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性子和孩子一样,干什么事都是风风火火的,不过一个白天,就将铸剑用的熔炉、煤炭、风箱、铁钳、铁砧、大小铁锤弄了回来,当天就起火暖炉。
好在四目没忘记自己道士身份,并未急着开炉,而是选了个黄道吉日,也就是后天开炉铸剑。不然,可能已经将那受过九重雷劫的铁链放炼炉里锻炼去了。
当然,剑乃杀伐之器,四目铸的是斩妖除魔的杀器,不是炼制帝王将相为象征权势的礼剑,所以他选的黄道吉日很特别,在陈秋生看来,完全是个煞日。
四目选的那天,白虎抬头,是个不折不扣的白虎煞日,不过白虎在西,五行属金,主杀伐,其日开炉炼剑,却也恰当。而且陈秋生听四目说,那天五行细分是剑锋金,还有当日凶神是主杀伐勾陈。
总之一句话,那天是个半年难遇的铸剑吉日,至于是真是假,看四目那么火急火燎的将铸剑道具搬回来,应该有那么点道理。
铸剑,离不开好的泉水淬剑,陈秋生跟四目提了下,四目便指着水井道:“自搬来之日起,我就改造过房屋风水,汇集灵气,而阵眼,便是这口水井。里面的水,灵性满满,较之那些铸剑明泉也不差,而且家乐闲着无事,我每天都让他对水井施法,净化水源,这水品质一流,铸剑绝对没有问题。”
总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间一到,四目便要开炉炼剑。
在青青的照顾下,三天时间,一晃而过,到了四目准备开炉铸剑的日子。一大早,四目便将家乐叫起来做早点,吃完后,吉时差不多到了,便呼喝着家乐,做开炉前的准备。
吉时一到,四目便叫家乐将炉盖吊起,然后投入材料——就是被九重天雷淬炼过的铁链,放下炉盖,指挥家乐鼓风,他则在开启烈火符阵后,念三昧真火咒煅烧,让神兵炼成后,带上三昧真火的克魔特性。
炉火熊熊,如此煅烧了一个上午,铁链便熔化成了铁水。因本身打成铁链就被剔除过一次杂质,九重雷劫更是将本就不多的杂质剔除一遍,熔炉并不能再剔除多少杂质,毕竟熔炼温度再高,也没有雷劫最后那道紫雷,所以,铁链熔化后,四目便将其导入剑模中,没有再继续煅烧。
对了,这里要说一下,从之前对付僵尸叔叔来看,四目酷爱重剑,所以,这次要铸的剑,也较寻常长剑宽大。当然,为了便于携带,不是特别大,只比寻常剑宽上三倍,长上半尺,后上五六倍,估摸成剑后,有四五十斤重。有时候陈秋生会想,如果师叔还做赶尸这行,每天晚上背着这么把剑行进百里,轻功绝对能强得不要不要的。
铁汁很快灌满剑模,还剩余不少,被导入另一个模具。相较于四目的剑模,这个模具,不对,应该说这些模具,就要精巧不少了。
那是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圆顶,下米有一个个小孔,看上去,就像是用大头钉按出来的一样。没有错,这模具,真就是用大头钉按出来的,至于铸出来的大头钉,却不是当普通大头钉使用,而是用来充当之前被冰huo两重天全扒下来的龙鳞。
用九重雷劫都没毁坏的神铁打造龙鳞,想想就带劲,那防御力,仙器怕是也破不开。
龙鳞小巧,一个也要不了多少铁汁,不过数量众多,陈秋生做了三大个模具,每个两千龙鳞,铁水都不够用了,还有两三百个模具是空的。不过陈秋生本来就是往多里弄的,五千七ba,足够了。
铁汁在剑模中冷凝成型,接下来就是反复加热锻打,不断淬火。这是个体力活,四目与家乐齐上阵,家乐大锤猛砸,四目小锤精细锻打,叮叮当当声中,只打得剑身火星飞溅,如放烟花。
因为宝剑主要用来斩妖除魔,所以淬剑的井水,不仅是符水,还加了黑狗血以朱砂,故每淬火一次,剑身颜色便红一分,反复淬火九次后,剑身已赤红一片。
九为数之极,加上这神铁也只经过九重雷劫洗礼,所以,淬火九次,已是极致,也就是说,剑已成型。当然,还是剑胚,还得细细打磨开锋。
九次锻打淬火,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天到傍晚,后面工序,只能明天继续,四目让家乐去准备晚饭后,便去澡堂洗澡去了。
洗完澡出来,四目将剑胚放在腿上,拿着一柄锋利的匕首削锉起来,这是铸剑第二步刨锉,目的是使剑身厚度适中,让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
陈秋生津津有味的看着四目用匕首刨锉剑胚,暗道这铸剑,还挺有趣的。当然,他这下午只是看了下大概,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用小刀将龙鳞削得光滑平整,到现在还没完工呢。
很快家乐就整治好饭菜,过来叫两人吃饭,两人便放下手上工作去吃饭,胡吃海喝起来。
饭后,四目打发家乐去给祖师上香、做晚课,自己则抱着剑胚继续刨锉,而还未完全康复的陈秋生,精力不济,回房打坐调息一番后,便睡了过去。
第二天,陈秋生继续修整龙鳞,没事的家乐也跑过来帮忙,而刨锉好剑胚的四目,开始了制剑第三步:磨光。
磨光,将己锉之剑置于厝石上磨光,并用金钢沙布襄铁尺均匀摩擦。先用粗沙布粗磨,后用细沙布细磨。
磨光之工倍于锤打与刨锉,四目用了一天才完工,而陈秋生在家乐、青青的帮助下,也将五千七百三十一颗龙鳞打磨好,计划明日将龙头接上,将龙鳞给龙安上,或者说按上更恰当。
一夜寻常过去,第二天天一亮,陈秋生便将家乐、青青叫来,把龙尸放了出来。
青青、家乐两个,虽然知道各自师父伙同陈秋生屠了条“龙”,并知道龙尸在陈秋生那,但见到后,还是惊呼连连。
等两人惊呼完毕,陈秋生立即分派任务,让青青熬接骨膏和续肉胶,而家乐,则给其安排了个脏活累活:清洗龙头、龙颈。
好在四目没忘记自己道士身份,并未急着开炉,而是选了个黄道吉日,也就是后天开炉铸剑。不然,可能已经将那受过九重雷劫的铁链放炼炉里锻炼去了。
当然,剑乃杀伐之器,四目铸的是斩妖除魔的杀器,不是炼制帝王将相为象征权势的礼剑,所以他选的黄道吉日很特别,在陈秋生看来,完全是个煞日。
四目选的那天,白虎抬头,是个不折不扣的白虎煞日,不过白虎在西,五行属金,主杀伐,其日开炉炼剑,却也恰当。而且陈秋生听四目说,那天五行细分是剑锋金,还有当日凶神是主杀伐勾陈。
总之一句话,那天是个半年难遇的铸剑吉日,至于是真是假,看四目那么火急火燎的将铸剑道具搬回来,应该有那么点道理。
铸剑,离不开好的泉水淬剑,陈秋生跟四目提了下,四目便指着水井道:“自搬来之日起,我就改造过房屋风水,汇集灵气,而阵眼,便是这口水井。里面的水,灵性满满,较之那些铸剑明泉也不差,而且家乐闲着无事,我每天都让他对水井施法,净化水源,这水品质一流,铸剑绝对没有问题。”
总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间一到,四目便要开炉炼剑。
在青青的照顾下,三天时间,一晃而过,到了四目准备开炉铸剑的日子。一大早,四目便将家乐叫起来做早点,吃完后,吉时差不多到了,便呼喝着家乐,做开炉前的准备。
吉时一到,四目便叫家乐将炉盖吊起,然后投入材料——就是被九重天雷淬炼过的铁链,放下炉盖,指挥家乐鼓风,他则在开启烈火符阵后,念三昧真火咒煅烧,让神兵炼成后,带上三昧真火的克魔特性。
炉火熊熊,如此煅烧了一个上午,铁链便熔化成了铁水。因本身打成铁链就被剔除过一次杂质,九重雷劫更是将本就不多的杂质剔除一遍,熔炉并不能再剔除多少杂质,毕竟熔炼温度再高,也没有雷劫最后那道紫雷,所以,铁链熔化后,四目便将其导入剑模中,没有再继续煅烧。
对了,这里要说一下,从之前对付僵尸叔叔来看,四目酷爱重剑,所以,这次要铸的剑,也较寻常长剑宽大。当然,为了便于携带,不是特别大,只比寻常剑宽上三倍,长上半尺,后上五六倍,估摸成剑后,有四五十斤重。有时候陈秋生会想,如果师叔还做赶尸这行,每天晚上背着这么把剑行进百里,轻功绝对能强得不要不要的。
铁汁很快灌满剑模,还剩余不少,被导入另一个模具。相较于四目的剑模,这个模具,不对,应该说这些模具,就要精巧不少了。
那是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圆顶,下米有一个个小孔,看上去,就像是用大头钉按出来的一样。没有错,这模具,真就是用大头钉按出来的,至于铸出来的大头钉,却不是当普通大头钉使用,而是用来充当之前被冰huo两重天全扒下来的龙鳞。
用九重雷劫都没毁坏的神铁打造龙鳞,想想就带劲,那防御力,仙器怕是也破不开。
龙鳞小巧,一个也要不了多少铁汁,不过数量众多,陈秋生做了三大个模具,每个两千龙鳞,铁水都不够用了,还有两三百个模具是空的。不过陈秋生本来就是往多里弄的,五千七ba,足够了。
铁汁在剑模中冷凝成型,接下来就是反复加热锻打,不断淬火。这是个体力活,四目与家乐齐上阵,家乐大锤猛砸,四目小锤精细锻打,叮叮当当声中,只打得剑身火星飞溅,如放烟花。
因为宝剑主要用来斩妖除魔,所以淬剑的井水,不仅是符水,还加了黑狗血以朱砂,故每淬火一次,剑身颜色便红一分,反复淬火九次后,剑身已赤红一片。
九为数之极,加上这神铁也只经过九重雷劫洗礼,所以,淬火九次,已是极致,也就是说,剑已成型。当然,还是剑胚,还得细细打磨开锋。
九次锻打淬火,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天到傍晚,后面工序,只能明天继续,四目让家乐去准备晚饭后,便去澡堂洗澡去了。
洗完澡出来,四目将剑胚放在腿上,拿着一柄锋利的匕首削锉起来,这是铸剑第二步刨锉,目的是使剑身厚度适中,让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
陈秋生津津有味的看着四目用匕首刨锉剑胚,暗道这铸剑,还挺有趣的。当然,他这下午只是看了下大概,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用小刀将龙鳞削得光滑平整,到现在还没完工呢。
很快家乐就整治好饭菜,过来叫两人吃饭,两人便放下手上工作去吃饭,胡吃海喝起来。
饭后,四目打发家乐去给祖师上香、做晚课,自己则抱着剑胚继续刨锉,而还未完全康复的陈秋生,精力不济,回房打坐调息一番后,便睡了过去。
第二天,陈秋生继续修整龙鳞,没事的家乐也跑过来帮忙,而刨锉好剑胚的四目,开始了制剑第三步:磨光。
磨光,将己锉之剑置于厝石上磨光,并用金钢沙布襄铁尺均匀摩擦。先用粗沙布粗磨,后用细沙布细磨。
磨光之工倍于锤打与刨锉,四目用了一天才完工,而陈秋生在家乐、青青的帮助下,也将五千七百三十一颗龙鳞打磨好,计划明日将龙头接上,将龙鳞给龙安上,或者说按上更恰当。
一夜寻常过去,第二天天一亮,陈秋生便将家乐、青青叫来,把龙尸放了出来。
青青、家乐两个,虽然知道各自师父伙同陈秋生屠了条“龙”,并知道龙尸在陈秋生那,但见到后,还是惊呼连连。
等两人惊呼完毕,陈秋生立即分派任务,让青青熬接骨膏和续肉胶,而家乐,则给其安排了个脏活累活:清洗龙头、龙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