢桅杆不就出来了?太大的造不了,但是闪光级用的不超过十米的桅杆完全可以试试看嘛!
如果能成的话,这种“箍桶”工艺拿去造桅杆比造火炮更有意义。因为火炮受力是由内而外的,短板在于板间的缝隙,构成桶身的铁板就是再硬也没用。而桅杆是侧向受力,是由全体铁板一同承受应力的,因此没有明显的短板,材料强度可以完全发挥出来。不过这是后话了。
“好,好,好。”李应摸着这黝黑的炮管,欣喜若狂,有此利器,何愁大事不成?“乌君,此炮可有名号?”
名号?黄鹤一愣,这炮武备组造出来之后,根本没想着给自己人列装,只有个项目编号,哪有名号?
但是没个名号显然不够霸气啊,营销上影响也不好,黄鹤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此炮名为‘狼牙’!”
相比荒凉的胶东地区,西部的益都、济南、东平三府才是山东行省的精华所在。这西三府人口稠密(相对的),农业发达,盛产丝瓷盐铁等手工业品,商业氛围浓厚。以传统评判标准,远比物产不丰的胶东更有价值。
即使对于东海商社来说,他们的一大部分收入实际上也是从这里取得的。一年二十多万的关税,几十万的海贸和商业收入,都相当依赖于西三府的庞大市场,不然光靠胶东那百万人口,怎么撑得起来呢?
这一年多来,由于李璮的默许,商社在西边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许多表面上是私营、实际上却与东海商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商行在益都各地开设起来,为东海国开拓了更多商业渠道,也让两边有了更多的交流。
寿光县位于益都东北方,周边平原广阔、水系纵横,农业极为发达,又紧邻连接益都和渤海的弥水,交通便利,是益都府下的一个重镇。
这样的重镇,自然车来船往,人流密集,商业兴盛了。一艘沙船从海入水,一路上溯,然后拐进一条小河,这样寻常的小事也不会有什么人在意。
很快的,这艘不起眼的沙船停在了一座新建的大宅院门前的码头上,门口的家人见状,立刻进去禀报。
不多时,这座宅院的主人李应亲自迎了出来。
“啊哈,李公,又见面了!”黄鹤从船上走了下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李应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了一下,随意做了个揖,说道:“呵呵,贵社近来的生意可是越发兴旺了。如何,我要的货都到了吗?”
黄鹤用手掌往背后的船一指,说道:“按清单所示,一件不少,还附赠了几件小东西。李公,今天我没带多少人手过来,卸货还是要麻烦您的人了。”
“好说。李忠,多叫几个小子出来!”
不一会儿,宅院里出来二十几个壮实的短衫汉子,在随船的东海水手的指挥下开始往下卸货,一个接一个的标准木箱被运了出来。
李应见过程顺利,便不再关注,而是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了看黄鹤。黄鹤一愣,然后想起了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交给李应,还笑着说道:“这是远夫兄最近的家书,李公大可放心,他在南边过得可惬意着呢。”
李应接过信,哼了一声:“这不孝子,也不知道想不想着回来!”然后对着信呆呆地看了一会儿,也不拆开,直接塞进怀里,又说道:“事不宜迟,咱们还是先把这批货交割了吧。外面人多眼杂,还请入内说话吧。”
黄鹤也不担心什么鸿门宴,笑着说道:“那便打扰了。”
李应倒也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被东海人赶出胶州以后,又在寿光县置办了一份产业,也不是就想着这么养老了,而是看中寿光既通海又沟通东西陆路的有利局面,在这里又重新经营起了商业。这处宅子和附近包括这条小河的一大片土地,就是他新置办的家产之一,邻近弥水,离南边的官道也不远,附近还有一个广陵镇,正适合作为物流基地使用。
而且他在胶州的产业也没有完全处理掉,仍然指派人经营着。如此这般,他在益都和胶州之间建立了一条商路,由于他既有人脉、又有官府背景(李相公可是他堂弟啊),生意很是红火,一跃而成益都地面上的一大豪商了。不但如此,他还看中了中央西站的区位优势,在那里买下了一块地,准备再搞一个水陆联运。
李应现在也是看明白了,他在东海人那里就是一个“马骨”的地位。东海人只要还要想着靠商业敛财,就不能苛待了商人们,必须维持他们宣称的“一视同仁,公平开放”的承诺。而为了证明这一点,有什么比允许“仇人”在自己这里赚钱更好的凭证呢?所以李应尽可放心大胆地在东海人的地盘开展业务,东海人难为谁也不敢难为他啊。
不过他生意做到这份上,自然有大量手下处理事务,一般小事没必要亲自出面。而今天这笔交易嘛,居然需要李应和黄鹤亲自交接,那当然不会是正常的商业交易,而是——
见不得人的军火交易!
李应后院的仓库中,大大小小的箱子堆满了一地,黄鹤带着两个近卫兵抱着胸站在门口附近。李应的几个亲信搬过来一个中型的箱子,李应亲自拿撬棍将它撬了开来,掀开里面的稻草,取出一件黑漆漆的勇士甲。
“试试。”他顺手将胸甲递给旁边的一个亲卫。
亲卫将它放在地上,抽出腰间的短刀劈了上去,然后发出“碴”的一声,火花四溅,刀滑了开来,在甲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划痕,露出里面闪着银光的钢铁本色,不过离穿透还差得远。
他又换了一把短矛,用力朝地上的黑甲扎过去,但还是滑了出去。他想了想,把甲翻过来,凹面朝上用脚踩住,然后又扎了上去。这次角度找的挺好,正扎在脚踩的侧面旁边,在上面扎出一个小孔,矛尖在后面露了出来。
现在的外销型勇士甲和制式的玄武甲采用了同样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外形和厚度都是一样的,只是热处理省了几个步骤,强度要差不少。但相比劣质钢乃至熟铁制成的札甲,还是有不少优势。
“嗬,”李应把地上的甲捡了起来,拿起来看了看,又掂了掂,心中很满意,但嘴上仍然故意挑刺道:“也并非刀枪不入嘛。不过如此轻便,倒也是值了,再与寻常甲具一缀,就差不多了。”
此后他又接连开了几个箱子,除了勇士甲,还有一些头盔、强弩、炽炎矛头、马刀之类的东西,全是优质的兵械。
李璮自从去年被李庭芝用大炮攻占了涟水南城之后,就一直偃旗息鼓,不但没试图夺回南城,还收缩兵力,甚至与李庭芝暗通款曲。
在他看来,南宋北拒蒙古,东连东海,内部也有李庭芝这样的人锐意进取,显然是有中兴之象的。而北边的忽必烈却内忧外患一大堆,眼看着就要完。看来差不多是该弃暗投明的时候了。
去年底,忽必烈派去南朝的国信使郝经一行人在真州公然被海匪杀害,消息传到北地,上下一片哗然。虽然后来宋廷出兵剿灭了崇明海匪,声称为郝经报了仇,但这样的事发生了,无疑是狠狠地抽了忽必烈的脸,气的他勃然大怒,当场就号称要兴兵伐宋。
但是说说容易,真要打哪那么容易?北边的阿里不哥虎视眈眈,根本没有对南动兵的余裕。
所以忽必烈嚷嚷了半天,却根本没有南征的意思,再次让李璮看透了北朝的虚弱,坚定了造反的决心。
到了今年,由于李璮在淮河一带裹足不前,接连受到了朝臣的弹劾。但是没想到,忽必烈为了安抚他,非但没责怪,反而将益都附近的盐课交给了他处理。李璮自然上表好一顿表忠心,但实际上却暗中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有了盐课之后,他的财政充裕了很多,一面不断招兵买马,一面找上了东海人,要求购买一些军械。
这一是因为经过多次战争,东海军械的精良已经小有名气了,二是因为如果在益都府内大肆打造军械,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这样打草惊蛇的事还是少做一点好。
其实还有个三,他也有出钱交好东海国的意思,但是东海人现在还毫无身为列强的自觉,并未想到这一层。
在购买军械这件事上,李璮的出手可比赎回俘虏痛快多了,不怎么思索就答应了动辄二三十贯的单价,大手一挥批给了李应三十万贯的额度,让他看着买。
在这么大的交易额诱惑之下……不对,是看在李璮同样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份上,东海人出于加强潜在盟友力量的考虑,没怎么争论就同意了这笔军售案。还给了一个优惠价,一个包括胸甲、头盔、矛头、强弩、军刀的套装才69贯,只赚了不到六十贯而已,真是割肉啊。
而且不止这些传统的冷兵器,还有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兵器……
“吁……”
李应撬开一个长条形的箱子,看着里面露出的粗铁管子,他和他的亲卫们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就是传说中的火炮?!
“呵,李公,你们可有福了,”黄鹤笑着走了过来,从箱子的末端取出一个沉重的杯子形状的带有提把的小型铁筒,举着它对李应说道:“这是最新型的后装炮,用起来便捷无比,我们自己用上都还没没多久呢,这就给你们送来了。为了造出这门利器,我们可是费了好一番心思啊!”
呃,的确费了一番心思,因为要想把火炮尽可能做弱也不容易啊!
箱子里的这门火炮,与东海人自用的狮牙炮属于类似的佛郎机炮结构,却大了一圈,不过口径反而小了,只有60mm,而且炮管上缠了一圈圈的铁箍——是工业部好不容易还原出的“古法”造成的锻铁炮!
也就是说,它的炮管是锻造出来的,而不是像传统火炮那样铸造出来的。
别以为这是什么先进工艺,它不像狮牙炮的子铳那样是用机械动力整体锻造出来的,而是先锻造出一根长条状的铁条,然后把多根铁条像箍桶那样箍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桶状的炮管。这种工艺是当年欧洲人在铸造技术不过关的时候创立的,可谓费力不讨好,花费工时甚多,却因为锻成的“炮桶”有着缝隙,承受不了太高的膛压。所以,历史上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最终被整体铸造的火炮取代了。
东海人还原出这么原始的工艺造了这么门火炮,可真是煞费苦心了。显然,这不是出于技术追求,而是为了给人挖坑的。
当初,李璮被李庭芝打怕了之后,试图向东海商社求购火炮。商社鉴于火炮技术已经扩散了出去,而且李璮给的钱也足够多,而且确实也有必要加强他的实力,所以同意了。但同意归同意,具体该出售什么级别的火炮可是个问题。
外售的火炮,一不能对商社自己造成威胁,二不能流出去以后造成技术扩散,三又不能威力太差砸了牌子。武备组和军委会思考争论了好一阵子,才决定卖一种类似于狮牙炮的后装炮出去。
这种后装炮既不能装太多火药又有漏气问题,所以威力不高也没多远的射程,哪怕是普通的狮吼炮也足以在它的射程之外将其摧毁,所以无法反过来对东海人造成威胁。
但东海人有火炮,蒙古人可没有啊。即使射程不足,佛朗机炮在近距离爆发出的火力也足以让敌人吃上一壶。从这点上来说,佛郎机也确实挺适合李璮的。毕竟真给他们远射程的火炮,他们没有专业炮兵也未必打得中,还不如用佛郎机近距离爆发呢。
只是考虑到仍然有被缴获的可能性,东海商社没有出售现成的狮牙炮,而是指令工业部复活了原始的锻铁炮工艺。这样的话,即使这些炮被缴获了也不怕,就让蒙古人拿去照猫画虎,在这条锻铁炮和后装炮的错误路线上慢慢爬吧!
所以武备组就造了这么两门锻铁炮,换了李应三千两白银(差不多相当于一万贯),再买再卖。
制造这两门火炮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就是他们造着造着,突然发现这箍炮管的技术其实和制造桅杆的技术是相通的。这桶一样的炮管能箍出来,再长点、再薄点,一根钢桅杆不就出来了?太大的造不了,但是闪光级用的不超过十米的桅杆完全可以试试看嘛!
如果能成的话,这种“箍桶”工艺拿去造桅杆比造火炮更有意义。因为火炮受力是由内而外的,短板在于板间的缝隙,构成桶身的铁板就是再硬也没用。而桅杆是侧向受力,是由全体铁板一同承受应力的,因此没有明显的短板,材料强度可以完全发挥出来。不过这是后话了。
“好,好,好。”李应摸着这黝黑的炮管,欣喜若狂,有此利器,何愁大事不成?“乌君,此炮可有名号?”
名号?黄鹤一愣,这炮武备组造出来之后,根本没想着给自己人列装,只有个项目编号,哪有名号?
但是没个名号显然不够霸气啊,营销上影响也不好,黄鹤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此炮名为‘狼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