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王同彩站在一张简易的山东地图前,拿起惊堂木拍了一下,地图上分了几个区域,写着“李”“姜”“张”“严”等名字。
虽然挫败了即墨营的进攻,还取得了丰厚的战争赔偿,但此事也暴露出了东海商社情报收集能力的不足。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统合部决定在秋季到来之前搞一次“开地图”行动。一路沿海路向东,绕过山东半岛,收集沿途宁海、登、莱诸州的信息,顺便做点生意;另一路向西沿陆路向西,绕泰山山脉转一周,收集潍、益都、济南、东平、沂、密等地的信息。
出发前,文化部利用他们作为穿越者的优势,整理了一些山东现存势力的情况出来,在全体大会上做了一个报告,以加深全员对于他们所处这个时代的认识。
王同彩清了清嗓子,开始说话:
“现在的山东地面上,虽然也有蒙古人派出的山东行省实施名义上的治理,但是实际上的地盘和行政权力操纵在三家世侯手里,也就是益都李璮、济南张实、东平严忠济这三家。
其中,益都李璮的地盘最大,兵力最多,即使在全部的汉人世侯里,也是排前列的一家,我们理论上就归属于他的治下。
不过呢,直接管理我们的,是即墨知县程从杰和他的顶头上司,五州万户姜思明。姜思明名义上也是归李璮节制,但两人的关系实际上并不融洽。
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呢,还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听到“三十年前”这个字眼,台下不少听众打起哈欠来,王同彩连忙拍了一下惊堂木,接着说:
“咳咳,三十年前,蒙古人入侵,金朝统治崩溃,山东义军蜂起。其中最大的一支首领叫做杨安儿,他率领的队伍叫红袄军,而第二大的一支,首领叫做李全,也就是现在的李璮的父亲,也自称红袄军,奉杨安儿为大帅。
这些红袄军起义时声势浩大,动辄聚众十万,但实际上都是些乌合之众,没什么战斗力,经常被少量金朝正规军打至溃散。这杨安儿就是如此,屡败屡战,最终不幸身亡。
杨安儿战死后,他的妹妹杨妙真带领余部撤离,碰巧遇到李全的队伍,两人在一处叫磨旗山的地方会师,最终情投意合结为夫妇,两支红袄军也顺利整合。他们在此处建堡屯田,鼓励工商,保护来往商路,最终成功发展起来,成为山东南部一大势力。说起来也是很传奇的一段故事呢,写个演义小说都没问题了。
后来,这李全投了南宋,南宋封了他一堆官。再后来,李全又立了一个大功,孤身劝降了当时统治山东北部包括益都在内一大片区域的金朝大将张林,使得山东地区在版图上重归南宋所有。当时南宋面对羸弱的金朝仍然屡遭败绩,这一举动可是大大提升了南宋的人心士气。
不过呢,这张林当时其实也是如坐针毡。他原本只是益都府一小卒,后来蒙古人攻陷益都,原先的官吏或死或逃,蒙古人退走后益都就陷入权力真空状态,这时候张林站了出来,重新恢复了益都的秩序,金国朝廷大喜,封他做了统领益都及周边的大将。但这个大将其实什么都没有,周边只是名义上归他统领,实际上影响力根本出不了益都城。
李全劝降了张林,实际上是替他接过了这个烂摊子,在李全的努力下,才成功恢复了益都周边的秩序。
这李全也很会生财,他让他的兄长李福镇守胶西县,自己在涟水军,也就是后世的江苏淮安劝说商贾走海路去胶西贸易,到了胶西,李福就征收50%的实物税,自己拿去发卖赚取利润。不过虽然要收一半货物,但此时南北商路已断绝多时,南货在北方销路很好,利润很大,来往的商船仍然络绎不绝,为李福和李全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候,我们亲爱的南宋朝廷,出来发挥它的猪队友本色了。
朝廷派了一个叫许国的官员过来,做了淮东安抚制置使,也就是李全和附近宋军的顶头上司。
这个许国,在上任之前,就屡次上书说李全必反,到任之后,先是苛责李全,后又克扣提供给红袄军的军需,之后又在南北军的冲突中一直偏袒南军。最后,果不其然逼反了李全手下大将刘庆福,许国仓皇逃走,最后可能是觉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在路上上吊自杀了。
李全恭顺的时候,派人来蹬鼻子上脸,等到李全真有反意的时候,南宋朝廷反而怕了,不但不惩罚李全部下攻击许国的行为,反而多加抚慰。
这下子李全认清了南宋的虚弱本质,开始从一个爱国起义者向割据一方的野心军阀转变,此后多次与宋军发生冲突,宋朝一直忍让,更助长了李全的嚣张气焰。
不过没多久,蒙古人再次南侵,李全北上防守,但是野战敌不过蒙军,只能退入益都城困守。也许他抗蒙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但他也在客观上帮南宋挡住了蒙古的入侵,然而他向南宋求援时,南宋居然一兵不发,坐视李全兵败。
最后李全在益都弹尽粮绝,不得不出城投降。结果蒙古人居然很欣赏他,不但没惩罚他抗拒蒙古大军的罪过,反而把整个山东行省交给他统治。
一开始李全还想着继续在蒙宋之间首鼠两端,事实中立暗中牟利。但在李全困守益都期间,他在南边楚州一带的部下发生了一连串内乱,最终几个将领杀了他的兄长李福投宋,他的妻子杨妙真也差点死在那里。李全得知后大怒,开始兴兵伐宋,蒙古人一开始还不愿放他南下,直到李全断指明志才同意。
之后双方在江淮一带打了好几年,最后李全攻扬州时战败,死于逃亡的过程中。”
说完这一大段,王同彩停了下来,喝茶休息一下。台下一片唏嘘,又纷纷议论起来。过了一阵,她又继续开始讲:
“李全死后,他的部下和统治区一片混乱。这时候杨妙真站了出来,收拾乱局,还带着他们的儿子李璮返回益都,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取得了蒙古人的认可,继承了益都行省世侯的位子。
没过几年,杨妙真又将益都行省传给了李璮,李璮这人也很有野心,表面上顺从蒙古人,实际上一直在积蓄力量密谋反叛。最初,他只据有益都一地,之后不断扩张,现在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山东半岛,还向南攻占了海州一带,实力隐隐居于众世侯之首。
哦,对了,根据南方来的情报,已经确认李璮今年又跟南宋打起来了。不过他一向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攻宋的时候很不卖力,如果历史没改变的话,今年他会在扬州附近被贾似道击败,对,就是那个著名奸臣贾似道,然后退回山东。
再将来,李璮更加出工不出力,今后蒙哥汗将多次伐宋,但李璮会一直以各种借口推脱,只上交税负,不出兵协助。
直到蒙哥身死之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大概是1262年,李璮趁机反叛,攻占了济南府。本以为周围世侯会群起响应,结果没想到一个站起来的都没有,反而都跟着蒙古人过来围剿他了,于是李璮独木难支,没坚持几个月就被镇压了。
李璮后来兵败被俘,见到抓住他的史天泽、严忠范等人,破口大骂道‘明明约好了,你们为何不来?’
啧啧,看来这些汉侯,事前也是和李璮通过气的,所以他们为了防止走漏消息,明明忽必烈指名要将李璮活着押送燕京,李璮却还是在路上‘不小心’溺死了。”
李璮之乱,实际上是元朝建立之前,汉人最后一次反抗的机会,无奈这年头也没什么民族主义思想,北方汉人大族短视不肯响应,南方汉人朝廷短视不肯援助,这个机会转瞬即逝,蒙古人的脚步从此便无可阻挡了。
台下有些唏嘘,又哗哗讨论起来,王同彩停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
“这就是李璮的故事,将来如何处理与他的关系,是个重大战略问题。但现在,我们直接面对的,是统领潍州、莒州、密州、胶州、宁海州的蒙古万户姜思明及他背后的姜家。
姜思明的位子继承自他的父亲姜房,姜房是李全手下一员大将,但是李全死后,姜房逐渐与李家疏离,转而去抱蒙古人的大腿。蒙古人也乐见李璮手下分裂,所以直接封了姜房做统领五州的万户,从李璮的领地中生生挖了一块出去。
李璮对这种行为自然是不爽的,尤其胶州原先由他的堂兄李应经营,是李家的一大财源,现在却硬要被姜房插一脚,简直和杀人父母也差不多了。但是他一来没法反抗蒙古人,二来不能直着说封赏姜房不对,否则就会让其他手下寒心,所以只能这么认了。
不过姜房十几年前去世,万户职位由他的儿子姜思明继承,姜思明没他爹那么硬气,对李璮还是比较顺从的,李璮几次出征,他都派兵协从了。当然,事关胶州海关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姜思明还是不愿意退让的,他和李应在胶州明争暗斗,冲突一直延伸到即墨的程从杰和陈山身上,连我们也差点卷进去。
后来李璮反叛,姜家自然没有跟从,不过姜家的几个领地都是李璮进军的必经之路,他们的下场大概也不会好。”
统合部的几人交头接耳,似乎在交流意见。
“然后是西边的济南张家、东平严家,先说这严家。
严家起于严实。严实是金末泰安一游侠,金末乱世中,他也拉起了一支队伍,不过并没有像别的起义军那样四处攻略,而只是守住家乡,维护秩序,所以后来被金朝看中,升为百户。
后来严实随张林投降了南宋,之后四处扩张地盘,成为一方军阀。
再后来,金朝过来讨伐,严实抵挡不住,向南宋求援,南宋不理他,没办法他只能投降了蒙古人。
投降蒙古之后,严家军的战斗力骤然提升了一截,之后跟着蒙军四处征战,立功不少,严实被蒙古人封为东平府万户。
东平府位于泰山西南,梁山泊旁边,后世的济宁附近,本来是山东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织品生产基地。不过被蒙古人劫掠之后惨淡不少,大量农田荒废,大量人民被掳掠为奴。严家在东平府恢复生产,解放奴隶,最终重新恢复了东平的繁华。
严实去世后,位子传给长子严忠济,也就是现在的严家主事。严家后来参与了镇压李璮,不过李璮之乱后,忽必烈开始削藩,不断减少世侯的权力,即使严家出过力,也被他不断折腾,最终衰落下去。”
“然后是济南的张家,张家起于张荣。张荣起家过程与严实相似,都是在金末起兵,割据一方自保,不劫掠而是维护秩序。
不过张荣比较有节操些,他占据了济南府和周围一片领地,却不轻易投靠某个势力,一旦金朝或蒙古来讨伐,就坚壁清野上山打游击。
直到后来,严实和周围的势力都投靠了蒙古,张荣孤立无援,只能也投降了蒙古。投降之后,成吉思汗特意召见了他,问他为什么敢屡屡对抗蒙古大军,张荣此时还特别嘴硬,说‘要不是山东其他部分都被你占了,我还想接着抵抗呢。’
这成吉思汗果然是一代天骄,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欣赏他,加了他一个什么大夫,还有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济南知府什么的。张荣或许是以为终于遇到真命天子了,从此对蒙古人忠心耿耿,不断随蒙古人征战,屡立战功。
张荣生了一堆儿子,很多都是宋末元初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张邦昌、张邦彦、张邦宪等等。也就在这几年吧,张荣差不多六十岁了,就申请退休,把位子传给了长子张邦杰,张邦杰早死,又传给了孙子张宏。
李璮反叛前,与多个世侯暗通款曲,但谈到张荣这边的时候,张荣根本不理他,连送过来的马蹄金都不收,还将李璮意欲谋反的事情报告给了忽必烈。所以李璮起事之后,第一个就朝张家下手,攻占了他的老巢济南,屠掉了张家不少族人,只有张荣带着孙子张宏仓皇逃出来。
此后张荣卖力组织围攻李璮,拿出私财犒劳各方军队。李璮之乱后,张荣又是第一个奏请忽必烈削藩,并且很有觉悟地申请从自家削起。
……这张荣,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按后世的看法,他是个铁杆汉奸,但按传统儒家史观,他可是个大忠臣,大能臣。他未曾受过金、宋的恩典,对蒙元算是从一而终、不仕二主,忠心耿耿,还主动为君分忧,所以算是人臣的典范;他上马能掌军,屡立战功,下马能治民,济南府在他的管理下欣欣向荣,在中央的考核中屡次居于全国首位,又是一等一的能臣。
唉,人是复杂的啊。”
总之,目前山东地区就是由这三家世侯分治着,东海商社日后无论要采取什么策略,都免不了与他们的势力接触,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信息才成。
现在文化部结合后世历史知识和当下从即墨城打听来的消息,对他们有了一个大而化之的描述,可以说走在了高起点上。但对于细节了解得还很不充分,这就需要去实地考察了。
王同彩站在一张简易的山东地图前,拿起惊堂木拍了一下,地图上分了几个区域,写着“李”“姜”“张”“严”等名字。
虽然挫败了即墨营的进攻,还取得了丰厚的战争赔偿,但此事也暴露出了东海商社情报收集能力的不足。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统合部决定在秋季到来之前搞一次“开地图”行动。一路沿海路向东,绕过山东半岛,收集沿途宁海、登、莱诸州的信息,顺便做点生意;另一路向西沿陆路向西,绕泰山山脉转一周,收集潍、益都、济南、东平、沂、密等地的信息。
出发前,文化部利用他们作为穿越者的优势,整理了一些山东现存势力的情况出来,在全体大会上做了一个报告,以加深全员对于他们所处这个时代的认识。
王同彩清了清嗓子,开始说话:
“现在的山东地面上,虽然也有蒙古人派出的山东行省实施名义上的治理,但是实际上的地盘和行政权力操纵在三家世侯手里,也就是益都李璮、济南张实、东平严忠济这三家。
其中,益都李璮的地盘最大,兵力最多,即使在全部的汉人世侯里,也是排前列的一家,我们理论上就归属于他的治下。
不过呢,直接管理我们的,是即墨知县程从杰和他的顶头上司,五州万户姜思明。姜思明名义上也是归李璮节制,但两人的关系实际上并不融洽。
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呢,还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听到“三十年前”这个字眼,台下不少听众打起哈欠来,王同彩连忙拍了一下惊堂木,接着说:
“咳咳,三十年前,蒙古人入侵,金朝统治崩溃,山东义军蜂起。其中最大的一支首领叫做杨安儿,他率领的队伍叫红袄军,而第二大的一支,首领叫做李全,也就是现在的李璮的父亲,也自称红袄军,奉杨安儿为大帅。
这些红袄军起义时声势浩大,动辄聚众十万,但实际上都是些乌合之众,没什么战斗力,经常被少量金朝正规军打至溃散。这杨安儿就是如此,屡败屡战,最终不幸身亡。
杨安儿战死后,他的妹妹杨妙真带领余部撤离,碰巧遇到李全的队伍,两人在一处叫磨旗山的地方会师,最终情投意合结为夫妇,两支红袄军也顺利整合。他们在此处建堡屯田,鼓励工商,保护来往商路,最终成功发展起来,成为山东南部一大势力。说起来也是很传奇的一段故事呢,写个演义小说都没问题了。
后来,这李全投了南宋,南宋封了他一堆官。再后来,李全又立了一个大功,孤身劝降了当时统治山东北部包括益都在内一大片区域的金朝大将张林,使得山东地区在版图上重归南宋所有。当时南宋面对羸弱的金朝仍然屡遭败绩,这一举动可是大大提升了南宋的人心士气。
不过呢,这张林当时其实也是如坐针毡。他原本只是益都府一小卒,后来蒙古人攻陷益都,原先的官吏或死或逃,蒙古人退走后益都就陷入权力真空状态,这时候张林站了出来,重新恢复了益都的秩序,金国朝廷大喜,封他做了统领益都及周边的大将。但这个大将其实什么都没有,周边只是名义上归他统领,实际上影响力根本出不了益都城。
李全劝降了张林,实际上是替他接过了这个烂摊子,在李全的努力下,才成功恢复了益都周边的秩序。
这李全也很会生财,他让他的兄长李福镇守胶西县,自己在涟水军,也就是后世的江苏淮安劝说商贾走海路去胶西贸易,到了胶西,李福就征收50%的实物税,自己拿去发卖赚取利润。不过虽然要收一半货物,但此时南北商路已断绝多时,南货在北方销路很好,利润很大,来往的商船仍然络绎不绝,为李福和李全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候,我们亲爱的南宋朝廷,出来发挥它的猪队友本色了。
朝廷派了一个叫许国的官员过来,做了淮东安抚制置使,也就是李全和附近宋军的顶头上司。
这个许国,在上任之前,就屡次上书说李全必反,到任之后,先是苛责李全,后又克扣提供给红袄军的军需,之后又在南北军的冲突中一直偏袒南军。最后,果不其然逼反了李全手下大将刘庆福,许国仓皇逃走,最后可能是觉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在路上上吊自杀了。
李全恭顺的时候,派人来蹬鼻子上脸,等到李全真有反意的时候,南宋朝廷反而怕了,不但不惩罚李全部下攻击许国的行为,反而多加抚慰。
这下子李全认清了南宋的虚弱本质,开始从一个爱国起义者向割据一方的野心军阀转变,此后多次与宋军发生冲突,宋朝一直忍让,更助长了李全的嚣张气焰。
不过没多久,蒙古人再次南侵,李全北上防守,但是野战敌不过蒙军,只能退入益都城困守。也许他抗蒙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但他也在客观上帮南宋挡住了蒙古的入侵,然而他向南宋求援时,南宋居然一兵不发,坐视李全兵败。
最后李全在益都弹尽粮绝,不得不出城投降。结果蒙古人居然很欣赏他,不但没惩罚他抗拒蒙古大军的罪过,反而把整个山东行省交给他统治。
一开始李全还想着继续在蒙宋之间首鼠两端,事实中立暗中牟利。但在李全困守益都期间,他在南边楚州一带的部下发生了一连串内乱,最终几个将领杀了他的兄长李福投宋,他的妻子杨妙真也差点死在那里。李全得知后大怒,开始兴兵伐宋,蒙古人一开始还不愿放他南下,直到李全断指明志才同意。
之后双方在江淮一带打了好几年,最后李全攻扬州时战败,死于逃亡的过程中。”
说完这一大段,王同彩停了下来,喝茶休息一下。台下一片唏嘘,又纷纷议论起来。过了一阵,她又继续开始讲:
“李全死后,他的部下和统治区一片混乱。这时候杨妙真站了出来,收拾乱局,还带着他们的儿子李璮返回益都,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取得了蒙古人的认可,继承了益都行省世侯的位子。
没过几年,杨妙真又将益都行省传给了李璮,李璮这人也很有野心,表面上顺从蒙古人,实际上一直在积蓄力量密谋反叛。最初,他只据有益都一地,之后不断扩张,现在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山东半岛,还向南攻占了海州一带,实力隐隐居于众世侯之首。
哦,对了,根据南方来的情报,已经确认李璮今年又跟南宋打起来了。不过他一向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攻宋的时候很不卖力,如果历史没改变的话,今年他会在扬州附近被贾似道击败,对,就是那个著名奸臣贾似道,然后退回山东。
再将来,李璮更加出工不出力,今后蒙哥汗将多次伐宋,但李璮会一直以各种借口推脱,只上交税负,不出兵协助。
直到蒙哥身死之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大概是1262年,李璮趁机反叛,攻占了济南府。本以为周围世侯会群起响应,结果没想到一个站起来的都没有,反而都跟着蒙古人过来围剿他了,于是李璮独木难支,没坚持几个月就被镇压了。
李璮后来兵败被俘,见到抓住他的史天泽、严忠范等人,破口大骂道‘明明约好了,你们为何不来?’
啧啧,看来这些汉侯,事前也是和李璮通过气的,所以他们为了防止走漏消息,明明忽必烈指名要将李璮活着押送燕京,李璮却还是在路上‘不小心’溺死了。”
李璮之乱,实际上是元朝建立之前,汉人最后一次反抗的机会,无奈这年头也没什么民族主义思想,北方汉人大族短视不肯响应,南方汉人朝廷短视不肯援助,这个机会转瞬即逝,蒙古人的脚步从此便无可阻挡了。
台下有些唏嘘,又哗哗讨论起来,王同彩停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
“这就是李璮的故事,将来如何处理与他的关系,是个重大战略问题。但现在,我们直接面对的,是统领潍州、莒州、密州、胶州、宁海州的蒙古万户姜思明及他背后的姜家。
姜思明的位子继承自他的父亲姜房,姜房是李全手下一员大将,但是李全死后,姜房逐渐与李家疏离,转而去抱蒙古人的大腿。蒙古人也乐见李璮手下分裂,所以直接封了姜房做统领五州的万户,从李璮的领地中生生挖了一块出去。
李璮对这种行为自然是不爽的,尤其胶州原先由他的堂兄李应经营,是李家的一大财源,现在却硬要被姜房插一脚,简直和杀人父母也差不多了。但是他一来没法反抗蒙古人,二来不能直着说封赏姜房不对,否则就会让其他手下寒心,所以只能这么认了。
不过姜房十几年前去世,万户职位由他的儿子姜思明继承,姜思明没他爹那么硬气,对李璮还是比较顺从的,李璮几次出征,他都派兵协从了。当然,事关胶州海关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姜思明还是不愿意退让的,他和李应在胶州明争暗斗,冲突一直延伸到即墨的程从杰和陈山身上,连我们也差点卷进去。
后来李璮反叛,姜家自然没有跟从,不过姜家的几个领地都是李璮进军的必经之路,他们的下场大概也不会好。”
统合部的几人交头接耳,似乎在交流意见。
“然后是西边的济南张家、东平严家,先说这严家。
严家起于严实。严实是金末泰安一游侠,金末乱世中,他也拉起了一支队伍,不过并没有像别的起义军那样四处攻略,而只是守住家乡,维护秩序,所以后来被金朝看中,升为百户。
后来严实随张林投降了南宋,之后四处扩张地盘,成为一方军阀。
再后来,金朝过来讨伐,严实抵挡不住,向南宋求援,南宋不理他,没办法他只能投降了蒙古人。
投降蒙古之后,严家军的战斗力骤然提升了一截,之后跟着蒙军四处征战,立功不少,严实被蒙古人封为东平府万户。
东平府位于泰山西南,梁山泊旁边,后世的济宁附近,本来是山东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织品生产基地。不过被蒙古人劫掠之后惨淡不少,大量农田荒废,大量人民被掳掠为奴。严家在东平府恢复生产,解放奴隶,最终重新恢复了东平的繁华。
严实去世后,位子传给长子严忠济,也就是现在的严家主事。严家后来参与了镇压李璮,不过李璮之乱后,忽必烈开始削藩,不断减少世侯的权力,即使严家出过力,也被他不断折腾,最终衰落下去。”
“然后是济南的张家,张家起于张荣。张荣起家过程与严实相似,都是在金末起兵,割据一方自保,不劫掠而是维护秩序。
不过张荣比较有节操些,他占据了济南府和周围一片领地,却不轻易投靠某个势力,一旦金朝或蒙古来讨伐,就坚壁清野上山打游击。
直到后来,严实和周围的势力都投靠了蒙古,张荣孤立无援,只能也投降了蒙古。投降之后,成吉思汗特意召见了他,问他为什么敢屡屡对抗蒙古大军,张荣此时还特别嘴硬,说‘要不是山东其他部分都被你占了,我还想接着抵抗呢。’
这成吉思汗果然是一代天骄,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欣赏他,加了他一个什么大夫,还有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济南知府什么的。张荣或许是以为终于遇到真命天子了,从此对蒙古人忠心耿耿,不断随蒙古人征战,屡立战功。
张荣生了一堆儿子,很多都是宋末元初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张邦昌、张邦彦、张邦宪等等。也就在这几年吧,张荣差不多六十岁了,就申请退休,把位子传给了长子张邦杰,张邦杰早死,又传给了孙子张宏。
李璮反叛前,与多个世侯暗通款曲,但谈到张荣这边的时候,张荣根本不理他,连送过来的马蹄金都不收,还将李璮意欲谋反的事情报告给了忽必烈。所以李璮起事之后,第一个就朝张家下手,攻占了他的老巢济南,屠掉了张家不少族人,只有张荣带着孙子张宏仓皇逃出来。
此后张荣卖力组织围攻李璮,拿出私财犒劳各方军队。李璮之乱后,张荣又是第一个奏请忽必烈削藩,并且很有觉悟地申请从自家削起。
……这张荣,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按后世的看法,他是个铁杆汉奸,但按传统儒家史观,他可是个大忠臣,大能臣。他未曾受过金、宋的恩典,对蒙元算是从一而终、不仕二主,忠心耿耿,还主动为君分忧,所以算是人臣的典范;他上马能掌军,屡立战功,下马能治民,济南府在他的管理下欣欣向荣,在中央的考核中屡次居于全国首位,又是一等一的能臣。
唉,人是复杂的啊。”
总之,目前山东地区就是由这三家世侯分治着,东海商社日后无论要采取什么策略,都免不了与他们的势力接触,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信息才成。
现在文化部结合后世历史知识和当下从即墨城打听来的消息,对他们有了一个大而化之的描述,可以说走在了高起点上。但对于细节了解得还很不充分,这就需要去实地考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