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百姓用行动表达对刘弘的信任,以每石高出市场价十五到二十钱的价格,从少府新设立的主爵都尉购粮食用,长安高门皆因前时的太后懿旨,以及接连的‘凶杀案’而惶恐不已时,刘弘却悠然的坐在宣室殿内,目光柔和的打量着眼前的男子。
若是老奉常刘不疑认清此人,即便其身为皇党一系成员,恐怕也免不得要面折廷争,面红耳赤的劝谏刘弘‘莫忘国本’了。
盖因为这位男子的身份,是汉室,乃至于华夏封建王朝绝大多数时代所鄙夷的——商贾。
真要说起来,商人的恶名在不远前的春秋乃至战国时期,还算不上太差。
被太史公评价为‘商祖’的白圭,便在遥远的战国时期创造性的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业理念,并借此累下万贯家财。
同样作为部分人认同的商业祖师:范蠡(li),更是在隐退之后富甲一方,成为后世人所信奉之‘财神爷’的原型。
至于在后世亦大名鼎鼎的管仲,更是提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种与资本论极其接近的思想主张!
这三人任意拿出一个,都足以被商贾奉为祖师,并向他们看齐。
——魏相白圭‘以商富国’的执政思维,让战国时期占据弹丸之地,却保有数万常备野战军的魏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施行了‘二十税一’的超低税率!
须知如今富拥大半中原的汉室,税率也才十五税一而已;就更枉论春秋各国,乃至于统一天下的‘暴秦’了。
越大夫范蠡,更是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将越国从亡国的深渊硬生生拉出,并推向称霸地位的政治家,军事家。
管仲更是不用多说,在汉室,学术界依旧恭敬的称管仲一声:管子。
——要知道在汉室,就连仲尼都还没那个资格,被称为‘子’!
高兴的能叫一声仲尼,就算很给面子了——不高兴了粗暴的说句孔丘,除了儒生之外,也不会有人太在意。
即便是刘弘乃至于先帝刘盈,高皇帝刘邦的诏书当中,也不乏从《管子》一书引经据典,增强条令合法性的部分。
有如此多的先辈为榜样,商人阶级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丰厚的资本? 本该成为精英阶级? 至少是预备精英才对。
但白圭、范蠡、管仲,乃至于目光长远? 为了生意的稳定而自掏腰包? 全力支持国防事业的郑人弦高,都没能成为商人阶级的榜样。
商人们? 选择了一个错误到不能再错的榜样。
——姜子牙二十三世玄孙,杂家创始人? 始皇帝嬴政的第一任相国:吕不韦。
无论是白圭的‘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还是范蠡的‘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亦或是早于西方二千多年提出‘商业战’概念的管仲? 都输给了‘奇货可居’的吕不韦。
失去了白圭‘以商业思维治理国家’的思维? 失去了管仲‘以商业打击敌人’的主张,也失去弦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宽阔眼界,商人阶级与社会对立,便成为了必然。
今日但凡换一个人? 刘弘都断然不可能以皇帝的身份,亲自接见一个户籍还在商籍的‘贱户’。
但眼前的人? 恰恰是如今汉室的商人当中,唯一一个可以得到了刘弘光明正大接见的商人:长安田氏主? 田兰。
在未央宫北阙上演那么一出‘为父鸣冤’的好戏之后,田兰已经在某种意义上? 取代了孝女缇萦的历史地位? 成为了汉室‘孝道’的典范。
关于田兰击登闻鼓事件? 光是刘弘目前所了解到的,就已经有无数个版本了。
自秦末汉初的战火而逐渐凋零的远古学派:小说家,更是借着田兰的传奇事件,而重新在汉都长安活跃了起来。
刘弘甚至特意让王忠派人去打听回来了一个版本,待等王忠面色怪异的将那则画风近乎玄幻的‘田氏孝子为父鸣冤’说出后,刘弘可谓是瞠目结舌···
什么飞檐走壁,什么力拔山兮,还都是次要的——在民间传说中,田兰之事活脱被演绎成了孟姜女哭倒长城那样的神话!
从‘以孝治国’的国策来看,刘弘应该对这件事感到高兴;对于田兰一介商户被民间神话,则应该让刘弘警惕才对。
但这件事,却让刘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商人做官,是在文帝纵容民间资本野蛮生长,加上汉室‘祡官’政策,以及公孙弘、桑弘羊等商人出身的猛人开路,才得以成行。
而现如今,彻底放开民间资本枷锁的选项,早早地被刘弘从‘汉室未来五十年规划’中剔除。
光靠着空手套白狼的祡官政策,以及极其不友好的舆论,刘弘很怀疑在有生之年,能否见到桑弘羊这样的精英。
田兰的出现,则给刘弘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造神。
这种手段在后世可谓司空见惯:文娱工作者被经纪公司包装打扮,从而获得庞大的利益,几年之后,再造新神,继续捞钱。
这种以流水线造神的末世,刘弘后世自是咬牙切齿;但现在,刘弘却有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想法:既然后世的经纪公司,能包装戏子揽财,那为什么不能在这汉室,打包出一个‘正直仁义’的商人出来呢?
如今的田兰,甚至已经不需要刘弘打包了——孝子这个政治成分,在汉室绝对算得上仅次于‘丰沛子弟’的根红苗正!
通过打包田兰,来让商界形成一个政权可接受的价值体系,如玄高那般为了生意安稳,而时刻将国家安全谨记于心的思想,无疑算是商贾阶级最好的处置方式。
作为后世人,刘弘心里十分清楚:国家要想富裕,就绝对不可能将商贸丢在一边;但放任民间资本毫无家国观念的追逐利益,又很可能形成类似明末晋商那样的群体。
人性深处深埋的仇富心理,以及商人血液中流淌的本性,更是会让商人阶级长期处于整个社会的对立面,从而加速商人阶级国家认同感的缺失。
这个问题,也同样属于刘弘要花费数代汉皇的经历去解决的事。
至于田兰,则算是刘弘地一个尝试——以温和的手段,从根源解决商人阶级与社会对立的问题,增强商人阶级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的尝试。
刘弘要求也不高,不需要商人们真如管子那样为国为民,只要大多数商人具有玄高那样的忧患意识,就足够了。
即便最终失败了,对刘弘而言也毫无损失——无论包不包装,田兰都已经成为活着的孝道典范。
即便最终没能改变商人阶级的价值观,也不过是随手种下的一粒种子没开花而已。
“关中粮价安稳,民安居乐业,田宗主可谓功不可没啊。”
毫无吝啬的赞赏一番,刘弘便带上标志性的淡笑,暗自打量起眼前这位商人子弟中的佼佼者。
对于田兰,刘弘原本的感官其实算不上太好:急功近利,为人极端,意气用事等等评价,都曾在登闻鼓事件之后,被贴在了田兰头上。
但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让刘弘略有些惊讶,对田兰的感官也逐渐得到改观。
刘弘借着田兰击鼓鸣冤之事顺利收割了一波民心,并彻底解决长安粮价问题的同时,田兰都在一旁出力,丝毫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
无论是少府售粮与未央宫北城墙外时,田兰毅然捐出的十万石粟米,还是之后田兰强硬出面,统一粮商界的举动,都无一不证明:田兰,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若田兰果真是意气用事,一时冲动才敲响了登闻鼓,那事成之后,田兰必然会选择韬光养晦,逐渐淡出舆论视野,以免自己的商贾身份引来太多注意——尤其是丞相陈平的注意。
但田兰却选择了一条近乎破釜沉舟的道路,毫无刻意的投身于刘弘地阵营,为刘弘的事业忙前忙后,丝毫不顾及利益之得失。
事后,年不过二十余岁的田兰,更是极有担当的站了出来,将人心惶惶的商界人士尽皆笼络,颇有一副统一关中商界的威势。
这样的事发生在政权首都,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会选择宰了吃肉,或是养肥留给儿子吃。
但刘弘却是在两件毫无关联的是当中,发现了一丝极其美妙的可能性。
既然田兰意外的统一了关中商界,少府麾下的主爵都尉也成功拉起了框架,那么···
作为后世人,刘弘在‘破坏商界统一,采取制衡’之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既然统一了,那还能少费点功夫···
——借此机会,直接将关中商人群体,尽皆归入体制掌控之中!
官商。
一个遥远时代尘封的词,出现在了刘弘地脑海之中。
既然田兰如今隐隐成为了关中商界的头子,那要是让田兰做第一任主爵都尉···
出于这个考虑,刘弘才对田兰赤裸裸的‘攻城略地’冷眼旁观,甚至默许王忠,借助此次粮价事件,帮助田兰清理一批不愿归附的刺头。
——最终结果自是有点惨烈:整个粮商阶级,全都是刺儿头!
不过这样也好,反正刘弘已经开始推动‘国家垄断粮食’的经济政策了,粮商们没了就没了吧,省的刘弘将来费心思。
想到这里,刘弘看向田兰的目光,便不可抑制的带上了一丝期待。
——仪表堂堂,身高臂长,虽有些瘦弱,但也算得上一表人才。
——孝子的名声,也足以弥补‘商户出身’的政治污点。
就是这名头···
“该以什么名义,让田兰入仕为官呢?”
看着田兰恭敬的低着头,刘弘不由陷入思考之中。
与后世所不同,封建时期大多数时期,尤其是礼乐尚未完全崩坏的汉室,尤其注重‘师出有名’。
具体到政治规则当中,则是掌权者‘不无的放矢’。
以刘弘拜令勉为郎中令一事举例,在此时的政治规则中,就属于典型的‘师出有名’——柴武年老将退,将柴武的接班人令勉召回中央视察一番,并增添一些阅历,这就属于符合政治规则,朝臣百官挑不出错。
那怎样才是不符合政治规则的呢?
——假设刘弘莫名其妙的点了一个不知名的军官,毫无理由的要将其拜为九卿,这就属于破坏政治规则。
通俗来说就是:刘弘不论做什么,对朝堂都不能做出一副‘不用知道为什么,照做就是’的态度,而是要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让朝臣百官深切了解到这个安排的前因后果,将政治意图完整的展露在朝臣百官面前。
而现在,刘弘打算将田兰任命为第一任主爵都尉,若是直接一道诏书,冷冰冰的说一句‘从今天开始,田兰就是主爵都尉了,大家配合工作’,就属于破坏政治规则。
狭义而言,田兰将自此被贴上一个‘幸臣’的标签,在于有司部门沟通时,也会遇到一些刻意的刁难。
——何谓幸臣?
乍然贵幸,无有资历而居高位!
这种事偶有发生,对刘弘的影响倒不算很大,朝臣会将其理解为皇帝正常的安插党羽,培养心腹。
可若是经常发生,就很可能让朝臣百官有一种错误的猜测:陛下这是对朝堂不满,想要全面撤换了?
届时,朝堂就将充斥着消极氛围,人人自危;严重一点,甚至可能会导致政府部门瘫痪!
——非暴力不合作,同样属于华夏古人的智慧范畴之内。
“田宗主大才,朕以为,当入仕为官,以效家国。”
“即入仕,田宗主当不便留有商籍。”
想不出个所以然,刘弘也只好将此事暂且放下,循序渐进——先让田兰把户籍改回农籍再说。
——即便如今成为了舆论所赞扬的‘孝子’,田兰也必须以农户的身份入仕!
若不然,汉家‘以农为本’的国策就将被动摇。
诚然,整个长安乃至于关中,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田氏是商贾,朝臣百官清楚,诸侯大臣清楚,身为皇帝的刘弘也同样清楚。
但为了规避‘可能动摇过本’的风险,还是尽量避免‘以商籍直接入仕为官’的事发生好一些。
对于刘弘的安排,田兰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早在粮价再次上涨之前,王忠就已经隐晦的向田兰透了风。
所以实际上,田兰今日能出现在未央宫,实际上就已经证明他同意了刘弘地安排。
虽然说,面对身为皇帝的刘弘,作为商人的田兰也没有别的选择···
“承蒙陛下知遇之恩,民纵万死,亦不足以报陛下恩之十一。”
“然民出身粗鄙贱业,不敢劳陛下赦民商籍···”
听闻田兰此言,刘弘下意识的稍皱起眉,就听田兰继而道:“臣粗鄙贱户,辛得陛下恩蒙,愿散尽家祡,以捐为郎,侍奉陛下左右,孝犬马之劳。”
“若民侥幸,立得些许功勋,陛下再赦民商籍以为恩赏便可。”
“民粗鄙,言语无礼,君前失仪,罪当万死···”
言罢,田兰便满是决然的叩首一拜,等候着命运的宣判。
看着匍匐于面前的声音,刘弘呆愣许久,终是未能缓过劲儿来···
——这特么!就是被评价为浑身恶疮,脚底流脓,一心只知道驱逐利益的商人?
这简直就是个大小长短正合适的官僚坯子!
且先不论政治手段,光凭这一手彩虹屁的手艺,田兰就能在后世的官场混的如鱼得水!
短短几句话,透露出的庞大信息量,更是让刘弘对眼前这个浓眉大眼,隐隐散发出一股锐意的青年大为感叹!
刘弘已经隐隐承诺将田兰从商籍挪入农籍,光此一桩,放在任何商人面前,都是绝对无法抵抗的诱惑!
——曾经的关中商界巨头安陵杜氏,直到家破人亡的那一刻,都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农籍!
如此大的诱惑,田兰愣是眼皮都不眨一下,一句‘无颜消受’,等以后有了功劳再说的姿态,洒然放弃了!
试问什么才能让一个人类,抵制住无法拒绝的诱惑?
更大的诱惑!
田兰的后半句话,暗中透露出自己野心的同时,也隐隐展现出了他揣摩圣心的能力。
‘若立得些许功勋’,功勋是什么?
武勋!
田兰隐晦表达出自己‘商不商籍无所谓,我原以为陛下冲锋陷阵’且先不说;才见刘弘第一面,田兰就已经猜到了刘弘的志向:提兵北上,马踏草原!
——除了匈奴人的首级,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在此时的汉室被称之为‘功勋’。
田兰短短几句话,展露了自己得才能,坦白了自己的志向,赢得刘弘信任的同时,还拍足了马匹···
这种人放在后世,普遍会被冠以虚伪、狡诈等标签。
但屁股坐上皇位之后,再看这种官僚,那感受,刘弘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
——老板,这样的官僚再来一打!
如果三公九卿都是田兰这样的官僚,那官场自是不可避免的被歪风邪气给充斥;但要是基层管理都是田兰这样的人,那刘弘根本就不用了操心什么中央集权了!
——这样的人,当刀用再合适不过!
此时再看田兰,刘弘真是怎么看怎么喜欢;对于汉景帝喜欢酷吏的疑惑,也稍有了些共鸣。
——刀子好不好用先不说,他锋利啊···
哪怕有可能割伤自己,但还是让人忍不住扔下棍棒!
想到这里,刘弘也就下定了决心,不再为田兰入仕的名义而纠结。
“王忠,去禀告左相:长安田氏子栏,至诚至孝,可谓人杰;若此等纯孝之人都不得用,吾汉家谈何以孝治国?”
若是老奉常刘不疑认清此人,即便其身为皇党一系成员,恐怕也免不得要面折廷争,面红耳赤的劝谏刘弘‘莫忘国本’了。
盖因为这位男子的身份,是汉室,乃至于华夏封建王朝绝大多数时代所鄙夷的——商贾。
真要说起来,商人的恶名在不远前的春秋乃至战国时期,还算不上太差。
被太史公评价为‘商祖’的白圭,便在遥远的战国时期创造性的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业理念,并借此累下万贯家财。
同样作为部分人认同的商业祖师:范蠡(li),更是在隐退之后富甲一方,成为后世人所信奉之‘财神爷’的原型。
至于在后世亦大名鼎鼎的管仲,更是提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种与资本论极其接近的思想主张!
这三人任意拿出一个,都足以被商贾奉为祖师,并向他们看齐。
——魏相白圭‘以商富国’的执政思维,让战国时期占据弹丸之地,却保有数万常备野战军的魏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施行了‘二十税一’的超低税率!
须知如今富拥大半中原的汉室,税率也才十五税一而已;就更枉论春秋各国,乃至于统一天下的‘暴秦’了。
越大夫范蠡,更是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将越国从亡国的深渊硬生生拉出,并推向称霸地位的政治家,军事家。
管仲更是不用多说,在汉室,学术界依旧恭敬的称管仲一声:管子。
——要知道在汉室,就连仲尼都还没那个资格,被称为‘子’!
高兴的能叫一声仲尼,就算很给面子了——不高兴了粗暴的说句孔丘,除了儒生之外,也不会有人太在意。
即便是刘弘乃至于先帝刘盈,高皇帝刘邦的诏书当中,也不乏从《管子》一书引经据典,增强条令合法性的部分。
有如此多的先辈为榜样,商人阶级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丰厚的资本? 本该成为精英阶级? 至少是预备精英才对。
但白圭、范蠡、管仲,乃至于目光长远? 为了生意的稳定而自掏腰包? 全力支持国防事业的郑人弦高,都没能成为商人阶级的榜样。
商人们? 选择了一个错误到不能再错的榜样。
——姜子牙二十三世玄孙,杂家创始人? 始皇帝嬴政的第一任相国:吕不韦。
无论是白圭的‘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还是范蠡的‘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亦或是早于西方二千多年提出‘商业战’概念的管仲? 都输给了‘奇货可居’的吕不韦。
失去了白圭‘以商业思维治理国家’的思维? 失去了管仲‘以商业打击敌人’的主张,也失去弦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宽阔眼界,商人阶级与社会对立,便成为了必然。
今日但凡换一个人? 刘弘都断然不可能以皇帝的身份,亲自接见一个户籍还在商籍的‘贱户’。
但眼前的人? 恰恰是如今汉室的商人当中,唯一一个可以得到了刘弘光明正大接见的商人:长安田氏主? 田兰。
在未央宫北阙上演那么一出‘为父鸣冤’的好戏之后,田兰已经在某种意义上? 取代了孝女缇萦的历史地位? 成为了汉室‘孝道’的典范。
关于田兰击登闻鼓事件? 光是刘弘目前所了解到的,就已经有无数个版本了。
自秦末汉初的战火而逐渐凋零的远古学派:小说家,更是借着田兰的传奇事件,而重新在汉都长安活跃了起来。
刘弘甚至特意让王忠派人去打听回来了一个版本,待等王忠面色怪异的将那则画风近乎玄幻的‘田氏孝子为父鸣冤’说出后,刘弘可谓是瞠目结舌···
什么飞檐走壁,什么力拔山兮,还都是次要的——在民间传说中,田兰之事活脱被演绎成了孟姜女哭倒长城那样的神话!
从‘以孝治国’的国策来看,刘弘应该对这件事感到高兴;对于田兰一介商户被民间神话,则应该让刘弘警惕才对。
但这件事,却让刘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商人做官,是在文帝纵容民间资本野蛮生长,加上汉室‘祡官’政策,以及公孙弘、桑弘羊等商人出身的猛人开路,才得以成行。
而现如今,彻底放开民间资本枷锁的选项,早早地被刘弘从‘汉室未来五十年规划’中剔除。
光靠着空手套白狼的祡官政策,以及极其不友好的舆论,刘弘很怀疑在有生之年,能否见到桑弘羊这样的精英。
田兰的出现,则给刘弘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造神。
这种手段在后世可谓司空见惯:文娱工作者被经纪公司包装打扮,从而获得庞大的利益,几年之后,再造新神,继续捞钱。
这种以流水线造神的末世,刘弘后世自是咬牙切齿;但现在,刘弘却有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想法:既然后世的经纪公司,能包装戏子揽财,那为什么不能在这汉室,打包出一个‘正直仁义’的商人出来呢?
如今的田兰,甚至已经不需要刘弘打包了——孝子这个政治成分,在汉室绝对算得上仅次于‘丰沛子弟’的根红苗正!
通过打包田兰,来让商界形成一个政权可接受的价值体系,如玄高那般为了生意安稳,而时刻将国家安全谨记于心的思想,无疑算是商贾阶级最好的处置方式。
作为后世人,刘弘心里十分清楚:国家要想富裕,就绝对不可能将商贸丢在一边;但放任民间资本毫无家国观念的追逐利益,又很可能形成类似明末晋商那样的群体。
人性深处深埋的仇富心理,以及商人血液中流淌的本性,更是会让商人阶级长期处于整个社会的对立面,从而加速商人阶级国家认同感的缺失。
这个问题,也同样属于刘弘要花费数代汉皇的经历去解决的事。
至于田兰,则算是刘弘地一个尝试——以温和的手段,从根源解决商人阶级与社会对立的问题,增强商人阶级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的尝试。
刘弘要求也不高,不需要商人们真如管子那样为国为民,只要大多数商人具有玄高那样的忧患意识,就足够了。
即便最终失败了,对刘弘而言也毫无损失——无论包不包装,田兰都已经成为活着的孝道典范。
即便最终没能改变商人阶级的价值观,也不过是随手种下的一粒种子没开花而已。
“关中粮价安稳,民安居乐业,田宗主可谓功不可没啊。”
毫无吝啬的赞赏一番,刘弘便带上标志性的淡笑,暗自打量起眼前这位商人子弟中的佼佼者。
对于田兰,刘弘原本的感官其实算不上太好:急功近利,为人极端,意气用事等等评价,都曾在登闻鼓事件之后,被贴在了田兰头上。
但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让刘弘略有些惊讶,对田兰的感官也逐渐得到改观。
刘弘借着田兰击鼓鸣冤之事顺利收割了一波民心,并彻底解决长安粮价问题的同时,田兰都在一旁出力,丝毫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
无论是少府售粮与未央宫北城墙外时,田兰毅然捐出的十万石粟米,还是之后田兰强硬出面,统一粮商界的举动,都无一不证明:田兰,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若田兰果真是意气用事,一时冲动才敲响了登闻鼓,那事成之后,田兰必然会选择韬光养晦,逐渐淡出舆论视野,以免自己的商贾身份引来太多注意——尤其是丞相陈平的注意。
但田兰却选择了一条近乎破釜沉舟的道路,毫无刻意的投身于刘弘地阵营,为刘弘的事业忙前忙后,丝毫不顾及利益之得失。
事后,年不过二十余岁的田兰,更是极有担当的站了出来,将人心惶惶的商界人士尽皆笼络,颇有一副统一关中商界的威势。
这样的事发生在政权首都,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会选择宰了吃肉,或是养肥留给儿子吃。
但刘弘却是在两件毫无关联的是当中,发现了一丝极其美妙的可能性。
既然田兰意外的统一了关中商界,少府麾下的主爵都尉也成功拉起了框架,那么···
作为后世人,刘弘在‘破坏商界统一,采取制衡’之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既然统一了,那还能少费点功夫···
——借此机会,直接将关中商人群体,尽皆归入体制掌控之中!
官商。
一个遥远时代尘封的词,出现在了刘弘地脑海之中。
既然田兰如今隐隐成为了关中商界的头子,那要是让田兰做第一任主爵都尉···
出于这个考虑,刘弘才对田兰赤裸裸的‘攻城略地’冷眼旁观,甚至默许王忠,借助此次粮价事件,帮助田兰清理一批不愿归附的刺头。
——最终结果自是有点惨烈:整个粮商阶级,全都是刺儿头!
不过这样也好,反正刘弘已经开始推动‘国家垄断粮食’的经济政策了,粮商们没了就没了吧,省的刘弘将来费心思。
想到这里,刘弘看向田兰的目光,便不可抑制的带上了一丝期待。
——仪表堂堂,身高臂长,虽有些瘦弱,但也算得上一表人才。
——孝子的名声,也足以弥补‘商户出身’的政治污点。
就是这名头···
“该以什么名义,让田兰入仕为官呢?”
看着田兰恭敬的低着头,刘弘不由陷入思考之中。
与后世所不同,封建时期大多数时期,尤其是礼乐尚未完全崩坏的汉室,尤其注重‘师出有名’。
具体到政治规则当中,则是掌权者‘不无的放矢’。
以刘弘拜令勉为郎中令一事举例,在此时的政治规则中,就属于典型的‘师出有名’——柴武年老将退,将柴武的接班人令勉召回中央视察一番,并增添一些阅历,这就属于符合政治规则,朝臣百官挑不出错。
那怎样才是不符合政治规则的呢?
——假设刘弘莫名其妙的点了一个不知名的军官,毫无理由的要将其拜为九卿,这就属于破坏政治规则。
通俗来说就是:刘弘不论做什么,对朝堂都不能做出一副‘不用知道为什么,照做就是’的态度,而是要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让朝臣百官深切了解到这个安排的前因后果,将政治意图完整的展露在朝臣百官面前。
而现在,刘弘打算将田兰任命为第一任主爵都尉,若是直接一道诏书,冷冰冰的说一句‘从今天开始,田兰就是主爵都尉了,大家配合工作’,就属于破坏政治规则。
狭义而言,田兰将自此被贴上一个‘幸臣’的标签,在于有司部门沟通时,也会遇到一些刻意的刁难。
——何谓幸臣?
乍然贵幸,无有资历而居高位!
这种事偶有发生,对刘弘的影响倒不算很大,朝臣会将其理解为皇帝正常的安插党羽,培养心腹。
可若是经常发生,就很可能让朝臣百官有一种错误的猜测:陛下这是对朝堂不满,想要全面撤换了?
届时,朝堂就将充斥着消极氛围,人人自危;严重一点,甚至可能会导致政府部门瘫痪!
——非暴力不合作,同样属于华夏古人的智慧范畴之内。
“田宗主大才,朕以为,当入仕为官,以效家国。”
“即入仕,田宗主当不便留有商籍。”
想不出个所以然,刘弘也只好将此事暂且放下,循序渐进——先让田兰把户籍改回农籍再说。
——即便如今成为了舆论所赞扬的‘孝子’,田兰也必须以农户的身份入仕!
若不然,汉家‘以农为本’的国策就将被动摇。
诚然,整个长安乃至于关中,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田氏是商贾,朝臣百官清楚,诸侯大臣清楚,身为皇帝的刘弘也同样清楚。
但为了规避‘可能动摇过本’的风险,还是尽量避免‘以商籍直接入仕为官’的事发生好一些。
对于刘弘的安排,田兰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早在粮价再次上涨之前,王忠就已经隐晦的向田兰透了风。
所以实际上,田兰今日能出现在未央宫,实际上就已经证明他同意了刘弘地安排。
虽然说,面对身为皇帝的刘弘,作为商人的田兰也没有别的选择···
“承蒙陛下知遇之恩,民纵万死,亦不足以报陛下恩之十一。”
“然民出身粗鄙贱业,不敢劳陛下赦民商籍···”
听闻田兰此言,刘弘下意识的稍皱起眉,就听田兰继而道:“臣粗鄙贱户,辛得陛下恩蒙,愿散尽家祡,以捐为郎,侍奉陛下左右,孝犬马之劳。”
“若民侥幸,立得些许功勋,陛下再赦民商籍以为恩赏便可。”
“民粗鄙,言语无礼,君前失仪,罪当万死···”
言罢,田兰便满是决然的叩首一拜,等候着命运的宣判。
看着匍匐于面前的声音,刘弘呆愣许久,终是未能缓过劲儿来···
——这特么!就是被评价为浑身恶疮,脚底流脓,一心只知道驱逐利益的商人?
这简直就是个大小长短正合适的官僚坯子!
且先不论政治手段,光凭这一手彩虹屁的手艺,田兰就能在后世的官场混的如鱼得水!
短短几句话,透露出的庞大信息量,更是让刘弘对眼前这个浓眉大眼,隐隐散发出一股锐意的青年大为感叹!
刘弘已经隐隐承诺将田兰从商籍挪入农籍,光此一桩,放在任何商人面前,都是绝对无法抵抗的诱惑!
——曾经的关中商界巨头安陵杜氏,直到家破人亡的那一刻,都没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农籍!
如此大的诱惑,田兰愣是眼皮都不眨一下,一句‘无颜消受’,等以后有了功劳再说的姿态,洒然放弃了!
试问什么才能让一个人类,抵制住无法拒绝的诱惑?
更大的诱惑!
田兰的后半句话,暗中透露出自己野心的同时,也隐隐展现出了他揣摩圣心的能力。
‘若立得些许功勋’,功勋是什么?
武勋!
田兰隐晦表达出自己‘商不商籍无所谓,我原以为陛下冲锋陷阵’且先不说;才见刘弘第一面,田兰就已经猜到了刘弘的志向:提兵北上,马踏草原!
——除了匈奴人的首级,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在此时的汉室被称之为‘功勋’。
田兰短短几句话,展露了自己得才能,坦白了自己的志向,赢得刘弘信任的同时,还拍足了马匹···
这种人放在后世,普遍会被冠以虚伪、狡诈等标签。
但屁股坐上皇位之后,再看这种官僚,那感受,刘弘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
——老板,这样的官僚再来一打!
如果三公九卿都是田兰这样的官僚,那官场自是不可避免的被歪风邪气给充斥;但要是基层管理都是田兰这样的人,那刘弘根本就不用了操心什么中央集权了!
——这样的人,当刀用再合适不过!
此时再看田兰,刘弘真是怎么看怎么喜欢;对于汉景帝喜欢酷吏的疑惑,也稍有了些共鸣。
——刀子好不好用先不说,他锋利啊···
哪怕有可能割伤自己,但还是让人忍不住扔下棍棒!
想到这里,刘弘也就下定了决心,不再为田兰入仕的名义而纠结。
“王忠,去禀告左相:长安田氏子栏,至诚至孝,可谓人杰;若此等纯孝之人都不得用,吾汉家谈何以孝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