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里,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按照统计出来的数字,杨大人惊讶的发现,这一年,兰县的用工量大大增加了,而且,工匠们的工钱也上涨了一些。
    “大人,我们兰县县城今年增加了不少做工的人,虽然好,但也需要对治安进行加强才行。”向浩才对此表示有些忧心。
    “来兰县县城做工的都是什么人,大概有多少?”
    “回大人的话,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兰县的农人,因有了水车,种地省了许多劳力,在家里也无事,正好最近需要的人多,便来兰县做工。也有少部分是金县那边过来的,据说那边还是水深火热,日子没法过,只能来兰县讨生活。统计虽然不完全,但相差应该不多,大概有三千人左右。”
    这话可是让杨明廉惊讶了,连忙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兰县需要这么多的人做工?”
    如果兰县没有办法容纳这些人做工,这些人有可能回家,但也有可能留在兰县成为不稳定因素,祸害社会。
    “这些人差不多都已经找到了工,咱们兰县今年从年初就蓬勃发展,增加了许多商户,也有许多人开始兴建商铺。在青山渡给祝况修建牌楼的事也已经开始,再加上咱们现在有个木器厂,祝大人那边也在规划建设铁器厂,都需要人。”
    实际上,向浩才见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这些人对于小小的兰县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
    但是,当他在兰县的街上转了好几圈之后,就发现,这虽然会增加衙门的工作,但随着这些人的出现,兰县县城比起之前也有了繁荣的趋势。
    “这都是祝况的功劳啊!”
    对于这一切,杨明廉看的很是真切,兰县能有这样的发展,他坚决认为,并不是自己的功劳。
    如果说他有什么功劳,充其量就是慧眼识珠罢了。
    “大人说的是!”如果说,以前向浩才还对祝况有些嫉妒的话,现在的他对祝况就是心悦诚服了。
    “难为你也是个通透的人,并不与祝况争锋。祝况的表现好,但你也有你的好处,认真的做好你的差事,将来必定有你的好处。”
    听顶头上司这话,向浩才的心情激荡了起来,是啊,不与祝况争锋,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失败的,实际上,能与祝况争锋的人,只怕这天下都没有几个。
    “大人,下官懂得!”
    “以后,祝大人要做什么,咱们全力支持便是!”
    “祝大人的铁器厂已经开始动工了,万一……”向浩才颇为担忧的说。
    那可是铁啊,万一朝廷不同意,那铁器厂不就白建了,可要花上不少钱。
    杨明廉笑道:“他必然有自己想法的,而且,本县觉得,这件事应当能成!”
    铁器厂在成为,依山而建,祝况对此确实是有两手打算,如果朝廷同意建铁器厂,这就是铁器厂,如果不同意,这就是他的玻璃加工厂。
    二月底的时候,兰县来了一批人,这一批人远道而来,是陈太监带着的。
    这次,陈太监是带着自己的行李来到了兰县,他喜笑颜开的表示,这一次自己来兰县之后,就不用再回京城去了,让杨明亮给他养老。
    却原来,他是真的带了好消息来的,当今同意专门给兰县提供一批铁,用于制作铁炉。
    当然,前提是赚的钱大头都是归朝廷的,而陈太监,则是朝廷安排过来专门负责此事的。
    毕竟,一大批的铁,如果不是自己人监督,皇帝也是不能安心。
    从小就跟在当今身边服侍的陈太监,深得当今信任,无疑是其中最合适的人选。
    陈太监还带了几个人,具体是做什么的,陈太监没有介绍,杨明廉也没敢问,许多事不知道比知道更好更安全!
    对于祝况来说,陈太监的到来,除了能够将铁炉制造厂建起来之外,就是祝家的菜馆里多了一个客人。
    而且是雷打不动来祝家菜馆吃饭的客人,为祝家的菜馆增加了不少的收益。
    用陈太监的话说,他这一辈子,无亲无故无牵无挂的,存了那些养老银子,自然要在临死前花了,以前找不到该怎么花,但现在找到了,那就是吃!
    对于这样的话听着荒谬,却也让人觉得心酸,太监一辈子,被人看不起,也不会有自己的妻子孩子,老了出宫,除了吃,还真就没什么能做的了。
    但祝况看中的是陈太监带来的那一大批的铁。
    而对于祝况来说,能光明正大的拥有一批铁,不光能够制作铁炉赚钱,更有其他的用处。
    铁在这个时代,用处巨大,管制也严格。
    祝况没想过挑战皇室的权威,将这一大批的铁挪作他用,他现在想做的是,最大程度利用这一批铁,在制作成铁炉之前,试着研究新的农具。
    没错,铁炉从来不是祝况的目的,祝况的目的是新式的农具。
    就祝况那点浅薄的历史知识,只知道整个明清时代,农具的发展速度很慢,甚至,并没有什么质的飞跃。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情况,脑子里出现的那些在建国之后被广泛应用的农具,放在这个时代真是先进的不得了,但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需要用心揣摩,一遍一遍的打造才能最终成型。
    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人,祝况怎么能不知道,农具的改进,带来的必然是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耕时代,农业才是国之根本,不管他做什么赚钱,实际上,到了最后都是要回归本源,落实在农业的发展上。
    之前不敢想农具的问题,是因为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同意在兰县设立铁炉制造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铁,就等于有了一切。
    当然了,祝况也没打算将这批铁挪作他用,他只是想在铁变成铁炉之前,先打造农具做实验而已。
    毕竟,他没打算坑死陈太监这个好战友。
    陈太监知道了祝况的想法,也知道这样做利大于弊,但因为祝况打制的也不是兵器铠甲之类,又是在自己紧密的监视之下,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的由着祝况去折腾了。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当小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沐清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沐清浅并收藏我在大明当小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