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音没像常见的世家小姐那样被他的话吓倒,但也不像某些傲气大过天的膏粱锦绣那样,但凡觉得受了一点误解就横眉冷竖要反驳。她只是不再言语,安静的站立着。
也恰恰是她的这份安静,正中了淮阳王的心意,也使得淮阳王又有时间好好再将她打量一番。
这一番打量持续了有两炷香的时间,殿内时间都跟静止了一般,有些沉闷。
守在外边的将领连带士兵听不到殿内有声音发出,不由得都心下惴惴,生怕下一秒淮阳王会动怒。最近是非常时期,淮阳王最是喜怒无常的时候。
然而殿内的连音却半点没有这样的担忧,只管保持一派安静。
两炷香过后,淮阳王轻声哼笑了一记,看着连音道了句“没出息”,说完后像是怕连音会反驳一样,也不准备给连音任何反驳的机会,站起身来招呼也不打的径自出殿离开。
连音控制着自己的视线不要随淮阳王而动,直到确定他走远后才偷偷的转头偷瞄了眼淮阳王的背影,忍不住微微的抿着唇,控制着嘴角小小的弧度。
外头将领见淮阳王出来,立马跟在他身后,一直到出了椒安宫老远,才小心翼翼的问淮阳王:“王爷,那位该如何处置?可是也送去皇陵?”话是这么问出来了,但将领心里又觉得自己是多此一问,不送皇陵还能送哪儿去。
只是淮阳王没回答,反而问道:“新帝在何处?”
将领赶紧答:“在乾元殿准备明日的事宜。”
淮阳王的脚步一转,往乾元殿的方向走去。
走到一半时,淮阳王忽而又吩咐:“将尚书郎请去乾元殿。”
将领不解其意,但不多问,立马就去照办。
乾元殿是历代皇帝处理事务的书房和小憩之处。
明天就是新帝的登基大典,新帝必须得在今天将明日所要涉及的诸项事宜都彩排一遍,直到没有任何错处纰漏方可。
淮阳王踏入乾元殿时,殿内的几位大臣正在头疼中。盖因明天就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的大皇子景芒,此刻正毫无形象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中,口中嚷的是要他的母妃。
几位老臣听着这哭声不由得摇头而叹,心说这大皇子虽为先帝长子,但到底也不过只是个六岁的稚子。
“这是在做什么?”老臣们心有不忍,淮阳王可没他们这番看不过眼的心思,一张脸又阴霾起来。
众人一见淮阳王,忙不迭行礼,除了还哭到伤心处的景芒外,面上都带上了几分惴惴。
淮阳王一双眼不透感情的望着赖坐在地上,除了嚎啕和喊要母妃外,根本不分半点注意力给他的景芒,看了几眼后他移眼看傻立在旁的大太监,口气透着冰寒:“还不扶起来?”
大太监会意到淮阳王是在命令自己时,差点就给吓跪下了。大脑一空,根本就不再忌惮赖坐在地上哭闹的是大昭王朝未来的主人,立马手脚利落的将大皇子给拉扯着站了起来。
大皇子虽被强制站立了起来,可情绪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旁人或许忌惮害怕淮阳王,可他并不。
在景芒的心里,淮阳王依旧是那位每年偶见几回的皇叔,是一位朗月清风般的人物。大臣们忌惮、太监宫女们惧怕,都在景芒无法理解的范畴内。
景芒还将淮阳王想成过去的模样,是以在终于注意到淮阳王后,他挣脱了大太监的搀扶,淌着鼻涕和眼泪,跌跌撞撞的跑到淮阳王身前,两手直接紧抱住淮阳王的大腿。
可怜巴巴的仰头道:“皇叔,我要母妃。我不想当皇帝,我只想要母妃。”
光听上一句,淮阳王的面色还能维持不变,但当景芒口嚷不想当皇帝后,淮阳王的面色即刻阴沉下来,便是觉得不怕他的景芒也被唬了一跳,自动自发的止住了声。
淮阳王狭长的凤眸半阖:“先帝就你一个皇子,你不做皇帝,谁来做?”
几位老臣的第一反应便想回说当然是淮阳王来做。与其辅佐一位稚嫩的小皇帝,倒不如直接让淮阳王登基了事,许多事情便也可井然有序的接续下去了。只可惜这是那对叔侄俩的对话,轮不到他们这些外人插嘴。
景芒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心里有道声音在说他还有个皇弟,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他那个与他不对付的皇弟也随父皇一起西去了。
而今这宫里就他一个人了。
淮阳王错开眼看向几位侍奉景芒明日登基大典的老臣:“明日诸事熟悉的如何了?”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后不敢有所隐瞒,直接就将大皇子给告了一状。
淮阳王听罢,淡淡一句:“记不牢,今天不得用膳。”说完后,他毫不留情的拂开还抱着他大腿的景芒,径自走到一旁的太师椅处落座,似乎是要行监督之事。
他这一来,几位老臣就不敢怠慢了,让大太监给大皇子擦擦脸,再次进入到明日的一礼一行中。
景芒后知后觉的发现,因为淮阳王在场的关系,那几位刚还对他束手无策的大臣这会儿不再由着他,一板一眼的让他按照他们的指示来行动,若有做错的地方,更是要重头再来一遍。
若是他哭……,所有人必定先看淮阳王的意思,之后,之后他便不敢再哭了。
登基大典的各项礼仪练到一半时,淮阳王让人去请来的尚书郎终于姗姗而来。
在一番该有的礼数后,淮阳王直奔主题,对尚书郎道:“请尚书郎到此,是要尚书郎拟道御诏。”
尚书郎听罢,小心翼翼的问:“不知是关于何事的?”问话间,他有意无意的瞥了眼正在殿内勤加苦练明日诸番礼仪的大皇子。
淮阳王只作不见前面人的暗里动作,令一旁的大太监伺候笔墨,等一切备妥后,才要尚书郎落座代他落笔。
尚书郎僵硬的看着淮阳王,拒绝和顺从两番不同的心思各自互殴了一番,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顺从。只因为这乾元殿里还有几名比他职位更高的大臣,他们既然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又何必多言惹祸上身。
然等尚书郎提笔后,不免要问:“不知王爷是要拟哪类文书御诏?”
回应他的是淮阳王浅淡的两字:“册书。”
也恰恰是她的这份安静,正中了淮阳王的心意,也使得淮阳王又有时间好好再将她打量一番。
这一番打量持续了有两炷香的时间,殿内时间都跟静止了一般,有些沉闷。
守在外边的将领连带士兵听不到殿内有声音发出,不由得都心下惴惴,生怕下一秒淮阳王会动怒。最近是非常时期,淮阳王最是喜怒无常的时候。
然而殿内的连音却半点没有这样的担忧,只管保持一派安静。
两炷香过后,淮阳王轻声哼笑了一记,看着连音道了句“没出息”,说完后像是怕连音会反驳一样,也不准备给连音任何反驳的机会,站起身来招呼也不打的径自出殿离开。
连音控制着自己的视线不要随淮阳王而动,直到确定他走远后才偷偷的转头偷瞄了眼淮阳王的背影,忍不住微微的抿着唇,控制着嘴角小小的弧度。
外头将领见淮阳王出来,立马跟在他身后,一直到出了椒安宫老远,才小心翼翼的问淮阳王:“王爷,那位该如何处置?可是也送去皇陵?”话是这么问出来了,但将领心里又觉得自己是多此一问,不送皇陵还能送哪儿去。
只是淮阳王没回答,反而问道:“新帝在何处?”
将领赶紧答:“在乾元殿准备明日的事宜。”
淮阳王的脚步一转,往乾元殿的方向走去。
走到一半时,淮阳王忽而又吩咐:“将尚书郎请去乾元殿。”
将领不解其意,但不多问,立马就去照办。
乾元殿是历代皇帝处理事务的书房和小憩之处。
明天就是新帝的登基大典,新帝必须得在今天将明日所要涉及的诸项事宜都彩排一遍,直到没有任何错处纰漏方可。
淮阳王踏入乾元殿时,殿内的几位大臣正在头疼中。盖因明天就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的大皇子景芒,此刻正毫无形象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中,口中嚷的是要他的母妃。
几位老臣听着这哭声不由得摇头而叹,心说这大皇子虽为先帝长子,但到底也不过只是个六岁的稚子。
“这是在做什么?”老臣们心有不忍,淮阳王可没他们这番看不过眼的心思,一张脸又阴霾起来。
众人一见淮阳王,忙不迭行礼,除了还哭到伤心处的景芒外,面上都带上了几分惴惴。
淮阳王一双眼不透感情的望着赖坐在地上,除了嚎啕和喊要母妃外,根本不分半点注意力给他的景芒,看了几眼后他移眼看傻立在旁的大太监,口气透着冰寒:“还不扶起来?”
大太监会意到淮阳王是在命令自己时,差点就给吓跪下了。大脑一空,根本就不再忌惮赖坐在地上哭闹的是大昭王朝未来的主人,立马手脚利落的将大皇子给拉扯着站了起来。
大皇子虽被强制站立了起来,可情绪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旁人或许忌惮害怕淮阳王,可他并不。
在景芒的心里,淮阳王依旧是那位每年偶见几回的皇叔,是一位朗月清风般的人物。大臣们忌惮、太监宫女们惧怕,都在景芒无法理解的范畴内。
景芒还将淮阳王想成过去的模样,是以在终于注意到淮阳王后,他挣脱了大太监的搀扶,淌着鼻涕和眼泪,跌跌撞撞的跑到淮阳王身前,两手直接紧抱住淮阳王的大腿。
可怜巴巴的仰头道:“皇叔,我要母妃。我不想当皇帝,我只想要母妃。”
光听上一句,淮阳王的面色还能维持不变,但当景芒口嚷不想当皇帝后,淮阳王的面色即刻阴沉下来,便是觉得不怕他的景芒也被唬了一跳,自动自发的止住了声。
淮阳王狭长的凤眸半阖:“先帝就你一个皇子,你不做皇帝,谁来做?”
几位老臣的第一反应便想回说当然是淮阳王来做。与其辅佐一位稚嫩的小皇帝,倒不如直接让淮阳王登基了事,许多事情便也可井然有序的接续下去了。只可惜这是那对叔侄俩的对话,轮不到他们这些外人插嘴。
景芒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心里有道声音在说他还有个皇弟,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他那个与他不对付的皇弟也随父皇一起西去了。
而今这宫里就他一个人了。
淮阳王错开眼看向几位侍奉景芒明日登基大典的老臣:“明日诸事熟悉的如何了?”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后不敢有所隐瞒,直接就将大皇子给告了一状。
淮阳王听罢,淡淡一句:“记不牢,今天不得用膳。”说完后,他毫不留情的拂开还抱着他大腿的景芒,径自走到一旁的太师椅处落座,似乎是要行监督之事。
他这一来,几位老臣就不敢怠慢了,让大太监给大皇子擦擦脸,再次进入到明日的一礼一行中。
景芒后知后觉的发现,因为淮阳王在场的关系,那几位刚还对他束手无策的大臣这会儿不再由着他,一板一眼的让他按照他们的指示来行动,若有做错的地方,更是要重头再来一遍。
若是他哭……,所有人必定先看淮阳王的意思,之后,之后他便不敢再哭了。
登基大典的各项礼仪练到一半时,淮阳王让人去请来的尚书郎终于姗姗而来。
在一番该有的礼数后,淮阳王直奔主题,对尚书郎道:“请尚书郎到此,是要尚书郎拟道御诏。”
尚书郎听罢,小心翼翼的问:“不知是关于何事的?”问话间,他有意无意的瞥了眼正在殿内勤加苦练明日诸番礼仪的大皇子。
淮阳王只作不见前面人的暗里动作,令一旁的大太监伺候笔墨,等一切备妥后,才要尚书郎落座代他落笔。
尚书郎僵硬的看着淮阳王,拒绝和顺从两番不同的心思各自互殴了一番,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顺从。只因为这乾元殿里还有几名比他职位更高的大臣,他们既然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又何必多言惹祸上身。
然等尚书郎提笔后,不免要问:“不知王爷是要拟哪类文书御诏?”
回应他的是淮阳王浅淡的两字:“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