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人们的议论就知道,投递行招人根本就不用犯愁。不但不用犯愁,而且上赶着愿意来的人还非常多。
招不到人很麻烦,但太多人愿意来也挺伤脑筋。
所以袁冬初准备了第一次筛选,那些比巴掌还小的认字纸片,能劝退不少人。
用来淘汰第一批应招人员的小纸片,就是袁冬初出的主意。这个时代,纸张那是老贵的东西了。
没准有些人便是为了整一张纸回去,也会把自家孩子派来诚运蒙事儿。
那三指宽的纸片正好够写点内容,别的却还什么都干不了,想占一张纸便宜的人估计懒得花这点时间。
她在投递行周围溜达着,主要是听人们还能扯出什么奇葩关系,类似于大舅老爷邻居家二堂姐妯娌的表侄子,光是听听就觉得有喜感。
估计等他们把投递行招人的消息传到位,半年都过去了。
听完了八卦,袁冬初返回投递行。距离门店还有几步路,身后有一个迟疑的声音响起:“敢问……敢问姑……姑娘。”
袁冬初停下,转身看去,说话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
半大小子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位的衣服,是不是太破了点?好像还是刚洗过,水渍还没干利落的样子。
那脸……嗯,应该也是特意洗过的,但洗的不够彻底。或者是积年的污垢太顽固,只洗一次的话,的确不容易洗干净。
“有事吗?”袁冬初问到。
半大小子见袁冬初有了回应,面现喜色,眼中满是期待,问道:“姑娘您是诚运投递的人吧?我们听说,诚运投递会招一些……嗯……招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做事。我们能来吗?”
我们?
袁冬初视线在周围溜了一圈,果然看见还有两个年纪更小的,看情形,应该也是流浪儿。他们躲在一处墙角,正探着头,殷切的望着这边。
她摇了摇头:“别处或者有这种情况,但庆州短时间没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人存了没来由的希望,她补充道:“据我所知,虽然有些投递分号招过几个流浪儿,但都有特定的场合和原因,那都是特例。”
顾天成这次南下,主要便是招募各地市井混混和流浪儿,用来加强各投递分号的力量。
但这种招募却不随便,都会经过一定的考校,人品方面要信的过才行,断不会有人找上门就收的。
而且,若随便一个流浪汉和小乞丐寻来,都能得到诚运投递的收留,各处投递行岂不是会被人挤爆?
今年年后在坪州,乞儿省心和石头几人是经过一定程度考验的。现在这三人摸不准品行,又是主动找上门的,袁冬初着实不敢收。
卓家管事和顾天成的管人路子不一样,庆州投递行刚开张,就给弄来几个社会人士,妥妥的给孙掌柜制造不安定因素。
“那,多……多谢了。”流浪儿大失所望,低低道谢一声,转身冲着墙角两个孩子走去。三个孩子离去的背影,看起来极为失落。
婉儿站在袁冬初身边,心下万分的不忍,低声道:“真可怜。”
陈嬷嬷也是用了低声,却是呵斥道:“胡说什么,天底下的可怜人多了,谁又能可怜的过来。”
袁冬初没说什么,抬脚进了投递行。
再看看吧,等到诚运南北做成河运大帮,有了稳固的基础,就能消化一些闲汉和流浪儿。
有了大环境的约束,即使有些人的品行有差池,也兴不起什么浪花。现在的诚运,却是没能力做这种事。
她这几圈转下来,天色也不早了。投递行大堂里,有两个迟到的顾客正在办理投递手续。
卓静兰站在隔间门外,身边跟着丫鬟莺语和张嬷嬷,正看着今天的最后两单生意。她面色从容镇定,很有些大东家的样子了。
今天,她主持的投递行开业,没多大的热闹,但也不冷清。一切事务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很平稳、很安宁。她的情绪也从这几天的兴奋紧张,变成胸有成竹。
申时末那会儿,投递行后院,两个伙计把大半天收揽的投递件分拣、再打包,送往码头。
今日庆州投递行开业,诚运便有安排,投递线路延展到了庆州。
从今天开始,无论是否有投递件,无论投递件多少,午后都会有转运人员在庆州码头落脚,交接转运包裹。
庆州投递行的伙计穿着诚运统一的坎肩出现在码头,和码头等候的转运员交接。
在码头熙攘的人流中,原本应该很不起眼的三个人,却因为穿了同样的天青色坎肩,受到人们格外的注意。
有经常在外面跑动的,看到这颜色、这坎肩,便知道这是诚运投递的着装。只是,庆州什么时候也有投递行了?
那些只在庆州谋生,从未出过门的人,看到码头上有三个凑在一起的人,穿了同样坎肩,就很稀奇了。
谁家好好的衣裳,还会用黑布弄几个大字缝上去,嫌衣服好看还是咋的?
这些人互相指点着当笑话调笑时,便有人反过来笑话他们没见识了。
“诚运投递没听说过吗?人家那坎肩是投递行统一的衣裳知道不?坎肩背后的四个字也不是随便写的,人家那是‘诚运投递’四个字。”
“咱庆州也有投递行了?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没见识的人用一连串的问题,表示着他的惊讶。
“这个……”有见识的人也答不上来。他只知道诚运投递的人都穿统一的坎肩,坎肩后背有四个大字。但庆州什么时候有的投递行,他也不知道啊。
众人你和我说几句,我再和另几个人交流一下,结果还真有知道的:“不是就在哪儿哪儿的吗?前几天就在整理店铺了。什么?怎么没听到动静?人家这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懂不?独一家的买卖,人家着的什么急?”
但一起说话的那人着急啊:“他不弄出动静,人们不知道庆州有投递行啊。我正有个紧要的消息送去宁曲县,差点儿就专程跑一趟通州了。”
招不到人很麻烦,但太多人愿意来也挺伤脑筋。
所以袁冬初准备了第一次筛选,那些比巴掌还小的认字纸片,能劝退不少人。
用来淘汰第一批应招人员的小纸片,就是袁冬初出的主意。这个时代,纸张那是老贵的东西了。
没准有些人便是为了整一张纸回去,也会把自家孩子派来诚运蒙事儿。
那三指宽的纸片正好够写点内容,别的却还什么都干不了,想占一张纸便宜的人估计懒得花这点时间。
她在投递行周围溜达着,主要是听人们还能扯出什么奇葩关系,类似于大舅老爷邻居家二堂姐妯娌的表侄子,光是听听就觉得有喜感。
估计等他们把投递行招人的消息传到位,半年都过去了。
听完了八卦,袁冬初返回投递行。距离门店还有几步路,身后有一个迟疑的声音响起:“敢问……敢问姑……姑娘。”
袁冬初停下,转身看去,说话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
半大小子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位的衣服,是不是太破了点?好像还是刚洗过,水渍还没干利落的样子。
那脸……嗯,应该也是特意洗过的,但洗的不够彻底。或者是积年的污垢太顽固,只洗一次的话,的确不容易洗干净。
“有事吗?”袁冬初问到。
半大小子见袁冬初有了回应,面现喜色,眼中满是期待,问道:“姑娘您是诚运投递的人吧?我们听说,诚运投递会招一些……嗯……招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做事。我们能来吗?”
我们?
袁冬初视线在周围溜了一圈,果然看见还有两个年纪更小的,看情形,应该也是流浪儿。他们躲在一处墙角,正探着头,殷切的望着这边。
她摇了摇头:“别处或者有这种情况,但庆州短时间没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人存了没来由的希望,她补充道:“据我所知,虽然有些投递分号招过几个流浪儿,但都有特定的场合和原因,那都是特例。”
顾天成这次南下,主要便是招募各地市井混混和流浪儿,用来加强各投递分号的力量。
但这种招募却不随便,都会经过一定的考校,人品方面要信的过才行,断不会有人找上门就收的。
而且,若随便一个流浪汉和小乞丐寻来,都能得到诚运投递的收留,各处投递行岂不是会被人挤爆?
今年年后在坪州,乞儿省心和石头几人是经过一定程度考验的。现在这三人摸不准品行,又是主动找上门的,袁冬初着实不敢收。
卓家管事和顾天成的管人路子不一样,庆州投递行刚开张,就给弄来几个社会人士,妥妥的给孙掌柜制造不安定因素。
“那,多……多谢了。”流浪儿大失所望,低低道谢一声,转身冲着墙角两个孩子走去。三个孩子离去的背影,看起来极为失落。
婉儿站在袁冬初身边,心下万分的不忍,低声道:“真可怜。”
陈嬷嬷也是用了低声,却是呵斥道:“胡说什么,天底下的可怜人多了,谁又能可怜的过来。”
袁冬初没说什么,抬脚进了投递行。
再看看吧,等到诚运南北做成河运大帮,有了稳固的基础,就能消化一些闲汉和流浪儿。
有了大环境的约束,即使有些人的品行有差池,也兴不起什么浪花。现在的诚运,却是没能力做这种事。
她这几圈转下来,天色也不早了。投递行大堂里,有两个迟到的顾客正在办理投递手续。
卓静兰站在隔间门外,身边跟着丫鬟莺语和张嬷嬷,正看着今天的最后两单生意。她面色从容镇定,很有些大东家的样子了。
今天,她主持的投递行开业,没多大的热闹,但也不冷清。一切事务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很平稳、很安宁。她的情绪也从这几天的兴奋紧张,变成胸有成竹。
申时末那会儿,投递行后院,两个伙计把大半天收揽的投递件分拣、再打包,送往码头。
今日庆州投递行开业,诚运便有安排,投递线路延展到了庆州。
从今天开始,无论是否有投递件,无论投递件多少,午后都会有转运人员在庆州码头落脚,交接转运包裹。
庆州投递行的伙计穿着诚运统一的坎肩出现在码头,和码头等候的转运员交接。
在码头熙攘的人流中,原本应该很不起眼的三个人,却因为穿了同样的天青色坎肩,受到人们格外的注意。
有经常在外面跑动的,看到这颜色、这坎肩,便知道这是诚运投递的着装。只是,庆州什么时候也有投递行了?
那些只在庆州谋生,从未出过门的人,看到码头上有三个凑在一起的人,穿了同样坎肩,就很稀奇了。
谁家好好的衣裳,还会用黑布弄几个大字缝上去,嫌衣服好看还是咋的?
这些人互相指点着当笑话调笑时,便有人反过来笑话他们没见识了。
“诚运投递没听说过吗?人家那坎肩是投递行统一的衣裳知道不?坎肩背后的四个字也不是随便写的,人家那是‘诚运投递’四个字。”
“咱庆州也有投递行了?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没见识的人用一连串的问题,表示着他的惊讶。
“这个……”有见识的人也答不上来。他只知道诚运投递的人都穿统一的坎肩,坎肩后背有四个大字。但庆州什么时候有的投递行,他也不知道啊。
众人你和我说几句,我再和另几个人交流一下,结果还真有知道的:“不是就在哪儿哪儿的吗?前几天就在整理店铺了。什么?怎么没听到动静?人家这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懂不?独一家的买卖,人家着的什么急?”
但一起说话的那人着急啊:“他不弄出动静,人们不知道庆州有投递行啊。我正有个紧要的消息送去宁曲县,差点儿就专程跑一趟通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