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大指着那大院道:“老板,就是那。”
发现许昂正朝自己看过来,半开的院门前那位西装革履的人下意识的整了整衣服,掰正了自己略歪的领带。
看得出来,他想给作为买家的许昂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然而,他拘谨的神态,还有并不熟练的动作,以及那一套于他并不合身的西装,再加上颜色配得与西服并不搭的领带,无不在在透露着某些信息。
“怎么回事啊,老张。”
许昂在问张阿大。
他今天之所以愿意来,有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好奇心。
他明明是让张阿大替自己寻摸些老物件,把老祖宗留下的好玩意儿给保存起来,过一过收藏的瘾,未曾想张阿大古董没给自己正经寻来一件,房子却给自己介绍了两个大院。
第一次是李三如的那院子,鉴于这院子里李三如自己收藏的古董不少,许昂也说什么。
反正那笔买卖不亏。
第二次就是今天这一次了。
依旧是个院子,而且从院门的规格来看,李三如那院子似乎还不如这院大。不过这院子的位置明显不如李三如那院子,它虽然也能看到故宫,却要比离得远得多。
如果说在李三如的院子里放风筝会掉到故宫里去,那么这院子也就能看到故宫的宫墙。
这就好比内环与一点五环的差距,若是算上后者朝外延伸的面积,你说它是贴着二环的也成。
张阿大脸上陪着笑,解释道:“老板您也知道,干我们这一行的想要货源广,朋友就得多。这卖家姓钟,是我一朋友的朋友,这宅子是他老爷子的老爷子解放前买下来的。据说还曾是前朝的郡王府,只不过先是遭了兵灾,被毁得差不多了,现在您看到的是之后重新修葺的。”
“兵灾?”
许昂记得末世王朝的这北平城遭的兵灾就那么几次,为人熟悉的有八国联军那次,知道得比较少的还有嘉靖时期的,至于民国时期的就不好说了。毕竟那时候正如鲁先生所说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若是嘉靖时期那一次起义军造成的,这修葺之后的院子也是文物古董,价值不菲。
张阿大答道:“是辫子军时期的事。”
“张勋的那次复辟闹剧?”
许昂略感失望。
他仔细瞧了瞧,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那院子比起韶年苑来还是差了些韵味。
脚下速度不变,许昂示意张阿大:“你继续。”
“好的,老板。”张阿大接着说道,“前朝败落以后,不少前朝贵族也跟着落魄,其中有一位郡王还是拉黄包车为生。您听听,这多新鲜,也就是新时代,换做旧社会这些人前朝的皇亲国戚那还不被杀个干净。”
“这宅子就是那时候流出来的,经过好几道手,终于换了今天这家人。”
“那钟家的老太爷在那几年没熬住,死了。他家后人在平反后拿回了这宅子,不过那人却是个不会经营的,跑哪不好非跑到米国去投奔远房亲戚。他真以为外面是天堂,国家那么大都留不住了他。啊呸!”
许昂瞥他一眼,没看出来啊,张阿大你还是个大龄愤怒青年。
似乎是意识到了自己题外话说得过多,张阿大又把话题给拽了回来。
“那小子在国外把老太爷留给他的家底给败光了,媳妇也跟人跑了,只能跑回来国内来。但他也不是个消停的,好玩两把,回国没两月就欠了一身债,没奈何下只能打自家老宅子的主意。我这不瞅着是个好机会,您又对老房子有兴趣,就想着带您来看看。”
“你到是有心了。”
许昂赞了张阿大一句,随后问道:“这院子算文物吗?”
“不算。”张阿大道,“以前还被用来给单位里的家属和职工当集体宿舍呢,人来人往的,早面目全非了。不瞒您说,我也去里面看过,这院子完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面根本不成样子。”
许昂心中多了一分满意。
如果不算文物,那就意味着可以做工程。他虽然喜欢古风,也愿意为保存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习惯了现代社会生活上的便捷的他却不愿意去过古人的生活。
“哥哥!”
正走着,许昂听到晓晓在喊自己。
这个小妹妹指着不远处,对许昂说:“是慧慧姐姐,哥哥你看。”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许昂发现不远处正朝着这里张望的几个青年里还真有文慧的身影。
还真是有够巧的。
自家亲戚在路上偶遇,文慧又不是方大海那种让人厌恶的家伙,许昂不会装作没看到。他朝文慧挥了挥手,招呼了下这姑娘。
本来文慧是不想过来的,可是经不住同行朋友的起哄,只能大着胆子带着人朝许昂这里走过去。
相比于方淑英,文慧与许昂的接触并不多,对许昂是个怎样的人不怎么了解。从有限的接触中,文慧感觉许昂与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人许昂想的,思考的,还有所在的层面,比她高太多了,以至于文慧在心理上会拒绝与许昂多接触。
更何况当初许昂问她的问题,文慧一直都在拖着。
其实不是她想拖,而是她不知该如何回答。
知道了现实的残酷后,文慧始终无法抉择。
是放弃大城市的好环境好工作,以及珍贵的城市户口,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去面对种种困难,费力却又赚不到钱的去吃苦,还得面临某些人恶意的闲言碎语——大学生怎么了,你家好容易培养一个大学生,不还是回到这个穷地方了么。
还是想法子在大城市找个工作,成为城市人。
文慧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会影响自己今后的人生,在这样的人生岔道口,她一再告诫自己,要慎重,要谨慎,不要着急,要考虑全面。
可她却不知道,当许昂见她迟迟给不出答复时,许昂就已经知道了她的答案。
在现实压力下能坚持理想的终归是少数人。
当文慧她们过去的时候张阿大已经与那姓钟的卖家接上了头。
发现许昂正朝自己看过来,半开的院门前那位西装革履的人下意识的整了整衣服,掰正了自己略歪的领带。
看得出来,他想给作为买家的许昂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然而,他拘谨的神态,还有并不熟练的动作,以及那一套于他并不合身的西装,再加上颜色配得与西服并不搭的领带,无不在在透露着某些信息。
“怎么回事啊,老张。”
许昂在问张阿大。
他今天之所以愿意来,有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好奇心。
他明明是让张阿大替自己寻摸些老物件,把老祖宗留下的好玩意儿给保存起来,过一过收藏的瘾,未曾想张阿大古董没给自己正经寻来一件,房子却给自己介绍了两个大院。
第一次是李三如的那院子,鉴于这院子里李三如自己收藏的古董不少,许昂也说什么。
反正那笔买卖不亏。
第二次就是今天这一次了。
依旧是个院子,而且从院门的规格来看,李三如那院子似乎还不如这院大。不过这院子的位置明显不如李三如那院子,它虽然也能看到故宫,却要比离得远得多。
如果说在李三如的院子里放风筝会掉到故宫里去,那么这院子也就能看到故宫的宫墙。
这就好比内环与一点五环的差距,若是算上后者朝外延伸的面积,你说它是贴着二环的也成。
张阿大脸上陪着笑,解释道:“老板您也知道,干我们这一行的想要货源广,朋友就得多。这卖家姓钟,是我一朋友的朋友,这宅子是他老爷子的老爷子解放前买下来的。据说还曾是前朝的郡王府,只不过先是遭了兵灾,被毁得差不多了,现在您看到的是之后重新修葺的。”
“兵灾?”
许昂记得末世王朝的这北平城遭的兵灾就那么几次,为人熟悉的有八国联军那次,知道得比较少的还有嘉靖时期的,至于民国时期的就不好说了。毕竟那时候正如鲁先生所说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若是嘉靖时期那一次起义军造成的,这修葺之后的院子也是文物古董,价值不菲。
张阿大答道:“是辫子军时期的事。”
“张勋的那次复辟闹剧?”
许昂略感失望。
他仔细瞧了瞧,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那院子比起韶年苑来还是差了些韵味。
脚下速度不变,许昂示意张阿大:“你继续。”
“好的,老板。”张阿大接着说道,“前朝败落以后,不少前朝贵族也跟着落魄,其中有一位郡王还是拉黄包车为生。您听听,这多新鲜,也就是新时代,换做旧社会这些人前朝的皇亲国戚那还不被杀个干净。”
“这宅子就是那时候流出来的,经过好几道手,终于换了今天这家人。”
“那钟家的老太爷在那几年没熬住,死了。他家后人在平反后拿回了这宅子,不过那人却是个不会经营的,跑哪不好非跑到米国去投奔远房亲戚。他真以为外面是天堂,国家那么大都留不住了他。啊呸!”
许昂瞥他一眼,没看出来啊,张阿大你还是个大龄愤怒青年。
似乎是意识到了自己题外话说得过多,张阿大又把话题给拽了回来。
“那小子在国外把老太爷留给他的家底给败光了,媳妇也跟人跑了,只能跑回来国内来。但他也不是个消停的,好玩两把,回国没两月就欠了一身债,没奈何下只能打自家老宅子的主意。我这不瞅着是个好机会,您又对老房子有兴趣,就想着带您来看看。”
“你到是有心了。”
许昂赞了张阿大一句,随后问道:“这院子算文物吗?”
“不算。”张阿大道,“以前还被用来给单位里的家属和职工当集体宿舍呢,人来人往的,早面目全非了。不瞒您说,我也去里面看过,这院子完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面根本不成样子。”
许昂心中多了一分满意。
如果不算文物,那就意味着可以做工程。他虽然喜欢古风,也愿意为保存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习惯了现代社会生活上的便捷的他却不愿意去过古人的生活。
“哥哥!”
正走着,许昂听到晓晓在喊自己。
这个小妹妹指着不远处,对许昂说:“是慧慧姐姐,哥哥你看。”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许昂发现不远处正朝着这里张望的几个青年里还真有文慧的身影。
还真是有够巧的。
自家亲戚在路上偶遇,文慧又不是方大海那种让人厌恶的家伙,许昂不会装作没看到。他朝文慧挥了挥手,招呼了下这姑娘。
本来文慧是不想过来的,可是经不住同行朋友的起哄,只能大着胆子带着人朝许昂这里走过去。
相比于方淑英,文慧与许昂的接触并不多,对许昂是个怎样的人不怎么了解。从有限的接触中,文慧感觉许昂与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人许昂想的,思考的,还有所在的层面,比她高太多了,以至于文慧在心理上会拒绝与许昂多接触。
更何况当初许昂问她的问题,文慧一直都在拖着。
其实不是她想拖,而是她不知该如何回答。
知道了现实的残酷后,文慧始终无法抉择。
是放弃大城市的好环境好工作,以及珍贵的城市户口,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去面对种种困难,费力却又赚不到钱的去吃苦,还得面临某些人恶意的闲言碎语——大学生怎么了,你家好容易培养一个大学生,不还是回到这个穷地方了么。
还是想法子在大城市找个工作,成为城市人。
文慧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会影响自己今后的人生,在这样的人生岔道口,她一再告诫自己,要慎重,要谨慎,不要着急,要考虑全面。
可她却不知道,当许昂见她迟迟给不出答复时,许昂就已经知道了她的答案。
在现实压力下能坚持理想的终归是少数人。
当文慧她们过去的时候张阿大已经与那姓钟的卖家接上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