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渊先前因牵挂沉鱼,心慌意乱,脑子便有些转不过来。然而眼下被王灵官一点,立时便明白了——原来财神分文武(1),武财神为玄坛真君赵公明,文财神则为守财真君比干。而王灵官此番指的“无心之人”自然是文财神比干了。比干封神前原是殷商重臣,因纣王昏庸而被剜去了七窍玲珑心,这故事道门中人自是耳熟能详的。
“守财真君被剜心前曾于姜太公手上得一救命符箓,原能保真君无心而不死……这﹑这可是真的?”
王灵官听得,默了一会方道:“符箓孰真孰假,倒要问一问守财真君方知真伪。”
此时宋渊听闻王灵官口气似乎有些转机,忙起身朝他施了一礼道:“求王掌教指点晚辈一条明路。”
“龙门教中的扶鸾之法,你定是听过的。”
所谓扶鸾亦称作扶乩,是道门中的降神之术。原来鸾鸟为西王母娘娘信使,有传神谕之责。因扶鸾有请神明下凡示意之用,是以此术便名为扶鸾。行这扶鸾仪式主要有正鸾以及副鸾二位,正鸾会被神明附身,再以鸾笔(2)于沙盘上记下神谕。而副鸾则负责唱出鸾书。隐仙与龙门同为大周道门牛耳,宋渊自是知晓龙门教中人尤其擅于扶鸾之术。
是以宋渊听得王灵官所言,便垂首应道:“听过的。”
王灵官闻言颌首,“我尚有弟子在山下,等他们上了阁皂,我便与他们行此扶鸾之术来请守财真君吧。”
宋渊听罢,不禁大喜过望,又向王灵官施了一礼道:“多谢王掌教成全。”
此时王灵官却摆了手道:“此番若非得你居中斡旋,只怕申灵都便要犯下大错。我现下所做的不过弥补一﹑二。”
二人说至此,忽地又听得有人声传来。却原来朱灵方才虽是拂袖而去,但并未走远,在外间已是把宋王二人对话都听进去了。
宋渊见朱灵进内,却是脸色沉沉,一时摸不准她心中所想,只恭敬道:“大仙,姐姐性命许是有救了。”
然而朱灵听得,脸上却无甚喜色,“我适才都听见了,”她说罢又默了会,才看着宋渊道:“此事与性命尤关,你可想得清楚明白了?”
“明白。”閱渎絟呅請椡:xROùROuωù.COm
朱灵见此,细细打量了宋渊一会,始应了声“好”又转身离去了。只她出门不过几步,却听得有人喊了一声“朱灵”。这人自然便是王灵官了。
因王灵官先是赠了《悟真妙经》,后来又助她救过沉鱼,是故朱灵现下予他虽仍是疏离冷淡,却已不似往日那般一见面便是剑拔弩张。
此时朱灵闻得他呼唤,便顿住了脚步,“何事?”
王灵官见状走前几步,问朱灵:“你并不想宋渊剜心炼丹,是不是?”
朱灵听了,沉吟半晌,才抬眼道:“倘宋渊无情无义,负心薄幸,杀了也不可惜……只他们二人用情甚深,若只救得其中一个,却不知另一个往后又会如何。”
王灵官与朱灵少年相识,自是知晓她是个外冷内热的性子,是以此时听得这番话也不意外。
“宋渊心志坚定,剜心之事已是势在必行。现下只盼守财真君显灵能传我等救命符箓,好挽回宋渊一命。”
朱灵听罢,点了点头,复又问道:“你余下的龙门子弟何时上山?”
“此番山下尚有伊王兵马守着,想来你也同我一般,是乘昨夜那场大雨迷了众人耳目,悄悄上山的。”王灵官语毕又与朱灵转述了宋渊如何以半边经书要伊王退兵叁百里,末了才说道:“待伊王退了兵,我门下弟子便能上山助我行那扶鸾之术了。”
朱灵听罢王灵官所言,却未言语,抬脚便要走了。
王灵官见此,不禁伸手扯了她袖子问:“你去哪?”
朱灵那厢却是皱了皱眉,甩开他的手,说道:“去隐仙教的炼丹房瞧瞧。”
“哦,原来如此,”王灵官闻言似是松了口气,接着又道,“我行那扶鸾之术也须得桃枝柳笔以及沙盘等物……要不,我同你一道去隐仙吧?”
然而朱灵听了却忽地冷笑一声,“我助宋渊是为了我徒儿,你助宋渊却是为了弥补龙门过错。王灵官,你我此番虽然同为助宋渊行事,但总归不是一道的。”她说罢也不待王灵官应答,便扫了扫刚才被他扯着的衣袖,又使了轻功腾空一跃,瞬时便没了踪影。
朱灵去了隐仙教的这阵子,宋渊自是守在沉鱼身边,寸步不离。待朱灵又回来了,宋渊方知原来她是去了探隐仙的炼丹房。
是以宋渊便说道:“大仙何必如此周折?但凡有所需物事让我来安排便是了。”
朱灵此番听了,却是看着宋渊握着沉鱼的手道:“我知道你想陪着晈晈。”
宋渊骤然闻得此话,也不知为何只觉鼻子一酸,又有了泪意。
朱灵那厢听着他轻轻嗯了一声,却是微带哽咽,再看一眼,却见他双眼已是通红。朱灵见状,叹了一息便转开脸不再看他。
此时宋渊匆匆拿袖子抿了眼角,朝朱灵道:“晚辈得回蓬莱一趟,看看伊王是否已退兵了。姐姐便由大仙照看了。”
朱灵听得自是应了。只宋渊走时又遇上了王灵官,王灵官得知宋渊要回蓬莱观便欲与他同去以寻扶鸾时所需器具。
然而宋渊听得却是摇头道:“此事系关大仙同姐姐,她们终究并非人身,为免多生枝节,我们还是暗中而行吧。”
王灵官听罢,也认同宋渊所言。且这院落甚大,二人便盘算着在此地行那扶鸾之术。待宋渊回了蓬莱观便得了伊王已退出阁皂地界消息。现下只等兵马退出叁百里开外,隐仙便会派人把余下的半边经书送予伊王。此后宋渊又按王灵官所言,备下了扶鸾所需物事。如此过了半日,几人便等来了龙门弟子上山——
(1)文武财神:普遍来说文财神有叁位,分别为比干﹑陶朱公及范蠡。而武财神有赵公明以及关公。另外也有五路财神的说法。
(2)鸾笔:因古人认为桃﹑柳有灵性,所以鸾笔必须以桃木或柳木制成。
--
“守财真君被剜心前曾于姜太公手上得一救命符箓,原能保真君无心而不死……这﹑这可是真的?”
王灵官听得,默了一会方道:“符箓孰真孰假,倒要问一问守财真君方知真伪。”
此时宋渊听闻王灵官口气似乎有些转机,忙起身朝他施了一礼道:“求王掌教指点晚辈一条明路。”
“龙门教中的扶鸾之法,你定是听过的。”
所谓扶鸾亦称作扶乩,是道门中的降神之术。原来鸾鸟为西王母娘娘信使,有传神谕之责。因扶鸾有请神明下凡示意之用,是以此术便名为扶鸾。行这扶鸾仪式主要有正鸾以及副鸾二位,正鸾会被神明附身,再以鸾笔(2)于沙盘上记下神谕。而副鸾则负责唱出鸾书。隐仙与龙门同为大周道门牛耳,宋渊自是知晓龙门教中人尤其擅于扶鸾之术。
是以宋渊听得王灵官所言,便垂首应道:“听过的。”
王灵官闻言颌首,“我尚有弟子在山下,等他们上了阁皂,我便与他们行此扶鸾之术来请守财真君吧。”
宋渊听罢,不禁大喜过望,又向王灵官施了一礼道:“多谢王掌教成全。”
此时王灵官却摆了手道:“此番若非得你居中斡旋,只怕申灵都便要犯下大错。我现下所做的不过弥补一﹑二。”
二人说至此,忽地又听得有人声传来。却原来朱灵方才虽是拂袖而去,但并未走远,在外间已是把宋王二人对话都听进去了。
宋渊见朱灵进内,却是脸色沉沉,一时摸不准她心中所想,只恭敬道:“大仙,姐姐性命许是有救了。”
然而朱灵听得,脸上却无甚喜色,“我适才都听见了,”她说罢又默了会,才看着宋渊道:“此事与性命尤关,你可想得清楚明白了?”
“明白。”閱渎絟呅請椡:xROùROuωù.COm
朱灵见此,细细打量了宋渊一会,始应了声“好”又转身离去了。只她出门不过几步,却听得有人喊了一声“朱灵”。这人自然便是王灵官了。
因王灵官先是赠了《悟真妙经》,后来又助她救过沉鱼,是故朱灵现下予他虽仍是疏离冷淡,却已不似往日那般一见面便是剑拔弩张。
此时朱灵闻得他呼唤,便顿住了脚步,“何事?”
王灵官见状走前几步,问朱灵:“你并不想宋渊剜心炼丹,是不是?”
朱灵听了,沉吟半晌,才抬眼道:“倘宋渊无情无义,负心薄幸,杀了也不可惜……只他们二人用情甚深,若只救得其中一个,却不知另一个往后又会如何。”
王灵官与朱灵少年相识,自是知晓她是个外冷内热的性子,是以此时听得这番话也不意外。
“宋渊心志坚定,剜心之事已是势在必行。现下只盼守财真君显灵能传我等救命符箓,好挽回宋渊一命。”
朱灵听罢,点了点头,复又问道:“你余下的龙门子弟何时上山?”
“此番山下尚有伊王兵马守着,想来你也同我一般,是乘昨夜那场大雨迷了众人耳目,悄悄上山的。”王灵官语毕又与朱灵转述了宋渊如何以半边经书要伊王退兵叁百里,末了才说道:“待伊王退了兵,我门下弟子便能上山助我行那扶鸾之术了。”
朱灵听罢王灵官所言,却未言语,抬脚便要走了。
王灵官见此,不禁伸手扯了她袖子问:“你去哪?”
朱灵那厢却是皱了皱眉,甩开他的手,说道:“去隐仙教的炼丹房瞧瞧。”
“哦,原来如此,”王灵官闻言似是松了口气,接着又道,“我行那扶鸾之术也须得桃枝柳笔以及沙盘等物……要不,我同你一道去隐仙吧?”
然而朱灵听了却忽地冷笑一声,“我助宋渊是为了我徒儿,你助宋渊却是为了弥补龙门过错。王灵官,你我此番虽然同为助宋渊行事,但总归不是一道的。”她说罢也不待王灵官应答,便扫了扫刚才被他扯着的衣袖,又使了轻功腾空一跃,瞬时便没了踪影。
朱灵去了隐仙教的这阵子,宋渊自是守在沉鱼身边,寸步不离。待朱灵又回来了,宋渊方知原来她是去了探隐仙的炼丹房。
是以宋渊便说道:“大仙何必如此周折?但凡有所需物事让我来安排便是了。”
朱灵此番听了,却是看着宋渊握着沉鱼的手道:“我知道你想陪着晈晈。”
宋渊骤然闻得此话,也不知为何只觉鼻子一酸,又有了泪意。
朱灵那厢听着他轻轻嗯了一声,却是微带哽咽,再看一眼,却见他双眼已是通红。朱灵见状,叹了一息便转开脸不再看他。
此时宋渊匆匆拿袖子抿了眼角,朝朱灵道:“晚辈得回蓬莱一趟,看看伊王是否已退兵了。姐姐便由大仙照看了。”
朱灵听得自是应了。只宋渊走时又遇上了王灵官,王灵官得知宋渊要回蓬莱观便欲与他同去以寻扶鸾时所需器具。
然而宋渊听得却是摇头道:“此事系关大仙同姐姐,她们终究并非人身,为免多生枝节,我们还是暗中而行吧。”
王灵官听罢,也认同宋渊所言。且这院落甚大,二人便盘算着在此地行那扶鸾之术。待宋渊回了蓬莱观便得了伊王已退出阁皂地界消息。现下只等兵马退出叁百里开外,隐仙便会派人把余下的半边经书送予伊王。此后宋渊又按王灵官所言,备下了扶鸾所需物事。如此过了半日,几人便等来了龙门弟子上山——
(1)文武财神:普遍来说文财神有叁位,分别为比干﹑陶朱公及范蠡。而武财神有赵公明以及关公。另外也有五路财神的说法。
(2)鸾笔:因古人认为桃﹑柳有灵性,所以鸾笔必须以桃木或柳木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