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成片出来。
米国这边交给布雷特和安德烈,搞定发行、影院排片各种事情。
好莱坞和国内不同,相对于制片,发行才是最重要的存在,什么“八大”、“六大”牢牢掌握这一点。
而且他们的发行体系是建立于全世界的,收割票房的同时,还传播着美式文化和价值观。
全球每年70%以上乃至80%的票房都被好莱坞收割,就知道好莱坞的电影输出有多恐怖。
像南韩、东瀛,电影业已经崛起,也只能保住半壁江山,国内能保住一半票房已经被当做一种成就。
《战狼2》当初就抱着这样的使命,要不是下半年它爆一波,17年国产电影的份额根本拿不到50%。
没错,我们彪炳国内电影市场“崛起”,飙升几百亿份额容量,然而每年有一半都要被好莱坞拿走。
当然,因为中影华影牢牢把控发行渠道的关系,最终好莱坞能分走的票房是税后25%。
即使欧洲国家,一样只有被收割的份,英法德这种文化大国亦不例外,没有一个能逃脱好莱坞的镰刀。
相反,全球电影市场最难被攻略的,大概要属美帝的忠心走狗阿三了。
他们抵制一切外来电影,90%的电影市场份额都是自产自销,最喜欢看本国人民拍的电影。
强如好莱坞,一样水滴不入。
布雷特家族所掌控的波塞冬、安德烈家族所掌控的法克斯,都是八大影业公司之一。
这也是李子轩舍得花钱在他们身上的原因,人家有这种资源,值这个价。
哪怕本身不在影业部门,一样能调动部分资源。
当然,像安德烈这样的旁支,超过一定限度就调动不起来了,除非利益相关。
一部电影靠他们两家的部分力量发行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拿片子去游说其它发行商。
李子轩最先想到的就是和他有唱片合作的另外三家公司。
他们都是一方巨头,否则也没法撬动世界舞王艾迪詹纳跳槽,更没资格参与进来。
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电影产业,强不强不说,在这领域占块地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李子轩联系上他们,却一个二个连片子都没兴趣看。
不是说自己还在中国负责艾迪詹纳的专辑,就是说在各种忙。
像李子轩这样异想天开的人,他们当然不会陪着一起玩。
在国内拍了一部电影就幻想着进军好莱坞,简直是个笑话!
“算了吧,他们目光短浅,不用指望他们了。”
安德烈说道。
五大挖大西洋唱片墙角的公司,里面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像他和布雷特这样出身背后家族又年轻的只是例外。
本身就是不务正业,玩不到一块去。
这次陪着李子轩一起搞电影,没少被他们背后说三道四。
“我们去找别的发行商,在我们的地盘上,找个人一起发财还不容易?”
安德烈也不是受得了气的主,原本不太在意的,都无比用心起来。
这次一定要让他们瞧瞧,是自己不务正业,还是他们目光短浅?
“发行和影院这方面你们自己拿片去找人合作吧,我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回去负责国内那边。”
李子轩说道。
他暂时也没有要认识一下这些专业人士、扩展一下人脉的打算。
自己帮那几大唱片公司赚了那么多钱,他们都不搭理自己,更别说其他人,正眼都不会瞧他一下。
现在只能靠布雷特和安德烈出头去搞。
只要以后做出成绩来,自然有大把人挥舞着钞票自动找上门来。
“放心,这边交给我们吧,信不信我帮你找到10%的排片?”
剧本和成片的高度一致,让布雷特信心满满。
况且,中国那边的市场他们还是很抱有希望的。
只有他们身处中国,才能体会到李子轩的人气有多爆炸,有多少人为他痴狂!
加上有上一部电影的证明,相信很多人愿意为他掏一张电影票。
对于布雷特的膨胀,李子轩当然是不信的。
无论质量多好,终究只是一部小成本的小众电影,电影院脑子有坑才会把大量排片给他们。
后期靠口碑和票房逆袭,提升一下排片还有可能。
“岚姐,你是和我一起回国还是怎样?”
拥着郑岚,李子轩询问她的意见。
“算了,你自己回去吧,我帮你看着这边,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
郑岚说道。
既然已经开始,她比李子轩认真得多。
况且就算这次不成功,也可以为将来铺路。
她自己也可以增长一份见识和资历,这从来不是坏事。
国内那边,只要李子轩不搞鬼,相信他自己也应付得来。
来到米国这边,她不得不感慨双方市场的差距。
米国对文化产品的保护和尊重几乎是全方位的,没有购买,你不会有任何渠道看到电影、杂志、图书、音乐。
即使报纸和杂志的网络版内容也只能看到梗概,要看全文就必须订阅。
音乐更是这样,根本没有让你非法下载的地方,你只能买。
甚至很多电视节目也要付费,电视也不会有重播,播放的时候你看了就看了,看不到就没了。
除非家里有跟录设备,设定好录下哪个电视节目,回去才能看。
当然,与之相比的是这些文化产品价格的亲民。
同样是普通阶层,米国的收入是三四千美元,国内是三四千rmb。
米国这边,看场电影十美元左右,买张音乐专辑也就十多美元。
然而在国内,看一场电影要四五十块,买张音乐专辑也是四五十块。
算一算收入占比,就知道为什么消费不起。
更何况两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个人财富方面,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追赶的距离。
正是这样一个健全的体系,才能让文化产品全线收费,而国民又负担得起、轻松消费。
同时一切付费的习惯,也让他们保持了对文化产品的尊重和创作热情。
相对来说,国内在尊重版权上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想回归到健康的发展状态,不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话。
甚至没有阵痛,根本不可能改变。
ps:谁看美娱多一点,知道好莱坞dvd销售方面,制片商大概能拿到多少分成?查资料头疼。
米国这边交给布雷特和安德烈,搞定发行、影院排片各种事情。
好莱坞和国内不同,相对于制片,发行才是最重要的存在,什么“八大”、“六大”牢牢掌握这一点。
而且他们的发行体系是建立于全世界的,收割票房的同时,还传播着美式文化和价值观。
全球每年70%以上乃至80%的票房都被好莱坞收割,就知道好莱坞的电影输出有多恐怖。
像南韩、东瀛,电影业已经崛起,也只能保住半壁江山,国内能保住一半票房已经被当做一种成就。
《战狼2》当初就抱着这样的使命,要不是下半年它爆一波,17年国产电影的份额根本拿不到50%。
没错,我们彪炳国内电影市场“崛起”,飙升几百亿份额容量,然而每年有一半都要被好莱坞拿走。
当然,因为中影华影牢牢把控发行渠道的关系,最终好莱坞能分走的票房是税后25%。
即使欧洲国家,一样只有被收割的份,英法德这种文化大国亦不例外,没有一个能逃脱好莱坞的镰刀。
相反,全球电影市场最难被攻略的,大概要属美帝的忠心走狗阿三了。
他们抵制一切外来电影,90%的电影市场份额都是自产自销,最喜欢看本国人民拍的电影。
强如好莱坞,一样水滴不入。
布雷特家族所掌控的波塞冬、安德烈家族所掌控的法克斯,都是八大影业公司之一。
这也是李子轩舍得花钱在他们身上的原因,人家有这种资源,值这个价。
哪怕本身不在影业部门,一样能调动部分资源。
当然,像安德烈这样的旁支,超过一定限度就调动不起来了,除非利益相关。
一部电影靠他们两家的部分力量发行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拿片子去游说其它发行商。
李子轩最先想到的就是和他有唱片合作的另外三家公司。
他们都是一方巨头,否则也没法撬动世界舞王艾迪詹纳跳槽,更没资格参与进来。
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电影产业,强不强不说,在这领域占块地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李子轩联系上他们,却一个二个连片子都没兴趣看。
不是说自己还在中国负责艾迪詹纳的专辑,就是说在各种忙。
像李子轩这样异想天开的人,他们当然不会陪着一起玩。
在国内拍了一部电影就幻想着进军好莱坞,简直是个笑话!
“算了吧,他们目光短浅,不用指望他们了。”
安德烈说道。
五大挖大西洋唱片墙角的公司,里面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像他和布雷特这样出身背后家族又年轻的只是例外。
本身就是不务正业,玩不到一块去。
这次陪着李子轩一起搞电影,没少被他们背后说三道四。
“我们去找别的发行商,在我们的地盘上,找个人一起发财还不容易?”
安德烈也不是受得了气的主,原本不太在意的,都无比用心起来。
这次一定要让他们瞧瞧,是自己不务正业,还是他们目光短浅?
“发行和影院这方面你们自己拿片去找人合作吧,我也帮不上什么忙,我回去负责国内那边。”
李子轩说道。
他暂时也没有要认识一下这些专业人士、扩展一下人脉的打算。
自己帮那几大唱片公司赚了那么多钱,他们都不搭理自己,更别说其他人,正眼都不会瞧他一下。
现在只能靠布雷特和安德烈出头去搞。
只要以后做出成绩来,自然有大把人挥舞着钞票自动找上门来。
“放心,这边交给我们吧,信不信我帮你找到10%的排片?”
剧本和成片的高度一致,让布雷特信心满满。
况且,中国那边的市场他们还是很抱有希望的。
只有他们身处中国,才能体会到李子轩的人气有多爆炸,有多少人为他痴狂!
加上有上一部电影的证明,相信很多人愿意为他掏一张电影票。
对于布雷特的膨胀,李子轩当然是不信的。
无论质量多好,终究只是一部小成本的小众电影,电影院脑子有坑才会把大量排片给他们。
后期靠口碑和票房逆袭,提升一下排片还有可能。
“岚姐,你是和我一起回国还是怎样?”
拥着郑岚,李子轩询问她的意见。
“算了,你自己回去吧,我帮你看着这边,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
郑岚说道。
既然已经开始,她比李子轩认真得多。
况且就算这次不成功,也可以为将来铺路。
她自己也可以增长一份见识和资历,这从来不是坏事。
国内那边,只要李子轩不搞鬼,相信他自己也应付得来。
来到米国这边,她不得不感慨双方市场的差距。
米国对文化产品的保护和尊重几乎是全方位的,没有购买,你不会有任何渠道看到电影、杂志、图书、音乐。
即使报纸和杂志的网络版内容也只能看到梗概,要看全文就必须订阅。
音乐更是这样,根本没有让你非法下载的地方,你只能买。
甚至很多电视节目也要付费,电视也不会有重播,播放的时候你看了就看了,看不到就没了。
除非家里有跟录设备,设定好录下哪个电视节目,回去才能看。
当然,与之相比的是这些文化产品价格的亲民。
同样是普通阶层,米国的收入是三四千美元,国内是三四千rmb。
米国这边,看场电影十美元左右,买张音乐专辑也就十多美元。
然而在国内,看一场电影要四五十块,买张音乐专辑也是四五十块。
算一算收入占比,就知道为什么消费不起。
更何况两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个人财富方面,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追赶的距离。
正是这样一个健全的体系,才能让文化产品全线收费,而国民又负担得起、轻松消费。
同时一切付费的习惯,也让他们保持了对文化产品的尊重和创作热情。
相对来说,国内在尊重版权上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想回归到健康的发展状态,不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话。
甚至没有阵痛,根本不可能改变。
ps:谁看美娱多一点,知道好莱坞dvd销售方面,制片商大概能拿到多少分成?查资料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