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靖史》将江源这番话录入其中,少年此时还不知道,他这番话成了历代史学家必须研究的对象。英国公江源投奔靖武帝司徒晟这么大的事必须大啊,作为明君与忠臣的典范,一世君臣相得,当然要仔细研读才行。
江源一番话彻底消除了司徒晟的顾虑,他知道江源起于微末,而今也刚刚崭露头角,不为人看重,现如今投奔自己必是真心。既然得了这位谋主,自然要问策,和所有古代欲成大事者一样,他也问道:“先生有何教我?”
江源自是早有准备,“源有三策献于殿下。”他没说策略,倒是先问道:“殿下为何欲登绝顶?”你为什么要当皇帝啊?
司徒晟被这问题说的一愣,总不能说我不去当就得死吧。不上则下,不荣则辱,不升则死,这话和自己人说说还行,可也不能算正式的理由啊。
江源一笑,所以说古人虽然也聪明,但到底眼光容易局限。现代人都知道,你想竞聘岗位,必须把你的执政策略白话一下,没有具体的方式方法拿什么来忽悠下面的人选你陪你玩啊。当个小班长你还得说一下下一步打算在班里搞什么活动如何提升大家的学习成绩呢,更何况当皇上。
“现而今天下臣服,各守礼仪,太子占嫡,大皇子占长,无有失德之处,为何逆圣上之意而就殿下之心呢?前燕何以二世而亡?燕二世弑父杀兄夺位,失德于天下也,公欲效仿乎?”想要登临绝顶必须有个必须是你的理由,所谓舍我其谁就是这个道理。要是没你他也行,那就不是道理了。
“臣下第一策便是收心之策(江源心内暗笑,其实应该叫做洗脑之策)。”江源说道:“我朝虽天下臣服但依然有所隐忧,此忧外在于北蛮贼虏,内在于世族勋贵。北蛮劫掠我百姓,践踏我国土,逼高皇帝签下城下之盟,此奇耻大辱,若不报仇天理难容,此仇此恨更甚于杀父之仇。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杀父之仇当如此,何况国仇?世族勋贵吞并土地,倾轧百姓,于国不能安邦,危乱之时投敌卖主,于下不能安民,欺凌黔首侵占民田,不交赋税勾结地方,早晚成心腹之患。我闻听金陵有个护官符,道是金陵有四大家族,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扶持遮饰,俱有照应。若是巴结这四家便能保住官职,若是得罪了他们便要丢官去职,脑袋不保……”
听到这里,司徒晟大怒,不由拍案而起,“竟有这般大胆之徒,可是嫌大靖的刀不利吗?都是哪四家?!”
江源说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是那荣国府、宁国府。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说保龄侯史家(此时老保龄侯还没死,也就没有忠靖侯神马事了)。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此是紫薇舍人之后的薛家。”
“那薛家不过是个皇商,竟也敢勾结地方?”司徒晟怒火旺盛。
“这还只是金陵一地,那贾、史、王、薛也不过是些才崛起几十年的勋贵罢了,在勋贵中都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人家,竟可以做出如此之事,更何况杨家、楚家这等世家大族?他们之中为非作歹,祸害地方的大有人在,若不加以惩处,早晚必成祸害!”
看到司徒晟同意他的观点,江源才说道:“正因此除了殿下,其他四人皆不可为君,否则天下不保,社稷倾颓,大靖有翻覆之险。”
司徒晟言道:“喔,何以见得?”
作者有话要说: 没什么变化,就把策略的名字改了改,发现名字好像和十几年前看过的小说有点类似……我去,这种一看到跳崖就说模仿神雕侠侣,一看到献策就说模仿诸葛亮的日子实在受不了,中心思想都不一样就被扣帽子,干脆改了完了……反正就只有名字相似……
谁再说献策等同于一代军师就直接右手边X,正式拜见主公或者自荐的时候不献策还算得上谋士吗……
本日三更
各种花式打滚撒娇,求评论,要评论嘛~
阴笑,谁在潜水就戳氧气管!
☆、第十章 辅明主江源吐心意 道奇谋状元说妙计
江源听问,回答道:“先说外敌,正因为北蛮威胁天下,所以太子、五皇子绝不可称帝。太子仰慕敌国,若太子登基,岂不献国于敌寇?若其为帝,恐怕天下之人都要披发左衽,再无华夏矣。此非亡靖朝,而是亡天下,毁我千年文明,万世基业!五皇子虚名无实,纸上谈兵,内不能保民,外不能逐寇,若其登基,一旦刀兵四起,华夏之人尽成两脚之羊,任人宰割。”
“再说内患,世家勋贵虽也有良善之辈,不过杯水车薪,大皇子、四皇子若是登基,世家勋贵必然煊赫一时,此从龙之功,以何封赏?毕高官厚禄之!其未有高官厚禄之时便危害地方,扰乱法律,若掌有权势,天下何处是净土?”
司徒晟点了点头,“果然如此。”
既然这几位不行,那么就得拿出司徒晟一定能行的理由了,也就是弄出个执政理念给他,以这个思路来忽悠贤能之士。你别说这不管用,当初“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口号忽悠了多少老百姓陪着李闯颠覆了大明江山啊。
“攘外必先安内,殿下只要做到三点则天下归附,群贤毕至。”江源决定拿出古代最大杀器,见司徒晟凝神细听,少年说道:“殿下须知,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燕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群雄并起,何以高祖而取天下?乃因为高祖出身疾苦,知晓民情,改燕之酷刑,轻徭薄赋以安众民。是以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百姓闻听高祖到来,争相开城迎接,这才统一天下。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皇子得其勋贵,太子得其正统,四皇子得其世族,五皇子得其名士,殿下得民心则以一敌四必可胜之!”
“如何得尽民心?”司徒晟急切问道,他放粮的时候已经见识过民心向背的力量,怎会不想收民心为己用?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可谓收拢民心的大杀器。
在古代想要打土豪分田地是不太可能了,要是真闹出李闯那样天下都得倒个个儿,所以不能这么玩,永不加赋这招好用得多。怎么解释呢?古代有赋,也有税,两个是不同的概念,这里的赋指的是人头税,就是每新添一个人丁就要交的钱,就算这家死了一个男人,又出生了一个男丁也不是一加一减就不交钱了的,而是还得交这个新出生的男孩的钱,要知道古代夭折率高的吓人,就算这孩子出生才两天就挂了还是得交钱,父母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赋,所以古代隐瞒人口成了常态。这些隐瞒的人口不是辗转成了豪富家的奴才,便是成为痞子无赖扰乱地方安宁,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一个永不加赋就可以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些人口也就可以用于经济建设增加国家GDP了。
而且这个人头税本来就是收来给皇家盖园林,盖房子的,跟百官神马关系都没有,提出这个口号根本就不用担心百官反弹。至于皇室成员,那几个皇室成员都在和你争天下呢,你管他们想什么。要赚钱修房子江源自有妙计,根本用不着杀鸡取卵的人头税,所以此策非常可行。
司徒晟理解速度相当之快,立刻点头表示明白。“不是说还有两事吗?”
“得了百姓之心,还要得到忠臣良将之心。得其心必须善于纳谏,广开言路,需做到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很多人之所以知道唐太宗就是因为这段话了,当年他立了魏征这么个牌坊,让人夸明君夸了一辈子,不管能不能做到,这是相当有用的一句口号,只要喊出去,绝对能招揽到人。
“最后一事话糙理不糙,就是……”江源目光森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大皇子之所以能与太子抗衡靠的就是知兵,若主公可以获得一部分军队,那么胜算大增。”这才是图穷匕首见呢,这一招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玄武门事变还是靖难成功,靠的不是民心,不是正统,他娘的靠的就是老子手里有兵!只要有兵就有一战之力,就还有翻身之时,所以这一条是重中之重。“此三点便是我的收心之策。”
江源心道,有着三条口号进行洗脑,何愁天下万民不归心司徒晟呢?
司徒晟亲自斟满茶杯放在江源面前,少年也没有放肆,既然主从已定,还是不要僭越的好,所以也提壶给司徒晟倒满茶杯敬献于前。
“第二策,名为除敌策。”阳谋完了,开始上阴谋,少年缓缓道来,“就算收服天下万民之心,帝王之位依然取决于圣上心意。四位皇子意图夺嫡,每日里奉迎圣上,但在臣来看这四人各有弱点,只要各个击破使其失了圣心,便不足为虑。”
“太子一方,太子本身便是弱点。”
此话一出,司徒晟点了点头。首辅冯鳌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可架不住有一个相当不省心的太子,太子完全不听他的劝解还总是闹出点儿事来,就算冯鳌有通天彻地只能也没办法,更何况冯鳌不是神仙。
江源翻出四只茶杯,倒扣在桌子上,指着第一只茶杯说道:“太子地位稳固是因为未失德于天下,若太子犯错为众臣所知,其余三位皇子必然连成一党,将其拖下,所以太子不足为虑,乃是第一个出局之人。”第一只茶杯被推走。
“四皇子背后是世族,看似力量强大,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朝扶植勋贵便是为了压下世族,高皇帝旧事今上不可能遗忘。这位四皇子本就是皇上留给太子的磨刀石!太子一旦露出破绽,四皇子必定将其拉下来,那么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磨刀石竟然将主人心爱的刀都磨断了,又怎么会有好下场?我观之,圣上自身便放不过这位四皇子,不用殿下出手,他早失圣心而不自知,必是第二个出局者。”第二只茶杯又被推走。
“五皇子才名远播,可华而不实。臣说过,他一触即败,进而衰颓。所以欲要取之,必先予之。不做不错,做了才会出错。可寻机会令五皇子做一差事,五皇子不是有担当之人,一旦做错必作掩饰,然而越掩饰越会出更大的错,这般错上加错一旦为圣上所知,这位五皇子必定当庭狡辩死不认账,却不知如此更失圣心,到时候五皇子便不足为虑了。”第三只茶杯推走……
江源指了指最后一只茶杯,“这位大皇子最是麻烦。太子倒下,大皇子便占了正统,我朝以军功为上,文臣都以佩戴刀剑为美,大皇子占据知兵的名头不是那么容易推倒的。勋贵们虽然小辫子一堆,但偏偏有圣上护着,殿下上次查库银案,天下皆知为四王所为,但圣上却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没伤其分毫。圣上之意是为了以其制衡世家,但如此下来必然成尾大不掉之势,不过现如今也没什么好办法能够越过世家去寻大皇子的麻烦。这位大皇子本身又没有什么罪过,好大喜功嚣张跋扈说是错处就是错处,说不是也就不是,所以才说他最不好对付。”
好大喜功就算错处,那汉武帝、乾隆皇帝都可以被千刀万剐了……千秋历史好大喜功都算错处的皇帝就一个隋炀帝,还是他自己作死作出来的,否则打高丽失败的皇帝多了,哪里差他一个?我国统治者在征讨高丽的战争中唯一取得大规模绝对性胜利的就一个满清,其他无论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都被那边寒冷的天气弄得虎头蛇尾……
“那怎么办?”司徒晟问道。这句话也是当权者最喜欢问的问题,“如之奈何”啊。
“要想击败大皇子必须让他自己犯错,否则殿下圣宠不如大皇子,母族不如大皇子,正统不如大皇子,难以翻身啊。”江源目光闪亮,“对付大皇子须得双管齐下,第一便是要施以欲擒故纵之计。主公可读过《春秋》《左传》?”见司徒晟点头,便说道:“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就是郑庄公,段就是他弟弟叔段。郑庄公当了国君以后他老妈武姜很不服气,因为武姜喜欢小儿子叔段,想让小儿子当国君,于是她就策划想实施政变。武姜先是逼郑庄公把军事重镇划出来给叔段做封地。群臣都不同意,可郑庄公却给了叔段。叔段开始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群臣又开始反对,郑庄公却说还得等等。不久,叔段又占据了郑国的两个城镇,臣子们忍无可忍了,郑庄公还说不用管他。结果不久之后时机成熟,郑庄公谎称要去洛阳朝见周天子,武姜以为郑庄公离开了郑国,就给叔段送信让他攻打郑国都城夺取王位,结果叔段才出兵没多久就被早有准备的郑庄公包了饺子,打得全军覆没。叔段四处逃窜,先是逃到了鄢,结果郑庄公也攻打鄢,最后他只得逃到了共国,再也没能回到郑国。
这个故事很好理解,计策也很容易,简单来说就是“惯着他”。示敌以弱,暂时退缩,让大皇子麻痹大意,使他得意忘形露出破绽。大皇子的性子好吹嘘,俗称好大喜功,这种性子没人惯着他还好,越惯着他越上脸,到得极点自然就让老皇帝受不了了。
“第二,要在大皇子的阵营制造矛盾,增添其与党羽之间的摩擦,最好能使之反目成仇。具体的方法臣已经有了大概的想法,只待以后慢慢实施。”最后一个茶杯被推走,第二策除敌策也完成了。
前两策万分精彩,这也让司徒晟期待起这第三策,不知江源能想出什么主意。
“第三策,叫做去枝繁叶之策。”
这一策听得司徒晟一怔,“江先生,这作何讲?”
江源说道:“第一策收心之策中虚心纳谏只能招纳人才,可不能断绝其他人招纳人才,臣这去枝繁叶之策可以做到彼消我长,毁敌势力于无形。第一策招揽人心,拉拢中立之人,第二策断其主干,令其自毁长城,第三策也到了去其枝脉的时候了。”其实就是损人利己之事,不过却不是坏事,而是有益于天下的好事。
司徒晟理解了一下彼消我长的意思,难道江先生要亲自去挖四位皇子的墙脚?
江源可不擅长挖墙脚,他说道:“殿下定是知晓工部左侍郎方越进献耧车翻车之事。”
此事司徒晟自然知晓,他还知道这耧车翻车都是江源的主意,方越不过是得了图纸照做罢了。
“未敢禀报殿下,臣之老师沈先生虽是学贯儒法,但臣年少时对墨家格物之术也有所涉猎。”儒家法家甚至道家是好盆友,有事好商量,可墨家可是死敌中的死敌,现如今不少大学问家都是绝对不许门下看墨家的书的,不过司徒晟倒是不介意。他本身有没有具体的门派,哪个好用就用哪个,墨家学了就学了,好用就行。
“臣闲时无聊,研究出一新的印刷之法,可称之为活字印刷法。可解约时间用料,快速制版印书。如用此法,印制书籍所耗时间金钱都有下降,必能使书价下降,此法可惠及天下读书之人,又能使贫困学子有钱读书明理,殿下握有此法便能尽收天下读书人之心。此消彼长,读书之人多了,世家和勋贵那些文人便不是必须的了,科举之时必然寒士上榜更多。世家勋贵为了阻止此事,必然会扰乱印书,到时候便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必然使得其势力大减。”
难得穿越一把,不弄出个活字印刷什么的,岂不是白当穿越者了!
作者有话要说: 接着改了策略名,被人误解个一次两次三次就够了,干脆改名就完事了……
第二更,继续霹雳无敌劈叉式求评论,嘛,你们至少让我知道我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嘛……现在完全没底……
☆、第十一章 凌云志状元越险阻 编身世少年翻史书
“此是惠及文臣之法,先生可有收拢武将之法?”司徒晟问道。
江源一番话彻底消除了司徒晟的顾虑,他知道江源起于微末,而今也刚刚崭露头角,不为人看重,现如今投奔自己必是真心。既然得了这位谋主,自然要问策,和所有古代欲成大事者一样,他也问道:“先生有何教我?”
江源自是早有准备,“源有三策献于殿下。”他没说策略,倒是先问道:“殿下为何欲登绝顶?”你为什么要当皇帝啊?
司徒晟被这问题说的一愣,总不能说我不去当就得死吧。不上则下,不荣则辱,不升则死,这话和自己人说说还行,可也不能算正式的理由啊。
江源一笑,所以说古人虽然也聪明,但到底眼光容易局限。现代人都知道,你想竞聘岗位,必须把你的执政策略白话一下,没有具体的方式方法拿什么来忽悠下面的人选你陪你玩啊。当个小班长你还得说一下下一步打算在班里搞什么活动如何提升大家的学习成绩呢,更何况当皇上。
“现而今天下臣服,各守礼仪,太子占嫡,大皇子占长,无有失德之处,为何逆圣上之意而就殿下之心呢?前燕何以二世而亡?燕二世弑父杀兄夺位,失德于天下也,公欲效仿乎?”想要登临绝顶必须有个必须是你的理由,所谓舍我其谁就是这个道理。要是没你他也行,那就不是道理了。
“臣下第一策便是收心之策(江源心内暗笑,其实应该叫做洗脑之策)。”江源说道:“我朝虽天下臣服但依然有所隐忧,此忧外在于北蛮贼虏,内在于世族勋贵。北蛮劫掠我百姓,践踏我国土,逼高皇帝签下城下之盟,此奇耻大辱,若不报仇天理难容,此仇此恨更甚于杀父之仇。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杀父之仇当如此,何况国仇?世族勋贵吞并土地,倾轧百姓,于国不能安邦,危乱之时投敌卖主,于下不能安民,欺凌黔首侵占民田,不交赋税勾结地方,早晚成心腹之患。我闻听金陵有个护官符,道是金陵有四大家族,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扶持遮饰,俱有照应。若是巴结这四家便能保住官职,若是得罪了他们便要丢官去职,脑袋不保……”
听到这里,司徒晟大怒,不由拍案而起,“竟有这般大胆之徒,可是嫌大靖的刀不利吗?都是哪四家?!”
江源说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是那荣国府、宁国府。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说保龄侯史家(此时老保龄侯还没死,也就没有忠靖侯神马事了)。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此是紫薇舍人之后的薛家。”
“那薛家不过是个皇商,竟也敢勾结地方?”司徒晟怒火旺盛。
“这还只是金陵一地,那贾、史、王、薛也不过是些才崛起几十年的勋贵罢了,在勋贵中都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人家,竟可以做出如此之事,更何况杨家、楚家这等世家大族?他们之中为非作歹,祸害地方的大有人在,若不加以惩处,早晚必成祸害!”
看到司徒晟同意他的观点,江源才说道:“正因此除了殿下,其他四人皆不可为君,否则天下不保,社稷倾颓,大靖有翻覆之险。”
司徒晟言道:“喔,何以见得?”
作者有话要说: 没什么变化,就把策略的名字改了改,发现名字好像和十几年前看过的小说有点类似……我去,这种一看到跳崖就说模仿神雕侠侣,一看到献策就说模仿诸葛亮的日子实在受不了,中心思想都不一样就被扣帽子,干脆改了完了……反正就只有名字相似……
谁再说献策等同于一代军师就直接右手边X,正式拜见主公或者自荐的时候不献策还算得上谋士吗……
本日三更
各种花式打滚撒娇,求评论,要评论嘛~
阴笑,谁在潜水就戳氧气管!
☆、第十章 辅明主江源吐心意 道奇谋状元说妙计
江源听问,回答道:“先说外敌,正因为北蛮威胁天下,所以太子、五皇子绝不可称帝。太子仰慕敌国,若太子登基,岂不献国于敌寇?若其为帝,恐怕天下之人都要披发左衽,再无华夏矣。此非亡靖朝,而是亡天下,毁我千年文明,万世基业!五皇子虚名无实,纸上谈兵,内不能保民,外不能逐寇,若其登基,一旦刀兵四起,华夏之人尽成两脚之羊,任人宰割。”
“再说内患,世家勋贵虽也有良善之辈,不过杯水车薪,大皇子、四皇子若是登基,世家勋贵必然煊赫一时,此从龙之功,以何封赏?毕高官厚禄之!其未有高官厚禄之时便危害地方,扰乱法律,若掌有权势,天下何处是净土?”
司徒晟点了点头,“果然如此。”
既然这几位不行,那么就得拿出司徒晟一定能行的理由了,也就是弄出个执政理念给他,以这个思路来忽悠贤能之士。你别说这不管用,当初“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口号忽悠了多少老百姓陪着李闯颠覆了大明江山啊。
“攘外必先安内,殿下只要做到三点则天下归附,群贤毕至。”江源决定拿出古代最大杀器,见司徒晟凝神细听,少年说道:“殿下须知,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燕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群雄并起,何以高祖而取天下?乃因为高祖出身疾苦,知晓民情,改燕之酷刑,轻徭薄赋以安众民。是以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百姓闻听高祖到来,争相开城迎接,这才统一天下。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皇子得其勋贵,太子得其正统,四皇子得其世族,五皇子得其名士,殿下得民心则以一敌四必可胜之!”
“如何得尽民心?”司徒晟急切问道,他放粮的时候已经见识过民心向背的力量,怎会不想收民心为己用?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可谓收拢民心的大杀器。
在古代想要打土豪分田地是不太可能了,要是真闹出李闯那样天下都得倒个个儿,所以不能这么玩,永不加赋这招好用得多。怎么解释呢?古代有赋,也有税,两个是不同的概念,这里的赋指的是人头税,就是每新添一个人丁就要交的钱,就算这家死了一个男人,又出生了一个男丁也不是一加一减就不交钱了的,而是还得交这个新出生的男孩的钱,要知道古代夭折率高的吓人,就算这孩子出生才两天就挂了还是得交钱,父母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赋,所以古代隐瞒人口成了常态。这些隐瞒的人口不是辗转成了豪富家的奴才,便是成为痞子无赖扰乱地方安宁,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一个永不加赋就可以完全的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些人口也就可以用于经济建设增加国家GDP了。
而且这个人头税本来就是收来给皇家盖园林,盖房子的,跟百官神马关系都没有,提出这个口号根本就不用担心百官反弹。至于皇室成员,那几个皇室成员都在和你争天下呢,你管他们想什么。要赚钱修房子江源自有妙计,根本用不着杀鸡取卵的人头税,所以此策非常可行。
司徒晟理解速度相当之快,立刻点头表示明白。“不是说还有两事吗?”
“得了百姓之心,还要得到忠臣良将之心。得其心必须善于纳谏,广开言路,需做到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很多人之所以知道唐太宗就是因为这段话了,当年他立了魏征这么个牌坊,让人夸明君夸了一辈子,不管能不能做到,这是相当有用的一句口号,只要喊出去,绝对能招揽到人。
“最后一事话糙理不糙,就是……”江源目光森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大皇子之所以能与太子抗衡靠的就是知兵,若主公可以获得一部分军队,那么胜算大增。”这才是图穷匕首见呢,这一招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玄武门事变还是靖难成功,靠的不是民心,不是正统,他娘的靠的就是老子手里有兵!只要有兵就有一战之力,就还有翻身之时,所以这一条是重中之重。“此三点便是我的收心之策。”
江源心道,有着三条口号进行洗脑,何愁天下万民不归心司徒晟呢?
司徒晟亲自斟满茶杯放在江源面前,少年也没有放肆,既然主从已定,还是不要僭越的好,所以也提壶给司徒晟倒满茶杯敬献于前。
“第二策,名为除敌策。”阳谋完了,开始上阴谋,少年缓缓道来,“就算收服天下万民之心,帝王之位依然取决于圣上心意。四位皇子意图夺嫡,每日里奉迎圣上,但在臣来看这四人各有弱点,只要各个击破使其失了圣心,便不足为虑。”
“太子一方,太子本身便是弱点。”
此话一出,司徒晟点了点头。首辅冯鳌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可架不住有一个相当不省心的太子,太子完全不听他的劝解还总是闹出点儿事来,就算冯鳌有通天彻地只能也没办法,更何况冯鳌不是神仙。
江源翻出四只茶杯,倒扣在桌子上,指着第一只茶杯说道:“太子地位稳固是因为未失德于天下,若太子犯错为众臣所知,其余三位皇子必然连成一党,将其拖下,所以太子不足为虑,乃是第一个出局之人。”第一只茶杯被推走。
“四皇子背后是世族,看似力量强大,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朝扶植勋贵便是为了压下世族,高皇帝旧事今上不可能遗忘。这位四皇子本就是皇上留给太子的磨刀石!太子一旦露出破绽,四皇子必定将其拉下来,那么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磨刀石竟然将主人心爱的刀都磨断了,又怎么会有好下场?我观之,圣上自身便放不过这位四皇子,不用殿下出手,他早失圣心而不自知,必是第二个出局者。”第二只茶杯又被推走。
“五皇子才名远播,可华而不实。臣说过,他一触即败,进而衰颓。所以欲要取之,必先予之。不做不错,做了才会出错。可寻机会令五皇子做一差事,五皇子不是有担当之人,一旦做错必作掩饰,然而越掩饰越会出更大的错,这般错上加错一旦为圣上所知,这位五皇子必定当庭狡辩死不认账,却不知如此更失圣心,到时候五皇子便不足为虑了。”第三只茶杯推走……
江源指了指最后一只茶杯,“这位大皇子最是麻烦。太子倒下,大皇子便占了正统,我朝以军功为上,文臣都以佩戴刀剑为美,大皇子占据知兵的名头不是那么容易推倒的。勋贵们虽然小辫子一堆,但偏偏有圣上护着,殿下上次查库银案,天下皆知为四王所为,但圣上却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没伤其分毫。圣上之意是为了以其制衡世家,但如此下来必然成尾大不掉之势,不过现如今也没什么好办法能够越过世家去寻大皇子的麻烦。这位大皇子本身又没有什么罪过,好大喜功嚣张跋扈说是错处就是错处,说不是也就不是,所以才说他最不好对付。”
好大喜功就算错处,那汉武帝、乾隆皇帝都可以被千刀万剐了……千秋历史好大喜功都算错处的皇帝就一个隋炀帝,还是他自己作死作出来的,否则打高丽失败的皇帝多了,哪里差他一个?我国统治者在征讨高丽的战争中唯一取得大规模绝对性胜利的就一个满清,其他无论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都被那边寒冷的天气弄得虎头蛇尾……
“那怎么办?”司徒晟问道。这句话也是当权者最喜欢问的问题,“如之奈何”啊。
“要想击败大皇子必须让他自己犯错,否则殿下圣宠不如大皇子,母族不如大皇子,正统不如大皇子,难以翻身啊。”江源目光闪亮,“对付大皇子须得双管齐下,第一便是要施以欲擒故纵之计。主公可读过《春秋》《左传》?”见司徒晟点头,便说道:“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就是郑庄公,段就是他弟弟叔段。郑庄公当了国君以后他老妈武姜很不服气,因为武姜喜欢小儿子叔段,想让小儿子当国君,于是她就策划想实施政变。武姜先是逼郑庄公把军事重镇划出来给叔段做封地。群臣都不同意,可郑庄公却给了叔段。叔段开始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群臣又开始反对,郑庄公却说还得等等。不久,叔段又占据了郑国的两个城镇,臣子们忍无可忍了,郑庄公还说不用管他。结果不久之后时机成熟,郑庄公谎称要去洛阳朝见周天子,武姜以为郑庄公离开了郑国,就给叔段送信让他攻打郑国都城夺取王位,结果叔段才出兵没多久就被早有准备的郑庄公包了饺子,打得全军覆没。叔段四处逃窜,先是逃到了鄢,结果郑庄公也攻打鄢,最后他只得逃到了共国,再也没能回到郑国。
这个故事很好理解,计策也很容易,简单来说就是“惯着他”。示敌以弱,暂时退缩,让大皇子麻痹大意,使他得意忘形露出破绽。大皇子的性子好吹嘘,俗称好大喜功,这种性子没人惯着他还好,越惯着他越上脸,到得极点自然就让老皇帝受不了了。
“第二,要在大皇子的阵营制造矛盾,增添其与党羽之间的摩擦,最好能使之反目成仇。具体的方法臣已经有了大概的想法,只待以后慢慢实施。”最后一个茶杯被推走,第二策除敌策也完成了。
前两策万分精彩,这也让司徒晟期待起这第三策,不知江源能想出什么主意。
“第三策,叫做去枝繁叶之策。”
这一策听得司徒晟一怔,“江先生,这作何讲?”
江源说道:“第一策收心之策中虚心纳谏只能招纳人才,可不能断绝其他人招纳人才,臣这去枝繁叶之策可以做到彼消我长,毁敌势力于无形。第一策招揽人心,拉拢中立之人,第二策断其主干,令其自毁长城,第三策也到了去其枝脉的时候了。”其实就是损人利己之事,不过却不是坏事,而是有益于天下的好事。
司徒晟理解了一下彼消我长的意思,难道江先生要亲自去挖四位皇子的墙脚?
江源可不擅长挖墙脚,他说道:“殿下定是知晓工部左侍郎方越进献耧车翻车之事。”
此事司徒晟自然知晓,他还知道这耧车翻车都是江源的主意,方越不过是得了图纸照做罢了。
“未敢禀报殿下,臣之老师沈先生虽是学贯儒法,但臣年少时对墨家格物之术也有所涉猎。”儒家法家甚至道家是好盆友,有事好商量,可墨家可是死敌中的死敌,现如今不少大学问家都是绝对不许门下看墨家的书的,不过司徒晟倒是不介意。他本身有没有具体的门派,哪个好用就用哪个,墨家学了就学了,好用就行。
“臣闲时无聊,研究出一新的印刷之法,可称之为活字印刷法。可解约时间用料,快速制版印书。如用此法,印制书籍所耗时间金钱都有下降,必能使书价下降,此法可惠及天下读书之人,又能使贫困学子有钱读书明理,殿下握有此法便能尽收天下读书人之心。此消彼长,读书之人多了,世家和勋贵那些文人便不是必须的了,科举之时必然寒士上榜更多。世家勋贵为了阻止此事,必然会扰乱印书,到时候便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必然使得其势力大减。”
难得穿越一把,不弄出个活字印刷什么的,岂不是白当穿越者了!
作者有话要说: 接着改了策略名,被人误解个一次两次三次就够了,干脆改名就完事了……
第二更,继续霹雳无敌劈叉式求评论,嘛,你们至少让我知道我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嘛……现在完全没底……
☆、第十一章 凌云志状元越险阻 编身世少年翻史书
“此是惠及文臣之法,先生可有收拢武将之法?”司徒晟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