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关键点很重要
冀北义勇军的神兵天降来得快,去的也快,像是一场突然的暴风雨,把小鬼子给‘洗礼’个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对于被拯救的109师来说,更像是一场及时雨。
撤离战场,往前行进了几公里后,冀北义勇军部队全体开始在一个高地驻扎休息,由侦察兵和哨兵负责放哨。
后勤医护兵治疗伤员,止痛药和急救包集中进行救治。
除了止痛药和急救包还有全功能医疗箱以外,向和平这次还带了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比如盘尼西林……
不过刚才的胜仗打得很完美,小鬼子虽然反扑的比较凶猛,但是基本上都被打的没有还手的余地,所以向和平的冀北义勇军两个团的伤亡并不是很多。
还有一点降低伤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先锋兵都穿了防弹衣,军用三级防弹衣的防弹效果非常狠,小鬼子的三八大盖手动式拉拴步枪的子弹射上去,毫不夸张的说,绵软的还不如一个屁。
次日,清晨,五点半,因为已经入了冬,所以天亮的要晚一些。
此时的天空还是暗蓝色,月亮和星辰还没有完全的退下,另外这冬季的清晨气温也相对很低,大概在四五度左右。
但即便是在这种低温下,也丝毫不挡南京城紧张的局势,和小鬼子对于攻占南京城的火热。
目前也是南京城最紧要的关头,小鬼子已经兵分很多路,逐渐对南京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两天之后,隔壁的江阴县彻底失守,小鬼子的十万大军将会对南京城长驱直入。
面对小鬼子对南京的包围,虎视眈眈,南京方面紧急调动部队对南京进行增援,然后大量的部队被紧急调到南京,总共超过了十五万的兵力。
原本南京方面的意思是主张放弃南京,保留实力撤到长江两岸,因为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国军刚从淞沪战场上溃败,士气低落,人员、装备都没有来得及得到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与残暴的小鬼子硬碰硬并不划算,倒不如撤到长江两岸,阻止小鬼子北上。
但是也有另一方面的说法:南京是首都所在,不做任何抵抗就放弃,何以向国民交代?
两者矛盾之间,最终南京方面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南京不能守,但又不得不守,所以决定坚守南京,希望能守个三个月,乃至一年”
但实际上,仅仅八天的时间就失守了。
十五万人,坚守一座城只守了八天?而且还是一场守卫战,如果真的死守南京城,与小鬼子在南京城巷战,血战到底,十五万将士必将给小鬼子带来巨大伤害。
那问题出在哪儿?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
向和平的冀北义勇军目前只有四千人,而攻打南京城的小鬼子是二十万大军,想要凭借冀北义勇军一己之力逆转局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算是累掉蛋也不能逆转。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关键点,去想办法进行弥补!
至于南京保卫战惨败的最主要关键点,向和平个人认为就一个字‘乱’!而且还是非常的乱。
在面对小鬼子的十万主力军对南京城长驱直入的时候,南京守军开始撤退,在撤退的时候甚至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自相践踏事件,导致死伤无数。
有些军官根本就没有通知下属部队就直接撤退了,结果导致大量的部队乱如散沙,一切都乱了,这也给了小鬼子一个最好的入侵机会,所以在短短八天的时间就攻陷了南京城。
想要逆转局势,就必须要抓住这个关键点,拿出国人的血性,要撤便撤,要守便死守,信念一定要坚定!
就算是会失败,十五万国军在南京城巷战死扛,肯定会让小鬼子付出血的代价!
那么如何才能让十五万国军放弃撤退,坚守南京城?
军官都跑了,下面的将士不乱才怪了。
这其中士气最为重要,所以也唯有向和平的冀北义勇军带节奏了!
先把士气给打回来再说!
“军长,正东方向十公里外发现鬼子部队,正在往南京城的方向行军,大概有一个师团,将近两万人!”
也就是在这时,前方的侦察兵通过对讲机大呼道。
又发现了小鬼子的一个师团?
向和平咬了咬牙,脸上露出邪笑,看来还真的是刚想打瞌睡就立马有人来送枕头!
“一团、二团全体备战,寻找合适位置,对小鬼子进行伏击,不用恋战和火拼!”
向和平立即通过对讲机喊了一声,同时又用无人侦察机侦查了一下东方向小鬼子部队的大概情况。
正东方向距离十公里确实有一支小鬼子部队正在往南京城方向行军,大概一个师团,两万人左右的编制,有坦克、重炮和陆战装甲车。
另外向和平也注意到了一个比较适合伏击的地点,刚好是一个不大的山坡,并且紧挨着一条河流,应该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分支,这条河流并不是很宽,还有一座桥。
这里不仅适合伏击,更适合撤退。
在向和平的指挥下,全军火速前进,因为是迎头拦截,所以如果速度快一点的话,完全可以在小鬼子的先遣侦察兵的前面到达伏击地点,正好也可以避开小鬼子的先遣侦察兵。
一切都在计划当中,十分钟后,冀北义勇军两个团四千人的部队到达高地的伏击点,而小鬼子还在一公里以外,正在往这边赶来,时间和距离算的刚刚好,刚刚好可以进行战斗。
向和平趴在小山头的反斜坡,手里拿着awm狙击枪,把狙击枪瞄准镜的准星瞄准在一个坐在侧三轮的鬼子小队长的脑袋上。
距离一千米!
嘭……
向和平果断的扣下扳机,装着消音器的awm狙击枪发出一声闷响,一颗马格南子弹正中鬼子先遣队的小鬼子脑袋上。
目标下的鬼子小队长直接被爆头,整个上脑壳被削掉了一大半,从狙击枪瞄准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脑浆都在外暴露着……
对于被拯救的109师来说,更像是一场及时雨。
撤离战场,往前行进了几公里后,冀北义勇军部队全体开始在一个高地驻扎休息,由侦察兵和哨兵负责放哨。
后勤医护兵治疗伤员,止痛药和急救包集中进行救治。
除了止痛药和急救包还有全功能医疗箱以外,向和平这次还带了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比如盘尼西林……
不过刚才的胜仗打得很完美,小鬼子虽然反扑的比较凶猛,但是基本上都被打的没有还手的余地,所以向和平的冀北义勇军两个团的伤亡并不是很多。
还有一点降低伤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先锋兵都穿了防弹衣,军用三级防弹衣的防弹效果非常狠,小鬼子的三八大盖手动式拉拴步枪的子弹射上去,毫不夸张的说,绵软的还不如一个屁。
次日,清晨,五点半,因为已经入了冬,所以天亮的要晚一些。
此时的天空还是暗蓝色,月亮和星辰还没有完全的退下,另外这冬季的清晨气温也相对很低,大概在四五度左右。
但即便是在这种低温下,也丝毫不挡南京城紧张的局势,和小鬼子对于攻占南京城的火热。
目前也是南京城最紧要的关头,小鬼子已经兵分很多路,逐渐对南京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两天之后,隔壁的江阴县彻底失守,小鬼子的十万大军将会对南京城长驱直入。
面对小鬼子对南京的包围,虎视眈眈,南京方面紧急调动部队对南京进行增援,然后大量的部队被紧急调到南京,总共超过了十五万的兵力。
原本南京方面的意思是主张放弃南京,保留实力撤到长江两岸,因为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国军刚从淞沪战场上溃败,士气低落,人员、装备都没有来得及得到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与残暴的小鬼子硬碰硬并不划算,倒不如撤到长江两岸,阻止小鬼子北上。
但是也有另一方面的说法:南京是首都所在,不做任何抵抗就放弃,何以向国民交代?
两者矛盾之间,最终南京方面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南京不能守,但又不得不守,所以决定坚守南京,希望能守个三个月,乃至一年”
但实际上,仅仅八天的时间就失守了。
十五万人,坚守一座城只守了八天?而且还是一场守卫战,如果真的死守南京城,与小鬼子在南京城巷战,血战到底,十五万将士必将给小鬼子带来巨大伤害。
那问题出在哪儿?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
向和平的冀北义勇军目前只有四千人,而攻打南京城的小鬼子是二十万大军,想要凭借冀北义勇军一己之力逆转局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算是累掉蛋也不能逆转。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关键点,去想办法进行弥补!
至于南京保卫战惨败的最主要关键点,向和平个人认为就一个字‘乱’!而且还是非常的乱。
在面对小鬼子的十万主力军对南京城长驱直入的时候,南京守军开始撤退,在撤退的时候甚至还发生了大规模的自相践踏事件,导致死伤无数。
有些军官根本就没有通知下属部队就直接撤退了,结果导致大量的部队乱如散沙,一切都乱了,这也给了小鬼子一个最好的入侵机会,所以在短短八天的时间就攻陷了南京城。
想要逆转局势,就必须要抓住这个关键点,拿出国人的血性,要撤便撤,要守便死守,信念一定要坚定!
就算是会失败,十五万国军在南京城巷战死扛,肯定会让小鬼子付出血的代价!
那么如何才能让十五万国军放弃撤退,坚守南京城?
军官都跑了,下面的将士不乱才怪了。
这其中士气最为重要,所以也唯有向和平的冀北义勇军带节奏了!
先把士气给打回来再说!
“军长,正东方向十公里外发现鬼子部队,正在往南京城的方向行军,大概有一个师团,将近两万人!”
也就是在这时,前方的侦察兵通过对讲机大呼道。
又发现了小鬼子的一个师团?
向和平咬了咬牙,脸上露出邪笑,看来还真的是刚想打瞌睡就立马有人来送枕头!
“一团、二团全体备战,寻找合适位置,对小鬼子进行伏击,不用恋战和火拼!”
向和平立即通过对讲机喊了一声,同时又用无人侦察机侦查了一下东方向小鬼子部队的大概情况。
正东方向距离十公里确实有一支小鬼子部队正在往南京城方向行军,大概一个师团,两万人左右的编制,有坦克、重炮和陆战装甲车。
另外向和平也注意到了一个比较适合伏击的地点,刚好是一个不大的山坡,并且紧挨着一条河流,应该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分支,这条河流并不是很宽,还有一座桥。
这里不仅适合伏击,更适合撤退。
在向和平的指挥下,全军火速前进,因为是迎头拦截,所以如果速度快一点的话,完全可以在小鬼子的先遣侦察兵的前面到达伏击地点,正好也可以避开小鬼子的先遣侦察兵。
一切都在计划当中,十分钟后,冀北义勇军两个团四千人的部队到达高地的伏击点,而小鬼子还在一公里以外,正在往这边赶来,时间和距离算的刚刚好,刚刚好可以进行战斗。
向和平趴在小山头的反斜坡,手里拿着awm狙击枪,把狙击枪瞄准镜的准星瞄准在一个坐在侧三轮的鬼子小队长的脑袋上。
距离一千米!
嘭……
向和平果断的扣下扳机,装着消音器的awm狙击枪发出一声闷响,一颗马格南子弹正中鬼子先遣队的小鬼子脑袋上。
目标下的鬼子小队长直接被爆头,整个上脑壳被削掉了一大半,从狙击枪瞄准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脑浆都在外暴露着……