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始终有一个争议,世界是意识的还是物质的,或者说世界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世界是因为人的认识作用才得以是世界,还是世界始终是世界人的意识的认识作用也只是世界客观规律的一部分,人类认识不认识世界,世界都是世界,不会改变。
    可是始终有哲学家坚持,意识是主导的,客观存在不过是人的意识对物质的认识作用的表象而已。
    其实他们争议的核心,总结起来就是,物质对意识有没有作用,如果有,意识多物质有没有作用?
    由于人类技术水平的限制,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几百年,始终都没有答案,始终困扰着哲学家。最终物理学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方式,似乎将哲学的争论稍稍影响了一下。
    自从1907年,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实现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后,引发了科学界关于光的本质究竟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最终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出现。但对于电子这种带电粒子是否具有波粒二象性,依然存有疑虑。于是在1961年,蒂宾根大学的科学家克劳斯·约恩松决定用电子来进行双缝干涉实验,从此量子力学开始直观的向人类展示他们神秘的一面,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
    在约恩松的试验中,首先用电子流朝着并列的双缝轰击,如果电子是粒子,那么电子流通过双缝后应该在后面的屏幕上留下两条与双缝对应的亮纹。结果在屏幕上出现的并不是两条亮纹,而是多条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证明了电子同样具有波动性,跟光子等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但疑惑依然有,犹如当时科学界更认可的是微观粒子都是概率波的解释!以此推论,电子的干涉作用应该是由于电子在电子流中互相拥挤碰撞,进而造成多条干涉条纹。可是约恩松决定继续试验验证,他设计了这样一个试验方法,使用发射器将电子一个一个发出,这下就不会有碰撞,同时发射间隔保证前一个电子通过狭缝之后,再发射第二个电子,还避免了两个电子如果同时具有波动性相互之间干涉的可能。
    当时以任何理论来解释,这样一个一个发射的电子,只能是粒子状态通过狭缝,在背后的屏幕上留下两道光线。然而结果神奇的是,一个个发射的单电子,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仍然留下了一条条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至此,科学界才承认单个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按照玻儿为代表的量子理论科学家的理论,管你能不能想象,一个光子就是能够同时穿过两个缝隙。
    这就是量子世界的法则,微观量子具有不确定性,既可以是此也可以是彼,更可以即是此又是彼,这种微观量子同时处于此和彼的状态,就是量子叠加态。最经典的解释就是薛定谔的猫,薛定谔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提出盒子里装着一只猫,在打开盒子之前,没人知道猫是死的还是活的,因此在打开盒子之前,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猫的生死状态是叠加的,当然这只是为了类比量子状态而已。
    但同时期的另一个科学巨擎爱因斯坦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物质世界一定是客观确定的,量子世界同样如此。之所以在观察量子状态时,即便观测的手段和条件相同,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只是因为有隐变量的存在,这种隐变量指的是观测的漏洞,只要能够避免所有的观测漏洞,填补这些隐变量,那么量子世界也跟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确定的,犹如相对论可以解释所有的宇宙现象一样。
    结果爱因斯坦和玻儿开始了一场大论战,两者支持者都众多,形成了现代物理的两个科学派系。
    同时还有一批科学家,试图结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儿等人的量子力学理论,其中的典型是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试验,试图来验证谁的理论正确。总之就是试图填补所有的隐变量,从而解开量子力学的真相。
    事实上单电子试验,也是为了解开这样的真相而做的试验,只是这个试验,依然无法说服双方。一方认为证实了量子力学的可靠性,一方认为实验中依然存在隐变量。
    时间推进到1974年,米兰大学的梅里教授又做了一个单电子试验,不过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证量子力学或者波粒二象性,他是想直接“观察”到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想看看一个单电子到底是如何即从a狭缝通过,又从b狭缝通过的。为什么是电子试验,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光子或者其他中性粒子,电子是带电的,带电粒子的流通可以形成电场,即电流引起电场,因此根据这一特性,电子更容易测量,根据微弱电场的变化或者采取外设电场的方式,可以间接的了解到电子的运动情况。
    梅里教授就是通过特殊的设备,进行观测的。目的是看看单电子到底是怎样通过双缝,看看干涉条纹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谁知道他的试验,非但没能终结掉爱因斯坦和玻儿理论的分歧,反而引发了更大的争论。也更进一步的发现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甚至惊悚。
    梅里在双缝的入口安装了高精度的监视器,可以清晰地看清电子的出入,然后通过发射器将电子一个一个发出。结果原本经过无数科学家试验过的,电子干涉试验结果改变了,屏幕上的一条条干涉条纹不见了,只剩下了两条亮纹,通过监视器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子如粒子般一个个通过左缝或右缝,在屏幕上形成两条亮纹。
    在这一刻电子的波动性消失了,是波粒二象性失效了?还是说观测,让电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动的叠加态塌缩了?
    梅里教授也十分疑惑,理论上单个电子流在屏幕上应该形成多条干涉条纹,为什么试图观察电子通过双缝的行为时,干涉条纹就消失了呢?于是他将监控关闭,继续进行试验,可这一次惊悚的结果出现了,屏幕上又出现了干涉条纹;再将监控打开,条纹又消失了……如此往复。
    这个实验顿时惊呆了全世界,不止是玻儿和爱因斯坦两大科学派系,其他学科也卷了进来。甚至可以牵扯都神学,因为从实验过程看,人类试图看清电子干涉中通过双缝的行为时,干涉条纹就消失了,此时电子变成了粒子,当人类不尝试去了解电子的状态时,干涉条纹就出现了,电子又有了波动性。电子就好像有意识一样,故意隐藏自己,不让人类看到他们的真实状态。
    对科学家而言,这极其惊悚,如果无法解释清楚,几百年来建立起来的自然科学大厦,顷刻间就坍塌了,可对于哲学家来说,却极其兴奋。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人类第一次证明了,人类的意识可以对物质世界产生改变,在所有试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只引入人类观察的意识,物质竟然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世界是意识的!
    当然,始终坚持世界是基于确定客观的科学家是不可能接受这种哲学解释的,他们一次次反复求证。
    不过哲学这种间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学说,科学既不能证明也无法证伪,科学家也没有办法,况且他们也不会去刻意跟哲学过不去,毕竟许多大科学家都拥有极强的哲学素养,甚至他们的理论本身,往往都很哲学,比如相对论也是一种哲学。
    科学家最讨厌的,其实是那些以此传言电子这种微观粒子具有自我意识,比如宗教中的所谓万物有灵理论,如果不能证伪,那么神学的逻辑在量子层面就无法击破。
    终于在1979年,普林斯顿举行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上。爱因斯坦曾经的一个同事约翰·惠勒提出了一个实验办法,就是著名的延迟选择实验。目的为了证明电子是否真的有意识,是不是有意识的在隐藏自己的真实状态,是不是人类一观测,电子就故意表现出粒子形式运动,直线通过双缝,人类不观测,电子就以波的形式进行运动,以能量的形势通过双缝。
    惠勒教授提出根据电子的速度,当确定电子已经通过双缝之后,迅速的在后面的板上放上摄像机(电子观测设备),看看是什么情况?此时人类观测了,但电子已经通过了狭缝,它如果有意识的在逃避人类的观测,那么一定会在通过狭缝的瞬间,做出隐藏,或者是以粒子的形势,或者是以波的形势,而人类在电子做出选择之后再进行观察,不管电子有没有意识,也来不及改变。那么人类观测到的结果,就是确定性的,电子是粒子就是粒子,是波就是波,电子的真实属性也就确定了。
    很多科学家根据这个设想,设计了相关实验,五年之后,马里兰大学的卡罗尔教授和同事完成了这个试验,结果依然令人惊悚,是卡罗尔团队在确定电子已经通过双缝后,迅速的在后面的板上放上摄像机,结果出现了两道条纹,显示粒子性!如果迅速的拿掉摄像机,又会出现干涉条纹,显示波动性。即便他们在决定拿掉摄像机的时候,电子已经通过了双缝!
    结果证明,电子并没有自我意识,电子的状态只跟人类是否观察他们有关,只要观察,电子就是粒子的,只要不观察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神学被击破了,但哲学家认为的,意识可以影响物质的观念,却被加深了。
    这就是白立说,已经有人做过的实验,不能说明粒子存在意识的原因。
    王真真不高兴:“反正我赢了,粒子就是有意识的。他们知道我们!”
    两个高中生,他们争论的可能是爱因斯坦和玻儿的争论,也是神学和科学的争论,是哲学和科学的争论,可是俩人此时却并没有关心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白立去观察,光子会失去波动性。
    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白立认为自己有超能力,王真真则对这种超能力感到惊奇,却没有去深究超能力背后的秘密。
    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第一次让光子失去了波动性,而以前的科学家往往使用电子,因为相对光子,科学家们的技术能力,只能对电子进行观察。
    而白立却可以观察光子!
    终于王真真想到了这里:“哇!原来你真的可以看到光!”
    白立顿时有些得意:“不,不是看,是感觉!要很用力,很用力才能一瞬间感觉到。”
    王真真哦了一声,也得意起来:“可你还是输了。”
    白立再次懊恼了起来:“这说明不了说明,我没有输。是你赖皮。”
    王真真看他的样子,突然有些娇羞起来:“你真的想看我的意识?”
    白立嗯了一声,看向王真真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祈求。
    这就是俩人做这个试验的原因,他们在打一个赌。白立希望向上次那样,进入王真真的意识中,而王真真不愿意,同时为了验证白立的超能力,提出了这个试验,以试验的结果论输赢。
    王真真委屈道:“可是你只能看我的。我都不能看你的。”
    自从被白立看过自己的意识之后,王真真对白立的好感藏不住了,从一开始的娇羞,生气到后来自然而然的接受,必然经历了一个十分粉红色的过程,但之后,就再也没让白立看过她的意识。将自己的感觉直观的让对方窥视,给王真真的感觉如同脱掉全身的衣服,让对方欣赏一样,太过娇羞。
    白立偏偏一再的纠缠,希望再次进入王真真的心灵,感受到王真真对自己的好感,对白立来说,是最大的享受。这如同女人明明知道老公的想法,却一次一次的问对方“你爱我吗”这样的问题,其实不是疑问,而是对方说了女人会很享受。不过白立这种,通过阅读对方的意识,直接从感受方面体会那种爱意,要比用语言表达要强烈无数倍,让人难以自拔。
    白立并不理解王真真的娇羞,如同男人不理解女人“你爱我吗”的无聊发问一样,但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好像可以这样!”
    说着,双手伸向王真真的两侧太阳穴,同时他的额头抵住了王真真的额头,一瞬间,两个意识沟通了,一道意识的桥梁,将两个人的意识连接到了一起,好像李锦瑟向哲学教授高良明展示的那样。
    不同的是,白立对王真真呈现的,更加的全面,没有任何隐藏,两个意识,在这个意识空间中,可以互相阅读对方的一切,对方的记忆,对方的情感,对方的世界观,他们同时感受到了对方跟自己迥然不同的对世界的认知,那种奇妙的感觉,让人无法自拔!
    “哎呀,你们在干什么!”
    俩人的意识连接突然被打断了。
    因为马媛媛刚才在楼下听到了一些动静,王真真兴奋的躲地板的声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关切之下,跑上来看看,结果就看到了这一幕。
    俩人的额头突然分开,他们其实只连接了一瞬间,但交换的信息量,却比他们学习一年学到的信息还要巨大,俩人同时红着脸,不敢看对方。
    更不敢看马媛媛,被马媛媛撞见,他们的感觉中,好像男女正在做某种愉悦的运动,突然被家长撞破一样,充满了违反道德的愧疚感,但同时还有突破禁忌的那种愉悦感。
    马媛媛当没看见一样转身,临走前喝骂道:“白立,我警告你,真真是好姑娘,你不准乱来,听到没有?”
    白立怯懦的哦了一声,马媛媛就要走开,她也很尴尬,但这时候她看到两个黑衣人匆匆上楼。
    “马女士。我们需要把您儿子、您前夫和那位女学生带走!”
    “带去哪里?”
    马媛媛惊问道!
    ————————————
    这一节写了一些量子力学的有趣现象,也提到了爱因斯坦和玻儿的理论争议,但没有提他们之间争论的焦点之一的量子纠缠现象,因为根据书的进展会在后面慢慢提出。这里暂时不写。这些试验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本书中之所以写这些试验,其实是为了提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的意识,至少可以影响到微观世界,那也意味着可以从量子层面架构世界,至少是改变世界。这就将超能力科学化了,毕竟本书是一本科幻!是要建立在科学,而不是玄学上的。

章节目录

金字塔人入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人阿Q并收藏金字塔人入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