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板一阵唏嘘,和姚妙仪回忆苏州城的昆曲戏班,颇有些“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味道,慢慢拉近了关系,姚妙仪说道:“……古往今来皆是如此,楚王好细腰,群臣每日只吃一顿饭,吸一口气才系上腰带,饿得扶墙而行——”
“嘘!”张老板慌忙左顾右盼,低声道:“莫谈国事,莫议皇上啊,小心隔墙有耳,被亲军都尉府的探子听见了,那就——”
张老板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姚妙仪心中却想的是捉拿明教密党的主要组织就是直接受洪武帝管辖的亲军都尉府,“都尉府真的那么厉害?连我们这种平民老百姓身边都布着他们的密探?”
张老板压低声调说道:“我有个同行贿赂内务府的官员,就是一百两银子而已,恰好皇上命亲军都尉府查内务府贪腐案,同行下了大狱,受贿官员直接被剥了皮!据说这个案子是同行的小妾无意间说出的,被密探得知了,顺藤摸瓜一窝端。如今内务府好几张人皮还挂在城隍庙示众呢,你说可怕不可怕?”
城隍庙悬挂贪腐官员人皮,而且做了防腐处理,里面填充着稻草,很是可怖,已经成为城隍庙一景,提醒官员们保持廉洁。
姚妙仪故作惊吓,便不再谈这个话题了,她将自己写的招工告示递给张老板,“好几天都没有人应征,还请您多多指教。”
不谈国事就好,张老板擦了一把冷汗,接过告示细看,“是工钱出了问题,你是按照苏州的行价来的吧,给的太低了。南京是天子脚下嘛,人力和物力都是贵的,若想招到满意的人选,起码要将工钱加倍才行。”
姚妙仪其实知道是工钱出了问题,不过她这次拜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多谢张老板指点迷津。张老板在南京混得风生水起,是我们这些老乡的楷模啊,听说您的月容楼衣裳做的极好,许多高官的女眷都请你们家师傅进府量体裁衣,应天府尹的夫人,还有吏部一位姓周的官员,叫做什么——”
姚妙仪拖长音调,做苦想状。
张老板尤为得意的说道:“是吏部的右侍郎周奎周大人,周大人闺女的嫁妆,还有他的官袍都是我们月容楼绣的。”
姚妙仪崇拜的看着张老板,“哇,这么大的京官,家里一定很气派吧,连着周夫人这种诰命夫人是不是生的和我们普通百姓不同?”
张老板笑道:“唉,其实也就那样,官员家的花园,真不如咱们苏州园林好看。”
姚妙仪玩笑道:“我不信,张老板故意哄我吧。”
张老板说道:“过几天我们月容楼的师傅要进周府给周家人裁秋天的衣裳,你扮作绣娘进去瞧一瞧,就知道我没骗你了。”
姚妙仪达到了目的,找了绝佳的机会进周府查探。
当年周奎为何要赵天德刺杀母亲,他背后主使到底是父亲徐达,还是另有其人……
回百和堂的路上,姚妙仪暗暗出神,阿福挥鞭赶着车,坐在车辕子上说道:“姚大夫,我的工钱不用加。你不嫌弃我年迈无用,带着我来京城长见识,管吃管住的,还管养老送终,我很知足了。”
车厢里,坐在姚妙仪身边的宋秀儿也说道:“我的也不用加,听说新店开张要赔三年呢,小姐刚买了房子,进了货物,手头紧着呢,能省一点就省点。”
阿福和宋秀儿是经过考验的忠仆。姚妙仪看着马车外的店铺和行人,笑道:“你们越是为我着想,我就越不能亏待了你们。放心吧,这些年我哥哥也攒了些银子,赔六年也能撑得住。再说了,这里的药材和诊金也比苏州高不少呢,百和堂终究是会赚的。”
千金难买忠心,药铺里那两个明教密党最终还是忠于小明王姚继同,而阿福和宋秀儿才是忠于姚妙仪的人。
失散多年的魏国公徐达长女、姚家养女、明教密党,姚妙仪一人具有三重身份,要查清旧案,还要找机会刺杀郭阳天,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始终都缺乏安全感。
阿福和宋秀儿如此体恤她的辛苦,她就更应当好好对他们。
回到百和堂,看店的杂役说下午依然没有生意,不过来了一个年轻人,说是看到了招人的告示,想来店里应聘大夫,此刻在大堂里等着面谈。
☆、第12章 将星陨落
阿福是个粗人,说话比较直接:“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张老板说我们给工钱只有南京大夫的一半,所以才迟迟招不到人,来应聘的那个年轻人,会不会只是个混饭吃的江湖郎中啊?”
这话说出了宋秀儿的心声,也低声劝道:“小姐,这看病开药不是当厨子做饭,难吃就难吃,至少不会吃死人,有些银子不能省的。”
姚妙仪心生好奇,笑道:“你们放心,我什么时候小气过了?人家都来一趟了,又等了那么久,也不好随便把人赶走。请到书房奉茶,我见见他,试试他的斤两。”
姚妙仪的书房在后院的北厢,庭院里晒满了各种药材,中央是一口井,整座屋子都溢满了药香,应征的年轻人似乎很喜欢这个味道,半眯缝了眼,沉醉似的嗅着。
宋秀儿在前面引路,态度恭敬,自从刚才在大堂见到真人,警惕就消失的无隐无踪了。
这个年轻人生的俊秀,而且气质高雅,目光清亮,不躲不闪,隐隐有种难以形容的贵气,难道是落魄人?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姚家以前在南宋时也是汴京的书香世家,后来为了生计才从儒林入了杏林。要是小姐能够留下他就好了,想到这里,宋秀儿脸颊微微有些发烫。
“姚大夫,朱公子来了。”宋秀儿掀开竹帘,请年轻人进去。
见到此人,姚妙仪不禁愣住了,居然是朱橚!五皇子朱橚!在军营跟着她学医的朱橚!
见到姚妙仪的一瞬间,朱橚更懵,好像被闷棍砸在后脑,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宋秀儿察言观色:什么情况?难道小姐和他认识?
“秀儿,你先出去。”姚妙仪首先反应过来,对宋秀儿使了个眼色。
宋秀儿狐疑的离开书房。
朱橚回过神来,躬身行礼,“姑娘是姚小姐吧?小生这厢有礼了。真是太巧了,我和你哥哥姚继同在沙场上相识,他是军医,我是个小主薄,平时跟着他学习一些医术,没想到他到了南京开药铺,真是巧了,你哥哥呢?”
以前在军营的时候,姚妙仪是顶替了义兄姚继同的名字从军的。朱橚没想到姚妙仪是女扮男装,还以为她是姚继同的妹妹,心想这兄妹两人长的还挺像呢。
朱橚回京之后,对医术的狂热依然不减,但是皇宫大内规矩森严,不方便继续研究医学,他就生了在京城开个药铺的想法。
朱元璋对皇子们的管教十分严格,教导后代莫要忘本。读书骑射,甚至种菜都要学,皇子们和一些挑选出来高官子弟平日在大本堂学习经史,大本堂外面没有花圃,全是各种菜地。
学业太忙了,朱橚无力打理药铺,就想去药铺当个临时的大夫也成,起码能够经常接触病人,继续他的医学之路。
回京这两个多月里,朱橚抽空应征过好几个药铺,均因资历太浅,年纪太轻被拒绝了,这一日出宫,无意中看见街头阿福贴的告示,他根本不在乎工钱多少,揣着希望来到百和堂碰运气。
姚妙仪这些日子在想如何找理由和这两兄弟见面解释,本来是打算等同乡王宁跟随常遇春元帅班师回朝时,通过王宁之口说出来。
没曾想机缘巧合之下,以这种方式再见面了。
姚妙仪打开书桌抽屉的夹层,从里面取出一个假喉结粘在咽喉处,故意粗着嗓子说道:“朱五郎,你现在还和骨架一起睡觉吗?”
“啊!”
朱橚如同白日见鬼似的,一双狭长的凤目顿时瞪得滚圆。姚妙仪递过茶盏,说起了自己替兄从军的缘由。
咳咳,朱橚有些慌乱,语不成句,“你……你怎么可能是个女人呢?那么凶悍,砍胳膊砍腿挖眼睛都不眨,还摸……摸过那么多男人……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姚屠夫怎么可能是女人,别开玩笑了,哈哈!”
姚妙仪将胸脯挺了挺,“看清楚没?我真的是女人,你要不要……”
姚妙仪拉起朱橚的左手,作势要将往自己的胸脯方向而去。她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做,只是要逼迫朱橚认清现实。
果然,朱橚犹如被火烫着似的,赶紧抽回手叫道:“好!我信……你真是姚屠夫……也只有姚屠夫才会做出这么疯狂大胆的事情,你是女人嘛……怎么可以……男女有别的,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在军营伤兵营里和朱橚相处一年,朱橚凡事都虚心请教,勤奋好学,毫无皇子的架子,也不以权压人,姚妙仪对他的态度也渐渐从畏惧、忌惮,转变成尊敬,佩服。
朱橚对医学是虔诚的,有一股悲天悯人的济世之态;而姚妙仪只是把医术当做安身立命的手段,境界截然不同。姚妙仪觉得,这个朱橚若不是皇子,凭他的资质和学问,将来成为医学大家也未可知啊。
朱橚听姚妙仪讲述分家后,她和哥哥被苏州府强行安排搬迁到南京的经历。朱橚叹道:“你也太见外了,倘若当时给我和四哥来封信,我们定会帮你留在苏州老家。”
朱橚在百和堂等了一下午,一个客人都没有,他晓得这里的生意不好,姚妙仪处境艰难,肯定不如在苏州顺遂安逸。
姚妙仪坦言道:“其实我和哥哥少年心性,也想来南京闯一闯。恰好义父要去天界寺修《元史》,我便没有动用你们的关系,干脆服从官府安排,搬迁到南京了。如今户籍都在这里,算是在此地落地生根了。这些日子逛了逛南京,觉得这里也不错,万事开头难嘛,生意总会有转机的。”
姚妙仪给朱橚的瓷杯里续上茶水,“你四哥那边,麻烦你得空解释一下。整个军营里,只有同乡王宁知道我的真实身份,瞒了那么久,实属身不由己。当年……我总不能看着嫂子一尸两命,姚家与我有养育之恩,不得不报。”
朱橚捧着瓷杯埋头喝茶,不敢和姚妙仪对视,“我明白你的苦衷,我四哥面冷心热,应该也会理解。放心,他不会追责的……那个,你义父修《元史》,敢问姓甚名谁?”
“我义父是出家人,出了红尘之人,无名无姓,法号道衍。”
朱橚猛地抬头,“是道衍禅师?!这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禅师,曾经去大本堂给我们讲过课,精通儒释道三家,包括兵书都了如指掌,实乃天下奇才,连父皇都很敬重他。”
提起义父,姚妙仪也是骄傲且崇拜的,“我义父以前是北郭十友之一,和高启、扬基这些江南名士齐名呢。”
朱橚暗想,原来是道衍和尚收养的姚大夫,难怪是这样的坚毅骄傲的脾气性格。
不过,朱橚今日来,主要还是为了找个大夫的活计,如今遇到老熟人,更是求之不得了。
“嘘!”张老板慌忙左顾右盼,低声道:“莫谈国事,莫议皇上啊,小心隔墙有耳,被亲军都尉府的探子听见了,那就——”
张老板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姚妙仪心中却想的是捉拿明教密党的主要组织就是直接受洪武帝管辖的亲军都尉府,“都尉府真的那么厉害?连我们这种平民老百姓身边都布着他们的密探?”
张老板压低声调说道:“我有个同行贿赂内务府的官员,就是一百两银子而已,恰好皇上命亲军都尉府查内务府贪腐案,同行下了大狱,受贿官员直接被剥了皮!据说这个案子是同行的小妾无意间说出的,被密探得知了,顺藤摸瓜一窝端。如今内务府好几张人皮还挂在城隍庙示众呢,你说可怕不可怕?”
城隍庙悬挂贪腐官员人皮,而且做了防腐处理,里面填充着稻草,很是可怖,已经成为城隍庙一景,提醒官员们保持廉洁。
姚妙仪故作惊吓,便不再谈这个话题了,她将自己写的招工告示递给张老板,“好几天都没有人应征,还请您多多指教。”
不谈国事就好,张老板擦了一把冷汗,接过告示细看,“是工钱出了问题,你是按照苏州的行价来的吧,给的太低了。南京是天子脚下嘛,人力和物力都是贵的,若想招到满意的人选,起码要将工钱加倍才行。”
姚妙仪其实知道是工钱出了问题,不过她这次拜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多谢张老板指点迷津。张老板在南京混得风生水起,是我们这些老乡的楷模啊,听说您的月容楼衣裳做的极好,许多高官的女眷都请你们家师傅进府量体裁衣,应天府尹的夫人,还有吏部一位姓周的官员,叫做什么——”
姚妙仪拖长音调,做苦想状。
张老板尤为得意的说道:“是吏部的右侍郎周奎周大人,周大人闺女的嫁妆,还有他的官袍都是我们月容楼绣的。”
姚妙仪崇拜的看着张老板,“哇,这么大的京官,家里一定很气派吧,连着周夫人这种诰命夫人是不是生的和我们普通百姓不同?”
张老板笑道:“唉,其实也就那样,官员家的花园,真不如咱们苏州园林好看。”
姚妙仪玩笑道:“我不信,张老板故意哄我吧。”
张老板说道:“过几天我们月容楼的师傅要进周府给周家人裁秋天的衣裳,你扮作绣娘进去瞧一瞧,就知道我没骗你了。”
姚妙仪达到了目的,找了绝佳的机会进周府查探。
当年周奎为何要赵天德刺杀母亲,他背后主使到底是父亲徐达,还是另有其人……
回百和堂的路上,姚妙仪暗暗出神,阿福挥鞭赶着车,坐在车辕子上说道:“姚大夫,我的工钱不用加。你不嫌弃我年迈无用,带着我来京城长见识,管吃管住的,还管养老送终,我很知足了。”
车厢里,坐在姚妙仪身边的宋秀儿也说道:“我的也不用加,听说新店开张要赔三年呢,小姐刚买了房子,进了货物,手头紧着呢,能省一点就省点。”
阿福和宋秀儿是经过考验的忠仆。姚妙仪看着马车外的店铺和行人,笑道:“你们越是为我着想,我就越不能亏待了你们。放心吧,这些年我哥哥也攒了些银子,赔六年也能撑得住。再说了,这里的药材和诊金也比苏州高不少呢,百和堂终究是会赚的。”
千金难买忠心,药铺里那两个明教密党最终还是忠于小明王姚继同,而阿福和宋秀儿才是忠于姚妙仪的人。
失散多年的魏国公徐达长女、姚家养女、明教密党,姚妙仪一人具有三重身份,要查清旧案,还要找机会刺杀郭阳天,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始终都缺乏安全感。
阿福和宋秀儿如此体恤她的辛苦,她就更应当好好对他们。
回到百和堂,看店的杂役说下午依然没有生意,不过来了一个年轻人,说是看到了招人的告示,想来店里应聘大夫,此刻在大堂里等着面谈。
☆、第12章 将星陨落
阿福是个粗人,说话比较直接:“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张老板说我们给工钱只有南京大夫的一半,所以才迟迟招不到人,来应聘的那个年轻人,会不会只是个混饭吃的江湖郎中啊?”
这话说出了宋秀儿的心声,也低声劝道:“小姐,这看病开药不是当厨子做饭,难吃就难吃,至少不会吃死人,有些银子不能省的。”
姚妙仪心生好奇,笑道:“你们放心,我什么时候小气过了?人家都来一趟了,又等了那么久,也不好随便把人赶走。请到书房奉茶,我见见他,试试他的斤两。”
姚妙仪的书房在后院的北厢,庭院里晒满了各种药材,中央是一口井,整座屋子都溢满了药香,应征的年轻人似乎很喜欢这个味道,半眯缝了眼,沉醉似的嗅着。
宋秀儿在前面引路,态度恭敬,自从刚才在大堂见到真人,警惕就消失的无隐无踪了。
这个年轻人生的俊秀,而且气质高雅,目光清亮,不躲不闪,隐隐有种难以形容的贵气,难道是落魄人?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姚家以前在南宋时也是汴京的书香世家,后来为了生计才从儒林入了杏林。要是小姐能够留下他就好了,想到这里,宋秀儿脸颊微微有些发烫。
“姚大夫,朱公子来了。”宋秀儿掀开竹帘,请年轻人进去。
见到此人,姚妙仪不禁愣住了,居然是朱橚!五皇子朱橚!在军营跟着她学医的朱橚!
见到姚妙仪的一瞬间,朱橚更懵,好像被闷棍砸在后脑,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宋秀儿察言观色:什么情况?难道小姐和他认识?
“秀儿,你先出去。”姚妙仪首先反应过来,对宋秀儿使了个眼色。
宋秀儿狐疑的离开书房。
朱橚回过神来,躬身行礼,“姑娘是姚小姐吧?小生这厢有礼了。真是太巧了,我和你哥哥姚继同在沙场上相识,他是军医,我是个小主薄,平时跟着他学习一些医术,没想到他到了南京开药铺,真是巧了,你哥哥呢?”
以前在军营的时候,姚妙仪是顶替了义兄姚继同的名字从军的。朱橚没想到姚妙仪是女扮男装,还以为她是姚继同的妹妹,心想这兄妹两人长的还挺像呢。
朱橚回京之后,对医术的狂热依然不减,但是皇宫大内规矩森严,不方便继续研究医学,他就生了在京城开个药铺的想法。
朱元璋对皇子们的管教十分严格,教导后代莫要忘本。读书骑射,甚至种菜都要学,皇子们和一些挑选出来高官子弟平日在大本堂学习经史,大本堂外面没有花圃,全是各种菜地。
学业太忙了,朱橚无力打理药铺,就想去药铺当个临时的大夫也成,起码能够经常接触病人,继续他的医学之路。
回京这两个多月里,朱橚抽空应征过好几个药铺,均因资历太浅,年纪太轻被拒绝了,这一日出宫,无意中看见街头阿福贴的告示,他根本不在乎工钱多少,揣着希望来到百和堂碰运气。
姚妙仪这些日子在想如何找理由和这两兄弟见面解释,本来是打算等同乡王宁跟随常遇春元帅班师回朝时,通过王宁之口说出来。
没曾想机缘巧合之下,以这种方式再见面了。
姚妙仪打开书桌抽屉的夹层,从里面取出一个假喉结粘在咽喉处,故意粗着嗓子说道:“朱五郎,你现在还和骨架一起睡觉吗?”
“啊!”
朱橚如同白日见鬼似的,一双狭长的凤目顿时瞪得滚圆。姚妙仪递过茶盏,说起了自己替兄从军的缘由。
咳咳,朱橚有些慌乱,语不成句,“你……你怎么可能是个女人呢?那么凶悍,砍胳膊砍腿挖眼睛都不眨,还摸……摸过那么多男人……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姚屠夫怎么可能是女人,别开玩笑了,哈哈!”
姚妙仪将胸脯挺了挺,“看清楚没?我真的是女人,你要不要……”
姚妙仪拉起朱橚的左手,作势要将往自己的胸脯方向而去。她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做,只是要逼迫朱橚认清现实。
果然,朱橚犹如被火烫着似的,赶紧抽回手叫道:“好!我信……你真是姚屠夫……也只有姚屠夫才会做出这么疯狂大胆的事情,你是女人嘛……怎么可以……男女有别的,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在军营伤兵营里和朱橚相处一年,朱橚凡事都虚心请教,勤奋好学,毫无皇子的架子,也不以权压人,姚妙仪对他的态度也渐渐从畏惧、忌惮,转变成尊敬,佩服。
朱橚对医学是虔诚的,有一股悲天悯人的济世之态;而姚妙仪只是把医术当做安身立命的手段,境界截然不同。姚妙仪觉得,这个朱橚若不是皇子,凭他的资质和学问,将来成为医学大家也未可知啊。
朱橚听姚妙仪讲述分家后,她和哥哥被苏州府强行安排搬迁到南京的经历。朱橚叹道:“你也太见外了,倘若当时给我和四哥来封信,我们定会帮你留在苏州老家。”
朱橚在百和堂等了一下午,一个客人都没有,他晓得这里的生意不好,姚妙仪处境艰难,肯定不如在苏州顺遂安逸。
姚妙仪坦言道:“其实我和哥哥少年心性,也想来南京闯一闯。恰好义父要去天界寺修《元史》,我便没有动用你们的关系,干脆服从官府安排,搬迁到南京了。如今户籍都在这里,算是在此地落地生根了。这些日子逛了逛南京,觉得这里也不错,万事开头难嘛,生意总会有转机的。”
姚妙仪给朱橚的瓷杯里续上茶水,“你四哥那边,麻烦你得空解释一下。整个军营里,只有同乡王宁知道我的真实身份,瞒了那么久,实属身不由己。当年……我总不能看着嫂子一尸两命,姚家与我有养育之恩,不得不报。”
朱橚捧着瓷杯埋头喝茶,不敢和姚妙仪对视,“我明白你的苦衷,我四哥面冷心热,应该也会理解。放心,他不会追责的……那个,你义父修《元史》,敢问姓甚名谁?”
“我义父是出家人,出了红尘之人,无名无姓,法号道衍。”
朱橚猛地抬头,“是道衍禅师?!这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禅师,曾经去大本堂给我们讲过课,精通儒释道三家,包括兵书都了如指掌,实乃天下奇才,连父皇都很敬重他。”
提起义父,姚妙仪也是骄傲且崇拜的,“我义父以前是北郭十友之一,和高启、扬基这些江南名士齐名呢。”
朱橚暗想,原来是道衍和尚收养的姚大夫,难怪是这样的坚毅骄傲的脾气性格。
不过,朱橚今日来,主要还是为了找个大夫的活计,如今遇到老熟人,更是求之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