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随着一则振动长安,乃至于振动天下的消息一同到来。
——携大军九万御驾亲征至萧关的刘弘大军,在与代王刘恒大军的碰撞中遭遇大败!
当朝太仆博阳侯陈濞,郎中令令勉二人,带着仅剩的数千溃军逃离战场,下落不明!
消息传出,天下振动,关中大乱!
收到消息之后,长安朝堂还没来得及反应,获胜者代王刘恒又派亲密大臣薄昭至长安,言称要与长安朝堂进行谈判。
谈判内容,更是让长安中枢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伪帝吕弘兵败,下落不明,还请朝堂诸公共议大位继承人选,以安太祖高皇帝宗庙社稷!
薄昭的到来,将长安朝堂彻底推向激烈的斗争之中。
御史大夫张苍、左丞相审食其、少府田叔、廷尉吴公、奉常刘不疑,宗正刘郢客、卫尉虫达等人组成的皇党一系嗡时凝成一股绳,以代王居心叵测、举兵犯上为由,坚持应该以贼从薄昭为筹码,迫使代王止住南下的脚步,同时寻找刘弘及溃逃大军的下落。
而意料中应该站出身,与皇党一系据理力争的陈平、周勃一党,却只是在周勃传出一句不满的牢骚之后沉寂下来,不再对代王一事表达看法。
作为朝堂实际掌控者的陈平,更是自薄昭入长安之日起闭门不出,颇有一副置身事外,装作不知道此事的架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百官逐渐意识到,陈平之所以将此事冷处理,应该是想要朝堂大臣做出选择:继续跟随伪帝‘吕弘’,还是拨乱反正,迎代王入继大统。
自认为参透陈平潜台词的朝堂百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决定——除了零星几位老臣,以及未参与诛吕行动的小虾米,选择随张苍一同进入未央宫,暂保自身安全以外,六成以上的朝臣百官,都保持了默然。
与勋贵阶级所不同的是,这些朝臣默然,并非是为了再看看风向,寻求保持中立的可能——他们,只是在等陈平从府内走出,振臂一呼而已。
便是在这般群情激昂的氛围当中,内史刘揭作为朝堂百官的代表,正式踏上了曲逆侯府的大门,势要为百官出头,向右相陈平要个准话。
——反,还是不反!
或者说,在正式决定支持迎立代王之后,‘不反’这个选项已经不复存在。
刘揭登门拜访者,与其说是要陈平表态,倒不如说是请求指示:接下来怎么做,怎么反。
但刘揭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陈平此时脑中所想,与外界的猜测大相径庭···
甚至到了毫无相干的地步!
※※※※※※※※※※※
“丞相何以如此优柔寡断?”
“吾等所为者,莫不为此等良机邪?”
当刘揭出现在曲逆侯府的书房时,不出意料的看见了赋闲在家,只留绛侯之爵于身的周勃,在陈平面前对坐。
“丞相,绛侯。”
躬身一拜,刘揭便在陈平不耐的眼神示意下走到一旁,跪坐下来,等候着出口相劝的时机。
——从方才周勃的话语中,刘揭隐约有了猜测:陈平,只怕是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但陈平随后的话语,却是大大出乎陈平所料。
“绛侯之所见,老夫未能视邪?”
烦躁的止住周勃喋喋不休的话头,陈平负手上前,语气中满是焦虑:“绛侯既亦知此事之所重,何以不能明老夫之意?”
略有些责备的话语道出,才让周勃稍稍冷静下来,却还是牢骚不断:“丞相莫不过于谨慎了···”
陈平却置若罔闻的走回窗边,背负在身后的双手不规律的揉搓着,似是因什么事感到烦躁。
看着陈平这般模样,刘揭复又看看一旁人就发着牢骚的周勃,旋即暗自低下头,同样陷入沉思之中。
而陈平却是眺望的北方,眉角不可抑制的紧紧皱起。
要说自己为何而烦躁,陈平心中也是了然:事情的结局,与计划相差太大了···
在陈平原本的计划之中,领兵北上,迎接代王入长安继承大统的,是周勃!
结果可倒好,小皇帝一手御驾亲征,将陈平为其量身定做的圈套顿时出现个大窟窿:萧关!
若光是周勃没能领军出征,小皇帝派了别人领军,萧关方向成为小皇帝潜在的逃脱方向倒也罢了,小皇帝再如何,也断不敢丢下长安乃至关中,只身逃离中央,逃离长安城外的社稷,以及城内的高庙。
但御驾亲征,就使得陈平计划中的大包围圈,失去萧关这极为关键的一环,还让小皇帝合情合理的‘逃’出了包围圈中心。
到现在,小皇帝率领的大军溃败于萧关之外,不知所踪,代王大军又挟大胜之势向长安前进,这一切,都让陈平感觉到一种‘事态不受掌控’而导致的烦躁。
在陈平的预想之中,代王是在周勃以及麾下大军的‘护送’下前来长安,承继宗庙,坐上小皇帝留下的皇位。
现在,虽然也是代王以皇位作为目标,自北而向长安走来,但计划中应当‘随行’的周勃,却坐在陈平的书房中发着牢骚···
有没有周勃携大军一路‘护送’,最后的结果会差十万八千里!
若是事态按陈平的计划发展,那被周勃‘护送’至长安,又被陈平扶上皇位的代王刘恒,绝对不可能有清楚陈平、周勃的能量——起码陈平认为没有!
但现在,代王凭借自己的胜利,将小皇帝杀得丢盔卸甲,堂堂一介天子,居然到了下落不明的地步···
待等代王抵达长安,并最终坐上皇位,那陈平、周勃等人,又算是个什么?
——皇位,那是人家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只怕到了那时,陈平周勃别说是扶保从龙之功了,还能不能维持如今的‘五朝老臣’‘开国功臣’的崇高身份,都得看新帝的脸色!
尤其是半年之前,陈平周勃以皇位为承诺,将代王刘恒请来长安,最终却险些让刘恒将命丢在长安!
虽然刘恒最终从长安全身而退,但太子刘启、幼子刘武却自此被留在了宫中,成为质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刘恒将太子刘启之死归咎于小皇帝头上,陈平、周勃也逃不脱‘间接导致刘启被留于长安,从而最终死去’的连带责任。
对于刘恒登上皇位没有功劳,又间接导致了王太子死在长安,再加上半年前的‘未完成许诺’,以及皇帝必然会对权臣的不喜···
此间种种加到一起,陈平周勃即便不会被新帝清算,也很有可能会因为某一个莫须有的罪责,而被赶回家种田。
这与陈平预想中,计划完成之后,小皇帝跌下皇位,陈平成为汉之伊尹,周勃、灌婴成为汉之军神,以为陈平臂膀的设想,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
即便不考虑这些将来的事,光是现在摆在眼前的事,都让陈平感到十分不安,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周勃安插在大军中的亲信,没有传回过任何一份书信,以确认情报的准确性!
代王大胜,中央军溃逃数百里,小皇帝下落不明的消息,还是薄昭带到长安的!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信息指明战事进展,也没有溃散遗卒跑回长安。
一切发生的那么突然,就好像一道天雷劈下,正中小皇帝大军本营。
当陈平出于疑虑,遣人前往萧关一代探查之时,传回的消息,却让陈平愈发感到不安。
具萧关方向传回的消息,战斗发生在萧关外约五十里的原野之上;而现如今,萧关已然落于代军大将宋昌之手!
在萧关不再可通过的现在,陈平若想探知战斗发生的细节,无论是找目击者询问,亦或是赶到战场实地勘察,都只能选择派人东出函谷,然后围着关中东北方向的天险绕道数千里,方能抵达。
长安至萧关本就几近千里,至函谷关亦近千里,从长安自函谷绕道至萧关以外,几乎等同于在后世从北京出发,借道上海再去内蒙!
即便是令单人单骑星夜飞驰,换人换马传递信息,这样的路途,一个来回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
而代王大军,此时离长安可就只有数百里了···
脸前吊着一根名为‘皇位’的胡萝卜,就意味着代王必然会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安,将‘代王登基’做成既定事实。
如此一来,留给陈平的时间根本没剩多少。
最多不过十日,代王就会抵达长安;若是领一支先锋轻装先行,更是有可能在七天之内赶到,后续部队也将很快跟上。
陈平已经没有时间,去验看小皇帝与代王之间的战斗细节——甚至就连‘不知所踪’的小皇帝之下落,陈平都已经来不及追究。
最多三日之内,陈平就要做出最终的决定:究竟要不要顺从大势,加入到代王刘恒的阵营,并接受将来未必会太好的结局。
虽然不甘心,但陈平终是只能无奈的承认:除了点头之外,自己已经别无选择。
当初被陈平策划外出的灌婴大军,以及原本应该被周勃带走,最终却被小皇帝带到萧关外,并尽数葬送的大军,成为了陈平此时尴尬境遇的罪魁祸首——在拥兵数万,且是刚经历一场血战,以绝对实力击溃中央近十万大军的代王刘恒面前,长安,几乎没有了‘武力抗争’的余力。
北军原七部校尉,灌婴带走了两支,小皇帝带走了两支,仅剩的三部校尉,还得留一部值守长安,维护治安秩序。
至于原南军为班底,以飞狐军强弩校尉为框架,新组建而成的强弩都尉部,也只剩下一部校尉留守——核心力量:羽林校尉!
即便是留守长安的羽林校尉,也已经在皇党一系官员进入未央宫中,吃睡皆于宫墙之内时起,就尽数被派往长安、未央两宫,高庙,以及长安城南的社稷戒严。
如果陈平不愿接受这个最终结果,那摆在陈平面前的选择,就只剩下一个:以北军可调用的两部校尉共四千人,去硬刚代王刘恒的数万大军!
在灌婴大军以及小皇帝大军先后两次征调长安青壮,以充民夫、武卒之后的现在,就连抽调青壮民夫,都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小皇帝出征前,更是连民夫都没有抽调!
若陈平真豁出去,倒也能武装出数万乃至十数万武装平民,但撇开这样一支涵盖老幼妇孺,男女老少的‘军队’能否在刚大败中央正规军的代军面前讨得便宜不论,光是付出和代价,就完全不成正比。
因为陈平没有丝毫的理由,抗拒代王刘恒入继大统。
——陈平本来的计划,就是要让代王刘恒成为皇帝!
如今虽然情况稍有不同,但最终结局还是符合陈平的预想;如今汉室的诸侯王之中,也只有成年的代王刘恒,能保证汉室不会自此愈发贫弱,太祖高皇帝之社稷汉祚,不会因为一个未成年的皇帝登基而走向衰败。
除了代王刘恒外,无论是远在南方的淮南王刘长,亦或是函谷关外的朱虚侯刘章,都不是皇帝的合适人选——即便年纪符合要求,二人与陈平之间的恩怨,尤其是刘章与陈平之间的恩怨,将‘刘章成为皇帝’这种可能性彻底变成零。
也就是说,即便通过武力反抗,将代王成为皇帝的大势阻隔,陈平也得不到任何的好处,汉室也没有别的皇帝人选,以供陈平完成对高皇帝刘邦‘看顾江山’的承诺。
既然没了动机,陈平就没必要再去考虑武装反抗,以阻止刘恒登基了。
“小儿,究竟是在哪儿呢···”
要说还有什么是让陈平感到不安的,无疑便是‘下落不明’的刘弘了。
不是身死,不是被俘,而是如此令人难以接受的‘下落不明’···
万一将来代王登基之后,小皇帝又从那个犄角疙瘩里钻出来,质问陈平‘身为丞相,为何坐视贼子沐猴而冠,窃居大位?”···
“丞相此刻,实延误良机矣!”
看着陈平瞻前顾后的模样,周勃终是忍耐不住,丢下一句抱怨,便气呼呼的摔门而去。
陈平赶忙派身旁奴仆将周勃请回,再三斟酌之后,终是在周勃那恼怒不满,以及刘揭晦暗不明的目光中,说出了那句让二人为之雀跃的话。
“且待明日。”
“明日朔望朝,若御史大夫仍不许吾等入宫,老夫便亲至长乐之外,面会太后,以述此间之事!”
闻言,二人不约而同的露出兴奋难耐的表情,齐齐拱手一拜:“丞相所言甚善!”
——携大军九万御驾亲征至萧关的刘弘大军,在与代王刘恒大军的碰撞中遭遇大败!
当朝太仆博阳侯陈濞,郎中令令勉二人,带着仅剩的数千溃军逃离战场,下落不明!
消息传出,天下振动,关中大乱!
收到消息之后,长安朝堂还没来得及反应,获胜者代王刘恒又派亲密大臣薄昭至长安,言称要与长安朝堂进行谈判。
谈判内容,更是让长安中枢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伪帝吕弘兵败,下落不明,还请朝堂诸公共议大位继承人选,以安太祖高皇帝宗庙社稷!
薄昭的到来,将长安朝堂彻底推向激烈的斗争之中。
御史大夫张苍、左丞相审食其、少府田叔、廷尉吴公、奉常刘不疑,宗正刘郢客、卫尉虫达等人组成的皇党一系嗡时凝成一股绳,以代王居心叵测、举兵犯上为由,坚持应该以贼从薄昭为筹码,迫使代王止住南下的脚步,同时寻找刘弘及溃逃大军的下落。
而意料中应该站出身,与皇党一系据理力争的陈平、周勃一党,却只是在周勃传出一句不满的牢骚之后沉寂下来,不再对代王一事表达看法。
作为朝堂实际掌控者的陈平,更是自薄昭入长安之日起闭门不出,颇有一副置身事外,装作不知道此事的架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百官逐渐意识到,陈平之所以将此事冷处理,应该是想要朝堂大臣做出选择:继续跟随伪帝‘吕弘’,还是拨乱反正,迎代王入继大统。
自认为参透陈平潜台词的朝堂百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决定——除了零星几位老臣,以及未参与诛吕行动的小虾米,选择随张苍一同进入未央宫,暂保自身安全以外,六成以上的朝臣百官,都保持了默然。
与勋贵阶级所不同的是,这些朝臣默然,并非是为了再看看风向,寻求保持中立的可能——他们,只是在等陈平从府内走出,振臂一呼而已。
便是在这般群情激昂的氛围当中,内史刘揭作为朝堂百官的代表,正式踏上了曲逆侯府的大门,势要为百官出头,向右相陈平要个准话。
——反,还是不反!
或者说,在正式决定支持迎立代王之后,‘不反’这个选项已经不复存在。
刘揭登门拜访者,与其说是要陈平表态,倒不如说是请求指示:接下来怎么做,怎么反。
但刘揭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陈平此时脑中所想,与外界的猜测大相径庭···
甚至到了毫无相干的地步!
※※※※※※※※※※※
“丞相何以如此优柔寡断?”
“吾等所为者,莫不为此等良机邪?”
当刘揭出现在曲逆侯府的书房时,不出意料的看见了赋闲在家,只留绛侯之爵于身的周勃,在陈平面前对坐。
“丞相,绛侯。”
躬身一拜,刘揭便在陈平不耐的眼神示意下走到一旁,跪坐下来,等候着出口相劝的时机。
——从方才周勃的话语中,刘揭隐约有了猜测:陈平,只怕是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但陈平随后的话语,却是大大出乎陈平所料。
“绛侯之所见,老夫未能视邪?”
烦躁的止住周勃喋喋不休的话头,陈平负手上前,语气中满是焦虑:“绛侯既亦知此事之所重,何以不能明老夫之意?”
略有些责备的话语道出,才让周勃稍稍冷静下来,却还是牢骚不断:“丞相莫不过于谨慎了···”
陈平却置若罔闻的走回窗边,背负在身后的双手不规律的揉搓着,似是因什么事感到烦躁。
看着陈平这般模样,刘揭复又看看一旁人就发着牢骚的周勃,旋即暗自低下头,同样陷入沉思之中。
而陈平却是眺望的北方,眉角不可抑制的紧紧皱起。
要说自己为何而烦躁,陈平心中也是了然:事情的结局,与计划相差太大了···
在陈平原本的计划之中,领兵北上,迎接代王入长安继承大统的,是周勃!
结果可倒好,小皇帝一手御驾亲征,将陈平为其量身定做的圈套顿时出现个大窟窿:萧关!
若光是周勃没能领军出征,小皇帝派了别人领军,萧关方向成为小皇帝潜在的逃脱方向倒也罢了,小皇帝再如何,也断不敢丢下长安乃至关中,只身逃离中央,逃离长安城外的社稷,以及城内的高庙。
但御驾亲征,就使得陈平计划中的大包围圈,失去萧关这极为关键的一环,还让小皇帝合情合理的‘逃’出了包围圈中心。
到现在,小皇帝率领的大军溃败于萧关之外,不知所踪,代王大军又挟大胜之势向长安前进,这一切,都让陈平感觉到一种‘事态不受掌控’而导致的烦躁。
在陈平的预想之中,代王是在周勃以及麾下大军的‘护送’下前来长安,承继宗庙,坐上小皇帝留下的皇位。
现在,虽然也是代王以皇位作为目标,自北而向长安走来,但计划中应当‘随行’的周勃,却坐在陈平的书房中发着牢骚···
有没有周勃携大军一路‘护送’,最后的结果会差十万八千里!
若是事态按陈平的计划发展,那被周勃‘护送’至长安,又被陈平扶上皇位的代王刘恒,绝对不可能有清楚陈平、周勃的能量——起码陈平认为没有!
但现在,代王凭借自己的胜利,将小皇帝杀得丢盔卸甲,堂堂一介天子,居然到了下落不明的地步···
待等代王抵达长安,并最终坐上皇位,那陈平、周勃等人,又算是个什么?
——皇位,那是人家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只怕到了那时,陈平周勃别说是扶保从龙之功了,还能不能维持如今的‘五朝老臣’‘开国功臣’的崇高身份,都得看新帝的脸色!
尤其是半年之前,陈平周勃以皇位为承诺,将代王刘恒请来长安,最终却险些让刘恒将命丢在长安!
虽然刘恒最终从长安全身而退,但太子刘启、幼子刘武却自此被留在了宫中,成为质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刘恒将太子刘启之死归咎于小皇帝头上,陈平、周勃也逃不脱‘间接导致刘启被留于长安,从而最终死去’的连带责任。
对于刘恒登上皇位没有功劳,又间接导致了王太子死在长安,再加上半年前的‘未完成许诺’,以及皇帝必然会对权臣的不喜···
此间种种加到一起,陈平周勃即便不会被新帝清算,也很有可能会因为某一个莫须有的罪责,而被赶回家种田。
这与陈平预想中,计划完成之后,小皇帝跌下皇位,陈平成为汉之伊尹,周勃、灌婴成为汉之军神,以为陈平臂膀的设想,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
即便不考虑这些将来的事,光是现在摆在眼前的事,都让陈平感到十分不安,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周勃安插在大军中的亲信,没有传回过任何一份书信,以确认情报的准确性!
代王大胜,中央军溃逃数百里,小皇帝下落不明的消息,还是薄昭带到长安的!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信息指明战事进展,也没有溃散遗卒跑回长安。
一切发生的那么突然,就好像一道天雷劈下,正中小皇帝大军本营。
当陈平出于疑虑,遣人前往萧关一代探查之时,传回的消息,却让陈平愈发感到不安。
具萧关方向传回的消息,战斗发生在萧关外约五十里的原野之上;而现如今,萧关已然落于代军大将宋昌之手!
在萧关不再可通过的现在,陈平若想探知战斗发生的细节,无论是找目击者询问,亦或是赶到战场实地勘察,都只能选择派人东出函谷,然后围着关中东北方向的天险绕道数千里,方能抵达。
长安至萧关本就几近千里,至函谷关亦近千里,从长安自函谷绕道至萧关以外,几乎等同于在后世从北京出发,借道上海再去内蒙!
即便是令单人单骑星夜飞驰,换人换马传递信息,这样的路途,一个来回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
而代王大军,此时离长安可就只有数百里了···
脸前吊着一根名为‘皇位’的胡萝卜,就意味着代王必然会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安,将‘代王登基’做成既定事实。
如此一来,留给陈平的时间根本没剩多少。
最多不过十日,代王就会抵达长安;若是领一支先锋轻装先行,更是有可能在七天之内赶到,后续部队也将很快跟上。
陈平已经没有时间,去验看小皇帝与代王之间的战斗细节——甚至就连‘不知所踪’的小皇帝之下落,陈平都已经来不及追究。
最多三日之内,陈平就要做出最终的决定:究竟要不要顺从大势,加入到代王刘恒的阵营,并接受将来未必会太好的结局。
虽然不甘心,但陈平终是只能无奈的承认:除了点头之外,自己已经别无选择。
当初被陈平策划外出的灌婴大军,以及原本应该被周勃带走,最终却被小皇帝带到萧关外,并尽数葬送的大军,成为了陈平此时尴尬境遇的罪魁祸首——在拥兵数万,且是刚经历一场血战,以绝对实力击溃中央近十万大军的代王刘恒面前,长安,几乎没有了‘武力抗争’的余力。
北军原七部校尉,灌婴带走了两支,小皇帝带走了两支,仅剩的三部校尉,还得留一部值守长安,维护治安秩序。
至于原南军为班底,以飞狐军强弩校尉为框架,新组建而成的强弩都尉部,也只剩下一部校尉留守——核心力量:羽林校尉!
即便是留守长安的羽林校尉,也已经在皇党一系官员进入未央宫中,吃睡皆于宫墙之内时起,就尽数被派往长安、未央两宫,高庙,以及长安城南的社稷戒严。
如果陈平不愿接受这个最终结果,那摆在陈平面前的选择,就只剩下一个:以北军可调用的两部校尉共四千人,去硬刚代王刘恒的数万大军!
在灌婴大军以及小皇帝大军先后两次征调长安青壮,以充民夫、武卒之后的现在,就连抽调青壮民夫,都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小皇帝出征前,更是连民夫都没有抽调!
若陈平真豁出去,倒也能武装出数万乃至十数万武装平民,但撇开这样一支涵盖老幼妇孺,男女老少的‘军队’能否在刚大败中央正规军的代军面前讨得便宜不论,光是付出和代价,就完全不成正比。
因为陈平没有丝毫的理由,抗拒代王刘恒入继大统。
——陈平本来的计划,就是要让代王刘恒成为皇帝!
如今虽然情况稍有不同,但最终结局还是符合陈平的预想;如今汉室的诸侯王之中,也只有成年的代王刘恒,能保证汉室不会自此愈发贫弱,太祖高皇帝之社稷汉祚,不会因为一个未成年的皇帝登基而走向衰败。
除了代王刘恒外,无论是远在南方的淮南王刘长,亦或是函谷关外的朱虚侯刘章,都不是皇帝的合适人选——即便年纪符合要求,二人与陈平之间的恩怨,尤其是刘章与陈平之间的恩怨,将‘刘章成为皇帝’这种可能性彻底变成零。
也就是说,即便通过武力反抗,将代王成为皇帝的大势阻隔,陈平也得不到任何的好处,汉室也没有别的皇帝人选,以供陈平完成对高皇帝刘邦‘看顾江山’的承诺。
既然没了动机,陈平就没必要再去考虑武装反抗,以阻止刘恒登基了。
“小儿,究竟是在哪儿呢···”
要说还有什么是让陈平感到不安的,无疑便是‘下落不明’的刘弘了。
不是身死,不是被俘,而是如此令人难以接受的‘下落不明’···
万一将来代王登基之后,小皇帝又从那个犄角疙瘩里钻出来,质问陈平‘身为丞相,为何坐视贼子沐猴而冠,窃居大位?”···
“丞相此刻,实延误良机矣!”
看着陈平瞻前顾后的模样,周勃终是忍耐不住,丢下一句抱怨,便气呼呼的摔门而去。
陈平赶忙派身旁奴仆将周勃请回,再三斟酌之后,终是在周勃那恼怒不满,以及刘揭晦暗不明的目光中,说出了那句让二人为之雀跃的话。
“且待明日。”
“明日朔望朝,若御史大夫仍不许吾等入宫,老夫便亲至长乐之外,面会太后,以述此间之事!”
闻言,二人不约而同的露出兴奋难耐的表情,齐齐拱手一拜:“丞相所言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