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当年便深受其害,又怎么会希望儿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娶一个祖宗回家供着?
元氏白了谢葭一眼,嗔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放心罢,我都琢磨好了。二公主高平公主和阿瑾同岁,温柔貌美,只因为是个低微的才人所出,性子柔顺的跟汉人一样,断不会委屈了咱们儿子的。”
她这番话说得不中听,但却叫谢葭稍稍放了些心。女子柔顺便好,起码不会拖男人的后腿。谢葭便点了头。
元氏高兴极了,兴冲冲的写了折子托人送上京去。
几个月后,京中终于来了回信,允了这门亲事。只等明年开春,二公主满了十四岁,便由六殿下送嫁到洛阳来。
谢葭如今是一郡之主,妻子是长公主,儿子要尚一位公主,谢瑾再过几个月又要去选秀,一时之间,谢家真是千般的富贵,羡煞了旁人。
就连瘫痪了的高氏,都不停的从阳夏打发人来给谢葭送各种各样的土特产示好。不但如此,她还坐在轮椅上要人推着出门,四处炫耀郡守是自己养大的儿子。相比之下,老爷子谢沛倒一直都是淡淡的,只来了一封信,告诫儿子要好好当官,不可鱼肉百姓。听说就是因为这一封不冷不热的信,还害得高氏和谢沛吵了一架。
除此之外,还有些乱七八糟的不熟的亲戚,时不时的上门拜访一番,可真是叫人头疼。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最烦人的是那二房的谢菽两口子。原本十分看不起大房的袁氏,开始三天两头往大房跑。堵不着元氏,她就求见常氏,谁知常氏也不肯见她。袁氏退而求其次,要见几个姑娘,结果只有最小的五姑娘谢玥出面应付了她一次,就连非嫡非长的谢瑶都不肯露面!袁氏恨得牙根痒痒,见天的骂大房的人,第二天却还是照样死皮赖脸的上门拜访,连门房的大腿都要抱。
谢瑶听着,心想这袁氏自己不尊重,没得却害的谢瑜没脸。她想了一想,便见了袁氏一次,请她喝茶。
袁氏欣喜若狂地进了门儿,见不到大人,能和四姑娘这个管事儿的亲近亲近也好啊!袁氏正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谁知道谢瑶直接叫人拿了一红漆盘儿的银子出来,白花花的一片,刺痛了袁氏的眼。
袁氏不悦道:“四姑娘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打发叫花子不成?咱们可是正经亲戚,不兴这么个做派!”
谢瑶慢条斯理地道:“二婶不必心急,且听我说。如今阿瑜也长大了,无论从文还是习武,都需要银钱打点。这银子我不是打发您的,而是要借给阿瑜。如今二叔是怎么个情景,不必阿瑶多说。您就阿瑜这么一个儿子,不指望他还能指望谁呢?”
袁氏本来正要发火,见谢瑶句句为谢瑜打算,心里酸酸的,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她高高的抬起了手,却只在自个儿脸上轻轻拍了一下,啐道:“我这老没良心的,倒不如四姑娘你明事理。不想你当真把阿瑜当成自家兄弟,那我便不客气了!以后阿瑜有出息了,定会记得你这个阿姐的!”
谢瑜将来待谢瑶如何,她并不需要袁氏来作保。她只淡淡一笑,道:“二婶,你若信我,我就说句实话。我们家太太实在不乐意见您,而且我们家里说的算的是阿父,您也见不着他。日后若无要紧事,还是不要总来郡守府了。不为旁的,您也多为阿瑜想想。”
袁氏忙道:“好好好,我都听四姑娘的。”
谢瑶满意道:“婶婶这样,我就放心了。您说的对,咱们是正经亲戚,逢年过节还是要走动的。我们郡守府该遵守的礼节,一样都不会少。”
袁氏感激道:“我都明白!明白!不过四姑娘既然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不如再提点你二婶一句?你二叔这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仕途上是再难进益了。我们家的生意,这几年也渐渐被一个新兴起的‘姚氏’给抢了去,这日子过得实在是艰难。不是我天生厚脸皮,乐意到郡守府上打秋风,实在是……日子过得不易啊!”
谢瑶心中有数,袁氏过去风光的时候,的确是个最要脸面的人,看来如今的日子的确是不好过了些。不过袁氏这个忙是个无底洞,谢瑶没有义务也没有那个心思去帮。她只看在谢瑜的份上,点到即止地说:“大辽以孝治国,婶婶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旁的,阿瑶一个小孩子,也不便多言。”
袁氏将“以孝治国”四个字品了一品,感激地对谢瑶行了个半礼。谢瑶赶紧侧身避过了。袁氏见谢瑶站了起来,再无谈性,便知这是谢客的意思,只好讪讪的告退了。袁氏看着谢瑶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心想,你四姑娘若自称小孩子,我们便枉为大人了!
打发走了袁氏,后宅总算有了片刻的安宁。只可怜了谢葭,见天的被他那弟弟缠着抱大腿。高氏的信也跟雪花片似的,嗖嗖的送过来,无一不是为谢菽说好话。谢葭看的烦了,干脆将这些小事都交给他信任的佐吏处理。
眼看着谢瑾选秀在即,元氏却因为在操心着谢珩的婚事,无瑕顾忌谢瑾。谢瑾整日被嬷嬷们收拾的苦不堪言,哪里顾得上收拾行装?以至于她出发去平城的时候,只临时打包了几卷铺盖,和自个儿这些年攒下的首饰。谢葭顾不上管这些小事,常氏如今管着大半个家,在旁看着不妥,就来找谢瑶商量。
谢瑶道:“那些地契,就是给了她,她在宫里也收不了租子,倒是白费了,不如娘自个儿收好。她亲娘都不为她打算,你管她那么多作甚?左右秀女进宫也带不了太多东西,您就帮她打点一下路上的马车和干粮,从公中按份例支些银两给她,说得过去就得了。”
常氏这回没再包子,按照谢瑶说的办了。等谢瑾收到常氏送来的银子,才想起她还没问元氏要嫁妆。她兴冲冲的跑到元氏那里去,谁知元氏只是冷冷横了她一眼,打发要饭的似的,只拿出两套头面给她。
谢瑾哪里肯依,指着要元氏最好的那套点翠头面。元氏哼道:“那是给你未来嫂子的,你大兄娶亲的聘礼,你想都别想了。”
谢瑾跺脚道:“阿母偏心!原本说好了要给我的嫁妆,怎的又给哥哥做了聘礼!”
元氏瞪了瞪眼,呸道:“你这丫头,眼皮子怎么这么浅!你若有本事,进了宫什么好东西没有?还贪图你娘家这点东西!”元氏对这个女儿早已失去了耐心,她现在一门心思扑在儿子身上,哪里顾得上谢瑾?
谢瑾怎么闹都没用,只得灰溜溜地回去了。
但人要倒霉起来,真是喝凉水都塞牙缝。谢瑾这一路北上,简直是倒霉至极。
先是遇到陈郡百年不遇的大旱,天干物燥不说,又有流民四处逃窜,害的她这一路走得十分艰难,紧赶慢赶,好容易才赶上了秀女记名的最后期限。
谁知到了京城才知道,这次陈郡旱灾惊动了朝廷,皇帝揽罪于身,躬身自省,停了今年的选秀。谢瑾搁置在京城,留下也不是,回来也不是,当真不知如何是好。
她在京城焦虑不安地等了三个月,终于等来平城的信件,却是谢瑶手书:留京避难。
谢瑾看到家里的来信,不但没有稍感安慰,反而更加心慌。她也算个成年人了,从皇帝斋戒沐浴,多次祈雨,到停了选秀、京中人心惶惶都可以看出,陈郡那边的情势十分危急。就算谢瑾留在京城,她自己的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但谢葭是陈郡郡守,很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好这场天灾被上面追究,轻则以失职之罪被革职,重则……砍头不说,还有可能连累全家!那她也不必进宫当什么娘娘了,直接就被充为官婢,流放到荒蛮之地去了!
元氏白了谢葭一眼,嗔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放心罢,我都琢磨好了。二公主高平公主和阿瑾同岁,温柔貌美,只因为是个低微的才人所出,性子柔顺的跟汉人一样,断不会委屈了咱们儿子的。”
她这番话说得不中听,但却叫谢葭稍稍放了些心。女子柔顺便好,起码不会拖男人的后腿。谢葭便点了头。
元氏高兴极了,兴冲冲的写了折子托人送上京去。
几个月后,京中终于来了回信,允了这门亲事。只等明年开春,二公主满了十四岁,便由六殿下送嫁到洛阳来。
谢葭如今是一郡之主,妻子是长公主,儿子要尚一位公主,谢瑾再过几个月又要去选秀,一时之间,谢家真是千般的富贵,羡煞了旁人。
就连瘫痪了的高氏,都不停的从阳夏打发人来给谢葭送各种各样的土特产示好。不但如此,她还坐在轮椅上要人推着出门,四处炫耀郡守是自己养大的儿子。相比之下,老爷子谢沛倒一直都是淡淡的,只来了一封信,告诫儿子要好好当官,不可鱼肉百姓。听说就是因为这一封不冷不热的信,还害得高氏和谢沛吵了一架。
除此之外,还有些乱七八糟的不熟的亲戚,时不时的上门拜访一番,可真是叫人头疼。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最烦人的是那二房的谢菽两口子。原本十分看不起大房的袁氏,开始三天两头往大房跑。堵不着元氏,她就求见常氏,谁知常氏也不肯见她。袁氏退而求其次,要见几个姑娘,结果只有最小的五姑娘谢玥出面应付了她一次,就连非嫡非长的谢瑶都不肯露面!袁氏恨得牙根痒痒,见天的骂大房的人,第二天却还是照样死皮赖脸的上门拜访,连门房的大腿都要抱。
谢瑶听着,心想这袁氏自己不尊重,没得却害的谢瑜没脸。她想了一想,便见了袁氏一次,请她喝茶。
袁氏欣喜若狂地进了门儿,见不到大人,能和四姑娘这个管事儿的亲近亲近也好啊!袁氏正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谁知道谢瑶直接叫人拿了一红漆盘儿的银子出来,白花花的一片,刺痛了袁氏的眼。
袁氏不悦道:“四姑娘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打发叫花子不成?咱们可是正经亲戚,不兴这么个做派!”
谢瑶慢条斯理地道:“二婶不必心急,且听我说。如今阿瑜也长大了,无论从文还是习武,都需要银钱打点。这银子我不是打发您的,而是要借给阿瑜。如今二叔是怎么个情景,不必阿瑶多说。您就阿瑜这么一个儿子,不指望他还能指望谁呢?”
袁氏本来正要发火,见谢瑶句句为谢瑜打算,心里酸酸的,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她高高的抬起了手,却只在自个儿脸上轻轻拍了一下,啐道:“我这老没良心的,倒不如四姑娘你明事理。不想你当真把阿瑜当成自家兄弟,那我便不客气了!以后阿瑜有出息了,定会记得你这个阿姐的!”
谢瑜将来待谢瑶如何,她并不需要袁氏来作保。她只淡淡一笑,道:“二婶,你若信我,我就说句实话。我们家太太实在不乐意见您,而且我们家里说的算的是阿父,您也见不着他。日后若无要紧事,还是不要总来郡守府了。不为旁的,您也多为阿瑜想想。”
袁氏忙道:“好好好,我都听四姑娘的。”
谢瑶满意道:“婶婶这样,我就放心了。您说的对,咱们是正经亲戚,逢年过节还是要走动的。我们郡守府该遵守的礼节,一样都不会少。”
袁氏感激道:“我都明白!明白!不过四姑娘既然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不如再提点你二婶一句?你二叔这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仕途上是再难进益了。我们家的生意,这几年也渐渐被一个新兴起的‘姚氏’给抢了去,这日子过得实在是艰难。不是我天生厚脸皮,乐意到郡守府上打秋风,实在是……日子过得不易啊!”
谢瑶心中有数,袁氏过去风光的时候,的确是个最要脸面的人,看来如今的日子的确是不好过了些。不过袁氏这个忙是个无底洞,谢瑶没有义务也没有那个心思去帮。她只看在谢瑜的份上,点到即止地说:“大辽以孝治国,婶婶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旁的,阿瑶一个小孩子,也不便多言。”
袁氏将“以孝治国”四个字品了一品,感激地对谢瑶行了个半礼。谢瑶赶紧侧身避过了。袁氏见谢瑶站了起来,再无谈性,便知这是谢客的意思,只好讪讪的告退了。袁氏看着谢瑶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心想,你四姑娘若自称小孩子,我们便枉为大人了!
打发走了袁氏,后宅总算有了片刻的安宁。只可怜了谢葭,见天的被他那弟弟缠着抱大腿。高氏的信也跟雪花片似的,嗖嗖的送过来,无一不是为谢菽说好话。谢葭看的烦了,干脆将这些小事都交给他信任的佐吏处理。
眼看着谢瑾选秀在即,元氏却因为在操心着谢珩的婚事,无瑕顾忌谢瑾。谢瑾整日被嬷嬷们收拾的苦不堪言,哪里顾得上收拾行装?以至于她出发去平城的时候,只临时打包了几卷铺盖,和自个儿这些年攒下的首饰。谢葭顾不上管这些小事,常氏如今管着大半个家,在旁看着不妥,就来找谢瑶商量。
谢瑶道:“那些地契,就是给了她,她在宫里也收不了租子,倒是白费了,不如娘自个儿收好。她亲娘都不为她打算,你管她那么多作甚?左右秀女进宫也带不了太多东西,您就帮她打点一下路上的马车和干粮,从公中按份例支些银两给她,说得过去就得了。”
常氏这回没再包子,按照谢瑶说的办了。等谢瑾收到常氏送来的银子,才想起她还没问元氏要嫁妆。她兴冲冲的跑到元氏那里去,谁知元氏只是冷冷横了她一眼,打发要饭的似的,只拿出两套头面给她。
谢瑾哪里肯依,指着要元氏最好的那套点翠头面。元氏哼道:“那是给你未来嫂子的,你大兄娶亲的聘礼,你想都别想了。”
谢瑾跺脚道:“阿母偏心!原本说好了要给我的嫁妆,怎的又给哥哥做了聘礼!”
元氏瞪了瞪眼,呸道:“你这丫头,眼皮子怎么这么浅!你若有本事,进了宫什么好东西没有?还贪图你娘家这点东西!”元氏对这个女儿早已失去了耐心,她现在一门心思扑在儿子身上,哪里顾得上谢瑾?
谢瑾怎么闹都没用,只得灰溜溜地回去了。
但人要倒霉起来,真是喝凉水都塞牙缝。谢瑾这一路北上,简直是倒霉至极。
先是遇到陈郡百年不遇的大旱,天干物燥不说,又有流民四处逃窜,害的她这一路走得十分艰难,紧赶慢赶,好容易才赶上了秀女记名的最后期限。
谁知到了京城才知道,这次陈郡旱灾惊动了朝廷,皇帝揽罪于身,躬身自省,停了今年的选秀。谢瑾搁置在京城,留下也不是,回来也不是,当真不知如何是好。
她在京城焦虑不安地等了三个月,终于等来平城的信件,却是谢瑶手书:留京避难。
谢瑾看到家里的来信,不但没有稍感安慰,反而更加心慌。她也算个成年人了,从皇帝斋戒沐浴,多次祈雨,到停了选秀、京中人心惶惶都可以看出,陈郡那边的情势十分危急。就算谢瑾留在京城,她自己的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但谢葭是陈郡郡守,很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好这场天灾被上面追究,轻则以失职之罪被革职,重则……砍头不说,还有可能连累全家!那她也不必进宫当什么娘娘了,直接就被充为官婢,流放到荒蛮之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