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蒋国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开玩笑!上份工作年薪30万,这次猎头挖人,年薪最高不超过20万,工作强度还跟上份工作一样,他疯了才会答应!
刚被辞退,蒋国云认为凭自己的能力,找的新工作不应该比上份差。如果工作内容轻松,年收入25万,也不是不能考虑。
拒了这个猎头也不怕,他自认怎么也算是个人才,之后肯定还会接到其他猎头的电话。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再没有其他人找过他。
简历投出后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蒋国云这才慌了神。
公司要么倒闭,要么忙着裁员,哪还会继续往里招人?就职机会大大减少,多名技术人才争夺一个岗位,市场人才供给远大于企业需求,这才是经济寒冬。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科普:
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再加上读书不行,有些孩子决定出去打工,再不济拿援助补贴,总能活下去。
殊不知这么做这辈子才是真完了。没有高学历/专业技能,只能依靠出卖体力挣钱,时薪超低,未来注定走上父母的老路。
也有人创业做生意,强势逆袭,不过成功的几率太低。
**
精选评论
考证是真的有用,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我的领导,二三十岁的时候离婚失业,自己一个人带三四岁的女儿,现在也闯出一片天了。今年还打算考职业相关的法律专业继续深造,她都快五十岁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案例是鸡汤,是故事,听过就忘。对于想改变的人来说,或许能从中获得勇气。】
第二十六章 中年危机2
可惜蒋国云错判形势, 花了一星期才认清现实。
在这段日子里,他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焦躁。可是除了给自己增添压力,负面情绪对现状没有任何帮助。
事实上, 离职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新旧工作交接之间的真空期。
眼看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账户没有一分钱进账,支出却不计其数。
更要命的是, 一笔笔支出都是必要开支, 无法缩减, 这种焦虑感足以把人逼疯。
再加上蒋国云是家里的唯一收入来源,上要赡养老人, 下要养育子女, 肩上担子更重。他一失业, 一家老小的生活都会受影响。
也因此,拖的时间越久, 蒋国云越不知道怎么跟家人开口, 说出他已经失业的事实。他怕把实话说出口,会引发家庭地震。
爸妈身体向来不好。要是着急上火,急出毛病怎么办?
……
思来想去,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赶紧找到新工作。
想到这,蒋国云叹了口气,认命地掏出手机,搜索求职网站, 给各公司发送求职邮件。
**
晚上五点四十五刚过,蒋国云结束一天的枯等, 颓废往家走。
到家时,妻子朱秀华正在给大儿子喂饭。
儿子调皮捣蛋, 闹腾的很,吃了两口就嚷嚷着不吃。
朱秀华耐着性子哄他,“乖,把这碗饭吃完,晚上妈妈陪你玩遥控赛车。”
儿子眼睛一亮,得寸进尺,“我要出去玩!”
朱秀华不肯,“大晚上的,外面人多不安全,咱们就在家里玩。”
儿子还想讨价还价,朱秀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妹妹需要人照看,作为哥哥,你应该懂事一点。”
儿子考虑了好久,终于勉为其难答应下来。
好不容易把大儿子喂好,朱秀华让他先去房间自己玩,然后才有空给丈夫准备晚餐。
盛饭时,朱秀华话里话外透着股疲倦,“带孩子真累。以前跟顾客谈判,都没这么费劲。”
蒋国云假装不经意提起,“你要实在嫌累,回去上班也行。”
夫妻俩一起工作,一家老小不是全部指望他,他好歹能喘口气。就算一时失业,也不用那么焦虑。
“女儿才2岁,我怎么能扔下她回职场?”朱秀华没多想,只就事论事,“等到女儿3岁,进了幼儿园,倒是能考虑重新出去工作。”
蒋国云:“其实你不看着也没事,家里不还有我妈呢?”
“大宝1岁的时候交给她,我出去上班,结果呢?”朱秀华不乐意,“洗澡的时候没抱稳,磕了头,差点破相。”
“儿子留疤就算了,要是女儿也留疤,以后怎么办?”
蒋国云哑然。
妻子嫌父母带孩子带的不好,执意留在家里,陪孩子成长,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能说什么?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只能默默扒饭。
朱秀华感慨连连,“咱们做家长的,除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能盼什么?”
“现在辛苦是辛苦了点,不过一想到对孩子的未来有帮助,我就认为是值得的。”
“再撑一年,等到了明年,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到时候就轻松了!”
闻言,蒋国云第一个反应竟然是——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每年得交多少钱?
稍微算了算,他便心惊肉跳,倒吸一口冷气,面色差点没绷住。
朱秀华低头吃饭,完全不晓得丈夫心中是何等煎熬。
蒋国云神色复杂,忍了半天没忍住,憋出一句,“一个孩子挺好的,咱们当年为什么会想生两个?”
朱秀华以为丈夫记性差,忘了缘由,便一本正经提醒他,“不是你说一男一女,凑成个‘好’字?”
--
开玩笑!上份工作年薪30万,这次猎头挖人,年薪最高不超过20万,工作强度还跟上份工作一样,他疯了才会答应!
刚被辞退,蒋国云认为凭自己的能力,找的新工作不应该比上份差。如果工作内容轻松,年收入25万,也不是不能考虑。
拒了这个猎头也不怕,他自认怎么也算是个人才,之后肯定还会接到其他猎头的电话。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再没有其他人找过他。
简历投出后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蒋国云这才慌了神。
公司要么倒闭,要么忙着裁员,哪还会继续往里招人?就职机会大大减少,多名技术人才争夺一个岗位,市场人才供给远大于企业需求,这才是经济寒冬。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科普:
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再加上读书不行,有些孩子决定出去打工,再不济拿援助补贴,总能活下去。
殊不知这么做这辈子才是真完了。没有高学历/专业技能,只能依靠出卖体力挣钱,时薪超低,未来注定走上父母的老路。
也有人创业做生意,强势逆袭,不过成功的几率太低。
**
精选评论
考证是真的有用,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我的领导,二三十岁的时候离婚失业,自己一个人带三四岁的女儿,现在也闯出一片天了。今年还打算考职业相关的法律专业继续深造,她都快五十岁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案例是鸡汤,是故事,听过就忘。对于想改变的人来说,或许能从中获得勇气。】
第二十六章 中年危机2
可惜蒋国云错判形势, 花了一星期才认清现实。
在这段日子里,他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焦躁。可是除了给自己增添压力,负面情绪对现状没有任何帮助。
事实上, 离职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新旧工作交接之间的真空期。
眼看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账户没有一分钱进账,支出却不计其数。
更要命的是, 一笔笔支出都是必要开支, 无法缩减, 这种焦虑感足以把人逼疯。
再加上蒋国云是家里的唯一收入来源,上要赡养老人, 下要养育子女, 肩上担子更重。他一失业, 一家老小的生活都会受影响。
也因此,拖的时间越久, 蒋国云越不知道怎么跟家人开口, 说出他已经失业的事实。他怕把实话说出口,会引发家庭地震。
爸妈身体向来不好。要是着急上火,急出毛病怎么办?
……
思来想去,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赶紧找到新工作。
想到这,蒋国云叹了口气,认命地掏出手机,搜索求职网站, 给各公司发送求职邮件。
**
晚上五点四十五刚过,蒋国云结束一天的枯等, 颓废往家走。
到家时,妻子朱秀华正在给大儿子喂饭。
儿子调皮捣蛋, 闹腾的很,吃了两口就嚷嚷着不吃。
朱秀华耐着性子哄他,“乖,把这碗饭吃完,晚上妈妈陪你玩遥控赛车。”
儿子眼睛一亮,得寸进尺,“我要出去玩!”
朱秀华不肯,“大晚上的,外面人多不安全,咱们就在家里玩。”
儿子还想讨价还价,朱秀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妹妹需要人照看,作为哥哥,你应该懂事一点。”
儿子考虑了好久,终于勉为其难答应下来。
好不容易把大儿子喂好,朱秀华让他先去房间自己玩,然后才有空给丈夫准备晚餐。
盛饭时,朱秀华话里话外透着股疲倦,“带孩子真累。以前跟顾客谈判,都没这么费劲。”
蒋国云假装不经意提起,“你要实在嫌累,回去上班也行。”
夫妻俩一起工作,一家老小不是全部指望他,他好歹能喘口气。就算一时失业,也不用那么焦虑。
“女儿才2岁,我怎么能扔下她回职场?”朱秀华没多想,只就事论事,“等到女儿3岁,进了幼儿园,倒是能考虑重新出去工作。”
蒋国云:“其实你不看着也没事,家里不还有我妈呢?”
“大宝1岁的时候交给她,我出去上班,结果呢?”朱秀华不乐意,“洗澡的时候没抱稳,磕了头,差点破相。”
“儿子留疤就算了,要是女儿也留疤,以后怎么办?”
蒋国云哑然。
妻子嫌父母带孩子带的不好,执意留在家里,陪孩子成长,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能说什么?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只能默默扒饭。
朱秀华感慨连连,“咱们做家长的,除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能盼什么?”
“现在辛苦是辛苦了点,不过一想到对孩子的未来有帮助,我就认为是值得的。”
“再撑一年,等到了明年,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到时候就轻松了!”
闻言,蒋国云第一个反应竟然是——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每年得交多少钱?
稍微算了算,他便心惊肉跳,倒吸一口冷气,面色差点没绷住。
朱秀华低头吃饭,完全不晓得丈夫心中是何等煎熬。
蒋国云神色复杂,忍了半天没忍住,憋出一句,“一个孩子挺好的,咱们当年为什么会想生两个?”
朱秀华以为丈夫记性差,忘了缘由,便一本正经提醒他,“不是你说一男一女,凑成个‘好’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