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娘遂将和姚妙仪结识的经过讲了一遍,“……她虽然一场高烧后,不记得父母出身了,但是从道衍禅师收养她的时间来看,基本能够和徐凤失踪对的上;而且论相貌,和当年的吴中双壁谢氏姐妹有五分相似,只是此女长在市井乡野——”
李桃娘想起方才姚妙仪收敛尸体时眉头都不皱一下的淡定自若,“个性气质过于粗野泼辣了些,很难能够将她和身娇肉贵的千金大小姐联系在一起。”
马皇后在鹅油面饼上撒了糖玫瑰,卷在一起后再用擀面杖擀开,“早先徐家和皇上也寻访了一些相貌和年岁相似的女孩子,甚至有人贪慕富贵赏金,故意带着稚龄女孩冒名顶替去徐府认亲,可惜最后都不是,空欢喜一场。”
“吴中多美女,苏州尤甚,女孩子生的好一些也实属平常。不过这个女孩能够引起你的注意,恐怕真有过人之处,此事就交由你带人暗中调查,去苏州查证核实此女来历。”
李桃娘赶紧说道:“是,皇后娘娘。”倘若能够证明姚妙仪就是徐凤,解决了好几年的悬案,她就是立了大功,升官指日可待。
杏娘之死,令李桃娘彻底放弃了出宫嫁人的念头,在宫中好好当差,照样可以享受富贵荣华。
李桃娘是个寡言少语之人,领命就告退,不善言辞,否则也不会至今都只是七品典正。
次日她给杏娘送殡回宫后,太监黄俨就笑眯眯的迎过来,谄媚的笑道:“奉皇后娘娘口谕,任命你为尚仪局司记。恭喜李司记,升了六品女官,服侍了这些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第17章 另有乾坤
黄俨是洪武帝的心腹太监之一,时常外出执行皇命,捉拿魔教叛党、贴皇榜征召江南才女进宫做女官等等都是他办的,此人善于钻营,溜须拍马,朝野内外都混的开。
李桃娘生性冷硬,一直不齿黄俨圆滑的秉性,黄俨却总是阴魂不散的凑上来找她说话,不过这一次是道喜,所以李桃娘难得给了一个好脸色,“多谢黄公公相告。我要换衣服去坤宁宫给皇后娘娘磕头谢恩,不和你多说了。”
黄俨笑嘻嘻说道:“你去吧,记得在娘娘面前替我美言几句。”
我自己都不知如何自夸,还给你美言?李桃娘甚烦黄俨,敷衍的点点头,走了两步,转首问道:“黄公公,你去江南选的几个女官,是不是有个叫做胡善围的苏州人?”
黄俨点点头,“有啊,胡善围分到尚食局去了,做了八品女史,是个伶俐人。”
李桃娘暗想这个胡善围是姚妙仪的街坊领居,可以先问问她,胡善围是在宫廷生存的,应该不敢欺瞒我这个六品司记。
李桃娘带人匆匆去了苏州,百和堂的姚妙仪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苏州老乡——王宁。
常遇春中箭,死在柳河川。王宁并没有被洪武帝或者常家迁怒,相反,他还得到了赏识,和常遇春的三儿子常森一起在皇宫大本堂陪着皇子们听大儒名士讲课的机会。
姚妙仪背着药箱看诊归来,听宋秀儿说王宁来了,在后院帮忙干活,忙过去打招呼,笑道:“怎地劳烦千户大人动手。”
第二支北伐军胜利班师回朝,虽然主帅陨落,但将士们都论功行赏了,王宁才十八岁就升了四品千户,实乃金陵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
但是王宁并没有姚妙仪想象中的春风得意。金秋九月,艳阳高照,阳光也无法驱散他眼底的阴霾,他穿着素色道袍,戴着网巾,手脚利索的在后院晾晒黄连。
“以前在姚记药铺做惯了,闲不住。”王宁粗糙的大手将一粒霉败的黄连挑出去扔掉,“百和堂生意太冷静了,我手里有些银两,先借给你,去聚宝门大街寻一个好铺面重新开张如何?”
姚妙仪看着已经长成顶天立地男人的王宁,他心思虽然深了,但是善良温和的心依然没变,她笑了笑,“不要紧的,生意慢慢来,这里清静些,我又不想赚什么大钱,够我吃穿、养活秀儿阿福他们就行了。”
姚妙仪将一包茶叶递给宋秀儿,“这是刚炒制的秋茶,是病人送给我的,滋味不错,拿去泡上招待王宁。”
姚妙仪和王宁在书房说话,宋秀儿端上刚泡好的秋茶。王宁拿出大小两个包袱,大的是一个点心匣子,里面搁着十来个内造的酥油泡螺,小的是一包散碎银子和一封信。
“这是胡善围托我带给你的。”王宁解释道:“她选上女官,进宫之后分到了尚食局,做了八品女史,晓得你最喜欢吃酥油泡螺,外头买的不如内造的好吃,她弄了些新鲜的送给你。”
姚妙仪心中涌起一阵暖意,酥油泡螺在嘴里化开,一直甜到心里,“吃的我留下,不过这银子我不能要,她初进宫,也需要人情来往,打理关系,少不了用银钱。”
“好吧,我承认这里面也有我的银子。”王宁一叹,“你和善围想到一块去了,她说你初来乍到,生意冷清,一直在赔钱,怕你坚持不住,就将俸禄拿出来帮你撑一下,慢慢有了回头客就好了。你莫要推辞,我们三个人一起长大,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将来生意好了,再提还钱不迟。”
“你还记得我以前说过的话么?苟富贵,不相忘。我王宁不是忘义之人。我无父无母,善围和你是我的朋友,也是亲人。我如今在大本堂读书,是个没有实权的千户,目前住在开平王府,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会尽力而为。”
常遇春的长子常茂继承郑国公的爵位,但因常遇春死后追封了开平王,以亲王之礼下葬,配享太庙。通常人们把常府就叫做开平王府,而不是郑国公府,其规制比徐达的魏国公府还要高。
姚妙仪默默将书信和银两收下,给王宁续上茶水。
王宁打量着姚妙仪,“善围说昨日有一个叫做李桃娘的六品女官找她问话,打听了你的出身来历。李桃娘是宫中资格最老的一批女官了,深得皇上皇后信任。妙仪,李桃娘不会无缘无故打听一个普通大夫,是不是你的身世有眉目了?我和善围以前就觉得你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
李桃娘是宫中资格最老的一批女官?如此一来,她以前应该见过我的母亲和姨妈!难怪前天给杏娘入殓时,她总是旁敲侧击打听我身世!原来她发现我和母亲长的有些相似!
糟糕!她会不会将此事捅出去?
姚妙仪心中警铃大作!自从踏入金陵城,事情就越来越复杂了,渐渐脱离了她的掌控,如一团乱麻般将她裹在中间,是破茧成蝶,还是作茧自缚困死其中?
姚妙仪竭力保持着平静,说道:“你们都知道的,当年义父在妙智寺门口捡了我,我发着高烧,脑子已经糊涂了,多亏了姚家是开药铺的,把我从阎王殿里抢出来。”
“本来年纪就小,记事不多,一场大病后,连名姓都忘记了,身边也没有什么玉佩书信可以做证的。姚家人对我还不错,我早就没有寻亲的想法了。”
姚妙仪如此解释,王宁目光中的疑云依然还在,他第一次用男子的目光打量着儿时好友姚妙仪,十七岁的姚妙仪已经长开了,不再是以前干瘪顽皮、假小子一样的少女。
王宁在皇宫大本堂读书,宫中燕环肥瘦各种美女,暂住的开平王府也是清秀佳人居多。
但论相貌轮廓,姚妙仪绝对是上上之人。她穿着各种颜色的方块布料拼在一起水田衣、青绢素面马面裙,浑身上下没有一件像样的首饰,却依然不掩她的美丽。
“喂!想干嘛?再这样看我,小心我挖掉你的眼睛!”姚妙仪立马变脸,凶巴巴的,眼神还有一股子狠劲。
“你别误会。”王宁忙收回目光,“我就是猜测你的身世。既然引起了李姑姑这种女官的注意,恐怕不是寻常人家。”
姚妙仪满不在乎的说道:“别乱猜测,或许因破解杏娘之死的疑案,李姑姑对我好奇吧。你以为这世上的富贵人家子女,都像常森似的都被你遇到吗?”
好像不太可能这么巧哦。王宁想了想,说道:“反正我和善围会暗中帮你打听,看看李姑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如果真的帮你寻到了亲人,认祖归宗,成了富贵人家的女儿,衣食无忧,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开药铺讨生活了。”
姚妙仪淡淡一笑,“我觉得现在也挺好,难道富贵人家女儿就一定无忧无虑吗?也不见得吧,我是当大夫的,大宅门里头的*,比市井还脏呢。比如那个女官杏娘,死的还不够惨啊。”
杏娘死的太过诡异惨烈,丈夫被千刀万剐偿命,连亲军都尉府的郑指挥使也受了牵连,被贬出金陵,此事早已经在宫里传的沸沸扬扬,连大本堂听课的王宁也知晓此事。
王宁觉得姚妙仪说的有道理,但还是摇头劝道:“你和杏娘不一样的,你是认祖归宗,富贵人家总不会亏待一个走失多年的女儿——我看那些宫里的公主们,还有郑国公府上的小姐们都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身后一群人伺候着,什么都不用操心。”
姚妙仪揶揄笑道:“哇,又是公主,又是国公府小姐的,你见识倒挺广的,有没有看上那个姑娘?”
王宁蓦地脸红了,“别胡说了,她们是什么身份,我是什么身份。”
姚妙仪笑道:“你是堂堂四品千户大人啊、而且还是郑国公家三爷的结拜兄弟、大本堂陪皇子读书的青年才俊,品行端正,长相也不差,怎么不配?”
王宁脸色一肃,说道:“我以半子身份给开平王送葬,发誓要守孝三年的,三年之内不能论婚嫁。”
女子芳华易逝,想必也不能等王宁三年。姚妙仪没有想到王宁对常遇春有着如此深厚的崇敬之情,忙说道:“对不起。”
王宁说道:“不要紧的。如今皇上要休养生息,开始和谈,暂停出征了。我在大本堂读读书,学习兵法韬略,等第二次北伐的时候,我会主动请战,驱除鞑子,给开平王复仇。”
说到复仇,王宁拳头猛地一紧,随后松开了,叹道:“你也晓得,战场刀枪无眼,谁也不敢保证能活着回来,我若这时候婚嫁了,万一——没得耽误人家好姑娘的青春。”
王宁是个厚道人,一旦认定了对方,就对人家掏心窝子的好,处处为别人着想。姚妙仪暗想,谁家姑娘有福气嫁给他呢。
王宁闻着满室药香,神色有些恍惚,“妙仪,你医术精湛,要是跟着开平王那一支的北伐军就好了,说不定能够力挽狂澜,救开平王一命。”
姚妙仪知道王宁一直为了开平王之死而自责,劝慰道:“开平王身边有太医跟着,我那点皮毛功夫,不够资格诊疗一军主帅。将星陨落,谁能逆天改命不成?你别多想了,好好在大本堂读书。”
王宁却面露悲戚忿然之色,“妙仪,你真的相信开平王是中箭不治而亡吗?”
姚妙仪一愣,“难道不是?”
王宁的气质蓦地一变,刹那间被一股戾气包围,这股戾气尖锐锋利,好像是压抑了许久之后不慎的释放,“我怀疑开平王死于谋杀,可是我没有证据,也无权过问,妙仪,当时你若在就好了。”
☆、第18章 嗟我征迈
脑子就像沸起了一锅粥,这边平息了,那边又鼓胀起来。姚妙仪深吸一口气,关上门窗,低声喝道:“当时开平王身边全是你这样的心腹良将,还有亲儿子常森、小舅子蓝玉,众目睽睽之下,谁敢谋害一军主帅?!”
“王宁!你莫要被人利用了!是谁引导你这样想的?此人定心怀叵测,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
李桃娘想起方才姚妙仪收敛尸体时眉头都不皱一下的淡定自若,“个性气质过于粗野泼辣了些,很难能够将她和身娇肉贵的千金大小姐联系在一起。”
马皇后在鹅油面饼上撒了糖玫瑰,卷在一起后再用擀面杖擀开,“早先徐家和皇上也寻访了一些相貌和年岁相似的女孩子,甚至有人贪慕富贵赏金,故意带着稚龄女孩冒名顶替去徐府认亲,可惜最后都不是,空欢喜一场。”
“吴中多美女,苏州尤甚,女孩子生的好一些也实属平常。不过这个女孩能够引起你的注意,恐怕真有过人之处,此事就交由你带人暗中调查,去苏州查证核实此女来历。”
李桃娘赶紧说道:“是,皇后娘娘。”倘若能够证明姚妙仪就是徐凤,解决了好几年的悬案,她就是立了大功,升官指日可待。
杏娘之死,令李桃娘彻底放弃了出宫嫁人的念头,在宫中好好当差,照样可以享受富贵荣华。
李桃娘是个寡言少语之人,领命就告退,不善言辞,否则也不会至今都只是七品典正。
次日她给杏娘送殡回宫后,太监黄俨就笑眯眯的迎过来,谄媚的笑道:“奉皇后娘娘口谕,任命你为尚仪局司记。恭喜李司记,升了六品女官,服侍了这些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第17章 另有乾坤
黄俨是洪武帝的心腹太监之一,时常外出执行皇命,捉拿魔教叛党、贴皇榜征召江南才女进宫做女官等等都是他办的,此人善于钻营,溜须拍马,朝野内外都混的开。
李桃娘生性冷硬,一直不齿黄俨圆滑的秉性,黄俨却总是阴魂不散的凑上来找她说话,不过这一次是道喜,所以李桃娘难得给了一个好脸色,“多谢黄公公相告。我要换衣服去坤宁宫给皇后娘娘磕头谢恩,不和你多说了。”
黄俨笑嘻嘻说道:“你去吧,记得在娘娘面前替我美言几句。”
我自己都不知如何自夸,还给你美言?李桃娘甚烦黄俨,敷衍的点点头,走了两步,转首问道:“黄公公,你去江南选的几个女官,是不是有个叫做胡善围的苏州人?”
黄俨点点头,“有啊,胡善围分到尚食局去了,做了八品女史,是个伶俐人。”
李桃娘暗想这个胡善围是姚妙仪的街坊领居,可以先问问她,胡善围是在宫廷生存的,应该不敢欺瞒我这个六品司记。
李桃娘带人匆匆去了苏州,百和堂的姚妙仪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苏州老乡——王宁。
常遇春中箭,死在柳河川。王宁并没有被洪武帝或者常家迁怒,相反,他还得到了赏识,和常遇春的三儿子常森一起在皇宫大本堂陪着皇子们听大儒名士讲课的机会。
姚妙仪背着药箱看诊归来,听宋秀儿说王宁来了,在后院帮忙干活,忙过去打招呼,笑道:“怎地劳烦千户大人动手。”
第二支北伐军胜利班师回朝,虽然主帅陨落,但将士们都论功行赏了,王宁才十八岁就升了四品千户,实乃金陵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
但是王宁并没有姚妙仪想象中的春风得意。金秋九月,艳阳高照,阳光也无法驱散他眼底的阴霾,他穿着素色道袍,戴着网巾,手脚利索的在后院晾晒黄连。
“以前在姚记药铺做惯了,闲不住。”王宁粗糙的大手将一粒霉败的黄连挑出去扔掉,“百和堂生意太冷静了,我手里有些银两,先借给你,去聚宝门大街寻一个好铺面重新开张如何?”
姚妙仪看着已经长成顶天立地男人的王宁,他心思虽然深了,但是善良温和的心依然没变,她笑了笑,“不要紧的,生意慢慢来,这里清静些,我又不想赚什么大钱,够我吃穿、养活秀儿阿福他们就行了。”
姚妙仪将一包茶叶递给宋秀儿,“这是刚炒制的秋茶,是病人送给我的,滋味不错,拿去泡上招待王宁。”
姚妙仪和王宁在书房说话,宋秀儿端上刚泡好的秋茶。王宁拿出大小两个包袱,大的是一个点心匣子,里面搁着十来个内造的酥油泡螺,小的是一包散碎银子和一封信。
“这是胡善围托我带给你的。”王宁解释道:“她选上女官,进宫之后分到了尚食局,做了八品女史,晓得你最喜欢吃酥油泡螺,外头买的不如内造的好吃,她弄了些新鲜的送给你。”
姚妙仪心中涌起一阵暖意,酥油泡螺在嘴里化开,一直甜到心里,“吃的我留下,不过这银子我不能要,她初进宫,也需要人情来往,打理关系,少不了用银钱。”
“好吧,我承认这里面也有我的银子。”王宁一叹,“你和善围想到一块去了,她说你初来乍到,生意冷清,一直在赔钱,怕你坚持不住,就将俸禄拿出来帮你撑一下,慢慢有了回头客就好了。你莫要推辞,我们三个人一起长大,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将来生意好了,再提还钱不迟。”
“你还记得我以前说过的话么?苟富贵,不相忘。我王宁不是忘义之人。我无父无母,善围和你是我的朋友,也是亲人。我如今在大本堂读书,是个没有实权的千户,目前住在开平王府,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会尽力而为。”
常遇春的长子常茂继承郑国公的爵位,但因常遇春死后追封了开平王,以亲王之礼下葬,配享太庙。通常人们把常府就叫做开平王府,而不是郑国公府,其规制比徐达的魏国公府还要高。
姚妙仪默默将书信和银两收下,给王宁续上茶水。
王宁打量着姚妙仪,“善围说昨日有一个叫做李桃娘的六品女官找她问话,打听了你的出身来历。李桃娘是宫中资格最老的一批女官了,深得皇上皇后信任。妙仪,李桃娘不会无缘无故打听一个普通大夫,是不是你的身世有眉目了?我和善围以前就觉得你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儿。”
李桃娘是宫中资格最老的一批女官?如此一来,她以前应该见过我的母亲和姨妈!难怪前天给杏娘入殓时,她总是旁敲侧击打听我身世!原来她发现我和母亲长的有些相似!
糟糕!她会不会将此事捅出去?
姚妙仪心中警铃大作!自从踏入金陵城,事情就越来越复杂了,渐渐脱离了她的掌控,如一团乱麻般将她裹在中间,是破茧成蝶,还是作茧自缚困死其中?
姚妙仪竭力保持着平静,说道:“你们都知道的,当年义父在妙智寺门口捡了我,我发着高烧,脑子已经糊涂了,多亏了姚家是开药铺的,把我从阎王殿里抢出来。”
“本来年纪就小,记事不多,一场大病后,连名姓都忘记了,身边也没有什么玉佩书信可以做证的。姚家人对我还不错,我早就没有寻亲的想法了。”
姚妙仪如此解释,王宁目光中的疑云依然还在,他第一次用男子的目光打量着儿时好友姚妙仪,十七岁的姚妙仪已经长开了,不再是以前干瘪顽皮、假小子一样的少女。
王宁在皇宫大本堂读书,宫中燕环肥瘦各种美女,暂住的开平王府也是清秀佳人居多。
但论相貌轮廓,姚妙仪绝对是上上之人。她穿着各种颜色的方块布料拼在一起水田衣、青绢素面马面裙,浑身上下没有一件像样的首饰,却依然不掩她的美丽。
“喂!想干嘛?再这样看我,小心我挖掉你的眼睛!”姚妙仪立马变脸,凶巴巴的,眼神还有一股子狠劲。
“你别误会。”王宁忙收回目光,“我就是猜测你的身世。既然引起了李姑姑这种女官的注意,恐怕不是寻常人家。”
姚妙仪满不在乎的说道:“别乱猜测,或许因破解杏娘之死的疑案,李姑姑对我好奇吧。你以为这世上的富贵人家子女,都像常森似的都被你遇到吗?”
好像不太可能这么巧哦。王宁想了想,说道:“反正我和善围会暗中帮你打听,看看李姑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如果真的帮你寻到了亲人,认祖归宗,成了富贵人家的女儿,衣食无忧,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开药铺讨生活了。”
姚妙仪淡淡一笑,“我觉得现在也挺好,难道富贵人家女儿就一定无忧无虑吗?也不见得吧,我是当大夫的,大宅门里头的*,比市井还脏呢。比如那个女官杏娘,死的还不够惨啊。”
杏娘死的太过诡异惨烈,丈夫被千刀万剐偿命,连亲军都尉府的郑指挥使也受了牵连,被贬出金陵,此事早已经在宫里传的沸沸扬扬,连大本堂听课的王宁也知晓此事。
王宁觉得姚妙仪说的有道理,但还是摇头劝道:“你和杏娘不一样的,你是认祖归宗,富贵人家总不会亏待一个走失多年的女儿——我看那些宫里的公主们,还有郑国公府上的小姐们都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身后一群人伺候着,什么都不用操心。”
姚妙仪揶揄笑道:“哇,又是公主,又是国公府小姐的,你见识倒挺广的,有没有看上那个姑娘?”
王宁蓦地脸红了,“别胡说了,她们是什么身份,我是什么身份。”
姚妙仪笑道:“你是堂堂四品千户大人啊、而且还是郑国公家三爷的结拜兄弟、大本堂陪皇子读书的青年才俊,品行端正,长相也不差,怎么不配?”
王宁脸色一肃,说道:“我以半子身份给开平王送葬,发誓要守孝三年的,三年之内不能论婚嫁。”
女子芳华易逝,想必也不能等王宁三年。姚妙仪没有想到王宁对常遇春有着如此深厚的崇敬之情,忙说道:“对不起。”
王宁说道:“不要紧的。如今皇上要休养生息,开始和谈,暂停出征了。我在大本堂读读书,学习兵法韬略,等第二次北伐的时候,我会主动请战,驱除鞑子,给开平王复仇。”
说到复仇,王宁拳头猛地一紧,随后松开了,叹道:“你也晓得,战场刀枪无眼,谁也不敢保证能活着回来,我若这时候婚嫁了,万一——没得耽误人家好姑娘的青春。”
王宁是个厚道人,一旦认定了对方,就对人家掏心窝子的好,处处为别人着想。姚妙仪暗想,谁家姑娘有福气嫁给他呢。
王宁闻着满室药香,神色有些恍惚,“妙仪,你医术精湛,要是跟着开平王那一支的北伐军就好了,说不定能够力挽狂澜,救开平王一命。”
姚妙仪知道王宁一直为了开平王之死而自责,劝慰道:“开平王身边有太医跟着,我那点皮毛功夫,不够资格诊疗一军主帅。将星陨落,谁能逆天改命不成?你别多想了,好好在大本堂读书。”
王宁却面露悲戚忿然之色,“妙仪,你真的相信开平王是中箭不治而亡吗?”
姚妙仪一愣,“难道不是?”
王宁的气质蓦地一变,刹那间被一股戾气包围,这股戾气尖锐锋利,好像是压抑了许久之后不慎的释放,“我怀疑开平王死于谋杀,可是我没有证据,也无权过问,妙仪,当时你若在就好了。”
☆、第18章 嗟我征迈
脑子就像沸起了一锅粥,这边平息了,那边又鼓胀起来。姚妙仪深吸一口气,关上门窗,低声喝道:“当时开平王身边全是你这样的心腹良将,还有亲儿子常森、小舅子蓝玉,众目睽睽之下,谁敢谋害一军主帅?!”
“王宁!你莫要被人利用了!是谁引导你这样想的?此人定心怀叵测,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