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慎言、吕维祺和宋献策这才明白,原来张顺故意把回信往粗鄙处写去,就是为了麻痹洪太罢了。
张顺这厮也是个鬼才,仅仅短短几句话,便把一个狂妄自大、贪财好色、斤斤计较的市井之徒的形象描绘的活灵活现。
张慎言、吕维祺和宋献策三人哭笑不得,只得依令行事。不多时便在宋献策歪歪扭扭的字迹之下,一书书信草草的写就了出来。
张顺嫌弃那书信纸张太过齐整,又等到墨迹稍干,又揉了几揉,在地上蹭了几下,方才干休。
那吕维祺弯腰捡了起来,只见那书信早变得不堪入目。他端详了片刻,不由问道:“金国的落款乃是天命金国汗洪太,不知舜王欲如何落款?”
“不知三位以为如何落款恰当?”张顺闻言稍微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吕维祺试探自己“称王建制”的看法来着。
其实从前两日,张顺让他们三人草拟诸县官吏名单的时候,他就认识到已经到了建制的时候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等到名单确定下来,他要以何名义任命和号令他们,是张顺遇到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既然与金国汗洪太这样的人物书信往来,又当以何种身份交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既不能低人一头,又不能过于嚣张。
吕维祺见张顺松了口气,便率先应道:“洛阳为天下之中,昔周之故地也,周平王凭之,立国五百余载。今舜王既据其地,何不效法先贤,自称周王以示天下?”
周朝周武王定鼎天下的时候,定都镐京,营建洛邑。等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以后,周平王东迁洛邑,谓之成周,周朝据此又延续了五百余年。
张慎言听了不以为然,趁着张顺还未应答,连忙劝说道:“舜王既以舜帝为号,念起仁德也。然而舜与顺通音,当有所避讳。舜王何不以虞为号,号曰:虞王?”
虞王?我还鸡王、鸭王、兔子王呢!吕维祺强忍着吐槽之心,连忙辩驳道:“夏称后,商称王,虞朝之时,尚未有王号,岂非不伦不类哉?及至周朝,以王为至高,其王号相当于帝号也。正合舜王低调之心,又尊贵之实。”
不是,称周王哪里低调了?这都猖獗到糊到崇祯脸上了。张顺连忙阻止了二人的争吵,扭头问道:“宋先生又有何看法?”
宋献策见躲不过了,眼睛滴溜溜一转,连忙应道:“舜王出身陈州,正乃舜王后裔封地也。老道士觉得无论是虞王,还是周王都有些过了,舜王何不自称陈王?”
“万万不可!”宋献策话音刚落,那吕维祺何张慎言便齐声反对道,“宋齐梁陈皆南朝割据之国,此号非大一统之号也,不足表明舜王之志向!”
什么乱七八糟的?历史上大统一政权就没有重复的国号,好吧?
原来三人各藏了一点私心,所拟王号皆与各自地域有关。
张顺摇了摇头,笑道:“岂能务虚名而处实祸?吾自起兵以来,何德何又能以王号而自许?”
“大明有总督、总制、总理诸号,不若择一而从之,开府建牙,仪同三司,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这……”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觉得张顺有些过度谦虚,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选择。
三人交头接耳嘀咕了半天,这才由张慎言应道:“经过我们三人商议,拟草拟为舜王兼总统北方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直隶四省一京军政司法等一切事物,下设总统府,不知舜王意下如何?”
呃……张顺闻言无言以对,难道自己真长着一颗大头吗?真是十分的生草!
他忍不住问道:“为何称总统,不知语出何典?”
张慎言便摇头晃脑的应道:“《汉书·百官公卿表》有云: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
好吧,读书人就是门道多,自称大总统也不算辱没了自己。张顺哭笑不得的应道:“既然如此,那便对外宣称为大总统,对内亦以舜王为加号吧!”
“征辟张慎言张公为长吏,吕维祺吕公为中丞,宋献策为军师,曹文诏为参军,陈长梃为主薄,红娘子为司马。”
“仿六部,下设六曹,以统领诸县,诸位以为如何?”
三人一听,不由大喜。张顺开府,那么众人水涨船高,也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
至于什么“长吏”、“中丞”等名号倒不打紧,不过是个虚衔罢了。
关键是众人可以凭此入幕府议事,譬如朝廷入阁一般。
三人连忙应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凭此大总统之号,一定能够统一南北,晋级大宝,登极九五!”
“好说,好说!”张顺嘴上有几分尴尬的应道,心中却不由破口大骂道:这是什么鸟名号,怎么听起来那么不吉利来着。
既然张顺准备开府建牙,众人又不免商议一番。那吕维祺提出来道:“大总统所言仿六部设六曹,虽然颇有见地,奈何名号太低,听起来不够气派。何不改六曹为六司?”
“哪六司?吏户礼兵刑工六司,其主官分别称:司吏,司户,司礼,司兵,司刑,司工!”
原来东汉六曹之始,乃三公曹尚书,地位颇为尊崇。及至宋徽宗时,州县亦设置六曹,称之为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如果张顺依旧以六曹为号,反倒不利于笼络人才。
左右不过一个称呼罢了,他便从善如流,依言行事。
遂任命吕维祺为司吏,张慎言为司户,宋献策为司礼,曹文诏为司兵,陈长梃为司刑,张都督为司工。其余诸将幕僚各有封赏,不再一一提及。
分命各营主官为总兵官,统一营兵马。总兵官之上,复设将军,分为上将、中将、少将之职。
遂命司礼宋献策寻找工匠玉料,刻印备礼,准备开府建牙大典!
张顺这厮也是个鬼才,仅仅短短几句话,便把一个狂妄自大、贪财好色、斤斤计较的市井之徒的形象描绘的活灵活现。
张慎言、吕维祺和宋献策三人哭笑不得,只得依令行事。不多时便在宋献策歪歪扭扭的字迹之下,一书书信草草的写就了出来。
张顺嫌弃那书信纸张太过齐整,又等到墨迹稍干,又揉了几揉,在地上蹭了几下,方才干休。
那吕维祺弯腰捡了起来,只见那书信早变得不堪入目。他端详了片刻,不由问道:“金国的落款乃是天命金国汗洪太,不知舜王欲如何落款?”
“不知三位以为如何落款恰当?”张顺闻言稍微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吕维祺试探自己“称王建制”的看法来着。
其实从前两日,张顺让他们三人草拟诸县官吏名单的时候,他就认识到已经到了建制的时候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等到名单确定下来,他要以何名义任命和号令他们,是张顺遇到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既然与金国汗洪太这样的人物书信往来,又当以何种身份交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既不能低人一头,又不能过于嚣张。
吕维祺见张顺松了口气,便率先应道:“洛阳为天下之中,昔周之故地也,周平王凭之,立国五百余载。今舜王既据其地,何不效法先贤,自称周王以示天下?”
周朝周武王定鼎天下的时候,定都镐京,营建洛邑。等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以后,周平王东迁洛邑,谓之成周,周朝据此又延续了五百余年。
张慎言听了不以为然,趁着张顺还未应答,连忙劝说道:“舜王既以舜帝为号,念起仁德也。然而舜与顺通音,当有所避讳。舜王何不以虞为号,号曰:虞王?”
虞王?我还鸡王、鸭王、兔子王呢!吕维祺强忍着吐槽之心,连忙辩驳道:“夏称后,商称王,虞朝之时,尚未有王号,岂非不伦不类哉?及至周朝,以王为至高,其王号相当于帝号也。正合舜王低调之心,又尊贵之实。”
不是,称周王哪里低调了?这都猖獗到糊到崇祯脸上了。张顺连忙阻止了二人的争吵,扭头问道:“宋先生又有何看法?”
宋献策见躲不过了,眼睛滴溜溜一转,连忙应道:“舜王出身陈州,正乃舜王后裔封地也。老道士觉得无论是虞王,还是周王都有些过了,舜王何不自称陈王?”
“万万不可!”宋献策话音刚落,那吕维祺何张慎言便齐声反对道,“宋齐梁陈皆南朝割据之国,此号非大一统之号也,不足表明舜王之志向!”
什么乱七八糟的?历史上大统一政权就没有重复的国号,好吧?
原来三人各藏了一点私心,所拟王号皆与各自地域有关。
张顺摇了摇头,笑道:“岂能务虚名而处实祸?吾自起兵以来,何德何又能以王号而自许?”
“大明有总督、总制、总理诸号,不若择一而从之,开府建牙,仪同三司,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这……”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觉得张顺有些过度谦虚,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选择。
三人交头接耳嘀咕了半天,这才由张慎言应道:“经过我们三人商议,拟草拟为舜王兼总统北方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直隶四省一京军政司法等一切事物,下设总统府,不知舜王意下如何?”
呃……张顺闻言无言以对,难道自己真长着一颗大头吗?真是十分的生草!
他忍不住问道:“为何称总统,不知语出何典?”
张慎言便摇头晃脑的应道:“《汉书·百官公卿表》有云: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
好吧,读书人就是门道多,自称大总统也不算辱没了自己。张顺哭笑不得的应道:“既然如此,那便对外宣称为大总统,对内亦以舜王为加号吧!”
“征辟张慎言张公为长吏,吕维祺吕公为中丞,宋献策为军师,曹文诏为参军,陈长梃为主薄,红娘子为司马。”
“仿六部,下设六曹,以统领诸县,诸位以为如何?”
三人一听,不由大喜。张顺开府,那么众人水涨船高,也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
至于什么“长吏”、“中丞”等名号倒不打紧,不过是个虚衔罢了。
关键是众人可以凭此入幕府议事,譬如朝廷入阁一般。
三人连忙应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凭此大总统之号,一定能够统一南北,晋级大宝,登极九五!”
“好说,好说!”张顺嘴上有几分尴尬的应道,心中却不由破口大骂道:这是什么鸟名号,怎么听起来那么不吉利来着。
既然张顺准备开府建牙,众人又不免商议一番。那吕维祺提出来道:“大总统所言仿六部设六曹,虽然颇有见地,奈何名号太低,听起来不够气派。何不改六曹为六司?”
“哪六司?吏户礼兵刑工六司,其主官分别称:司吏,司户,司礼,司兵,司刑,司工!”
原来东汉六曹之始,乃三公曹尚书,地位颇为尊崇。及至宋徽宗时,州县亦设置六曹,称之为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如果张顺依旧以六曹为号,反倒不利于笼络人才。
左右不过一个称呼罢了,他便从善如流,依言行事。
遂任命吕维祺为司吏,张慎言为司户,宋献策为司礼,曹文诏为司兵,陈长梃为司刑,张都督为司工。其余诸将幕僚各有封赏,不再一一提及。
分命各营主官为总兵官,统一营兵马。总兵官之上,复设将军,分为上将、中将、少将之职。
遂命司礼宋献策寻找工匠玉料,刻印备礼,准备开府建牙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